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燁 賀偉/江西理工大學
進入新世紀以來,伴隨著社會文明進程的發展,繪畫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越來越多的創作者開始注重繪畫作品中的情感表達。而作為一種無聲的語言,色彩開始受到藝術家的青睞,成為繪畫創作中的一種重要元素。相較于其他繪畫元素來講,色彩不僅可以客觀、真實地描繪生活,還能夠表述事實,這是其他繪畫語言所無可比擬的,其能夠體現出生命所蘊含的深刻意義。在現代繪畫藝術領域內,藝術家結合自己想要在繪畫中表達的情感來進行創作,巧妙、大膽地使用不同的色彩來抒發作者當時的心境,表達自己的情感,由此可見,色彩還是一種外在的表現元素。鑒于色彩在繪畫藝術中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創作者開始注重對色彩的表達,鉆研色彩在繪畫藝術中的使用技巧,利用色彩來增加繪畫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和生命力,使得作品內涵更加地豐富和立體,達到情感與藝術完美融合的創作目的。
色彩是一種十分具有沖擊力的視覺因素,其能夠表現出人們的情感。經過長時間的累積和沉淀,每種色彩都被人類定義了不同的情感,就像音樂一樣,通過對繪畫發展史的研究可以看出,色彩是繪畫藝術中傳遞畫家情感的一種主要途徑,其揭示了畫家內心豐盈的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精神內涵,但同時色彩也是最易被人們所接受和理解的,是引發觀眾接受、共鳴和激賞的一個主要因素[1]。康定斯基強調色彩具備音樂性,他通過色彩將音樂和繪畫完美融合在一起,并指出,藝術最為重要的是精神,其追求的是純粹的藝術。而克利則將色彩看作是律動的音符,他創作了純精神的色彩語言符號。由此可以看出,這些藝術大師對于色彩的巧妙運用充分向我們詮釋色彩的情感體驗。
藝術學家們認為藝術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并非自身的真情實感,而是他所認知的人類共同情感。通常藝術可以內歸納為兩類,即人類的情感表達和個人的情感流。藝術家在進行創作過程中所傾注的情感無疑是真實的,同時也是極具個性化的。雖然在每個時代下藝術家們都采用不同的色彩進行自身情感的表達,但這些色彩卻有著不同的意義和內涵,這也佐證了藝術家們對于色彩有著不同的理解和認知。
色彩與人的精神感受是密不可分的,色彩是人精神的外在表現,是心與心之間的直接交流[2]。無數具有象征意義和意蘊精神的色彩都是被藝術家所創造出來的,這些藝術家追求具有個性化的色彩表現形式,尋找契合心靈的顏色,并結合自己的理解創造出了具有沖擊力和震撼力的視覺效果,從而引起觀眾心靈上的共鳴,由繪畫藝術作品外在的魅力進而感悟到作品內在的精神內涵,因此色彩只有具備了真實的情感表現,才具有存在的意義,才能夠體現出其真正的價值,而這也是色彩可以走向未來的真正原因。
色彩有著豐富的表現手法,其可以通過不同的表現形式來為人們呈現出豐富的視覺享受[3]。從感官上來講,一幅作品可以吸引人們的注意,首先就是因為對色彩色調的搭配。色調決定了色彩的秩序,也決定了色彩的表現,決定了作品中色彩的內涵。
一幅好的繪畫作品中,所必不可少的是那些出現在畫面中的各種筆觸,這些筆觸都是創作者在描繪表現客觀景物時,在某個載體上表現出來的痕跡。雖然筆觸在中西方的繪畫創作中被理解和定義的內容不同,因此其使用風格也不同,但筆觸始終是畫家創作藝術造型和表達情感的一種重要手段。西方繪畫最初使用筆觸是為了塑造繪畫中的造型[4]。但隨著不斷地發展,之后筆觸既可以用于造型,也可以用于創作者感情的抒發。在實際創作過程中,很多畫家都會結合自身的靈感來進行筆觸的創造,比如后印象派藝術家梵高創造了長條形筆法,之后又創造了干練的粗短筆觸。
在現代繪畫藝術中,色彩已經成為了創作者們進行情感表達的一種主要途徑。色彩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一種事物,經過多年的累積與沉淀,人們對不同色彩所表現出來的寓意與象征早已根深蒂固。例如,黑色一般都象征著深沉、神秘,綠色則代表著生機、活力,黃色代表著積極、陽光等,每一種顏色都有著其不同的內涵。正是基于人們對于色彩的這種認知,畫家巧妙、大膽地通過對色彩的組合,才能夠清晰表達出其自身的情感[5]。例如,在進行繪畫創作時,利用色彩來表達自己當時的心境與情緒,并通過自然色將色彩內化成為自己想要表達的色彩,來體現出此時此刻畫家內心的真實情感,將內心之色傾注在色彩之上,可以大幅度地提升作品的藝術價值。但從另一方面來看,當色彩沒有了真實情感作為支撐,其也就失去了生命活力,失去了打動觀眾的點,因此就會導致作品的藝術價值大打折扣。色彩不僅是畫家情感表達的方式,同時也是畫家進行自我宣泄的一種途徑,繪畫作品中所蘊含的畫家情感會激發觀眾的共鳴,而色彩便是畫家情感表達的載體,不同的色彩表達方式所表現出來的畫家情感不盡相同,即便是相同的情感,采用不同的色彩所表現出來的效果也會有差異,而這種差異的存在成就了畫家們的創作靈感和情感表現。
繪畫藝術中的色彩不僅可以直觀、真實地表達出畫家的內心世界,同時也能夠呈現出畫家的性格特點,不僅是對于畫家如此,在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交往過程中也會通過色彩來傳遞出不同的情感[6]。在情感的推動下,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心理活動之間的碰撞摩擦也會生出色彩與情感之間的共鳴。從本質上來講,色彩與情感的碰撞所產生出來的共鳴并非偶然現象,而是在社會不斷發展過程中,人類在實踐中一點一滴地積累和傳承下來的。此外,色彩還具有影響人們情感的功能,例如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看到紅色總能夠感受到熱情、奔放,看到褐色總是能夠感受到那份威嚴和莊重,這種共同感受是人們對于色彩所達成的共識,而這也為畫家和觀眾之間通過色彩進行情感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現代繪畫藝術中,色彩的運用是以畫家內在情感作為支撐的。作品中的色彩能夠表達出畫家內心的豐富情感世界,并以此來引起觀眾精神的沖擊和共鳴,因此,在繪畫作品創作中,離不開對色彩的合理應用。而為了能夠達到更佳的情感表達效果,就需要色彩具備足夠強的沖擊力和感染力,這是由情感本身所具有的多元化特征所決定的,表現在不同的繪畫作品中所要表達的情感是不同的,不僅有歡快愉悅,也有悲傷痛苦,而這就需要畫家來巧妙、創新地運用色彩來將其中的情感表達出來[7]。在通過色彩表達畫家內在情感方面,吳大羽有精辟的論述,他認為畫家進行繪畫藝術創作的過程是一個情感抒發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自我批判和反思的過程。例如在其代表作《色草》(圖1)當中就充分體現出了這種觀念。

