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保衛
黨的二十大提出了“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的新使命新任務,為全國人民奮進新征程提供了行動指南。
二十大報告第八部分提出要“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闡述了黨中央對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殷切期待。民族地區思想文化和新聞輿論工作者要自覺以二十大精神為引領,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創新民族文化傳播,用更加豐碩的成果推進民族地區思想文化和新聞事業更大發展。
一、增強民族文化自信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黨的二十大報告又把 “推進文化自信”置于第八部分標題之中,足以體現出“自信”對于搞好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民族地區文化建設也須把“增強民族文化自信”作為立足基礎。
中華民族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思想之根、精神之魂、力量之源,也是其自信之本。中華文明延續幾千年,之所以能夠經受住歷史的磨礪傳承至今,就是因為中華民族文化有著獨特的思想內涵和強大的凝聚力。因此,我們須堅定不移地增強民族文化自信,既不崇洋媚外,也不自閉守舊,要信心滿滿地去展示和傳播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一)凝練民族文化共識
凝聚民族文化共識的核心問題,是要把傳承數千年的中華民族文化的思想精髓和精神品質總結提煉,并不斷創新使之能夠永續傳承。中華民族文化是一個由56個民族的文化融匯而成的整體,各個民族既要發展和傳承好本民族的文化,更要共同維護和培育好作為各民族文化共同思想和基本品質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要努力把中華民族大家庭各個成員共同認可、接受和追求的精神品質、價值取向和道德規范融匯成一種人類社會優秀文化。
(二)突出民族文化特色
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就是要努力把中華民族文化獨特的傳統與特殊的品質挖掘出來和展示出去,并使之在與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交融互鑒中體現出自身的優勢和力量。有言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越是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越能引發世界的關注,得到世界的認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個民族既要挖掘和展示好能夠體現本民族特色的獨特文化,又要挖掘和展示好能夠體現中華民族文化共同特征的各種文化樣態和形式。
(三)展現民族文化魅力
展現民族文化魅力,也是增強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環節。中華民族文化的許多樣態和形式都有著獨特魅力。譬如戲劇、武術、雜技,字畫、剪紙、國畫,以及茶藝、陶瓷、編織等,都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的精華,其產生歷史、制作工藝、表現手法、表達技巧等,都會引發世界各民族的關注、興趣和青睞,因此需要我們深入挖掘、全面開發和大力傳播,更好地發揮其文化傳承和軟實力展示的功能及作用。
二、創新民族文化傳播
實踐說明,再優秀,再有特色和魅力的文化,不借助傳播也無法讓世人所知曉,無法形成軟實力。因此,不斷創新民族文化傳播理念、方式和手段,是實現最佳傳播效果的必然選擇。
(一)巧設民族文化議題
做好“議程設置”,是實現有效傳播的重要條件,中華民族文化傳播也須首先在巧設議題上練好基本功。無論是政府部門、新聞媒體,還是研究機構的民族文化傳播都須精心設置好議題。其實,本文所論述的問題就都是一些關于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播議題,而“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是其主題。圍繞這一主題來設置相關議題,才能使民族文化傳播更好地為實現黨的二十大提出的使命任務服務。
(二)講好民族文化故事
講好民族文化故事,也是創新民族文化傳播的重要內容。其實,民族文化傳播就是通過講好民族文化故事來展示、推介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并強調“要采用貼近不同區域、不同國家、不同群體受眾的精準傳播方式,推進中國故事和中國聲音的全球化表達、區域化表達、分眾化表達。” 我們可以通過巧設傳播議題、選擇適當角度、注重運用細節和善用典型事例等方式講好中華民族文化故事。
(三)凝練民族文化話語
經驗說明,誰掌握了話語表達權力,誰就能在傳播中贏得主動。正因為此,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要“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的任務。在民族文化領域,我們所要凝練的民族文化話語,就是那些能夠充分代表和反映中華民族文化的話語,并將其與民族團結、進步、交融、發展等行動目標聯系起來,構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話語和敘述體系,為鑄就我國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而奮斗。
(作者系廣西大學特聘君武榮譽教授、中國少數民族地區信息傳播與社會發展論壇榮譽理事長、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生導師、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兼新聞傳播學科召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