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金丹
(泰山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山東 泰安 271021)
民間契約文書數量豐富,其中包含著豐富的詞語,很多詞語對大型辭書的編纂與修訂具有重要價值。以《漢語大詞典》為例,訓釋這些詞語能夠為《漢語大詞典》提供更早書證,也可為《漢語大詞典》增補新詞語。以下試舉“血叔”“坪”“蓄禁”“若倘”“如倘”“倘如”六例為證。
在民間契約文書中見有“血叔”一詞,例如:
(1)《道光六年龍大權立斷房屋約》:“立斷房屋約人血叔龍大權、子用招父子,為因缺少銀用,無從得出。自己愿將祖業坐屋二間、屋后小屋二間,上平(憑)瓦,下平(憑)地基。桂石條一并在內,其有神貴神對俱以在內。要行出斷。自己請中問血侄龍用飛弟兄三人名下承斷為業。當日憑中議定斷價銀五十兩零八分整。”①高聰,譚洪沛.貴州清水江流域明清土司契約文書——九南篇[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
(2)《同治七年吳尚國步達竹山園圃斷賣契》:“立斷賣竹山字人吳尚國、吳尚恩弟兄二人。為因家下缺少錢用,無出。自己愿將先年得龍姓之業,坐落地名步達竹山園圃三股均分,……請中上門出賣與本寨舅父龍興魁名下承買為業。……憑中:叔父吳世坤、宗兄吳老廟。代書:血叔(吳)世禮。”②高聰,譚洪沛.貴州清水江流域明清土司契約文書——九南篇[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
按:“血叔”指“嫡親的叔父”。血叔,《漢語大詞典》所引例句為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國·天父下凡詔書一》:“我朱錫琨實托賴天父權能,不然險被我血叔朱八所害矣。”該書證出現的時間為公元1852年;而在民間契約文書中,“血叔”一詞于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已見。顯然,民間契約文書的例證可以彌補《漢語大詞典》書證稍晚的缺憾。
在民間契約文書中有一量詞“坪”,例如:
(1)《光緒十三年楊廷恩立賣園地字》:“立賣園地人擺洞楊廷恩。……自愿將到土名竹沖園地上下二坪,東坻(抵)龍道明,西坻(抵)張吉發,南坻(抵)吳姓祖墳,北坻(抵)魚塘大路,四界分明。”①張新民.天柱文書(第2冊)[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4.
(2)《民國辛酉年劉永東父子賣屋場字》:“立賣屋場乙(壹)坪字人劉永東父子。……自愿將到土名攸洞凸上屋場壹坪,上抵楊宗祥其買主,下抵買主,左抵楊宗茂,右抵路,四界分明。”②瑏瑢張新民.天柱文書(第2冊)[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4.
(3)《光緒二十二年吳悅光立賣地土屋坪字》:“立賣地土屋坪字人擺洞村吳悅光。……自愿將到地名普庵橋地土一塊,屋地二坪。……四至分明,要錢出賣。”③瑏瑢張新民.天柱文書(第2冊)[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4.
(4)《光緒二十三年伍華恩立賣田契山地字》:“立賣田契山地字人伍華恩。……自愿將到土名板黎坡田大小四穈,山地二坪,一共收花二十邊。……要錢出賣。”④張新民.天柱文書(第11冊)[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4.
(5)《宣統元年楊福保立清白了息事契》:“立清白了息事人楊福保。情因牛欄地基一坪,正二丈二尺,橫一丈三尺。……”⑤瑏瑢張新民.天柱文書(第2冊)[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4.
(6)《民國丁卯年楊森發立賣園契字》:“立賣園契字人楊森發。……自愿將到屋邊園一坪,出賣。”⑥瑏瑡張新民.天柱文書(第11冊)[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4.
(7)《民國十一年吳先第賣荒坪地土字》:“立賣荒坪地土字人高攸吳先第。……自愿將到土名沖窯荒坪一坪。……四至分明,要錢出賣。”⑦瑏瑢張新民.天柱文書(第2冊)[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4.
(8)《民國十二年彭福全、子榮思、榮臣父子三人斷賣屋地基字》:“立斷賣屋地基巖石字人皮斫寨彭福全,子榮思、榮臣父子三人。情因祖父遺下地名擺洞上擺屋地基十余坪。……要錢使用,概然斷賣。”⑧瑏瑢張新民.天柱文書(第2冊)[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4.
(9)《民國十八年龍應彪立撥換屋地契字》:“立撥換屋地契字人龍應彪。二比甘愿土名寨中屋地一坪,上抵換主,下抵路,右抵路,左抵換主,四抵分明。”⑨張新民.天柱文書(第13冊)[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4.
