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

氣溫驟降,我趁著中午出了太陽,將柜子里的厚棉被全部拿出來曬。曬過的棉被有一種特別的味道,那是陽光的馨香,還有母親的溫暖。看著被面上那一對對站在梅花枝頭上的喜鵲、一只只朝陽的丹鳳,時光又回到了童年時與母親同擠一個被窩的情景。
童年的冬天特別冷,家里雖然生了爐火,但夜晚的被窩依然冰涼,得睡上一會兒才能焐熱。我和妹妹常常不脫衣服鉆到被子里,等著母親暖被窩。母親忙完家務時,我們已經睡了一覺。等母親的被窩焐熱了,姐妹倆都爭著鉆進母親的被窩,母親就一手一個將我們緊緊擁入懷中,我們便在母親溫暖的臂彎里幸福地進入夢鄉。那個時候,我感覺母親的被窩是天下最溫暖的地方。
母親當年是出了名的“好針線”,十里八鄉凡有娶媳嫁女的,都要找母親做上幾床棉被。家鄉有個習俗,嫁女兒娘家必定要縫制棉被作為陪嫁,四床的,八床的,陪得越多,表示新娘家境殷實或者倍受家人寵愛。新娘用的喜被最好找“全乎”人縫制。當年,母親更是不可或缺的縫被人,她的日程排得很滿,經常忙到大半夜。她認為縫制喜被是一件莊嚴而神圣的使命,每一床被子都縫得極認真、細致,好像小兩口蓋著她做的棉被真的可以一生幸福。
我大學畢業后,母親只要打聽到有人去蘇杭等地,便托人捎幾塊絲綢被面回來,等著給我做嫁妝。待我結婚時,母親已經攢了滿滿一大箱,可令母親犯難的是不知如何選擇,拿起這塊,放下那塊,恨不得將所有的被面都縫了給我。在幾位鄰居阿姨的參謀下,母親終于選擇了八塊她認為最滿意的為我做了棉被。母親一邊縫一邊將被面上圖案的寓意一一講述與我:龍鳳呈祥是祝福新人陰陽和諧,幸福美好;石榴寓意多子多福,家族興旺;牡丹齊放意為生活無憂,大富大貴;鴛鴦戲水象征夫妻恩愛,和諧吉祥……
我聽著母親嘮嘮叨叨的叮囑與祝福,不以為然,卻也感覺時光恬淡,歲月靜好。有母親的祝福總是心安的,母親的愛是依靠,是力量,是保護。兒子出生后,母親歡喜地做了一大堆被子,薄的、厚的,大的、小的,幾年也用不完。我嗔怪道:做這么多干什么,現在什么被子買不到呀?”母親瞥我一眼:“買的哪有媽做的好,自己種的棉花,暖和又結實。趁著媽還能做,多給你做一些,等媽百年后,不擔心你沒被子,媽發愁的是你到現在也不會拆洗。”說著眼神暗淡下去。我拉著母親的手,眼睛有些潮熱:“媽,你瞎說什么,我要你活到一百歲,一直給我縫棉被。”
沒想到,母親真的沒等到我學會拆洗棉被就離開了。那年冬日將至,我撫摸著母親做的這些棉被泣不成聲,卻也不得不親自拆洗。我學著小時候母親拆洗時的樣子,用錐子將那些棉線一行行挑去,將被里、被面清洗干凈,買了新棉花添補了被胎,再用笨拙的手法穿針引線。我縫的棉被雖不像母親做的那般整齊、平坦,但拆洗過的被子,經過晾曬卻也厚實暖和。
兒子住校后,我將拆洗過的被子套了學校統一發的被罩給他用,兒子每周回來,我都問:“晚上冷不冷,需不需要再加一床?”兒子總是不耐煩地回我一句:“說了多少次了,不冷!不冷!媽媽縫的被子最暖和。”
看著兒子瞪我的神情,像極了當年我回懟母親時的樣子。母親做的棉被溫暖了我們兩代人。如今,我們全家人每年冬天依然會蓋著母親縫制的棉被,那深藏著的濃濃祝福與牽掛,在每一個寒夜里給我溫暖,給我力量。
編輯|郭緒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