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同
他是一名中學體育老師,28年間收(助)養了127個孩子,其中有孤兒、流浪兒,有的還有殘疾。更令人欽佩的是,他不但養活了這些孩子,還培養出20多名大學生、10名國際健將和50多名國家一級運動員。
上班僅3年,他婚都沒結就收養了17個孩子
柏劍1973年出生于遼寧葫蘆島一個小山村,在5兄妹中排行最小。因家庭貧困,父母難以支撐5個孩子讀書,柏劍的哥哥姐姐紛紛主動輟學打工,補貼家用。一家人共同努力,供柏劍考上了大學。1995年7月,柏劍大學畢業來到鞍山市第二中學擔任體育老師。
在教學過程中柏劍注意到,初二年級有個叫龐浩的學生,特別喜愛體育。但因父母離異并各自組建了新家庭,龐浩成了父母都不管的孩子,放學后連個去處都沒有。于是,住學校單身宿舍的柏劍讓龐浩和他一起吃住。一起生活一段時間后,龐浩感覺柏老師比自己的父母都關心他,主動改口叫柏劍“爸爸”。他成了柏劍收養的第一個孩子。
本來,柏劍收養孩子只是個偶然,誰知接下來卻剎不住車了。
收養龐浩不久,他從一個朋友處得知,10歲的小凱(化名)因父親販毒被抓,母親離家出走,成了流浪兒。柏劍怕小凱學壞,找到他后把他領回了自己家。
就這樣,之后兩年,柏劍陸續收養了八九個流浪兒、孤兒。學校的單身宿舍住不下,他租了一間40平方米的房子。即便如此,因為孩子多,晚上睡覺還是需要打地鋪。后來,一個朋友把一套68平方米的閑置房低價賣給了他,因為他沒錢一次性付清房款,朋友主動提出房款10年付清。
1998年,柏劍收養了第一個女孩。為了方便照顧孩子,柏劍哄老母親來幫忙。母親一到兒子家,就愣住了,因為直到這時她才知道,兒子竟然收養了17個孩子。得知柏劍收養孩子的初衷以及那些孩子的不幸身世后,母親非常同情,答應留下來幫他。
17個孩子17張嘴,一袋大米幾天就能吃完,隨便買一次菜就要上百元,家里每個月僅在吃飯上的花銷就是個不小的數字,柏劍的工資勉強能夠維持。
柏劍為這個大家庭取名為“夢想之家”,孩子們都叫他“爸爸”。剛開始柏劍還有些不適應,畢竟自己還沒結婚。可時間長了他竟有了深深的責任感。
凌晨4點30分起床帶孩子們長跑,教孩子們熟讀經典,業余時間拼命掙錢,撿廢品、擺地攤、賣燒烤……
在“夢想之家”,孩子們開啟了與以往截然不同的生活。每天凌晨4點30分,柏劍會帶著孩子們進行長跑訓練;吃過早飯,大孩子去上學,年齡小的孩子留在家里讀經典—四書五經、孔孟之道,為的是讓他們靜下心,知禮儀,懂孝道;下午放學回來,還要進行體育訓練,蛙跳、俯臥撐、仰臥起坐,每一項都必須完成;吃過晚飯,大家聚在一起做作業、寫日記;晚上9點30分必須睡覺。
年復一年,陸續有孩子參加各類體育比賽并獲獎,客廳的一面墻壁也成了榮譽墻,貼上了獎狀,掛上了獎杯、獎牌。一些孩子因為體育特長,獲得了高考特招機會上了理想的大學。
令柏劍壓力最大的,是孩子們的生活費和學費。為減輕爸爸的負擔,孩子們放學后都會主動撿廢品賣錢,因此放學回來書包里總是塞得滿滿的。
除夕夜,別人都在家里守歲,柏劍和孩子們要出門撿炮仗殼。幾毛錢一斤的炮仗殼,他們撿一晚上能賣五六百塊錢。
孩子最多的時候,僅吃一項,一個月的支出就高達四五千元。柏劍當時的月工資僅2000多元,只好想辦法掙錢,擺地攤賣手機配件、經營燒烤攤……
為了照顧孩子,柏劍的二姐提前辦理了退休,和丈夫在鞍山一待就是十幾年。為了節省開支,二姐去市場買蘿卜做咸菜,一毛錢一斤的蘿卜一買一大車,切好腌上,能吃一個冬天。
2001年,第十五屆大連國際馬拉松舉辦,柏劍率領他的“柏家軍”出現在賽場上,一舉獲得女子馬拉松接力冠軍、男子馬拉松接力冠軍,包攬女子小馬拉松金、銀、銅牌。接著,他又帶領孩子們奪得北京國際馬拉松半程組第三名、全國中學生女子800米冠軍。之后幾年,他帶領“柏家軍”多次參加國際比賽,并取得優異成績。