(10)《民國二十三年王煥方立賣屋地基字》:“立賣屋地基字人本寨王煥方。……自愿將到地名濠橙屋地基乙(一)坪。四至分明,并無參雜。要錢出賣。”⑩張應強,王宗勛.清水江文書(第2輯第5冊)[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量詞“坪”又有寫作“評”、“冫平”、“平”者,例如:
(11)《光緒二十九年龍運全等立分關字》:“立分關字約龍運全、龍運堂、龍運林、龍運祿、龍運發伍人。今因分派屋場地基龍運全、龍運堂、龍運林分落左沖地基一評,……”?張新民.天柱文書(第11冊)[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4.
(12)《民國十年楊森發、楊森林、楊森柱三人賣地土字》:“立賣地土一坪字人楊森發、楊森林、楊森柱三人。……自愿將到土名凸上地土乙(一)冫平。……四至分明,要錢出賣。其地冫平耕管為業。”?張新民.天柱文書(第2冊)[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4.
(13)《光緒二十年龍現海立賣屋地契》:“立賣屋地人龍現海。……自將屋地一平,……四至分明。要錢出賣。”?張新民.天柱文書(第13冊)[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4.
(14)《民國二十二年龍炳圭、龍炳祥、龍炳泮等賣屋基字》:“立賣屋基字人求富龍炳圭、龍炳祥、龍炳泮、龍文藻、龍文炳等。……自愿將到地良大寨屋基二間,上有一小平,……四至分明,要錢出賣。”?張新民.天柱文書(第13冊)[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4.
(15)《民國三十八年龍萬榮立斷賣地基字約》:“立斷賣地基字約人本寨龍萬榮。……自原(愿)將到老地基一平,……”?張應強,王宗勛.清水江文書(第3輯第1冊)[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從以上諸例可以看出,作為量詞,“坪”可以指稱的對象較多,諸如“園地”、“屋場”、“屋地”、“山地”、“荒坪”、“地基”、“園”、“地土”、“屋基”等。“坪”在《漢語大詞典》中的量詞釋義所舉例證為1978年9月出版的魏巍的《東方》,稍晚。從民間契約文書來看,其最早用例至少可以提前到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
在民間契約文書中,“蓄禁”一詞多見,試舉數例:
(1)《乾隆三十一年姜九香、儼巖立賣山場字》:“今因有祖遺山場一所,坐落地名引佳姐,……頗與平敖寨親識姜相云等田地連近,與文斗寨相隔頗遠,因央中問到相云叔侄名下求賣,買主一口應承承買。……自賣之后,恁憑買主執約管業,栽插蓄禁。”①唐立,楊有賡,武內房司.貴州苗族林業契約文書匯編(第1卷)[M].府中:東京外國語大學,2001.
(2)《乾隆三十二年姜文進再賣木契》:“今因家下要銀,分爭木頭一十六根,地名坐落番故懟山,房族入中理清,自將名下之木出斷與本房姜富宇名下承買蓄禁修理管業。……自賣之后,任從買主管業,賣主兄弟以并外人不得異言番(翻)悔。”②陳金全,梁聰.貴州文斗寨苗族契約法律文書匯編——姜啟貴家藏契約文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乾隆三十四年姜老睨三賣木并山契》:“情愿將親手所栽杉木二塊。一塊〔坐〕落地名倍翻,九股占一股。一塊地名對門阿爛,九股占一股。憑中出斷與姜廷顯名下承斷為業。……其木并地自斷之后,任從買主蓄禁修理管業,如有不清,俱在賣主上前理落。”③陳金全,杜萬華.貴州文斗寨苗族契約法律文書匯編——姜元澤家藏契約文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乾隆三十五年姜連保賣木契》:“情愿將到分下所栽之木,地名坐落番固推,其木原作三股均分,……連保一股。其木長大發買,照股均分,今出斷買一股與堂弟姜映龍、映魁二人名下承買修理蓄禁為業。……自賣之后,不得番(翻)悔異言。”④陳金全,梁聰.貴州文斗寨苗族契約法律文書匯編——姜啟貴家藏契約文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5)《道光八年含租佃之山林賣契》:“立賣山場杉木字人巖灣寨范紹粹。為因要銀用度,自己將到祖遺山杉一塊,土名鋪或,上憑姜運享地,下憑河,右抵憑嶺,左抵大沖。……出賣與文斗寨姜維新名下承買為業。憑中面議價銀十一兩八錢正,親領應用。其山木自賣之后,任憑買主蓄禁管業,賣主不得異言。”⑤唐立,楊有賡,武內房司.貴州苗族林業契約文書匯編(第2卷)[M].府中:東京外國語大學,2002.
