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不曾辜負人,或者被辜負
只是,一定莫要辜負了這
一月細雨,二月春芽,三月桃李
四月芳菲,五月香粽,六月輕雷,七月流火
八月秋高,九月菊黃,十月斜暉,十一月霜白,十二月雪飛
5月21日·小滿
小滿是夏季的第二個節氣。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60°時為小滿。“小滿小滿,麥粒漸滿”,是萬物稍得盈滿,但未及全滿的時節。
小滿的“滿”是什么意思呢?節氣里的其他“小字輩”節氣,后面總跟著“老大”,如小暑之后是大暑,小雪之后是大雪。小滿之后卻是芒種,這是為什么呢?這恰好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理念。大滿并不是古人所追求的完美境界,月滿則虧,水滿則溢,一切達到極致后必然走下坡路。而“小得盈滿”,是將熟未熟還有向上的空間,還可以繼長增高,這才符合中國人的理想。
祭車神是一些農村地區的小滿習俗。舊時水車車水排灌為農村大事,諺云“小滿動三車”,水車一般在小滿時啟動。
江浙一帶在小滿節氣期間有一個祈蠶節,相傳小滿為蠶神誕辰。我國農耕文化以“男耕女織”為典型。蠶絲需靠養蠶、結繭、抽絲而得,所以我國南方農村養蠶極為興盛,尤其是江浙一帶。
食野菜也是小滿的習俗之一。苦菜是中國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春風吹,苦菜長,荒灘野地是糧倉。”
進入小滿后,高溫開始來襲,暑氣漸長,我們都要做好防暑降溫工作,飲食上要清淡、清爽、少油,過一個美好的夏天。
五月廿九日·祝著節
祝著節,又稱達努節、祖娘節、廿九節、瑤年,是廣西都安、巴馬、大化、馬山、平果、隆安等地的瑤族同胞于每年農歷五月廿九日,為紀念創世始母“密洛陀”而舉行的以祭祀、慶豐收為主題的年節民俗活動。
這一天,家家戶戶殺豬宰羊來宴請賓客,同時還舉行銅鼓舞、斗鳥、賽弓箭、賽馬等文娛活動。祝著節經歷史變遷,逐漸從民間宗教節日變成豐收節和平安節。
2021年5月24日,國務院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瑤族祝著節成功入列,祝著節將得到更好的保護與傳承。
祝著節最重要的活動是打銅鼓、跳銅鼓舞。銅鼓分為兩種:公銅鼓和母銅鼓。銅鼓表演一般需要五人出場,兩人打銅鼓,一人打銅鑼,一人敲皮鼓,一人舞竹帽。鑼聲先響,接著銅鼓、皮鼓有節奏地被敲響。
斗鳥是祝著節上一項很有特色的節日活動。布努瑤人家(其他一些瑤族支系亦然)愛好玩鳥、斗鳥、養鳥。
賽弓箭是瑤族青年小伙子擇偶的一條渠道。節日這天,小伙子們精神抖擻地挎弓持箭上場。
祝著節是瑤族人民不忘母恩的紀念日,它生動再現了瑤族先民狩獵、農耕、與大自然斗爭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