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基于國漫發展動態與文化負載詞重要性,以《白蛇緣起》為例,采取歸化異化分析視角,結合字幕翻譯限制,分析其文化負載詞處理方式,總結“國漫語言”文化負載詞英譯需注意的問題。得出翻譯過程中應注重歸化異化相結合,直譯、音譯以最大程度傳播中華文化,套譯、仿譯以推動情節發展,使海外觀眾更好感受文化內涵,達到文化外宣目的。期望為國漫字幕英譯及中國文化對外傳播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文化負載詞;字幕翻譯;國產動漫;歸化與異化
【中圖分類號】H31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13-0113-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3.036
近年來,隨《大魚海棠》 《哪吒之魔童降世》 《姜子牙》等多部動漫影片相繼走出國門,國漫發展被推至頂峰。作為一種新興的文化傳播形式,其負有弘揚民族文化的使命,如何準確將字幕中文化負載詞譯出,使海外觀眾產生共鳴,則是保證中華文化有效對外傳播的關鍵。
國漫《白蛇緣起》以民間傳統故事“白蛇傳”為背景進行創作,在中國內地上映后三周,登頂票房冠軍;而反觀北美院線票房,上映一月后仍不盡人意,相比《哪吒》上映三天便有近120萬美元票房,《白蛇緣起》上映兩周票房才兩萬美元,著實相對遜色,其背后原因值得我們深究。
作為國漫典型代表,影片中含有大量神話、習語及經典詩詞等文化負載詞,彰顯民族文化色彩,是外國觀眾理解之難點,若想更好的打開海外市場,決不能忽視其在字幕中的翻譯。譯者既要保留中國元素,保證中華文化有效傳播,又要考慮海外觀影感受,使其產生共鳴。因此,本文從歸化異化理論出發,選取《白蛇緣起》字幕為研究對象,結合國產動漫字幕特點,對其文化負載詞的英譯方法展開研究。
一、文化負載詞及其翻譯
文化負載詞,即某種文化中特殊的字詞、成語和俗語,形成于一定歷史環境、地理背景,是標志著一個民族獨有歷史、文化的特殊印記,“直接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逐漸積累的,有別于其他民族獨特的活動生活方式”[1]。鑒于其文化內涵豐富,翻譯過程中,要盡量減少文化的缺失,對文化信息內涵較為豐富的譯本進行處理,在時間和空間允許的情況下使字幕翻譯可以有適當注釋,增強觀眾對于影視作品的理解[2]。
《白蛇緣起》創作于中國傳統故事,字幕富含文化負載詞,基于尤金奈達對其分類,共可分為五類:生態學類,由生態環境相關詞匯組成,如永州城、上天、蒼生、生門等;物質文化,由反映各民族日常生活物質層面因素組成,如法器、寶青、昂等;社會文化,囊括民族禮儀稱謂各種語言,如國師、道長、小青、小白、師姐等;宗教文化,即“被不同傳統宗教及信仰打上文化烙印的相關宗教詞語”[3],如太陰真功、朱雀玄武、萬流歸元、奇門遁甲等;語言文化,即各民族不同語體所含獨有語言口令[4],如御風而行、妖魔群起、烈陽斷魂鱗、萬炁本根、魚死網破等。
國內文化負載詞的英譯研究自2000年起至今已經歷20余年,涌現出不少學者以不同視角出發,對經典作品進行案例研究,如學者賈莎曾在奈達對翻譯文化因素分類理論指導下,針對小說《圍城》中文化負載詞英譯方法,選取語音、語法、詞匯及修辭四個角度切入研究,對文學作品翻譯中文化負載詞相應的處理策略及問題點進行總結;又如學者王睿弘、劉帥帥等四人從譯者主體性出發,對醫藥典籍《傷寒論》羅希文和魏迺杰的兩版英譯本進行對比,分析比較其對書中文化負載詞英譯的不同處理方式,得出相關結論。但總體而言,研究題材多偏向文學作品、醫藥典籍等,與影視作品尤其是國產動漫字幕翻譯相結合的理論研究與實踐總結有待進一步深入。因此,本文以歸化異化理論為指導,以國漫《白蛇緣起》為案例,分析總結國漫字幕中文化負載詞英譯策略,以期對國漫字幕翻譯以及以國漫為載體的文化傳播提供一定借鑒意義。
二、《白蛇緣起》中文化負載詞的歸化翻譯
歸化即順應目標語語言習慣進行翻譯的翻譯策略,使目標語國家觀眾更好理解源語內涵,給觀者帶來更好觀影感受,可表現為意譯、改譯、創譯等各種譯法,以下選取《白蛇緣起》北美版字幕翻譯分析其歸化譯法。
(一)意譯法
意譯,即順應目標語言背景,使用其所熟知表達方式對源文本特色詞匯進行轉述,特點在于最大程度表達源語文化內涵,使接受者理解外文影片。常見于富有民族色彩的宗教文本或道家用語等。
1.釋義法
釋義,顧名思義,即使用目標語國家通俗易懂的表達方式(并非目的語慣用語)對源文本中晦澀陌生詞匯進行闡釋、詳述,使受眾最直接接收源語言信息。
例1:
原文:無論轉世為何方之人,他早不知喝過多少孟婆湯。
譯文:Whoever he is now,hes already lived through so many lifetimes.
