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文婷 陳天航
助力鄉村振興離不開金融的強力援手。2022年,石棉農商銀行切實按照省聯社“1234567”治行興社基本方略,立足“三農”,堅守主業,奮力推進“三大銀行”建設,持續強化服務“三農”的責任擔當,源源不斷地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金融活水”,在助力石棉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中彰顯責任擔當,取得農民滿意、黨政支持、社會認可、自身發展的良好成效,充分彰顯了農村金融主力軍的作用。
黨建引領,筑牢支農初心
石棉農商銀行立足自身,找準黨建與業務、服務深度融合的切入點,持續強化黨建的夯基、引領、統攬、驅動作用,不斷拓寬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寬度、深度和廣度。
深化政銀合作,融入振興力量。掛職融入促共贏。主動溝通匯報,選派優秀干部掛職鄉鎮黨委副書記,邁出深度參與鄉村振興堅實一步,提供“金融智力”,推進安順場鎮重點項目合作,將政銀合作助力業務發展推向新高度。雙基共建謀發展。與鄉村振興重點村、涉農部門和龍頭企業開展雙基共建,開展“一行一產業”學習、主題黨日活動,推動“站點共建、資源共享”,推動縣域黨政金融服務提升。夯實客戶服務強基礎。加強存量對公客戶維護,實現轄內鄉鎮政府及村級財政資金、駐鄉單位均在該行開立,并新開立縣醫院、中醫院專戶各一個。實現財政代管資金賬戶、住房維修基金賬戶和監管賬戶等縣域重點對公賬戶開立,實現災后重建農戶補助資金歸社率達到90%以上,進一步夯實鄉村振興服務基礎。
加強基層治理,發揮堡壘作用。優化組織架構,提升服務質效。緊跟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步伐,綜合考慮網點輻射范圍和協同營銷能力,優化組織體系,實行“總行—支行”兩級管理模式,達到鄉鎮金融服務覆蓋率100%,村(社)金融服務覆蓋率100%。打造特色支行,發揮引領作用。將安順支行打造為紅色特色支行,挖角支行打造為鄉村振興特色支行,實現業務迅速提升,有效助推黨建引領業務發展。加強隊伍建設,提高競爭能力。優化人才選拔任用機制,建立后備干部庫8人,著力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農村金融干部隊伍,提升核心競爭力。


資金增信,凝聚振興力量
石棉農商銀行始終堅守服務“三農”宗旨使命,緊緊圍繞地方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全方位服務鄉村振興發展大局,持續澆灌“金融活水”,精準發力,加大信貸投放,助力“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優化涉農產品供給,助力“產業興旺”。扎根縣域市場,服務地方產業。服務“三農”,主動融入產業園區、特色小鎮建設,助推產業發展,截至2022年末,涉農貸款余額達到285789萬元。全面完成普惠涉農“一個不低于”目標。聚焦產業振興,推動融合發展。2022年對接縣域省重點項目5個、市級重點項目59個。全面支持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等,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0+3 ”產業、黃果柑和重樓種植。立足農村發展,支持消費升級。支持改善型消費,有效滿足農村各類消費需求。豐富便捷消費支付場景,圍繞洗車、加油、餐飲、電影、商超5個高頻消費場景拓展5個優質用卡場景。
持續鞏固脫貧成果,聚焦“共同富裕”。確保支持脫貧攻堅力度不減。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在過渡期內保持現有幫扶政策、支持力度總體穩定。繼續對建檔立卡已脫貧戶和邊緣易致貧戶發放優惠利率、財政適當貼息的小額信用貸款,確保應貸盡貸。全力支持農村新型主體授信用信。以助力鄉村振興為抓手,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新型職業農民逐一建檔立卡、評級授信。
支持鄉村基礎建設,打造“生態宜居”鄉村。支持鄉村公共基礎建設,助力補齊發展短板。加大對農村機耕道硬化工程、防汛抗旱、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等重點領域的信貸投放力度,助力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向鄉村覆蓋。支持農村公共服務水平提升,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持續加大衛生醫療行業支持力度,與縣域內重點醫療機構合作面達100%。支持農村房屋改造,助力建設宜居鄉村。發放農民“安居樂”貸款。積極對接并主動擔責,成為“9·5”瀘定地震縣域內農房重建貸款獨家合作金融機構,共建宜居鄉村。

科技賦能,夯實惠農根基
石棉農商銀行始終堅持科技賦能業務發展,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為廣大群眾提供有溫度、多層次的貼心服務,進一步提高金融服務的普惠性、便捷性和滿意度。
“金融+政務”服務體系,完善基礎保障。提升農綜站的綜合性,豐富服務內容。建立銀政、銀企、銀商多邊聯動機制,增加農資批發、快遞物流等更多的功能,將農村綜合金融服務站打造為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堡壘。全覆蓋建成農綜站,布放EPOS機具,實現線上交易的有效提升。積極推廣學費、黨費收繳和生活繳費業務場景。18所公立學校年度內通過“蜀信·e”手機銀行繳費;主動營銷實現12個行政單位黨費收繳;實現城鄉居民自來水繳費業務辦理。
“大數據+授信”有效結合,信貸業務提速增效。結合雙基共建和農戶建檔立卡工作,全員“走千訪萬”,完成51個行政村走訪,覆蓋面100%。農戶信息采集率達到100%,農戶用信覆蓋率較年初提升。
“信用+風險”統籌兼顧,提升風險管理質效。一方面推進信用體系建設。改善農村信用環境,深入村組,持續開展征信知識宣傳教育,助力實現“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為石棉縣保持全省縣域金融生態建設工作排名前五貢獻了力量。另一方面加強涉農金融風險防范。通過完善保險、擔保、風控等機制,保障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可持續性。加強與保險公司合作,發揮涉農保險的保障功能,擴大涉農保險的覆蓋面,成功申報人總行科技賦能鄉村振興支持縣域枇杷產業發展項目。通過外強信用體系建設,內強風險管理,資產質量持續穩定,保持全省前列。
(石棉農商銀行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