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彬
加速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不僅是我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訴求和建設目標,也是各級政府需要重點部署的發展工作。為此,理應尋找到推進城鄉融合的穩定著力點。實踐證明,許多地方通過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有效促進了當地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事實上,二者之間本來就具有較為緊密的相互促進的關系。一方面,持續完善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公共政策,可以消除縣域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進而優化縣域經濟發展的經濟社會環境;另一方面,借助縣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不僅能夠消除城鄉發展差距,激活各類發展資源,并在發展實踐中培養各類建設人才,還能提高城鄉公共服務與產品質量,而這些都能夠為城鄉融合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強化城鄉融合的物質基礎
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城鄉經濟發展差距,并充分激活當地的發展資源。在縣域經濟發展過程中,可以自主培育一個需求不斷擴大的市場環境,迅速打開當地經濟發展局面。實踐中,許多地方紛紛使用開辦工業園區和農業園區的方式來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這不僅可以為城鄉居民提供更多的就業選擇機會,尤其是拓寬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渠道,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水平,而且還能吸引許多農民在本地就業和在縣城或鄉鎮安居發展,最終促進城鄉間的深度融合。近些年來,許多返鄉農民工選擇在家鄉創新創業或工作,為當地發展和城鄉融合注入了強大的活力。同時,城市和鄉村都有著品類豐富和較大存量的發展資源,但很多地方卻十分缺乏聯結城鄉資源的重要渠道和載體,而縣域經濟則有可能在這方面做出較多貢獻。縣域經濟的發展往往依托當地的優勢資源,既需要城市的科學技術優勢,也需要鄉村地區的自然資源供給。此外,通過城鄉發展資源的合理流動,也能真正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并不斷促進其他方面的城鄉融合。
助力構建城鄉融合發展共同體
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可以為城鄉融合發展提供較多人才和社會組織力量的支持,進而構建城鄉融合發展共同體。而這些都有助于強化城鄉融合發展的智力供給和主體力量。在新時代,科學管理和先進技術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依托,這也是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訴求。為了實現當地縣域經濟的跨域發展,吸引外部優質人才的參與,往往成為許多地方的重要選擇。在外部人才的參與支持下,不僅能夠改善縣域經濟的發展質量,還能在實踐過程中為當地培育較多優秀人才,包括科技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與此同時,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還能為社會組織的培育創造一定便利條件。在縣域經濟條件不斷改善的情況下,社會公眾的各方面訴求也會不斷增多,這不僅給各級政府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也為社會組織的發展創造了良好機遇。為了更好地回應社會公眾的發展需要,政府需要規避自身的短板,積極借助第三部門的力量,如大膽采用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與產品的方式。而社會組織的不斷成長和發展,既能更好地響應經濟社會發展訴求,還能加強城鄉融合發展的主體性力量。
助推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
隨著縣域經濟實力的提升,不僅可以豐富完善城鄉間的公共服務與產品,同時還可以盡可能地化解城鄉公共服務供給失衡難題。城鄉公共服務與產品提供上的顯著差距,也是阻礙城鄉融合發展的重大難題。而借助縣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則有助于高效化解這一難題。一方面,財力不濟正是許多地方難以有效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阻礙。在縣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情況下,當地的財政收入以及可用于公共服務的財政支出都會有所增加,可以用更多的資金、更加豐厚的物質基礎去響應城鄉公共服務需求。另一方面,在縣域經濟發展過程中,許多社會組織的涌現也能夠為優化城鄉公共服務提供較多新選擇。社會組織往往具有較多專業化的發展優勢,可以在某一公共服務或產品生產供給方面發揮重大作用,而通過政府委托或購買的方式則可以迅速扭轉城鄉公共服務供給失衡的局面,真正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工作的實質推進。
此外,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本身就是促進城鄉融合的重要舉措,而高質量發展成果的涌現也能激發社會公眾參與各類城鄉融合發展工作的積極性,這也能整體改善城鄉融合發展的環境氛圍。總之,借助縣域經濟發展來助推城鄉融合工作,既能為城鄉融合發展謀劃可行的實踐路徑,還能在實踐進程中不斷破除各種城鄉融合難題,提升城鄉融合發展的品質和效能。
[本文系陜西省科技廳軟科學研究項目“后疫情時代陜西城市社區韌性治理邏輯與路徑研究”(2023-CX-RKX-158)、陜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研究聯合項目“陜西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的實踐檢視與政策優化研究”(2022HZ1814)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