王宸琳 馮乙
關鍵詞:產品設計;AHP ;熵權法;家居照明;燈具設計
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對于居家生活的品質有了更高的追求[1]。燈具按功能發展出各種各樣的品類,一些用于裝飾性照明的燈具種類也越來越多,柜燈、走廊燈、鏡燈和油煙機照明燈等種類層出不窮[2]。隨著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人們對燈具的需求在未來一段時期內仍將保持旺盛勢頭,現有燈具設計更多是從純造型出發,靠造型設計吸引消費者注意力。因此在如今燈具的激烈競爭中,如何統籌造型與功能進行家居照明燈具設計成為設計機會。
1 AHP- 熵權法概述
AHP(層次分析法)是指將一個復雜的多目標決策問題作為一個系統,將目標分解為多個目標或準則,進而分解為多指標的若干層,通過定性指標模糊量化方法建立模糊判斷矩陣,再算出層次單個權重值排序和總權重值排序,以此作為方案優化決策的系統方法[3]。將熵權法引入計算決策層權重值中,將判斷矩陣進行歸一化處理,得到歸一化判斷矩陣,解決了層次單排序和總排序一致性可能不通過的問題,從而得到最終優化后的權重值排列。
基于AHP 與熵權法結合的設計方法已經應用到農業、教學、科技、建筑等眾多領域[3-4]。AHP 方法與熵權法的廣泛結合應用中,將眾多需求機會科學分類并按層次分布,在得到需求層次圖之后運用熵權法計算各部分權重值,證明了基于AHP 與熵權法結合的設計方法對在不同領域設計過程中解決問題的有效性,也為家居照明燈具的設計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2 家居照明燈具發展研究現狀
近幾年隨著技術不斷發展,全屋定制開始逐漸進入家居裝飾領域,其中掀起的無主燈設計風格的細化分化了家居照明市場份額,對家居照明行業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同時,家居燈具的設計風格越來越多樣化,古典、現代、時尚、歐式等層出不窮,競爭愈加激烈,這意味著需要燈具企業具有足夠的創新意識,不斷地根據消費者需要變化設計出滿意的產品。
當前的燈具設計研究主要著眼于文化融合的設計、結合新材料的設計、藝術意境的設計和燈具需求應用設計。在文化融合方面,不少研究者基于中國傳統文化和一些地方特色,對室內燈具的造型展開了設計探索[5-9]。在結合新材料方面,朱穎濤[10] 研究了清水混凝土材料在室內燈具的應用,毛婷婷等[11] 分析了在燈具設計中低碳理念的重要性。在藝術意境方面,陳永群認為室內燈具設計的“實”空間是燈具設計的物質視覺,由此誕生的視覺感應意識為室內燈具設計的“虛”空間,燈具設計的內容和表現形式是光,燈具設計要兼顧二者[12]。在燈具需求應用方面,徐瑾[13] 基于用戶體驗角度對家居智能燈具進行了創新設計,在滿足用戶功能需求的基礎上尋找用戶的深層需求,并提出了創新性的設計方案。國內關于家居照明燈具的研究內容主要關注于外觀、材料和環境層面,大量的研究集中在燈具的附加意義上如傳統文化與民俗特色、可持續發展和審美裝飾意境等層面。
3 基于AHP- 熵權法的家居照明燈具設計分析
3.1 家居照明燈具市場調研
為了快速直觀地獲取當下家居照明燈具的市場信息包括各大知名品牌理念,將線下走訪和線上網絡平臺的搜索資料相結合,進行市場調研。
宜家家居風格簡約清新自然時尚簡單,實用性強價格實惠,設計風格比較符合年輕人的品味要求,通過對北京宜家四元橋店的線下調研,收集了10 款照明燈具資料,如圖1 所示。在這10款照明燈具中,材料以環保型材料(如紙類、竹類)居多,或與其他材料結合使用,使用場景多以客廳臥室為主,安裝難易程度以簡單為主。
經過實地走訪,發現照明燈具種類集中在臺燈、吊燈、臥室燈、客廳燈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為了更全面地了解照明燈具的市場信息,線上調研了十大燈具品牌排名前五名。各個品牌的照明燈具種類以及熱銷的燈具功能如表1。在這5 個燈具品牌中涵蓋的燈具品類基本相同,主要包括吸頂燈、吊燈、筒射燈等強調功能性的燈具,部分燈具造型上有所設計,風格以簡約為主。
家居燈具即主要分為裝飾性燈具與功能性燈具,目前市場中對于裝飾類燈具研究與實踐較多,對于功能性燈具外觀涉及甚少,且外觀形狀均較保守。
3.2 家居照明燈具用戶調研
為了更科學地判斷家居照明燈具的設計機會,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用戶需求,從而進行設計活動。研究對象為“潛在的預期功能消費者”,對家居照明燈具預期功能和購買影響因素方面進行調研。此次問卷的主體部分包括以下 4 個方面:潛在消費者對照明燈具分類、造型、材料、價格的認知調查。此次問卷回收問卷32 份,回收問卷率100%?。
