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志愿填報中,有一些專業被稱為“冷門專業”,這類專業要么報考人數少,要么招生少,有的則是近些年開設的新專業,鮮為人知。造成專業冷門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為就業環境艱苦、危險系數高,有的是因為傳統觀念忌諱,有的是因為招收人數少、學生不敢填報,還有的,則純粹是專業名字惹的禍。但是隨著社會需求的變化,一些“冷門專業”正在逆襲!
曾經,哲學專業一直是文科狀元的理想。如今,這曾經的“思想殿堂”卻成為調劑專業的“收容所”。
從招生人數來看,哲學類專業每年不及1萬的招生人數僅是工學類專業招生人數的零頭,且大多還是被調劑的。當今許多學生和家長在選擇大學專業時,帶著功利的眼光排斥哲學專業,加上又有很多工作崗位不對哲學專業開放,導致了該專業遇冷。
但是哲學專業也在“冷”中求變!在財政部、教育部聯合印發的《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劃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中,通過實行資金分類管理,建立間接成本補償機制和績效獎勵制度,下放預算編制和調劑權限等方式,力求為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教師的發展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
同時不少高校的哲學院系開始了自己的交叉學科實驗項目。例如,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建立了多院系聯合培養的PPE專業(哲學、政治學與經濟學),武漢大學建立了打通文史哲界限的“人文科學試驗班”等,為哲學專業就業拾柴添薪。
“你是學什么的?”
“文物與博物館學。”
“這個專業學成之后能干嘛?修文物?給人看風水?
……
人們普遍對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認知度不高是這個專業爆冷的重要原因,同時很多人認為該專業就業面比較窄,主要是到博物館和考古機構任職,而且本科畢業很不占優勢,所以很多同學都考研了。
但是這一情況正在逐漸改善!
據國家文物局數據,“十三五”期間,全國備案博物館由4692家增長至5788家,增幅23.4%。其中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1224家,非國有博物館1860家,免費開放博物館5214家,類型豐富、主體多元的現代博物館體系基本形成。
2021年5月25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舉行《關于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新聞發布會時指出,到2035年,中國特色博物館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博物館社會功能更加完善,基本建成世界博物館強國,為全球博物館發展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文物與博物館學相關的專業還有考古學、科技考古、歷史學、古典文獻學、圖書館學等。可以預見的是,在不久的將來,我國博物館事業將迎來新的發展高峰,有這么多機會,還發愁就業嗎?
什么,聽力學專業?我沒聽錯吧!
是的,沒錯!但這個專業跟外語科目的聽力考試沒有半點關系,它是個正兒八經的醫學類專業!
這個專業之所以冷門,與其在中國起步較晚有很大關系。聽力與言語康復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才開始快速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學科,主要研究聽覺生理、病理及康復方法,旨在幫助聽力損失者恢復聽力。在中國,直到本世紀初才真正開始聽力學本科教育。
2001年9月,浙江中醫藥大學首次招收四年制本科聽力學專業學生30人,在全國首開聽力學專業。以聽力與言語康復學為例,這是一門與生物科學、電聲學與語言學、醫學等學科交叉的復合型學科,學生課程也是復合型的,包括聽力學、醫學、高數及心理學課程等,非常重視學生的實踐技能培養。如今聽力學及相關專業的畢業生也是社會的稀缺人才。
還記得那個“六代單傳”的專業嗎?冷門專業界的“王者”可能要數古生物學專業了。
北京大學的古生物學專業從2008年到2016年,成功保持“六代單傳”,每年只有一個畢業生的低頻率,這也讓北大古生物學專業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界的一個特殊存在。
在選擇專業時,考生及家長往往喜歡就業面寬的專業,這樣的心態導致了古生物學這樣的學術研究型專業成為冷門。在2016屆本科生安永睿畢業之后,“古生物學只有一個大一的在讀了,大二大三都沒有學生”。
但這并不阻礙其成為一個“前途無量”的專業。照片中因“一個人的畢業照”而爆紅網絡的薛逸凡如今已經修完了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計算生物學碩士課程,又被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的醫學信息學博士專業錄取,帶薪攻讀博士學位,畢業前途很被看好。
古生物學的跨學科特性決定了它的選擇很多,因而就業不是問題。近年全國各地博物館建設高潮迭起,研究展覽等方面的人才需求也變得相當大。
與前幾年嚴峻的就業形勢相比,核電相關專業的畢業簽約率正在日漸走高,有的甚至達到100%。
這與中國核電產業的再次大發展有著必然的關聯。在核電快速發展的今天,中國需要更多的核電人才,尤其是骨干和核心人才。
核電專業冷門的一方面原因是國人認為與“核”相關的工作是高輻射、不安全的;另一方面原因是核電相關人才普遍需要高學歷,且學習周期比較長,讓很多學生望而卻步。
但核電專業畢業生的就業不僅僅局限于核電站,還有核電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工程單位、制造單位等。就算是現場操作員,接受的輻射也不過0.01mSv— 0.5mSv /年,遠低于天然輻射源對成年人造成的平均約2.4 mSv的有效劑量的影響。
關于“冷專業”的“熱思考”
其實,專業的冷門與熱門是相對而言的,同時也會隨著就業市場的變化而變化。有時候,大學生追求的熱門專業就業時反而成了競爭壓力最大的專業;而一些大學生避而遠之的冷門專業,最后卻有可能變為成就未來的“金飯碗”!所以,我們在進行學業規劃和職業規劃時,最重要的就是找準方向,不管目前專業如何,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提前定下小目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