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繪 孫雪



摘? 要:本文基于英語學科大觀念,以北師大版高中教材《英語(必修第一冊)》Unit 2 Sports and Fitness為例,闡述基于大觀念的單元整體教學的設計與實施,探究如何在單元復習課中促成、檢測和評價大觀念的形成,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關鍵詞:單元整體教學;英語學科大觀念;單元復習課設計與實施
教學內容分析與單元大觀念提煉
北師大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一冊Unit 2 Sports and Fitness包括10個語篇,圍繞“運動與健康”主題展開,屬于“人與自我”主題下“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的生活態度”,教學內容如表1所示。
課程內容具有結構化、整合化、情境化的特點,多文本解讀的首要目標是找出單元主題下結構化知識的內在關聯和邏輯,讓所學內容之間形成關聯?;谝陨蠁卧虒W語篇內容分析,教師提煉基于主題大觀念的單元內容結構圖(見圖1),為學生形成基于主題的新的認知結構奠定基礎。
圖1中的主題大觀念承載了單元育人價值。教師在此基礎上重新研讀10個語篇,分析并概括每個語篇內的語言知識與技能、策略與方法,最后提煉基于語言大觀念的單元語言表達結構圖(見圖2),為學生形成基于語言的邏輯表達、開展有效交際奠定基礎。
教師基于單元主題大觀念和語言大觀念,提煉建構單元大觀念:用英語闡述對運動與健康的認識,表達對運動的態度及價值取向,弘揚運動精神;實踐科學運動,維護身心健康。學生核心素養綜合表現為:運用所學的運動與健康相關的語言表達來介紹運動及規則;撰寫運動故事,感悟運動精神;結合實際選擇合適運動,科學運動,保持健康。
學情分析與教學方法選擇
本節復習課的授課對象為北京市豐臺區某普通高中的高一學生?!斑\動與健康”是學生比較熟悉的話題,在初中學段,學生已經學習過運動種類和益處、運動賽事、運動員精神等內容。但是學生對于這一主題的認識比較局限,未能建立系統的認識,對于運動與健康關系的思考也不夠深入。此外,學生雖然積累了一些話題相關的語言,但主要停留在詞匯識記層面,還難以在真實情境中準確、有邏輯地使用語言進行表達。本單元中涉及的一些與主題相關的專業詞匯也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些困難。
基于以上學情分析,教師采用如下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學習新知,提煉單元大觀念。首先,為幫助學生建立對“運動與健康”的系統認識,教師設計了基于單元觀念的調查問卷,從“運動與運動規則”“運動員與運動精神”“運動習慣與健康”三方面引導學生聯系自身,逐步建立對單元小觀念的深入理解。同時,學生思考自己的運動習慣及健康問題,在單元學習過程中進行調整,探尋解決辦法。
其次,教師創設真實語境,鼓勵學生在情境中使用語言,有邏輯地表達觀點。例如在單元復習課中,教師基于調查問卷中學生反饋的運動現狀及健康問題,以即將開始的學?!绑w育月”為情境,引導學生宣傳運動的好處,提出科學運動的建議,鼓勵學生運用所學語言及形成的觀念解決實際問題。
最后,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本單元與主題相關的語言,教師通過學習活動和作業設計加強語言的復現和使用。例如,教師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梳理文章結構及相關語言,并根據思維導圖進行復述或觀點表達,進一步內化應用語言;在每一課時學完后,學生填寫單元多文本結構性表達整合表,從“運動”和“健康”兩方面梳理單元語言。通過單元持續性作業設計,幫助學生逐漸形成基于主題的語言大、小觀念。
單元目標與學習效果評價指標設計
單元目標是對單元學習單位內學生要“學什么”“怎么學”“學到什么程度”的高度概括,單元學習始于目標,終于效果評價。如表2所示,單元目標圍繞小觀念的建構制訂,通過反映小觀念的核心輸出任務促成,最終用具體的學習效果評價指標檢測,達到單元整體教、學、評和學、用、評的內在一致。這一內在一致最終均指向學生完成全部課時學習后形成的主題大觀念和語言大觀念,能針對主題下新的認知、態度、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進行有效交際。
單元復習課設計與實施
下面以本單元課時11的復習課為例,說明學生如何在前10個課時形成的小觀念的基礎上,通過學習活動內化語言,提煉個性化單元主題結構化認知,以及如何遷移運用語言,理性解決真實情境中的實際生活問題。
第一步:回顧、分享并總結。
[設計意圖]
