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炎銘


【摘要】“輕”字是科學的抽象,理想化的模型,不同場合有不同的理解.結(jié)合四則典例,作一分析探討,以使學生理解清楚“輕”字的含義,構(gòu)建正確的物理模型,突破“輕”之難點.
【關(guān)鍵詞】輕桿;輕環(huán);輕絲綢;輕板
輕桿、輕環(huán)、輕絲綢、輕小球,是物理學中常見研究對象,都牽涉一個“輕”字.在理解清楚“輕”字的含義后,才能構(gòu)建起正確的物理模型,順利求解.
1輕桿
輕桿的理解有兩種,一種為輕桿的重力不計,另一種為輕桿的質(zhì)量不計,當輕桿可以自由轉(zhuǎn)動時,一般不計重力,當牽涉到能量時,一般質(zhì)量不計.
例1如圖1,為兩種形式的吊車的示意圖,OA為可繞O點轉(zhuǎn)動的輕桿,輕桿的重力不計,AB為纜繩,當它們吊起相同重物時,桿OA在圖(a)(b)中的受力分別為Fa、Fb,則下列關(guān)系正確的是()
(A)Fa=Fb.(B)Fa>Fb.
(C)Fa 分析對題圖中的A點受力分析,由圖a可得,F(xiàn)a=Fa′=2mgcos30°=3mg. 由圖b可得,tan30°=mgFb′.則Fb=Fb′=3mg,故Fa=Fb,答案選(A). 點評輕桿重力不計,輕桿可以自由轉(zhuǎn)動,輕桿上作用力一定沿桿,判斷輕桿彈力后,研究A點的受力情況即可求解. 2輕環(huán) 輕環(huán)往往不計重力,對于輕環(huán)問題,一般根據(jù)輕環(huán)受到的彈力方向一定垂直于接觸面,然后利用受力分析解決問題. 例2如圖2,在豎直平面內(nèi),存在一個固定的光滑圓弧,輕環(huán)a和輕環(huán)b套在圓弧上.將一根輕質(zhì)細線穿過兩個輕環(huán),并在兩端分別連接一個小球,小球的質(zhì)量都為m.再將一個小物塊用光滑掛鉤掛在圓環(huán)a和圓環(huán)b之間的細線上.待到系統(tǒng)平衡后,圓環(huán)a和圓環(huán)b之間的距離正好等于圓弧的半徑.則小物塊的質(zhì)量是() (A)m2.(B)3m2.(C)m.(D)2m. 分析如圖3所示,平衡時,細繩的拉力等于小球的重力mg,且兩側(cè)組線對環(huán)環(huán)拉力相等,由于環(huán)為輕環(huán),故固定圓弧對環(huán)的彈力方向一定平分a環(huán)兩側(cè)細繩的夾角.由于a、b間的距離恰好等于圓弧的半徑,根據(jù)幾何知識,可得:θ1=θ2=θ3=30°,α=120°,設(shè)小物塊質(zhì)量為m1,根據(jù)三力平衡,有m1g=F1=F2=mg,故m1=m,(C)選項正確. 點評解決本題的突破口為:輕環(huán)a和b受到的彈力方向一定沿半徑方向,根據(jù)受力分析,該彈力一定平分兩繩的夾角,從而得到各個角的關(guān)系進而求解. 3輕絲綢 對于輕絲綢問題,絲綢的質(zhì)量不計,因此,絲綢上的作用力大小必定相等,這是解決該類問題的突破口. 例3如圖4,地面上固定一個表面光滑的棱柱,棱柱的兩個傾角都是37°.在棱柱上面鋪上一條輕質(zhì)絲綢,絲綢足夠長.將滑塊A和滑塊B放置在絲綢上,已知滑塊A的質(zhì)量為2m,滑塊B的質(zhì)量為m,兩個滑塊與絲綢間的動摩擦因素都為0.8.利用外力使兩個滑塊在絲綢上保持靜止.現(xiàn)在撤去外力,讓兩個滑塊同時由靜止開始運動.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sin37°=0.6,cos37°=0.8,滑動摩擦力等于最大靜摩擦力.則其中滑塊A和B之后的運動沒有運動到棱柱頂端或者底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滑塊A和絲綢相對靜止. (B)滑塊B和絲綢相對靜止. (C)滑塊A的加速度大小為0.04g. (D)滑塊B的加速度大小為0.04g. 