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角:社會學
講述人:李樂游(武漢大學)
適合人群:對社會現實問題比較關注,有從宏觀角度探查社會現實的能力;對歷史感興趣,喜歡政治,關注社會;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具有憂國憂民的質樸情感;有改變社會現狀,創造美好未來的雄心壯志;數學基礎較好,掌握一定的統計學知識的同學
選科要求:2023年新高考,3+3模式中,基本不限選考科目,3+1+2模式中,首選科目要求大部分是物理/歷史均可,小部分為僅歷史,一般不再做再選科目要求;2024年新高考,基本不限選考科目;2023年老高考,文理兼招,以招文科生為主
能簡單說說社會學是一門怎樣的學科嗎?
相比歷史悠久、體系成熟的政治學、經濟學等學科,在社會科學基礎學科這個大家庭里,社會學屬于年紀尚小、資歷尤輕的“后輩”。社會學甚至還未形成一個公認的學科定義。那么,社會學是如何誕生的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18—19世紀,歐洲發生了兩次大革命,一次是發生于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一次為第一次工業革命。這兩次大革命造成了一系列的社會變革,在人們試圖探索種種變革對人類社會造成的一系列巨大變遷的疑慮聲中,社會學橫空出世。
從某種意義上說,社會學最初的學科使命就是研究當時人類社會在變革中所經歷的過程以及過程中的問題。英國社會學家安東尼·吉登斯在其著作《批判的社會學導論》中對社會學做出如下定義:“社會學是一門社會科學,它重點研究的是過去兩三個世紀工業轉型所形成的社會制度。”社會學與政治學、經濟學等學科的不同之處在于,社會學以整體視角觀照社會,將整個社會視為研究對象,而經濟學、政治學則專注于社會的某一領域,視野更深邃。
社會學沒有高聳森嚴的學科壁壘,學科邊界開放性強,有如廣袤無垠的田野,任何知識、任何議題都能在這片沃土上生長,經過幾個世紀的發展,社會學的研究對象上至民族國家、國際社會,下至基層社區、家庭瑣碎,甚至在農村社會學、城市社會學、經濟社會學、政治社會學等多個領域都結出了豐碩的理論成果。
聽起來社會學是一門包容性很強的學科,那么它具體學些什么呢?
對本科生而言,社會學的專業課程可以歸納為三類。
首先是社會學經典理論,一般按照時期劃分為古典社會學理論、現代社會學理論和當代社會學理論。在經典理論的學習過程中,課堂的講授一般以理論家為單元,從古典時期馬克思、馬克斯·韋伯、涂爾干和齊美爾的論述開始,了解社會學發展的源頭;隨即邂逅帕森斯、羅伯特·金·默頓、米爾斯和彼得·布勞等人,認識社會學理論在20世紀中期所產生的功能論、沖突論和互動論的理論交鋒;而后與吉登斯、哈貝馬斯、布迪厄和福柯等人對話,感受社會學理論在當代深邃而富有穿透力的批判與反思。經典理論的學習既在課堂上,也在圖書館里,認真、深入地閱讀歷代理論家的著作,是掌握經典理論的必由之路,因此社會學是一個高度依賴閱讀的學科。入學以來,我出入圖書館946次,閱讀了195冊圖書,唯有親身經歷書山攀登,方知學問之深、求學之樂。
其次是社會研究方法。社會學對知識生產的程序有著嚴格而公開的要求,由此形成了豐富的社會學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兩類。一是定量研究方法,遵從實證主義,以自然科學為師,強調在理論的指引下,以問卷調查、現有統計數據分析或實驗,從海量的案例數據中尋找不同變量的相關性,通過嚴格的統計學知識與應用程序加以驗證,對現有理論進行批駁或修正,這一研究進路需要學習社會統計學知識以及相關統計軟件,要求具備一定的數學思維,洋溢著濃厚的“科學氣質”。二是定性研究方法,遵從闡釋主義,以馬克斯·韋伯為宗師,強調社會學研究是為了理解研究對象所處之情境,以參與觀察、田野調查、訪談等方法代入研究對象之視角,呈現出所研究的社會景觀的完整畫面,從少數但深刻的案例中提煉出抽象的理論,蘊含著溫暖的“人文關懷”。
最后是各分支社會學。分支社會學的發展是社會學經典理論和社會研究方法在各個研究域的應用,可以被理解為是社會學家在理論指導下運用社會研究方法對不同社會現象進行研究、產生中層理論的過程,比較主流的分支社會學有歷史社會學、發展社會學、經濟社會學、政治社會學、教育社會學、農村社會學、城市社會學等。
社會學在課堂上,在圖書館里,也在田野上。自誕生以來,社會學一直強調“知行合一”,要求學者走出書齋,開展社會調研。中國的社會學在20世紀初就已形成了強烈的實踐取向,吳文藻、陶孟和、費孝通、陳瀚笙等前輩早已把論文寫在了祖國廣袤的土地上,以所學知識思考積貧積弱的中國何以擺脫窮困,今天各大學社會學院系大多對學生有田野調查的要求。以我就讀的武漢大學社會學院為例,所有學生在大二升大三的暑假必須跟隨學院調研團隊到農村進行至少20天的社會調研,從城市走向田野,丟掉的是稚嫩,收獲的是厚重。
你提到社會學專業需要做田野調查,能具體說說你的經歷嗎?
