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怡然
如果高考是一場馬拉松,那么高三就是馬拉松的最后一圈。如果用一個詞描述我的高三,那么我會選擇“滾燙”。雖然辛苦,卻甘之如飴。朋友們,高三不可怕,等你經歷過了,“熬”過去了,你會發現收獲頗豐。
未來的路并不平坦
我并不是年級里的佼佼者,也沒有學霸的聰慧特質,只是一枚普通學生,也對未來充滿著迷茫和無助。
上了高三,一直潛藏在心底的大學夢浮了上來,逐漸清晰。大學像一粒種子,深深地扎根在我心里,想起它時我的嘴角會不自覺上揚,同時我也在日記本里反復描繪著理想大學的身影。但思來想去,我的實力又可以配得上哪里呢?于是,我每日都向自己發問:“我將來想去哪座城市?想上哪所大學?想學什么專業?”這些問題時刻提醒著我,未來的路并不平坦。
我是一名走讀生,每天要在家和學校之間往返好幾次。冬日的早晨,離開溫暖的被窩是最艱難的一刻。上學的路上,困倦仍未散,有時候在路上等紅綠燈,我會瞇著眼睛休息一下,一不留神便又錯過了一個綠燈。
高強度的學習讓我每天都在和疲憊做斗爭,而內心這顆大學的“種子”成為我學習的動力之源。
走出舒適圈,有舍才有得
隨著高考越來越近,為了能夠擠出更多的學習時間,我中午不再回家。午飯后空蕩蕩的校園很安靜,這是我每天學習效率最高的時段,我一般會用這段時間來積累作文素材、做數學的壓軸題。雖然中午不再能吃到父母精心準備的午餐,午休時也沒有舒適的床,但學習變得更加充實,面對高考這場戰役,我的內心也更加從容。
白天學習了一天,我晚上到家時即便已是深夜,也繼續“伏案”。有時候真的很累,累到我不想再看到任何與學習有關的東西,想娛樂一下,更想睡覺,但當我從滿桌的試卷中抬起頭來,就可以看到墻上掛著一幅題字,上面寫著筆力蒼勁的“蟄伏”二字。這是我的爺爺攜著一份期待寫給我的,也是我的“加油站”。這兩個字承載了我那一顆堅韌的心,像暗夜里的一粒種子,默默積蓄力量以沖破土壤,讓自己成為繁花千里的一隅美景。
如果不肯放棄以前那些悠然自得的日子,不肯走出舒適圈,又怎能取得突破?再者,為了自己的未來打拼,為自己投資,苦亦是甜。
青春無悔
八月長安曾寫道:“我一直覺得學校是個很殘酷的地方,一座一座,安靜地佇立在荒涼的時間軸上,把青春固定在狹小的空間里,苦澀的奮戰中,還要自欺欺人地說青春無悔,愿賭服輸。”
我卻不以為然,奮斗是青春最美的模樣,也許煎熬、困惑,甚至想要放棄,但當你用盡自己的力氣努力奔跑后,會熱淚盈眶地感謝那個心懷渴望、無所畏懼的自己。“重要的不是你所處的位置,而是你在向何處努力”,這句話支撐著我走了很長一段路。我在理科方面比較薄弱,所以經常就這方面請教同學,比起鉆進死胡同去糾結,有時同學的一句點撥便讓我茅塞頓開。我們的生命中會遇到很多人,茫茫人海,遇見是一種緣分;能依依相伴,并肩而行,更是幸福。
“雖然辛苦,但我還是愿意選擇滾燙的人生”,對我來說,高三亦是如此。即便高三已過去,但回憶起那股努力、堅持的勁,我還是會被自己感動。
經得住打磨,輸得出力量,“熬”過了那一年,我去到了理想的院校——南京理工大學。學弟學妹們,只要你們也“熬”過高三這一年,就會發現美麗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