圖1 《色草》
在該幅作品之中,吳大羽整體采用了一種冷色調,并在其中夾雜著熱情、奔放的暖色調,色彩對比較為鮮明,線條清晰,尤其是在中間部分使用較為艷麗的色彩對花朵進行了渲染[8]。如此一來,就可以忽略掉花的枝葉和莖稈,使枝干具有一種朦朧感,而在這種大的色調環境中,花朵就成為了畫家進行意象表現的主要載體。
由此可以看出,想象力對于畫家來講尤為重要。在繪畫創作過程中,情感與色彩形成了對等關系,這成為畫家抒發自身情感的一種主要表達形式。畫家將自身的情感通過鮮明的色彩宣泄出來,體現在自己的繪畫作品中,這也使得繪畫作品成為畫家個人情感折射的載體。
通常來看,色彩的地域性是一個較為模糊的概念,在具有地域性的繪畫作品之中,作者對于色彩的合理運用對于體現出作品的藝術價值具有積極的作用。站在繪畫藝術的情感表達層面來看,色彩所表現出來的地域特征是作者內心情感的體現,其彰顯的是作品的靈魂。例如,在李素華的代表作《云南紅土地》(圖2)之中,作者對于色彩的運用只能用“驚艷”來形容。

圖2 云南紅土地
在該幅作品中,李素華將大山中土地才擁有的五彩斑斕的明麗色彩充分地表現了出來,從而使得整幅作品擁有了熱情的味道。但從客觀性來講,畫家在繪畫作品中所描述的這種色彩不一定全部是真實存在的,其更多表現的是畫家內心的主觀情感,而這也體現出了色彩所具有的個性化特點,這種個性化是站在體現畫家情感的角度來看的[9]。就藝術家本身來講,其有著自己不同的追求,在對自己目標追求的過程中畫家注入了自己的熱切情感,而要想體現在繪畫作品中,首先就需要利用色彩對這種情感進行重構。
通過色彩來對繪畫藝術中的情感表達進行詮釋指的是運用色彩在人類長期發展過程中對其所形成的固定文化,來對色彩進行色調的處理,并將其和環境進行對接,以達到情景交融式的創作目的。例如,在周春芽的作品中,多用桃花(圖3)的粉紅色調來體現其本身的情感。并在應用桃花色彩的過程中,遵循著襯托性和色調不均衡性的原則,這種詮釋方法也成為畫家表達自己內心情感的一種主要方式。

圖3 《桃花》
通過色彩來對繪畫情感表達進行詮釋所遵循的襯托性原則為:以和主體景象相搭配的色彩來對其進行襯托,使之更具理性的成熟與情感的內斂,起到凸顯主體景象情感表達的作用[10]。而色調不均勻原則為:在進行繪畫作品的創作過程中,有意識地突出主體景象的色彩和破碎式的狀態,用此來代表激情而又狂亂的情感,而色彩與主體景象之間的巧妙搭配又會使得情感具有別樣的特質,從而起到對繪畫作品中情感進行詮釋的作用。
綜上所述,在繪畫藝術創作過程中,色彩的情感表達對于作品的價值體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不僅是表現畫家內心世界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激發觀眾與畫家情感共鳴的重要載體。通過對色彩的巧妙運用,可以更有助于畫家呈現出自己內心豐富且美好的世界。而為了使得情感表現得更為淋漓盡致,就需要畫家在進行創作時,對于色彩所具有的價值有一個深刻的理解,呈現出色彩內在的沖擊力和感染力,從而增益繪畫藝術中情感表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