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程寶靜,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財會核算審計中心,副處長,碩士,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和內部審計。
摘要:在新形勢下,內部審計作為審計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內部監督治理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本文從分析新形勢下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發展面臨的內部和外部挑戰入手,結合理論基礎和實踐發展情況,探索提出符合國情及未來發展的應對策略和合理建議,致力于解決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發展存在的顯著問題,切實提升事業單位內部審計質效。
關鍵詞:事業單位 內部審計 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F230
一、引言
內部審計作為重要的內部監督管理方式之一,在全面從嚴治黨和防范廉政風險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國內部審計相較國外起步較晚,后期的配套完善措施比較缺乏,使內部審計發展比較緩慢。事業單位為更好地適應新形勢環境下轉型改制的發展要求,全力提升內部審計監督能力,有效促進內部審計高質量發展。本文從分析新形勢下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發展面臨的內部挑戰和外部挑戰入手,結合理論基礎和實踐發展情況,提出符合國情及未來發展的應對策略和合理建議,致力于解決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發展存在的顯著問題,切實提升事業單位內部審計質效。
二、 新形勢下事業單位內部審計面臨的挑戰
(一) 新形勢下事業單位內部審計面臨的內部挑戰
1. 內部審計獨立性不強,組織結構缺乏整體規劃
隨著內部審計工作的不斷發展,賦予了事業單位內部審計雙重目標任務,一種目標任務是要負責本單位組織內部經濟業務活動的審查和評價工作,保證經濟事項的安全、可靠、合法、合規;另外一種目標任務是規范單位內部管理,以高質量審計護航高質量發展。但是現階段的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更傾向于以內部服務為其工作目的,其獨立性也僅是相對的、有限的。因此,與現階段內部審計工作目的、獨立性相適應,很多事業單位僅僅是設立了內審機構并配備幾名專職工作人員,或者未設置獨立內審機構僅配備兼職工作人員。事業單位組織結構設立情況參差不齊,直接導致距離形成完整的審計工作體系還有很大差距。而且,內部審計工作人員多是由財務部門或者紀檢監察等部門人員轉崗組成,很多不具備審計甚至會計專業方面的知識,其專業能力也無法滿足內部審計工作要求,在具體審計實踐過程中還要依賴于聘請外部社會審計來協助內部審計工作,在準確把握各部門行業特性和事業單位特殊性方面存在局限性,這也導致事業單位內部審計雙重目標任務無法實現,嚴重影響內部審計質量與效果的提升[1]。
2. 內部審計職能未充分發揮,審計工作質效亟待提高
新形勢下,審計工作被賦予了新職責、新使命。我國已經進入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時代,必須注重揭示生態環境領域存在重大資源損毀、生態環境破壞等潛在風險的內容。為此更加突出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這項新職能的必要性,資源環境審計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面對新職責、新使命,事業單位內部審計職能發展并未與時俱進,僅僅停留在財務收支審計等傳統審計職能階段,內部審計職能未能充分發揮作用。現階段傳統內部審計監督職能的服務作用也未有效發揮,直接體現為內部審計質量不高、審計效果不強。審計質量是審計的生命線,若審計質量低下,審計就難以實現其價值功能,內部審計亦是如此,如何提高內部審計質效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3. 內部審計整改不到位,整改問責機制未有效建立
雖然內部審計發現的問題存在一定局限性,但是很多發現還是表明被審計單位在管理方面存在諸多不足。隨著近幾年內部審計工作全覆蓋常態化,越來越多的事業單位領導開始重視內部審計成果的運用。但是從整改情況來看,很多問題還是無法得到有效整改。究其原因,對內部審計整改工作的重視程度不高,未全面落實具體整改責任,未制定有效的整改問責機制,單位領導更換等原因造成責任推諉現象嚴重,內部審計整改工作很容易流于形式,直接影響內部審計整改質量無法得到全方位保障。
(二) 新形勢下事業單位內部審計面臨的外部挑戰
1. 會計集中核算實施對內部審計產生的影響