(6)《道光元年范承堯立賣山場杉木字》:“自愿將到山木一塊,土名也浪,上憑田溝,……此木地分為十六股,蔣科鳳先年得買宗堯一股,承堯名下占一股,今將出賣與文斗寨姜紹韜名下承買為業。……其木地自賣之后,任從買主蓄禁管業,賣主子孫不得異言。如有不清,賣主向前理落。”⑥唐立,楊有賡,武內房司.貴州苗族林業契約文書匯編(第2卷)[M].府中:東京外國語大學,2002.
(7)《道光十九年李開弟父子賣木契》:“自己將到得買栽手杉木一塊,土名東周,……今出賣與姜紹熊名下承買蓄禁修理管業。……其山杉木自賣之后,任憑買主修理管業,賣主毋得異言。”⑦陳金全,杜萬華.貴州文斗寨苗族契約法律文書匯編——姜元澤家藏契約文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8)《咸豐二年姜通粹等立斷賣山場杉木契》:“今木砍伐,我等股數自愿憑中一概出斷賣與下寨姜鐘英名下承買為業。……自賣之后,恁憑買主蓄禁栽修為業,賣主等一概賣盡,不得異言翻悔,藉故混爭絲毫。”⑧唐立,楊有賡,武內房司.貴州苗族林業契約文書匯編(第1卷)[M].府中:東京外國語大學,2001.
(9)《民國十二年龍再淵等六人立合同字》:“于民國九年佃到掛治上寨龍崇錠、【龍】崇坤弟兄二人名下之地土一幅,土名烏鰲,……自愿招予開墾,栽蓄杉木。經中人言定,三股均派,土股占一股,栽主占二股。栽主人修理三年已滿,木植成林,應立合同,各執一張,二比以便同其薅修。如栽主之人要銀需用,不愿蓄禁,欲行出賣者,務須先問過土股之人相受。俊后木植長大,砍伐出賣,其地仰歸原主,栽主不得藉故爭端。”⑨唐立,楊有賡,武內房司.貴州苗族林業契約文書匯編(第3卷)[M].府中:東京外國語大學,2003.
(10)《民國三十二年楊天凰立賣杉條木字》:“因與胞兄天鳳所共之杉山一塊,地名豪老塊,自將本人一股,憑中愿賣與王寨王繪五老局長先生備價承買砍伐。其山價當日早已憑中收足清楚。因此時木業蕭滌,故暫行蓄禁數月,姑待行勢起色,力(立)即請佚砍伐。日后砍伐時出山,關山剩下之毛木地主仍歸山主,他人不得意外相爭。立此賣字為據,是實。”①唐立,楊有賡,武內房司.貴州苗族林業契約文書匯編(第3卷)[M].府中:東京外國語大學,2003.
“蓄禁”或寫作“畜禁”、“蓄近”、“旭禁”等,例如下:
(11)《嘉慶十八年陸可照洞頭荒沖草坡斷賣契》:“弟兄商議愿將先年得買龍信(姓)洞頭坊(荒)沖草坡一領二沖,陰陽一并在內,要行出斷。……其坡自斷之后,任憑買主開坎畜禁管業。”②高聰,譚洪沛.貴州清水江流域明清土司契約文書——九南篇[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
(12)《道光三年龍用周歸引溝坎下山坡斷賣契》:“自愿將受分祖業,坐落地名歸引溝坎下杉木、傍坪、柿子樹俱以在內,自己請中問到張文全名下承買為業。……恁憑銀主開坎修理蓄近(禁)管業,賣主不得異言。”③高聰,譚洪沛.貴州清水江流域明清土司契約文書——九南篇[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
(13)《光緒十九年汪尚發井水沖荒地斷賣契》:“自己請中上門問道杠板山龍廷亮名下承買為業,坐落地名達合井水沖荒坡乙(一)所。……其山坡自賣之后,任憑錢主旭禁管業,賣主不得異言。”④高聰,譚洪沛.貴州清水江流域明清土司契約文書——亮寨篇[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4.