社會學的田野調查不是指在田野中進行調查,其所涉內容和范圍很廣、地點很多,調查方法不一而足,如《黑幫老大的一天》《清算:華爾街的日常生活》都是反映社會學調查的研究性著作。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田野調查是在大二那年的夏天。我們班全體同學在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的組織下,分成數十個小組,奔赴全國各地開展暑期調研,我與兩位老師、四位師兄師姐在湖北省宜城市某村開展了為期20天極富特色的駐村集體調研。
那段時間,我們白天開展調研訪談,對當地的基層治理、產業發展、社會交往、家庭家計等進行全面的摸底了解,力求掌握當地全息的經驗。晚上的集體討論則根據白天的訪談材料,提煉理論,周而復始。高強度的訪談和討論,使我的大腦一直處于興奮狀態,有時連做夢都是訪談討論的情景。經過20天的田野工作,我看到了鄉村振興急需解決的各種問題,也看到了社會學解決實際問題的巨大潛力。
社會學專業的就業前景如何,是否需要考研?
社會學不是通俗意義上的熱門就業專業,甚至相對有點兒冷。畢業后一般可到教育部門、科研機構、黨政機關、新聞出版行業、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從事社會研究與調查、政策研究與評估、社會規劃與管理、發展研究與預測等工作。
社會學的知識生產服務于國家發展,不能只以“就業”“薪酬”論英雄,從事學術研究雖很難“富甲一方”,但能用自己的才智為全社會乃至全人類創造價值,也是幸事一樁!本科階段的社會學學習并不能使你獲得一項賴以謀生的技術,并不是熬到畢業就萬事大吉。它需要你在專業學習的過程中不斷豐富內涵、拓寬視野,在經典閱讀和田野調查的雙重熏陶下,不斷錘煉和鍛造邏輯思維。
社會學專業注重理論研究,就業對口崗位不多,考研相對來說是一條比較好的出路。但國內社會學專業的碩士點不多,研究生以推免為主,統招名額較少,且多為自主命題,考研難度不小,建議大家在選擇讀研方向時慎重考慮。
想對有意報考社會學專業的學弟學妹們說什么?
法國作家帕斯卡曾說:“人是一根會思考的蘆葦。”在社會學這片廣袤的學術田野中,學會用冷靜的思考代替沖動的盲從,用因果分明的邏輯道理代替宣泄情緒的道德批判,發揮“社會學的想象力”,做“一根會思考的蘆葦”,方能領略社會學的魅力。
在我看來,學科從來不是圈定我們未來航向的船頭錨,而是賦予我們強大力量的工具書,社會需要通才,而社會學具備了培育通才的土壤,歡迎諸位學弟學妹與我一同走入社會學的世界!
院校看臺
中國人民大學
在迄今正式公布的幾輪全國一級學科評估排名中,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均位列榜首。該校社會與人口學院設有2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是社會學領域一流和唯一的“國家隊”。該校社會與人口學院擁有社會學、人口學、人口資源環境經濟學3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師資力量雄厚。絕大多數教師擁有歐美留學經歷,青年教師均來自加州伯克利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華盛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香港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國內外一流大學和學術機構。最具有吸引力的是,所有教授均為本科生授課。
重慶工商大學
該校的社會學為重慶市重點學科。該校法學與社會學學院與美國韋德恩大學、加拿大勞里埃大學、中英文化交流協會等國外高校和機構建立了穩定的教學合作與學術交流關系,尤其是與美國韋德恩大學人類服務學院的合作已長達9年,雙方教學科研的合作已取得實質性的成果,并率先創立國際社會工作本銜碩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