“柏家軍”的出色表現,引起了媒體記者的注意。記者采訪后才知道,柏劍收(助)養了幾十個孩子。新聞經遼寧電視臺播出后,引發熱烈反響,愛心人士聞訊而來,給孩子們送書送糧送衣服。
后來,“夢想之家”逐漸成為柏家的“家族事業”,柏劍的大姐、大哥也都加入進來。家里的經濟來源更是五花八門:一份柏劍的工資;一份二姐的退休金;三姐經營一家小雜貨鋪,時不時寄錢來;柏劍的大舅在家務農,成了“夢想之家”的“蔬菜供應商”,有時也會放下農活來給柏劍幫忙。
28年培養出20多名大學生、10名國際健將和50多名國家一級運動員,12個孩子參軍入伍
2007年,?央視和聯想集團聯合舉辦《我就是火炬手》節目。柏劍以第一名的成績,成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境外火炬手,也是在英國倫敦傳遞火炬的唯一華人代表。
2010年北京國際馬拉松,柏劍率領運動隊代表鞍山市第二中學出戰,隊員王曉蘇獲得女子第三名的好成績。一個初中代表隊能在國際大賽上戰勝國外專業運動員,震動了當時的國家體育總局。相關領導找到柏劍,了解情況后鼓勵他成立馬拉松儲備人才基地,還支持他去非洲學習長跑技術。
這次學習經歷讓“夢想之家”跨越國界,有了更多色彩。在肯尼亞,柏劍看到那里的孩子光著屁股、光著腳丫跑步,一天最多吃兩頓飯,還吃不飽,只覺得孩子們可憐,就想帶幾個孩子回中國。
因為跨國領養有嚴格的規定,柏劍的領養計劃最終沒能成功,但通過辦理留學簽證,他前后從肯尼亞貧民窟帶回來10個孩子。對于那些孩子來說,“夢想之家”簡直就是天堂—吃穿不愁,每天的任務就是跑步。每次訓練,非洲孩子都會拼盡全力,他們的想法很淳樸,就是跑出好成績,參加比賽掙錢養活家人。
這些非洲孩子剛來時都跑不了10公里,4年后基本都能達到國際健將水平。如今,他們在肯尼亞一個月能掙3000多美元,在當地絕對屬于高薪。
2019年,46歲的柏劍迎來了人生中一件大喜事。這年10月6日,他迎娶了美麗的湖北女孩羅文彤。
柏劍說,早年因為收養孩子,談了幾年的女朋友離他而去。他也參加過電視相親節目,遇到過幾個對他有好感的女孩,但因為怕受拖累,女孩最終都沒給他留燈。
但羅文彤是個例外,原本在清華大學跳水隊擔任助理教練的她,基于對體育和孩子以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喜愛,與柏劍相識后,漸漸與他相知、相戀。尤其難能可貴的是,為了支持柏劍的事業,婚后羅文彤放棄了北京的高薪工作,辭職來到鞍山,全職幫柏劍教育和撫養孩子。柏劍說,他非常欣慰找到了這樣一位理解他、支持他、與他志同道合的伴侶。
2021年1月6日,羅文彤生下兒子牛牛,年近五旬的柏劍這才成了名副其實的爸爸。
很多人對柏劍的做法不理解:“付出這么多心血,把自己全家人都搭進去了,到底圖啥?”柏劍也說不清自己圖啥,但他永遠記得,每次他過生日,孩子們都會偷偷蒸一鍋米飯,做成心形的大米飯蛋糕為他慶生;他生病發燒時,孩子們默契分工,有的燒水,有的買藥,有的替他換冷敷毛巾,有的陪他聊天。后來柏劍就常跟別人說:“這已經成了我的生活方式,沒想過圖啥。”
如今算來,參加工作28年,柏劍收(助)養的孩子共有127個,培養出20多名大學生、10名國際健將和50多名國家一級運動員,還有12個孩子參軍入伍。
2023年春節,中國銀聯將柏劍的故事拍成微電影《127個孩子的老爸》。導演用柏劍的真實情感,對關于他的種種疑問給出了巧妙回答:“我要的是,你們每個人都能跑贏自己!”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