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娜
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引領下,我國在野生動植物保護、大力打擊罰沒野生動植物制品等重大工程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文章主要針對依法罰沒的國家珍稀瀕危陸生野生動植物制品相關檔案管理進行探討。
關鍵詞:陸生野生動植物罰沒制品;檔案管理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在生態文明建設扎實推進的今天,我國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總體穩中有升,絕大多數野生動植物得到有效保護,其中嚴厲打擊瀕危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成果斐然。2022年2月15日至5月15日由國家林草局等11個部門聯合開展的為期3個月的“2022清風行動”中,特別加大對走私和非法交易大象、犀牛、老虎、穿山甲等重點物種案件的查處力度,沒收象牙、犀角、穿山甲、羚羊及其制品共計1.3萬余件、1100余千克。如此龐大的收繳制品的后續處理則顯得至關重要,本文以國家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制品(北方)儲藏庫內儲藏的動植物制品為例,從罰沒品管理的現實意義、儲藏現狀、歸檔特性、檔案管理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措施等方面進行探討,旨在拋磚引玉,引起眾多同行者共鳴,從而達到進一步完善動植物制品檔案管理有關理論的目的。
1 國家珍稀瀕危陸生野生動植物罰沒制品管理的現實意義
1.1 具有較高的生態價值
我們知道,保護野生動植物對于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促進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們源于自然,是物質生命的展示,是生命歷史的真實記錄和稽憑,當野生動物面對來自人類的持續重壓——大肆獵捕、殺害時,生態系統難免會崩潰。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逐漸消失的悲劇提醒著人類貪婪、無視自然法則的社會活動可能會對野生動物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因此,保護它們是順應自然、尊重自然的必然要求,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一環。
1.2 具有較高的警示價值
在北京海關、市場監管以及紀檢監察等部門移交的罰沒品中,很大一部分是國家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制品(如象牙、虎皮、沉香等),充分說明國家在大力打擊走私、非法占有國家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制品等方面始終堅持“零容忍”的態度,持續高壓嚴打,堅決切斷走私鏈條,對于查獲的非法購買、攜帶的國家明令禁止的瀕危物種及其制品,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野生動植物進出口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罰,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 依法罰沒的國家珍稀瀕危野生陸生動植物制品存儲現狀
隨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不斷加快,野生動植物保護法律、法規不斷細化,違法案件的查處數量和涉案物品的查獲數量也在快速增長,然而在野生動植物保護行政執法罰沒品的后續處理上,普遍存在無法處置、無法安放的窘境。而罰沒的陸生野生動植物制品作為一種特殊載體的檔案,對其管理的要求和方法區別于一般性的檔案管理。
2.1 罰沒制品保管難度大
相比于以貨幣形式上繳國庫的罰沒財產,罰沒制品的保管則需要專門的庫房以及嚴苛的存儲條件,確保制品的完整性。而現實問題是由于沒有一個具體有效的制度法規能夠引導執法部門將罰沒制品移交到一個合理的處置去向或專業機構,從而導致在實踐中有大量的野生動植物制品堆積在執法部門的倉庫中,面臨發霉、損毀的風險。
2.2 罰沒制品的原有價值易流失
罰沒的國家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制品往往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甚至是科研價值、宣傳價值、普法價值,但由于其長期停放在不符合存儲條件的倉庫中,就會使得大量擁有極高價值罰沒品喪失了其應有的價值。