根據問卷數據顯示,在家用照明燈具的選擇上,42.42% 的用戶喜歡無主燈風格,33.33% 的用戶喜歡傳統有主燈風格,說明無主燈風格的熱潮并沒有全部覆蓋,仍然有三成以上用戶選擇傳統主燈風格。對于已有的家居照明燈具的形狀選擇上,45.45%的用戶表示家里的照明燈具希望出現不同形狀的設計。在使用場景方面,填寫問卷的用戶中有60.61% 表示想要迫切改進小場景在照明燈具的功能要求上,81.82% 的用戶認為可以拓展家用燈具的功能實現一燈多用。除照明燈具的功能外,對于燈具材料和色彩方面問卷用戶也給出了選擇,表示燈具的材料要有耐臟、耐用、易清洗、環保,81.82% 的用戶希望燈具色彩簡約,69.7%的用戶希望燈具體積大小適中。綜上,表現出的家居照明燈具的設計機會分別有使用場景、燈具功能、造型顏色和材料體積四方面。
3.3 構建家居照明燈具需求判斷模糊矩陣
通過市場和用戶調研將影響家居照明燈具設計的因素歸為四大類,使用場景、功能細化、造型顏色和材料體積,繼續細分得到12 個產品機會,并在此基礎上建立目標群體需求層次結構圖,如圖2 所示。
運用九標度法建立用戶需求模糊判斷矩陣A= (aij) n×n,aij 表示i 因素指標與j 的重要程度打分,具體分值含義如表2。并在此基礎上發放問卷,收集消費者對不同需求之間的打分數據。
用Yaaph 軟件錄入問卷數據,建立用戶需求判斷矩陣,用戶需求判斷矩陣見表3,同理得到使用場景判斷矩陣見表4,功能細化判斷矩陣見表5,造型色彩判斷矩陣見表6,材料體積判斷矩陣見表7。對矩陣進行標記修正,分別作出一致性分析。一致性比率均小于0.1,通過一致性檢驗。
最后軟件計算權重得到綜合權重值,結果如圖3 所示。將用戶需求權重值按從高到低的順序排列分別是:材料耐用、材料易清洗、色彩簡約、功能疊加、色彩豐富、造型多變、體積適中、陽臺書房小場景、單一照明、材料環保、單一造型、客臥大場景。
3.4 家居照明燈具設計定義
從整體上看,用戶對照明燈具的使用特性較為關注,尤其是材料,優先考慮耐用、易清洗的材料;其次關注燈具色彩,傾向于色彩簡約風格;然后關注燈具的功能使用和造型,關注燈具的一燈多用等;其中陽臺書房等小場景燈具的關注權重較大,說明小場景的燈具設計有一定市場潛力。
家居照明燈具的設計機會集中在材料、色彩、功能和造型上,在消費者使用感受上體現為購買前的選擇、購買后的使用、使用后的養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包含照明燈具的材料、色彩、造型與功能,即消費者購買選擇時會考慮以上四方面,對燈具的材料的養護問題、色彩造型在已有家裝風格的融合問題、功能是否滿足使用等問題進行全方位衡量,這四方面也是影響消費者購買的因素。第二階段包含造型和功能,即在已有家裝環境中,燈具的造型在環境中的融合或變化是否受到消費者審美持續認可、燈具的單一功能或多種功能是否得到消費者長期使用。第三階段包含材料,即燈具使用后的養護問題。
4 基于AHP- 熵權法的家居照明燈具設計策略
從綜合權重排序中可以分析出,消費者在選購家用照明燈具時較為關注燈具的材料和色彩,其次關注燈具的造型和功能,并且對小場景的燈具表現出一定程度的購買意愿。說明燈具的外觀感受是吸引消費者的第一要素,其次是功能造型。
4.1 注重感官融合
對于家用照明燈具來說,照明功能已然成為產品的必須屬性,在這之外應注重功能帶給用戶的感官體驗。可以從觸覺、聽覺、視覺出發,將一些生活元素與燈具造型相結合,打造一種具有豐富感官特性的使用體驗。如歐普照明的風扇燈,在滿足基礎照明的基礎上增加風扇功能,擴展了燈具使用范圍,實現了一燈多用。燈光設計是燈具設計中重要的一環,將燈光設計為可調節光,與用戶產生互動,也可以增強感官感受,這種可調節性不局限在光色色彩變化上,還可以將光的形狀、投影位置進行人為控制。
4.2 將“形”與“用”結合
在感官融合的同時,不能忽略照明燈具的強需求屬性,外觀造型必須以照明為主,在此基礎上進行發散或輔助。圍繞燈具的“用”,考慮在不同場景中燈具的燈光與造型關系。調研中對小場景的燈具需求較多,可以從環境轉化入手,尋找不同小場景之間的用戶使用習慣相似點,進而捕捉潛在功能設計缺口。
4.3 增加藝術符號
傳統的家用照明燈具外形往往以矩形或圓形的單一形狀呈現,這是由于在家裝時期為了與裝修材料的匹配或者降低安裝難度有關,所以照明燈具的外形設計將會繼續保留整體單一形狀,在此基礎上疊加單一造型,使之變得復雜或多變。未來的家用照明燈具將逐漸向簡約組合形狀發展,既滿足了原有家裝問題又能彰顯現代氣息。
4.4 提升“用后”體驗
消費者在選擇燈具時,會注重所用材料的耐用程度和是否易清洗,說明用戶對用后體驗也較為重視,首先考慮產品是否是易用、好用、耐用的。提升“用后”體驗,可以從兩方面入手。第一,從燈具的養護問題入手,包括燈具的材質、安裝、移動和使用期限問題。第二,從燈具后期的服務入手,售后、維修、更換以及產品迭代等。
5 結語
在家居照明燈具市場不斷細分競爭愈加激烈的背景下,文章以家居照明燈具作為研究對象,運用層次分析法與熵權法為該燈具設計策略探尋新思路。通過市場調研掌握產品普遍現象與發現機會點,經過問卷調查得出用戶需求結構層次,進而構建判斷矩陣,計算出用戶需求因素重要級排序,得出最終家居照明燈具設計策略,對未來家居照明燈具的設計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