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輝
“郭校長好!”“郭校長,快來看看我們的創業小手工怎么樣!”“郭老師,你今天可真漂亮!”……四月中旬,春風和煦,陽光明媚,記者和河南女子職業學院校長郭麗萍漫步校園,迎面走來的學生不停地和她打招呼,就像是和自家人寒暄。
“看,她們穿的是我們學校的校服,好看吧?”“操場上打球的男生,大部分是信息工程學院的,女子職業學院也有男生。”“那些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孩子,剛上完課。”……我們一邊走,郭麗萍一邊介紹,眼里嘴里滿是對學生的喜愛。
郭麗萍說,當老師是她從小的愿望,如今愿望實現,每天看著這些朝氣蓬勃的孩子,她格外開心。
練舞蹈的經歷讓她明白:只要你付出足夠多的努力,你就會變得優秀;當你習慣了優秀,優秀也就成了你本身
郭麗萍出生于1974年,家中還有1個姐姐、2個哥哥。父親是一名郵遞員,工作很忙,有時候還會外出學習,家里的事情大都靠母親打理。
在郭麗萍眼中,母親無所不能:“我上小學的時候,參加演出要求穿白襯衣。但家里沒有白襯衣,也買不起,母親就一直想著怎么給我做一件。她拿著紙一邊折疊一邊琢磨領子的做法,但琢磨了一天也沒弄明白。第二天一大早,母親突然從床上坐起來,說她做了一個夢,在夢里好像學會了怎么做,然后就真的趕在我上學前給我做出了一件白襯衣。”
“我母親沒上過學,后來在夜校學會了認字,去百貨公司做了售貨員。經她手的單子,從未出過差錯。現在想來,我母親真是一個平凡又偉大的人。她教會了我,生而為人,要對自己負責。無論自己出身怎樣,處在怎樣的環境中,都可以通過努力,讓事情朝好的方向發展。”郭麗萍說。
郭麗萍上小學前,母親帶回來一架電子琴。她對那個稀罕玩意兒很感興趣,時常摸索。那時候,她沒有譜子,也不懂聲調,就自己亂彈。時間長了,她竟分清了高低音,還能彈一些簡單的兒歌。
如果說母親激發了郭麗萍在音樂方面的興趣,那學校老師的認可和鼓勵,則給了她在音樂和舞蹈上的自信。郭麗萍說:“剛上小學,我就被選入學校的藝術團。為了鍛煉我們的膽量,老師會在周末帶我們去火車站、廣場等人員密集的地方表演節目。我每次表演完,觀眾都會報以熱烈的掌聲。在學校,老師也經常夸我聲音好聽,體態優美。這些都帶給我極大的自信,讓我做起事來更加積極和努力。”
14歲時,郭麗萍面臨人生中第一次重大選擇:考高中還是考師范。以她的成績,考高中沒有問題,但家里考慮到師范生分配工作,希望她考師范。郭麗萍覺得,幼兒師范學的正好是舞蹈、彈琴、畫畫這些她感興趣的東西,上師范也挺好的。最終,經過筆試、面試等多輪考核,她被安陽市第一師范學校錄取。
剛入校,學校要舉辦歌唱比賽,鼓勵大家報名參加。郭麗萍報名后才知道,參賽的大都是二年級、三年級的學生,幾乎沒有新生。但她已經沒有退路,只能硬著頭皮上。“師兄師姐們都很專業,唱的都是高大上的曲目,只有我唱了一首兒歌《我乘上小馬車》。”如今回想起來,郭麗萍仍忍不住笑自己的天真。但憑著那首兒歌,郭麗萍獲得了二等獎,在新生里史無前例。
之后,郭麗萍被老師選入舞蹈小組和聲樂小組。郭麗萍回憶,她練舞蹈格外賣力:“舞蹈小組的骨干平時會在安陽市群眾藝術館訓練,我總是最早去、最晚走。因為我的柔軟度不如別人,只能多練。”夏天,練習趴胯時,豆大的汗珠很快從臉上滑落到水泥地上,胯部的疼痛也讓人難以忍受。為了堅持下來,她就看著汗珠在水泥地上暈染、蒸發,把每一滴汗珠暈染開的樣子想象成云或花,以此來打發難熬的時光。
“剛開始,我是因為先天條件不如別人才拼命練習的,沒想到練著練著,后來竟成了榜樣,總會有家長指著我對他們的孩子說:‘你看你郭姐姐怎么練的。‘你看你郭姐姐都不叫苦。”郭麗萍說,那時她就明白了,只要你付出足夠多的努力,你就會變得優秀;當你習慣了優秀,優秀也就成了你本身。
從小就想當老師,長大后真的成了一名舞蹈老師:“可見人只要有方向,并為之不斷努力,夢想遲早會實現。”
說起為什么選擇做一名教師,郭麗萍說:“我可能天生就喜歡孩子,從小就是。小時候,我就喜歡跑到鄰居家幫別人照看小寶寶。和小伙伴玩過家家游戲的時候,我也喜歡扮演老師。”
在師范學校上學時,群藝館的老師會讓高年級的學生做助教,去給校外參加舞蹈培訓的小孩兒糾正動作、做示范。
教孩子們時間長了,老師又讓郭麗萍給孩子們編舞。郭麗萍現在還記得,她編的第一支舞叫《小青蛙打大鼓》:“我絞盡腦汁編好,興沖沖地去跳給老師看。老師沉默了半晌,說我編得有點兒像健美操,讓我重新設計小青蛙的形象。”郭麗萍重新構思,第二次跳給老師看時,得到了老師的肯定:“非常好!”