近年來,我國會計管理體制正在積極開展改革轉型,其中一項重大改革舉措就是事業單位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制度,該項制度是融合會計服務和管理監督為一體的新型會計管理模式。現在許多事業單位已經采取或者計劃采取會計集中核算,即對本級及其下屬部門進行監管,確保其資金能夠合規、合法的得到利用。現行的會計集中核算是把資產的所有權集中于上級管理部門,撤銷下級單位的會計和出納等財務人員,僅設置報賬員上報日常的財務信息,然后由上級管理部門的專業會計人員對其進行核算,從而實現了自上而下對各級單位會計業務的核算和監督,是一種將資金的使用、管理、核算、監督集中起來的新方式。
會計集中核算的優點是有利于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嚴格執行,也有利于對資金使用的監管,但是集中核算弱化了單位的會計主體責任,對內部審計工作也會產生巨大影響。會計集中核算監督與各單位的經濟業務活動相分離,會計集中核算部門作為執行者與真正的決策者相分離,造成會計集中核算無法對報銷原始憑證所反映經濟事項的真實性進行合理監督,這樣難免導致會計信息在源頭上的失真。另外,報賬員僅處理日常業務,不利于單位內部財務管理的監督,會計核算部門只負責會計業務的核算,對其經濟業務的真實性、合法性無法有效監管。
2.其他工作對內部審計如何準確定位的影響
巡視制度作為黨內監督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目的是幫助單位以及黨員干部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以及加強和改進工作作風。而紀檢監察主要是為了對發現的違紀行為進行懲處,對一些舉報案件線索進行核查。上述兩項工作在很多事業單位已經普遍開展,很多事業單位設立了巡視部門和紀檢部門,這兩項工作與單位的內部審計工作有部分重疊交叉的內容。“資金安全”和“干部安全”都是以上工作的重要內容,所以內部審計如何與其他工作區別開來,值得深入探討。一方面是如何突顯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專業性、獨立性的特點,肩負起內部審計在審計監督體系中的重要任務;另一方面是如何通過內部審計與巡視、紀檢工作協同聯動,真正實現優勢互補,達到提升審計質效目的。
3.大數據時代推進內部審計信息化進程
“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反映了未來信息技術領域發展的方向,是在互聯網出現以后的又一次顛覆性的信息革命。現階段我國的審計制度、審計條件還無法滿足其需求,審計證據、程序、時間的迅速轉變也面臨重重困難。特別是內部審計,自身發展還處于成長完善階段,如何快速推進內部審計信息化更是舉步維艱。2022年,中央預算管理一體化平臺逐步開始正式上線運行,是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中央預算管理一體化改革是以現代信息化技術為支撐,結合業務規范實際要求,建立全面規范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財政預算系統,形成財政業務順向銜接、逆向反饋的“閉環管理”,實現財政資金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動態監控的新模式。為加強審計信息化建設,審計署提出,“向信息化要效率,向大數據要資源,走科技強審之路”。與國家信息化相比,內部審計的信息化進程緩慢,其工作更多地依靠人員力量,很多事業單位的信息化僅僅停留在使用單機版審計軟件階段,作為單一的系統,如何使其連接、綜合應用并滿足各種需求,還任重而道遠。面臨預算一體化的新形勢,提高審計工作信息化水平已成為當今發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趨勢。推進信息化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內部審計工作,可以大大提高其工作效率,促進內部審計工作流程更為規范化。
三、 新形勢下事業單位內部審計應對策略
(一) 新形勢下事業單位內部審計挑戰應對策略
1.提高內部審計獨立性,完善內部審計工作體系
(1)完善內部審計工作體系[2]。內部審計若要長期發展,提高工作效果,必須制定科學的工作體系,這是工作高效運行的組織保障。內部審計工作體系應當根據單位的組織結構狀況,適當合理地建立層層監督的工作模式,重點應該關注工作體系設置的合理性以及運行的高效性。常見的內部審計工作體系模式如圖1所示。
內部審計體系還需要設立監督部門,其作用就是對內部審計從上到下的工作情況和結果進行監督。而且為了增強監督部門所需的獨立性,保證其客觀公正,該部門直接向內部審計委員會或者聯席會組織報告。圖1所呈現出來的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模式就是“自上而下、上下結合”的方式,層層監管,互相配合。
(2)強化制度建設,建立統一的標準。內部審計急需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和特點,制定統一規范的制度[3],比如組織機構、審計工作方法、工作程序和工作成果等方面的制度。這樣才有利于同行業同系統內的工作開展,保證有章可循、有據可依,也有利于其對比分析和審計質量的一致性。通過這些標準,既可以充實完善內部審計工作的制度,又可以減少內部審計風險,避免一些制度風險造成的審計問題。