學生結合每課時生成,回顧本單元所學并完成教材中單元學習后的Unit Dairy。課上學生先后小組內分享、全班分享以下內容:三個對運動與健康關系的認識、三個保持健康的方法、三個語言表達、最想分享的運動經驗、最喜歡或不滿意的學習內容。分享活動后,師生共同總結并提煉單元小觀念,為形成基于單元主題的新的認知結構奠定語言和思維的基礎。
第二步:重構單元主題認知并分享。
[設計意圖]
學生完成單元主題認知結構圖并在小組內分享。學生獨立重構單元主題認知并口頭闡釋,不斷豐富、內化語言,逐步形成大觀念。由圖3可見,學生從運動、運動員精神、運動與健康三方面建構了自己對單元主題的理解(綠色部分);有邏輯地梳理了單元所學內容(藍色部分),并且積累了與單元主題相關的語言(紅色部分)。此外,從不同學生的分享中可看出,學生對主題認知內容和語言雖均為單元所學,但卻自成邏輯,提煉出的主題大觀念各有不同。
第三步:反思與探究。
[設計意圖]
學生反思自己在真實生活中遇到的運動與健康方面的難題并進行描述,同時多角度分析原因,最終提出合理、可行、真誠的解決方法。學生再次參照之前課時復習材料和總結出的小觀念以及重構的單元主題認知結構圖,先獨立反思并描述問題、給出建議,之后四人小組分享、匯總問題,交流、提煉建議,并分組進行匯報。
第四步:遷移與運用。
[設計意圖]
教師創設真實情境,引導學生再次回顧單元所學,內化和運用所學語言、認知結構及形成的觀念,真實、理性、有邏輯地表達看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反思
第一,單元大觀念不是教師教會的,而是學生在每一課時主題意義探究過程中逐漸建構、豐富的。
第二,語言大觀念和主題大觀念的形成需要學生將單元活動和作業有效融通,在學用過程中不斷梳理、歸類、積累、應用、評價所學內容。
第三,單元復習課對于學生大觀念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學生需要具身經歷新的主題認知顯性化的過程,更需要在真實、復雜情境下聯結自身經歷和理解,創造獨特的問題解決思路,并選擇、模仿、內化、使用語言進行有效交際。
第四,針對性、持續性評價是語言落實、思維發展、認知結構化、理解概念化、觀念個性化的基本保障。學習任務和作業的生成質量依賴于評價活動的有效設計、評價工具的合理選擇以及評價過程的真實發生。
教學建議
第一,基于大觀念的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路徑:圍繞主題進行文本解讀,建構主題知識網;厘清主題相關核心概念,建構單元主題意義探究邏輯;整合和重組文本,設定教學目標,提煉小觀念;建立小觀念之間的關聯,概括、歸納單元大觀念。
第二,制訂單元目標、開展持續性評價的策略:建構單元整體目標框架,實現觀念、目標、生成、評價一致性;建構單元整體本質問題框架,實現觀念—意義—本質問題—活動一體化;共創課堂評價指標,實現學、用、評一體化。
第三,單元復習課設計原則應包含:真實性,即語境、任務、復習過程、復習材料、評價的真實性;整合性,即任務內容、學用技能、認知層次、語言表達形式的整合;反復性,即語言內化、主題認知結構化過程、思維觀念生成、評價標準的反復;聯結性,即經歷背景與新認知內容、學習生成與目標、學習活動與作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交互的聯結。
案例點評
本案例選取圍繞“運動與健康”主題相關的教材文本,明確了學生在完整學習本單元語言知識、充分理解文本內容后,在說、寫、做三個層面的實際輸出和應用(見圖1),并基于單元內容整體性、遞進性的教學設計原則,對文本進行了系統分析、整合、重組和開發,最終呈現了較為完整的、高度情境化的主題式教學設計(見圖2、表2)。本案例教學選題響應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堅持“五育”并舉,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的要求;其教學設計呈現出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以終為始”“知行合一”“聯系生活實際”的特點。系統學習完本單元后,學生可以更好地把握英語學科特點、理解語言知識結構、培養認知能力、提升智育水平,同時,也能激發鍛煉意識,學會采取科學方法運動,增強個人體質、提升健康水平。
不過,該課程設計盡管有著較為明確的“教、學、評一體化”的特點,但在對應的單元復習課的實施中缺少教師評價的具體內容,對“評價”的實施和呈現還不夠充分。建議在未來課程探究設計與實踐中增添更多元、多維、多方面的,具有診斷性和形成性的過程評價,以提高教育評價的科學性、專業性、客觀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解知識、提高能力。
伍家文 (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