此處為影片中“阿宣”投胎轉世,“小白”不顧一切也要找尋到他的蹤跡時的對白,“轉世”“孟婆湯”皆為“中國古代民間傳說”,尤其“孟婆湯”一詞,指“孟婆”熬制的“輪回轉世”時喝下可忘卻前世紛擾與愛恨情仇的湯藥,喝一回“孟婆湯”便意為一次輪回,西方文化中自然沒有相應表達,如直譯會使觀眾產生誤解,對影片內容的表達有所阻礙,故解釋為“has already lived through so many lifetimes”,直接表達出已輪回轉世多年的內涵,便于海外受眾的理解。
例2:
原文:我又幾乎走火入魔了。
譯文:I had that vision again.
此處為電影開篇白蛇修煉時走火入魔入了幻境時說出的對白,“走火入魔”是描繪武學或道家修煉不當,導致心理或生理障礙的狀態時所用詞匯,是極具民族色彩的文化負載詞,此處簡單處理為“had that vision”,表達出“走火入魔”時產生幻象的那種狀態,對此詞匯進行了解釋,便于目標語受眾對影片的理解,同時與影片描繪的白蛇“走火入魔”后看到“阿宣”的幻象狀態有所呼應,考慮到了國漫電影情節的完整性、照顧到了海外觀眾觀影感受。下文中將“原形畢露”及“肌膚之親”等四字格分別譯為“our true nature will reveal itself”“be cozy with sb.”也是做了同樣的處理。
2.套譯法
套譯,不同于釋義,其直接運用目的語國家已有固定表達來指代源文本中詞匯,使觀影者最快速理解原文內涵[5]。
例3:
原文:眼看就要修成正果,得道飛仙。
譯文:Immortalitys nearly within reach.
此處“修成正果,得道飛仙”為道家術語,表示凡人幾經修煉,最終升為仙人,得到永生。在英文中,這種永生特點可用“immortality”表示,故此處直接套用替換,在保留中文文化內涵同時,使海外觀眾更清楚此處所要表達的意思。文中“妖魔鬼怪”譯為“demons”,“法寶”譯為“wand”也是運用同樣譯法。
例4:
原文:那臭道士修煉的是太陰真功。
譯文:That swine is using dark kung-fu.
此處“太陰真功”是國師為捕蛇修煉的法術,屬太極中的陰陽學派,在具有即時性與空間性限制的字幕中很難向外國觀眾解釋清楚,所以選擇用外國人熟悉的“kung-fu”加以套譯,此外,影片中國師是反派角色,其所練法術自然為邪門法術、不正之術,所以譯者采用海外觀眾的慣用形容詞“black”與“kung-fu”搭配,來形容這股暗黑勢力,避免了文化的缺失,同時也保證了影片劇情的完整連貫以及人物信息的準確塑造。
(二)仿譯法
“仿譯指作者不拘泥于原文意義細節,更不拘泥于其詞匯和句法結構”[6]。而是“把原文作為一個參照模式”[7],在保留原作關鍵字詞與主旨基礎上,適當對原文進行增譯或省譯,使譯文更加達意、通俗易懂。
例5:
原文:醫卜星相,奇門遁甲,五行八卦,什么都會點。
譯文:Medicine,the stars,along with the esoteric arts.
影片此處在表達“阿宣”所會技藝,“醫卜星相”“奇門遁甲”“五行八卦”皆為中國古代天體物理、風水玄學之概念,其中包括醫術、星命、相面、術數、占卜、天體、陰陽、五行、八卦等各個理論學說,簡單的直譯無法使外國受眾理解,又限于字幕翻譯的時效性及長度限制,無法用過多的話語進行細致闡釋或逐一套譯,故采用仿譯法,抓取文本表達主旨,簡單舉“medicine”“the stars”即“醫術”與“星命”兩個例子,再對后者進行一句總括,簡單譯為“the esoteric arts”,即“深奧的技藝”,既未損失原文想要傳達的許宣對各項技藝都有所涉獵之意,又使得原文更加簡練、通順,未有損觀眾對源語內涵的理解。
三、《白蛇緣起》中文化負載詞的異化翻譯
異化即更傾向于保留源語言文化因素、語言表達習慣的翻譯方式,更利于文化對外傳播,也便于目標語國家觀眾感受源語言國家文化魅力,具體可表現為直譯、音譯、零翻譯等譯法。以下選取《白蛇緣起》北美版字幕翻譯分析其異化譯法。
(一)逐字譯法
逐字譯法,即字對字、詞對詞一一對照譯法,雖無法精準譯出源語內在涵義,卻可最大程度保留源語語言結構特色,使目標語受眾最直接感受來自別國的語言魅力。
例6:
原文:烈陽斷魂鱗
譯文:Scorching Death Scale
“烈陽斷魂鱗”在影片中指的是小青在向師父保證一定將師姐帶回時所受的劇毒類鱗片,縱觀全文,此劇毒的內涵無需深究,又受限于字幕的短時與簡短性,考慮到觀眾觀影感受,此術語僅需表達出“斷魂”之特色與“鱗”之性狀即可,故將“烈陽”“斷魂”與“鱗”分解開來,逐一譯為“Scorching”“Death”與“Scale”,清晰地傳達出此毒的有效信息,也與劇中的呈現遙相呼應,助于目的語觀眾對其的理解。
(二)直譯法
直譯,簡單而言,就是對源文本語言詞匯不做轉義處理,直接按照源語文化內涵進行翻譯,同時,需要時可對句法結構等作適當調整。
例7:
原文:心月狐,鬼金羊,東南向的亢角軫翼。
譯文:Theres the heart,the ghost,southwest horn,chariot,
wing.