(3)配套采取內審工作輪換機制。一方面,內審工作輪換機制是運用制衡性原則的重要體現,而以制衡的方式對內審工作進行內部控制,可以更好地保證審計的公正、公允和效率。比如在內部審計系統內采取審計輪流交換方式,對同一單位輪換機構進行內部審計,既可以對以前的審計結果進行檢查,又可以避免同一機構長期進行審計產生固定思維模式,從而發現不了新的審計問題;另一方面,內部審計輪換可以有效預防舞弊的發生。從內部審計職能的角度,內部審計通過發揮監督職能,評價單位領導者行為的合規性和有效性。內審輪換能夠保證內部審計工作的系統性和高效性,有助于跳出傳統監督中“監督權由誰來監督”的怪圈。
2.適應新形勢拓展內部審計職能,全面提升審計工作質效
(1)拓展事業單位內部審計職能。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要提高政治站位,聚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使其與黨中央的重要指示批示和高度關切領域保持高度一致。如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是生態文明績效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也應結合實際情況將其納入審計工作職責。
(2)全面提升內部審計工作質效。內部審計監督力度大小,一方面取決于審計發現和揭示問題的深度和廣度,這直接關系到審計項目質量和審計成效。除了充分了解被審計項目的業務內容,嚴格遵循審計有關的法律法規及準則,制定完善的審計工作方案,加強審計實施全過程管理等傳統方式外,應特別提高對重大問題風險的揭示反映能力,提高揭示力度、加大反映高度、挖掘監督深度才能全面提升內部審計工作質量的高度;另一方面,審計報告問題的能力是審計成果的主要直接體現,也是審計質量的集中體現。審計質量直接關系到審計的成效和審計監督職責的發揮,應注重提高審計報告撰寫能力,強化審計結果運用,這樣有利于充分發揮高質量審計工作的效用。
3.增加整改動力,落實督促整改責任
增加整改的動力應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是從內部推動,努力加強被審計單位自己整改的動力,除了要員工認識到整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作為內部審計機構,也給予他們解決的辦法或者解決思路,而不是在審計報告中泛泛而談的宏觀建議,換來的也只能是被審計單位下不為例這種應付的態度;另一方面是從外部推動,壓力和責任是鞭策人們改進的有效方法,雖然看起來帶有一定的強制性,但卻是針對懈怠者的一劑良方。為了解決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發現問題得不到有效整改的問題,內部審計應重視后續審計的作用,比如審計后增加審計回訪的次數。后續審計主要任務就是對被審計單位所匯報的審計整改情況進行再一次的梳理復核,這對于內部審計整改也是一種有利的推動。為了節約審計資源,降低審計成本,審計人員應充分考慮成本效益原則,不必對審計出的問題都進行后續審計。按照重要性的原則,審計人員進行后續審計的事項應該是對影響重大而深遠、規模較大較難整改的問題。開展審計回訪是對重要問題的整改情況進行核查和評估,還要對被審計單位的整改措施是否落實到位,是否具有可操作性進行評估,出具評估報告,對于那些流于形式、無實質性內容的整改措施不予通過。最后就是對多種原因造成的歷史遺留問題建立未整改清單,對被審計單位限定時效整改,即使領導干部變動,也要對其單位持續整改。
(二) 新形勢下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外部挑戰應對策略
1.適應會計管理新模式,向管理審計延伸轉變
雖然現在管理方式的發展是日新月異,但是對管理情況進行監督永遠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內部審計作為單位組織內部的一個職能部門,除了傳統的監督和服務職能,還希望能夠在管理方面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所以對于會計集中核算這種新變革新模式,內部審計要轉變傳統的觀念,從單位發展的大局出發,即使將來普遍采用會計集中核算這種管理方式,內部審計也可以適應其發展有自己的職能定位。內部審計的發展是隨著工作需要,滿足管理者的需求應運而生,它的產生有其必然性,要認清開展內部審計是源于“需要”。這種必然性也造就內部審計可以隨著單位的發展變化不斷轉變觀念,調整自身的工作內容、工作方法等。
除了內部審計機構要轉變職能定位,內部審計人員也應當與時俱進,不斷完善自身的工作態度、工作方式等,為內部審計工作更好地開展而轉變。所以,內部審計工作應當隨著管理模式變化而優化調整,向管理審計延伸轉變,在促進規范管理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2.樹立內部審計新理念,深挖內部審計新價值