因此對罰沒的國家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制品的有效管理是對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的有力保障。依據國家林草局動植物司2021年11月5日發布的《罰沒野生動植物及其制品保管處置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第五條的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罰沒野生動植物及其制品的入庫、保管、處置、收入上繳等工作。在此背景下,為進一步規范罰沒野生動植物制品管理,在國家林草局的大力推動和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的不懈努力下,2020年6月在北京建設了國家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制品(北方)儲藏庫,用于海關、市場監管、紀檢監察等部門依法罰沒并移交給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的陸生野生動植物制品,同時滿足儲藏、展示、警示、教育的功能。儲藏庫總用地面積17993平方米,總建筑面積6016平方米,儲藏庫房88間,儲存容量660噸,于2021年12月開始接收儲藏品。
3 罰沒陸生野生動植物制品的歸檔特性
罰沒的陸生野生動植物制品的歸檔工作既有一般檔案的共性,又具有自己的特殊屬性。共性是在歸檔上它與一般檔案一樣,都要經過收集、整理、編號、排列和入庫等程序。特殊性在于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制品及其衍生品仍然具有較高的價值,如象牙制品、穿山甲鱗片、虎骨等動物制品以及紅木、沉香等植物制品,且對存儲條件有相當嚴格的標準,進入庫房時要進行嚴格的消殺以及分類歸檔。
3.1 罰沒制品的收集
來源為法律規定的具有實施野生動植物保護相關法定行政執法權的機關,主要包括公安、海關、紀檢監察部門以及市場監管部門等依法罰沒并移交給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的陸生野生動植物制品。它的收集過程分為以下幾步:(1)移交前,由移交方提供準備移交物品的詳細清單,由接收方在接收前一日將需要移交的物品清單導入移交管理系統。(2)移交當日,接收人員根據移交清單,將移交制品放置在專用收儲臺的指定區域,經雙方確認原施封無破損后,予以開箱,實施清點,核實與清單描述物品是否一致,對一致的予以接收,不一致的予以退回。(3)在確認數量無誤后,由專家進行真假鑒定,并根據鑒定結論,按照野生動植物制品和非野生動植物制品進行分類統計,出具專家鑒定報告,并對所有制品拍照留樣、錄入系統、上傳照片,同時檢查制品的品像、外觀、樣貌,對有損傷、有裂紋的制品進行備注說明,并單獨拍照留存。(4)隨后對罰沒品進行稱重計量,計量結果也需要進行同步拍照,錄入系統,上傳重量核對照片。對于非野生動植物制品同樣進行稱重、單獨拍照,但不錄入系統,并且重量單獨記錄在移交清單制品的備注內,以確保接收物品的準確性。可以說,它的收集工作是隨著移交雙方的交接過程同時進行的。
3.2 罰沒制品的標簽與編號
制品檔案與文書檔案保管單位不同。文書檔案以“件”或“卷”為保管單位,制品檔案以“號”為保管單位。通過移交雙方確認制品的真偽、數量、重量,并對鑒定為正品的動植物制品進行拍照后上傳到電腦管理系統,同時在系統內選取適合制品存放條件的庫房以及貨架,打印標簽。標簽包括原碼、數量、重量、時間和存放地址等內容。對于非野生動植物制品則采用手寫標簽紙的方式,包括原碼、數量、重量、時間和存放地址(非野生動物制品單獨存放),放入單獨的包裝箱內,并加貼專用封簽。
3.3 罰沒制品的入庫
接收工作結束后,對封箱完畢的所有制品(包括野生動植物和非野生動植物制品)進行入庫,按照動物骨骼(象牙、豹牙、犀牛角)、皮毛(虎皮、熊皮、禿鷲)、植物(紅木、沉香)進行分類后,由電腦生成制品標簽信息進行分類入庫,存至對應的樓層、區域、房間、貨架,并碼放整齊。最后所有參與入庫人員須在入庫登記表上簽字確認。且入庫后的制品信息不可隨意更改。
4 罰沒陸生野生動植物制品檔案的管理
對于完成入庫的陸生野生動植物制品,是作為特殊載體的檔案進行管理,由于沒有可以參照的這類檔案管理的相關規定作為指導,我們目前的做法是按照文書檔案以及制品檔案兩部分進行管理,做法如下。
4.1 文書檔案管理部分[參照歸檔文件整理規則(DT/T22-2015)]
4.1.1收集。移交方在移交前提供的需移交的野生動植物制品移交清單;移交過程中專家鑒定證明;移交完成后的接收單以及入庫證明等文件資料。
4.1.2整理。“完整”是檔案整理的一項原則,制品檔案由于其形成的特殊性,我們對于移交完畢后形成的文件材料,遵循其成套性的特點,按照移交方的不同,采取一事一卷的方式分別進行歸檔整理。卷內文件則根據價值的不同,首先區分出保管期限,隨后依次按照順序進行排列、編頁號、編制卷內文件目錄。
4.1.3入柜。按照年度-移交單位-保管期限的排列順序入柜。
4.2 制品檔案管理部分
入庫制品的檔案管理是一項技術性很強且意義重大的工作,對于延長制品的使用壽命和存儲時間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4.2.1制品的檔案管理。采用的是由東北林業大學開發的國家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制品(北方)儲藏庫電腦管理系統,在系統中可以詳細顯示存儲制品的日期、來源、數量、重量、制品形態等內容,優點是它可以與與之匹配的文書檔案互為補充,文書檔案體現的是制品入庫過程的前端情況,制品檔案則體現的是入庫后的制品整體情況。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還需改進的地方,如交接的物品清單只能提前錄入系統,由于它數據的不可更改性,在交接過程中如果出現交接的制品在數量、形態上與此前錄入不一致時,則不能進行實時更改,從而導致整個交接過程終止,只能由交接方重新提供交接清單后再行導入,收儲工作停止。最后只能由交接雙方再行約定時間進行交接。