此句對白是阿宣在念地上星宿圖時說出的,“心月狐”“鬼金羊”屬“二十八星宿”名稱,為中國傳統民間信仰及道教尊崇祀奉的星神,為占卜星象術語,“心月狐”即“心宿”,“鬼金羊”即“鬼宿”,此處做了直譯處理,直接譯為“the heart”“the ghost”等,保留了源語中的中國文化特色,最直觀的為海外觀眾帶去獨特文化的魅力體驗。
(三)音譯法
音譯,即用一種語言符號中相近或相同的發音將另一種語言符號所表示出來,如“克隆”譯為“clone”,“北京”譯為“Beijing”可用于譯入語中對源語存在語義空白,即不可譯時的場景,也可作為一種文化溝通的方式,直接對外傳達民族文化。
如動畫中的“永州城”是整個故事發生的背景,對整個電影情節沒有太大影響,在短短幾秒的臺詞中,無法也無需對“永州古城”做出詳解,故直接進行音譯為“Yong Zhou”,又如電影中的人物姓名,不同于小青小白分別譯為西方國家熟悉的“Verta”與“Blanca”以呼應影片人物刻畫的譯法,“常盤”“阿宣”等人直接音譯為“Chang Pan”“Xuan”,保證了語言的簡練、劇情的通順,也不影響影片民族文化的傳播。
四、《白蛇緣起》中文化負載詞的歸化異化結合
《白蛇緣起》影片中含大量道家術語,為避免此類詞匯處理不當造成觀眾理解及文化外宣障礙,譯者選取歸化異化相結合方式,將獨有詞匯完美譯出。
例8:
原文:阿花姐,能把那個雄黃酒遞下來嗎?
這個酒好,雄黃料用的足。
譯文:Hua,can you lower that wine down?
Sure,its the good stuff too!Keeps snakes away.
“雄黃酒”是中華民族特有的,由雄黃泡制而成的酒品,多于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飲用,此處譯者首先運用歸化譯法將其譯為“wine”,使外國觀眾對這一負載詞有一個大概的理解,又在后文用異化譯法增補“Keeps snakes away”,對其驅蟲避毒功效加以解釋,另其對“雄黃酒”有一個更全面的認識。這種歸化異化相結合的處理方式,更有利于目的語國家觀眾理解中華文化,促進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
五、結語
本文以國漫《白蛇緣起》為案例,探究了其對外文化傳播中應用的字幕翻譯策略并提出相應建議與見解,得出電影字幕翻譯中應視具體情況而定,采取歸化與異化相結合的最佳譯法。在遇不可譯性或極具中國特色的詞匯時可選取直譯、音譯、逐字翻譯法等異化手段以最大程度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在遇極其晦澀且對整個電影情節起推動作用的詞匯時,可采取仿譯、套譯、釋義等歸化譯法,以最大程度使海外觀眾感受其中文化內涵,保證情節的完整、通順,提高觀影感受,最大程度達到文化外宣目的。
文化負載詞彰顯國家特色文化,國產動漫作為新興文化承載方式方興未艾,國人需對其字幕翻譯產生重視,譯者不僅要扎實自身雙語基礎,還要對源語及目的語背景文化了解透徹,只有這樣,才可最大程度避免文化缺失現象,促進跨文化交際,使外國觀眾感受到中國文化魅力,促使中國文化更好的“走出去”。
參考文獻:
[1]廖七一.當代西方翻譯理論探索[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0.
[2]錢紹昌,影視翻譯——翻譯園地中愈來愈重要的領域[J].中國翻譯,2000,21(1):61-65.
[3]黃德薇.電影字幕中文化負載詞體現的中華傳統文化——以《哪吒之魔童降世》為例[J].傳媒論壇,2021,4(20):
125-126+132.
[4]王汝蕙,張福貴.葛浩文的目的論與文化翻譯策略[J].當代作家評論,2018,(02):189-199.
[5]汪濤.實用英漢互譯技巧[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21.
[6]熊兵.翻譯研究中的概念混淆——以“翻譯策略”、“翻譯方法”和“翻譯技巧”為例[J].中國翻譯,2014,35(03):82-88.
[7]Dryden,J.The Three Types of Translation[A];In Robinson,D.(ed.).Western Translation Theory:From Herodotus to Nietzsche[C].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6:172-174.
作者簡介:
臧文靜,女,山東青島人,青島大學外語學院英語系翻譯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