這次創編經歷給了郭麗萍極大信心。
在河南大學讀書時,她擔任校文工團舞蹈隊長,臨危受命,有了第二次創編經歷:“當時我們排練詩朗誦《海燕》,準備參加河南省大學生藝術節。為了節目效果,還要有配樂和伴舞。但學校找來給我們編節目的老師突然生病了。還剩3天時間時,團委老師找到我,要我編節目。我用1天時間選取了9段音樂。當時用的還是磁帶和錄音機,需要手動剪輯。我沒有錄音機,只好去團委老師家里剪,一邊朗誦一邊配樂,同時還要分秒不差地手動按下開始和結束鍵。等我把9段音樂合到一盤磁帶上時,已是第二天凌晨2點。可一早去排練時,我發現我朗誦的語速和那個男生的語速不一樣,剪出來的音樂還是有誤差。不得已,我們只好現場排練、修改,重新剪輯。”最終,這個節目獲得了省級二等獎。
那一年,郭麗萍領舞的《求索》和創編的舞蹈《纖夫的愛》都獲得了一等獎。
從河南大學畢業后,郭麗萍順利進入現在的河南女子職業學院,成了一名舞蹈老師:“當老師是我從小的夢想。可見人只要有方向,并為之不斷努力,夢想遲早會實現。”
“關心到位了,鼓勵給足了,孩子的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在郭麗萍看來,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愛他們:“學生不是傻瓜,你關心、愛護他們,他們是能感受到的。當他們感受到你的愛,就會信任你、理解你。那個時候,你再去給他們講道理,他們才會認真聽、照著做。”
郭麗萍說,在河南女子職業學院,關心學生是第一位的:“我們剛搬來新校區的時候,學校綠化還沒全部完成。為了讓學生安心,開學當天,校領導帶領老師站在門口迎接學生。那天天很熱,老師們站一整天,腿腫了,胳膊也曬脫皮了。但聽到家長說‘人家這學校可以,老師都在門口接人,我們打心眼兒里高興。”每次放假,輔導員都記掛著學生,直到確認他們全部安全到家才放心。
對于一些家庭情況特殊的學生,郭麗萍時刻關注著他們。有個女孩,學習成績很好,考上了鄭州師范學院,但她父母想讓她去電子廠打工,不愿意讓她繼續上學。郭麗萍知道后趕忙給女孩家長打電話,得知女孩家里生意失敗,沒錢供女孩上學,便表示自己愿意出錢供女孩上學。
后來,郭麗萍聯系不上女孩的家長,對女孩仍放心不下,便在鄭州師范學院開學的時候,專門跑去尋找女孩,直到在宿舍里看到女孩,才放下心來。
“在教學工作中,我也會碰到大家眼中的‘壞學生,抽煙、逃課、頂撞老師等。”郭麗萍說,其實這些學生只是希望得到關心和關注。面對這樣的學生,她課下看到他們就會跟他們打招呼,問他們吃飯了沒有,在課堂上也給他們表現的機會,一旦他們有好的表現,就多鼓勵多表揚。以這樣的方式,郭麗萍讓許多孩子變得越來越好。
采訪結束時,郭麗萍笑言:“在我看來,只要關心到位了,鼓勵給足了,孩子的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編輯: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