分析因為A的最大靜摩擦力大于B的最大靜摩擦力,所以B相對絲綢向下滑動,A與絲綢一起向下滑動.(A)正確,(B)錯誤. 對B,有μmgcos37°-mgsin37°=ma1,解得a1=0.04g;對A,有2mgsin37°-μmgcos37°=2ma2,解得a2=0.28g.(C)錯誤,(D)正確. 點評物體與輕絲綢間的摩擦力一定大小相等,A與輕絲綢間的最大靜摩擦力大于B與絲綢間的最大靜摩擦力,因此B相對于絲綢向下運動,B沿斜面向上運動,A和絲綢一起沿斜面向下運動. 4輕板 輕板有加速度時,由于輕板質(zhì)量不計,因此,輕板上的合外力一定為0,故輕板所受的合外力為0與輕板的運動狀態(tài)無關(guān). 例4 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放置一塊輕質(zhì)木板,在木板上放置物塊A和物塊B,已知物塊A的質(zhì)量為mA=1kg,物塊B的質(zhì)量為MB=2kg.已知物塊A和物塊B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素相同,都為0.2.重力加速度為10m/s2.現(xiàn)在在物塊A上施加一個水平恒力F.則() (A)如果水平恒力F大小為1N,物塊和木板都保持靜止. (B)如果水平恒力F大小為1.5N,物塊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1.5N. (C)如果水平恒力F大小為4N,物塊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4N. (D)如果水平恒力F大小為8N,物塊B的加速度大小為1.0m/s2. 分析A與板間的最大靜摩擦力為2N,B與板間的最大靜摩擦力為4N,考慮到木板的質(zhì)量為0,因此木板上摩擦力處處相等,B與木板相對靜止,B向左的最大加速度為am=fAmB=1m/s2,對整體研究,拉力F=(mA+mB)am=3N. 當F=1N<3N時,A沒有與木板發(fā)生相對滑動,AB與板整體向左加速,選項(A)錯誤; 若F=1.5N,a=FmA+mB=0.5m/s2,分析A物體,F(xiàn)-f=mAa,解得f=1N,選項(B)錯誤; 若F=4N,則A與板發(fā)生相對滑動,板對B的靜摩擦力為2N,選項(C)錯誤; 若F=8N,板對B的靜摩擦力為2N,根據(jù)a=fmB可得,a=1m/s2,選項(D)正確. 點評本題木板為輕板,B與板間的最大靜摩擦力大于A與板間的最大靜摩擦力,因此B與木板間一定為靜摩擦力.判斷A物塊相對于板是否運動,建立起運動模型是解決問題的關(guān)鍵. 5結(jié)語 物理上的“輕”,含義深刻,我們要舉“輕”若重,把“輕”字理解透徹,即“輕”的含義是質(zhì)量為0還是重力為0,質(zhì)量為0和重力為0又決定了物體的什么受力特點,方能構(gòu)建正確的物理模型,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入點. 參考文獻: [1]吳曉松.一道綢帶連接體的定量分析及其拓展[J].中學生理科應(yīng)試,2023(02):24-25. [2]陳志勝.培養(yǎng)模型建構(gòu)能力 發(fā)展科學思維素養(yǎng)——以“輕”模型為例[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20,49(11):54-56. [3]翁石發(fā),晏廷飛,姚彬,等.共點力平衡問題考情分析及備考建議[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22,51(01):5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