對于事業單位內部審計來說,一方面要增加其價值、明確其定位,才能區別于紀檢、巡視工作,呈現自身存在的意義,要努力塑造內部審計的專業形象,樹立內部審計新理念。在探索和創新過程中穩步推進內部審計工作的發展,更新傳統的內部審計觀念。內部審計應該制定一個長遠的工作計劃,樹立一個長期戰略模式,并且為了完善提高內部審計工作情況,不斷調整發展的方向。內部審計應該努力做到重點工作突出,內部審計領域廣泛,內部審計工作內容實現重大突破。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可以充分利用自己對于行業特性及其管理內部情況熟悉、信息了解的優勢,發揮其內部審計的獨特作用。除了繼續開展財務收支審計及經濟責任審計等常規性的工作外,可以針對事業單位內部審計面臨的新發展環境,以更好地服務為目的,試圖拓展自身工作的領域;另一方面,新時代對內部審計工作要求已經不僅僅是為了滿足監督的需要,已經轉變為積極探索全新的審計理念,以此來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工作在管理協同、預防風險、提高成效、決策服務等方面的作用和效力。在審計全覆蓋背景下,應積極探索建立內部審計與巡視、紀檢橫向協同聯動機制,健全完善內部審計縱向聯動工作模式,形成“縱橫聯動”的監督體系,充分發揮集團作戰優勢,高質量發展監督協同聯動,優化各項資源配置,持續形成監督合力,有效發揮1+N協同效應,努力構建集中統一、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審計監督體系。
3.創新審計工作方式,推進內部審計信息化
信息化審計無論從理論還是實踐上來看,未來都將在內部審計工作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所以與時俱進勢在必行[4]。與其他審計的信息化水平相比,事業單位內部審計信息化的水平一直比較落后。根據前文的分析可知,大數據時代雖然為內部審計創造了一系列的發展機遇,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風險的可能性。為了提高內部審計的工作質量和效果,推進內部審計信息化的進程,事業單位內部審計機構一方面可以考慮與專業軟件公司合作,提高審計軟件在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中的廣泛應用,提高內審日常工作的技術化水平,才有助于內部審計工作效率的提高,但是這是開始的第一步。審計軟件的可選范圍很多,一定要結合事業單位的工作情況配備審計軟件,或者進行審計軟件專門定制,確保審計軟件可以有效應用于日常工作滿足工作需求。同時也要注意審計信息化和會計信息化的銜接、兼容問題,以及計算機審計監督系統的開發、研究;另一方面,內部審計也可以積極探索云審計的應用和開發。因為內部審計的工作范圍就是在單位系統內部,層層遞進的管理模式,建立這種云平臺可以實現信息的共享,大大節省內部審計成本,而且信息使用安全性較高,比如預算一體化就是云概念的一種具體應用[5]。即使內部審計信息化一定程度上會面臨一些風險和問題,但是潛在優勢將促進其普遍運用,從而有助于內部審計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時也會使得內部審計的工作領域更為廣泛,內部審計的工作內容更加充實,從而最大程度地發揮內部審計在單位系統內的職能作用并實現其價值。
四、結語
(一)只有源于內部需求發展起來的內部審計才會有強大的生命力
要想生命力最強,一定要能不斷調整適應環境,滿足發展的需要,被需要才是一切存在的可能。針對本文中提出的事業單位內部審計面臨的內外部挑戰,內部審計一定要改變傳統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不僅要更好地監督和服務,還要試圖轉變為管理的思路,提高自身在事業單位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另外,要拓寬自身的工作領域、豐富工作內容、提高工作質量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新形勢、新環境。
(二)只有明確內部審計的職能定位,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內部審計與其他工作存在交叉重復的問題,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自己有無可替代的作用。若是自身的工作隨時可能被弱化,甚至被取代,那么內部審計工作就岌岌可危。
(三)只有勇于創新變革的動力,不斷進取的精神,內部審計工作的作用才能得到最大發揮
當今社會,新形勢、新事物越來越多,發展節奏也越來越快,比如信息化的普及等都是對工作有利的變革,內部審計一定要與時俱進,不斷完善自身的工作內容、工作方式等,才能順應時代發展的腳步。
參考文獻:
[1]王曉.對事業單位內部審計質量控制體系的思考[J].經濟師,2022(4):123-124.
[2]李鵬.新形勢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風險與審計質量探析[J].商訊,2021(35):134-136.
[3]王倩.事業單位內部審計風險及防控措施探討[J].財會學習,2021(33):129-131.
[4]成卓.行政事業單位內審工作質量提升研究[J].商業觀察,2021(32):68-70.
[5]呂穎菲,黃松.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J].商業會計,2020(18):92-94.
責任編輯:田國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