4.2.2制品的整理措施。此項工作同樣由國家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制品(北方)儲藏庫電腦管理系統同步進行。對于經過專家鑒定,屬于國家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制品的,依據骨類、皮毛類、植物類等大類進行分別編號,每一大類下的“號”則以入庫的先后順序編排大流水號,同時生成二維碼標簽,貼于制品表面。優點是當制品出庫后再返還時,只需掃描制品上的二維碼就可顯示出該制品的名稱、數量、重量、存儲位置、存儲時間、出庫時間等詳細信息。這樣可以大大提高檔案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同時顯著降低錯架亂架率。
4.2.3制品的庫房管理。入庫后的制品按照接收的動植物制品自身的質地和特性,進行排列入架,同時采取防潮、防蟲、防光、防火等措施,延長其保存壽命。一般動物骨骼類的存儲環境溫度控制在15—25℃,相對濕度控制在55%—60%之間,環境相對濕度日波動值不得大于5%,且應避免風吹日曬,防止發生變形、龜裂、掉片等現象。皮毛類制品在進庫前要做好防腐防蟲處理,庫房內要充分通風隔熱防潮,以防皮毛制品發霉、長蟲。植物類制品的存儲環境為相對溫度20℃、濕度50%—60%,每天由專人對庫房的溫濕度情況進行記錄。發現蟲蛀、霉變等問題,及時采用放置樟腦丸、抽濕、通風等手段進行干預,確保制品安全。
5 罰沒制品檔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5.1 在文書檔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設上存在不足
在檔案領域的信息化普及程度還不高,檔案工作人員往往采用傳統的檔案管理方法,對需要進庫的檔案采取文字輸機錄入,檢索則通過查找目錄的方式,不僅耗費時間,而且存在文字描述簡化、缺乏相應照片,使查閱人由于不能直觀地看到實物詳情而出現查找偏差,不能準確定位的情況。特別是在動植物制品的檔案管理中,制品檔案信息化在查找利用中則顯得尤為重要,它可以有效提升檔案的管理效率,同時規避制品檔案在出入庫過程中的毀損風險,因此構建罰沒野生動植物制品信息化檔案庫的意義重大。
5.2 檔案管理人員在野生動植物制品管理上的專業性存在不足
在野生動植物制品的檔案管理中,不僅需要檔案管理方面的知識,更需要具有專業的動植物制品管理相關知識,在做好防蟲、防霉、防塵的同時,做到隨時觀察、研究、掌握和控制危害制品的各種因素,采用科學的保護方法,延長保存尤為重要。因此需要檔案工作人員加強基礎業務建設,樹立持續學習的工作理念,認真把握野生動植物制品管理的新政策新要求新任務,擴大保護視野,不斷夯實制品保護工作基礎。
5.3 在罰沒制品的后續處置程序上缺乏相應的制度管理
國家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制品(北方)儲藏庫的成立解決了罰沒制品的存儲問題,但隨著執法程序的前端通過罰沒的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制品不斷移交進入儲藏庫,導致儲藏庫收儲的制品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積壓的越來越多,庫房空間會越來越小。因此,細化完善制品處置制度、規范處置程序才能使庫房管理形成良性循環,也才能夠更好地推動我國罰沒的國家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制品管理更加系統化、透明化、規范化。
國家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制品(北方)儲藏庫的建立在全國還是首家,對于制品檔案的管理所借鑒的經驗還比較少,目前只能根據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逐步進行摸索、研究。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是立足瀕危野生動植物保護,有針對性地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優化,從而逐步形成一整套科學可行的瀕危野生動植物制品管理體系,為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維護全球生態環境安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丁鼎.野生動植物保護行政執法罰沒物品處置制度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學法學院,2021.
[2]趙慧蘭,俞亞芬,劉卿雯.簡論植物標本檔案及其管理[J].城建檔案,2002,(4):23.
[3]黎紅輝,吳鑫德。動物標本的科學管理與保養[J]益陽師專學院,2000,17(6):92-93.
(作者單位:北京市共青林場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