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大數據等新興產業的發展,各行各業如火如荼地開展了產業升級及智能化改造。在能源轉型、低碳發展大勢之下,加油站行業的轉型升級更加刻不容緩。
那么,驛公里能源臂實現的重要技術突破和進步,將給加油站行業的智能化轉型帶來哪些影響?驛公里智能未來的發展方向如何?帶著這些疑問,筆者專訪了恒致集團(驛公里智能母公司)首席科學家陳思渝。
獨特的解決方案
加油站服務指南:您好,陳總!請您介紹一下目前加油站機器人在整個行業的發展情況?
陳思渝:能源行業的智能化是大勢所趨。特別是近兩年,國內外石油企業都在布局智慧加油站,包括無人便利店、驛公里智能已經落地的無人智能洗車等等。
相對來講,國內加油機器人在硬件技術方面比較成熟,主要包括機械臂、傳感器、控制系統等部分。機械臂作為加油機器人的核心部分,結構設計和運動控制技術相對比較成熟。傳感器主要用于檢測汽車油箱狀態、油槍位置等信息,并通過控制系統實現自動化加油操作。
軟件技術方面,國內加油機器人主要包括視覺識別、路徑規劃、控制算法等方面。其中,視覺識別技術是實現自動化加油的關鍵,需要通過攝像頭或激光雷達等設備獲取汽車和油槍位置信息;路徑規劃技術是指在確定加油點后,如何規劃機械臂的運動軌跡、如何避開障礙物;控制算法則是指如何根據傳感器反饋信息控制機械臂運動,從而實現精確的加油操作。
應用場景方面,國內加油機器人主要應用于公交車站、物流園區、停車場等場所。這些場所通常需要大量的汽車加油作業,使用機器人能夠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并且可以節省人力成本。
加油站服務指南:您覺得驛公里能源臂能率先實現商業化落地,是具備了怎樣的優勢?
陳思渝:事實上,驛公里能源臂的成功推出,離不開驛公里智能在機器人這條賽道上多年的積累。比如,驛公里智能擁有多年洗車積累的車型識別經驗,在此基礎上進行了預訓練模型運作,從而擁有了突破的關鍵能力。
驛公里能源臂之所以成為全球首款應用“自主學習算法”的加油機器人,是因為我們一直致力于做國際前沿的獨創性解決方案,采用人工智能算法和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我們的優勢就是在這樣的細分領域里做深、做透,并不斷積累的。
針對具體的應用場景,我們也進行了深度設計和優化。驛公里能源臂可以實現后裝落地,油站無需進行額外改造,為大規模商業化奠定了基礎。
技術為人服務
加油站服務指南:在研發驛公里能源臂過程中,攻克了哪些技術難點?
陳思渝:能源臂是智慧加油站最核心的組成部分。目前,國內外能實現智慧化運作的只是一少部分車型。為了使更多的車主享受到自動下單和暢通加油的便利,驛公里智能不斷探索嘗試,突破了技術瓶頸,實現了智能加油站的真正商用落地。
在技術攻關過程中,驛公里智能主要攻克的難點是識別率問題。對此,我們做了大量的算法優化,在車型識別模型的建立上進行了突破。此外,我們還創新了機械機構的設計。因為能源臂需要匹配不同的車型,加上實際過程中油箱蓋的完整度不一樣,包括損壞情況也會考慮進去。因此,我們會基于加油過程中的實際場景去設計識別各類車型。
成熟快速普及
加油站服務指南:未來,驛公里智能在推動加油站智慧化轉型方面將有哪些計劃?
陳思渝:驛公里智能還將繼續與浙江高速石油展開深度合作。
浙江高速石油為了更好地履行國有企業為民服務的社會責任,一直致力于將科技創新融入加油站多元化的服務場景,在省內智慧油站建設、加油站智慧化安全環保管理系統研發、高速公路加油站洗車服務等領域,都取得了多個領先突破,為廣大顧客帶來了更高效便捷的服務體驗。有浙江高速石油作為示范,驛公里能源臂有望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在全國各大加油站實現更成熟快速的普及。
未來,我們雙方將合作推動交通和能源領域自動化設備的發展和應用,充分利用各自在交通、能源和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技術優勢和應用場景,共同研發和推廣智能化設備,為車主提供更為便捷、快速、安全和舒適的服務。
此外,我們還將探索新的商業模式,打造“人·車·生活”一體化的服務,為廣大車主提供全方位的優質體驗,并將繼續加大研發機器人在汽油、柴油、氫氣、電力和CNG等更多類型燃料的體驗,加快機器人在新興領域的產品創新和便民服務上的落地進程。
責任編輯:周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