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文芹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解決好“三農”問題是強農的關鍵,是縣域經濟規劃發展的首要目標。近年來,四川省青神縣大力培育特色產業,構建特色產業全域發展鏈,引領帶動縣域經濟創新發展,推動城鄉融合,促進“三農”問題有效解決,形成了青神縣域經濟創新發展經驗范式。
青神曾是典型的漁牧耕織農業縣。自改革開放以來,青神縣域經濟先后走過了典型農業經濟、農業經濟與工業經濟二元并存及縣域經濟創新發展三個階段。而每一階段,都立足青神縣情,緊盯“三農”問題,篩選培育特色產業,全域構建特色產業鏈,引導青神特色產業優先發展,帶動其他產業順勢發展,從而推動全域城鄉融合發展,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現代化青神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立足縣情 致力發展三大特色產業
青神,公元553年設置青神郡,為青神建政之始,579年取蠶從氏“青衣以勸民農桑,民皆神之”意,定名青神縣,位于川西平原西南邊緣,轄1個街道辦、4個鎮、2個鄉,轄區面積386.8平方公里,戶籍總人口約20萬,2021年經濟總量首次突破100億元大關。屬眉山市,承載眉山“千載詩書城”文化底蘊,擁有蠶叢文化、佛教文化、東坡文化、紅色文化和竹編文化。縣域內年平均氣溫17攝氏度,年總降雨量1100毫米,岷江穿城而過,灌溉條件優良,比較適合農作物生長,是椪柑、竹林生長優勢區位。近年,青神成功創建為全國機械產業集群百強縣、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四川省鄉村振興先進縣、全省農民增收工作先進縣、四川省竹林風景線建設先進縣、省級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縣等,是中國椪柑之鄉、中國竹編藝術之鄉。
竹(編)產業、柑橘產業和機械產業是青神縣域三大特色知名產業,引領帶動青神茶葉產業、特色農業旅游產業等其他特色產業發展,逐步形成以農業經濟為特色的,“茶葉+”“竹里+”“果園+”文旅融合發展全域業態,成為青神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生力軍;工業經濟則以機械加工、智能制造為特色,引領帶動青神工業園區持續發展,成為青神縣域經濟發展的主力軍。
青神經濟歷經40年篩選培育的這三大特色產業,具有獨特的自然資源稟賦、歷史文化內涵和產品市場優勢,形成強勁的產品力、營銷力和輻射帶動力,引領青神經濟全面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成都經濟圈建設發展。

作為中國竹編藝術之鄉的青神,全縣竹林面積達20萬畝,2021年竹產業綜合產值達60.68億元。2005 年被授予國際竹藤組織培訓基地稱號,2009年被授予國際竹藤網絡中心培訓基地稱號。竹(編)產業是青神的傳統優勢產業,竹編技藝于2008 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青神竹編”于2011年成為地理標志品牌,平面竹編系列被評為首批天府旅游名品,被譽為“藝術中的藝術”,成為最受歡迎的青神旅游名品,引領帶動青神竹產業園區、斑布健康竹產業園區及“竹里+”等系列特色農業旅游項目建設和發展,創造了文旅融合發展“青神模式”,成功創建為四川省竹林風景線建設先進縣。
機械產業發展可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隨三線建設落地青神,為青神機械產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認知基礎和技術基礎。改革開放以后,經過青神產業經濟的篩選、培育和發展,四川丹甫、德恩精工成功上市,德鑫航空股轉系統掛牌,走出“專、精、特、新”“智能制造”“小巨人企業”發展道路,引領帶動西南表面處理循環經濟產業園、綠色智能制造產業園、德恩云智造工業互聯網平臺等重點項目落地青神,形成完整的先進機械制造產業鏈前端、中端、末端平臺,大力推動青神工業經濟發展,有效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就近轉移,探索出產城融合發展的“青神模式”,有效解決了“以工促農”問題。
青神柑橘產業歷史悠久,椪柑品質更優,是中國椪柑之鄉。全縣柑橘種植面積18萬畝,年產量超2萬噸,年產值超2億元,先后榮獲“中華名果”“四川省名牌農產品”“原產地證明商標”“綠色食品”等多個榮譽稱號。建成全國晚熟柑橘產業集群示范帶,帶動柑橘現代化農業園、1.3萬噸農產品冷鏈物流園區建設,成為青神縣域經濟中農業經濟的支柱產業,引領青神農業經濟產業集群化發展和“果園+”“茶葉+”等文旅融合全域發展。
著眼“三農” 以特色產業集群引領協同發展
縣域經濟是以縣級行政區劃為地理空間,縣城為中心、鄉鎮為紐帶、農村為腹地構建,在縣級行政權力推動下,發展形成的獨具地域特色的區域經濟,是國民經濟最基本的區域經濟單元,農業及農村經濟是縣域經濟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對此,青神縣著眼“三農”, 做好縣域經濟發展頂層規劃,合理布局全縣特色產業,構建特色產業鏈條,著力打造特色產業集群,引領帶動其他產業協同發展。


著眼“三農”、城鄉融合,做好縣域經濟發展頂層規劃。為構建縣域發展新形態,青神堅持規劃先行,從頂層設計編制了《青神竹編產業發展規劃》《青神縣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總體規劃》《青神縣椪柑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總體規劃》《青神綠色智能制造特色產業園園區規劃》《中共青神縣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等多部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規劃或建議,為青神縣域經濟發展明確方向、找到路徑。
改革創新、主動謀劃,著力推動縣域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青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明確提出縣域三大特色產業突破發展思路,著力推動縣域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
明確機械制造“1135”工作總體思路:打造“一園一平臺三中心五基地”,即打造全國特色機械產業示范園區,搭建機械企業互聯網云平臺,推進機械表面處理中心建設、綠色鑄造中心建設、機械企業孵化中心建設,建設全球最大的標準傳動件研發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小規格壓縮機研發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實木木工機床研發生產基地、西南最大的機場地面設備研發生產基地、四川動力設備研發生產基地。
明確竹產業“1323”工作總體思路:打造百億竹產業“1個目標”不動搖,做美景觀、生態、富民“3條竹林風景線”,做強斑布竹產業園和竹編產業示范園“2個竹業園區”,做特非遺、三竹、開放“3張竹藝名片”。
明確椪柑“1131”工作總體思路:樹牢一個理念,即“安全為先,品質為王”;堅定一個戰略,即“雙品雙晚”發展戰略,推動產業由增量導向轉向提質導向;突出三個重點,即種出中國品質最優的椪柑,培育全國知名的椪柑品牌,吸引人們來品嘗最美味的椪柑;實現一大目標,即打造中國知名椪柑之鄉。
打造特色產業集群、推動特色產業全域布局,引領帶動其他產業協同發展。鼓勵創辦國家級、省級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和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推動綠色鑄造產業園項目、西南表面處理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斑布竹產業園項目、彩虹健康產業園項目、立白智能家居產業園項目、德恩精工機械企業工業互聯網云智造平臺項目、德恩精工數字化車間項目、四川丹甫環保制冷壓縮機自動化生產線建設項目、德鑫航空新能源特種車輛生產項目、青城機械多功能高效刨鋸聯合機創新研發項目等落地,打造以龍頭企業為引領的特色產業集群,引領中小微企業齊頭并進同發展,做強城市能級,帶動農村特色產業集群不斷創新發展,推動其他產業協同發展,達成“三農”問題有效解決目標。
(作者單位:四川省青神中等職業學校;供圖:青神縣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