按:“蓄禁”一詞當作何解釋?《漢語大詞典》未見收錄。試作考釋如下。
在民間契約文書中有“蓄養”一詞,例如:
(14)《乾隆三十五年姜文進賣木契》:“請愿將自己親手所栽杉木一塊,地名坐落囗囗,其木連地主共九根。文進名下占六根,地主占三根,憑中出賣與姜富宇名下為業。……自賣之后,任憑富宇蓄養管業,文進日后不得異言。”⑤陳金全,梁聰.貴州文斗寨苗族契約法律文書匯編——姜啟貴家藏契約文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15)《乾隆三十五年姜文佐賣木契》:“自己情愿將番奇對杉木一塊,出賣與富宇名下為業。……其木任憑富宇管業蓄養。”⑥陳金全,梁聰.貴州文斗寨苗族契約法律文書匯編——姜啟貴家藏契約文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16)《乾隆五十六年范老喬立斷賣山場字》:“情愿將己分下山場一團,坐落地名培拜山,出賣以(與)下文斗寨姜天九名下承買管業。……自賣之后,其山所有之小木,恁從買主蓄養栽修,賣主弟兄外人不得議論。如有來歷不明,不干買主之事。”⑦唐立,楊有賡,武內房司.貴州苗族林業契約文書匯編(第1卷)[M].府中:東京外國語大學,2001.
(17)《乾隆五十八年姜啟章賣嫩杉木契》:“情愿將積分下嫩杉木二塊。坐落地名一處白號山,一處烏號山。……今啟章一半出賣以(與)本族姜啟才、映輝二家蓄養管業。”⑧陳金全,梁聰.貴州文斗寨苗族契約法律文書匯編——姜啟貴家藏契約文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18)《嘉慶八年姜起連立斷賣山場杉木約》:“情愿將到祖遺山場杉木一塊。土名坐落打也佳敢,……今將本名一股,請中出賣與姜之模(謨)、起姬、起爵三人名下承買為業。……其山自賣之后,恁憑買主蓄養管業,賣主日后弟兄不得異言。”⑨唐立,楊有賡,武內房司.貴州苗族林業契約文書匯編(第2卷)[M].府中:東京外國語大學,2002.
按:上述5例中的“蓄養”即“養育”之意。“蓄養管業”即“養育管業”。“蓄養栽修”即“養育栽種修理”。
在民間契約文書中另有“養蓄”一詞,例如:
(19)《同治九年陳顯聯立出賣樹子文約》:“今憑眾賣到鄒啟盛名下養蓄其樹子三根,苦桃一根,五桿房杉樹一根。……其錢入手現交。其樹子恁隨鄒姓養蓄,年限不定,誰(隨)主坎(砍)伐。倘系陳姓族中阻滯,一應有陳顯聯承鮃。”⑩汪文學.道真契約文書匯編[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
按:“養蓄”實同于“蓄養”,亦即“養育”之意。
將“蓄禁”“蓄養”“養蓄”諸例進行比對,可知“蓄禁”當與“蓄養”“養蓄”意同。“蓄禁”當可釋作“養育”。
在貴州契約文書中又有“育禁”一詞,例如:
(20)《乾隆五十九年龍傳瓚洞頭山租借契》:“立租字人龍傳瓚。今租到龍大儒、龍大藏、龍大權弟兄洞頭山處。……憑中議定每年租價銀一兩。任憑租主砍伐樹木,鋤種生理,其有杉木、核桃育禁。恐有外人異言,二比一齊理樂(落)。”①高聰,譚洪沛.貴州清水江流域明清土司契約文書——九南篇[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
(21)《道光十二年姜開祥賣山場杉木契》:“自愿將杉木山場一塊,地名白號山,……此山地主栽手分為五股,……本名占四錢五分。請憑中證,出賣與河邊朱卓廷大爺名下承買為業。……自賣之后,任從朱姓育禁管業。”②陳金全,梁聰.貴州文斗寨苗族契約法律文書匯編——姜啟貴家藏契約文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按:將“育禁”例與“蓄禁、蓄養、養蓄”諸例進行比對,可以判定“育禁”當與“蓄禁、蓄養、養蓄”意同,當亦可以釋作“養育”。“育禁”一詞《漢語大詞典》未見收錄。
在民間契約文書中有“若倘”一詞,例如下:
(1)《同治五年江倍倩立出借字》:“彼即議定利息每千每月加三行利。其錢不拘遠近本利一并相還。若倘本利不楚,姜姓愿將分受之水田園子一并作抵。恁隨鄒姓或耕或佃。姜姓勿得異言。”③汪文學.道真契約文書匯編[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
(2)《光緒丁丑年韓金林立出抵借錢契》:“借日二價面議利息每年恁包谷七斗,谷子七斗,一共一石四市斗。不誤。秋收扌焉明,不得短少升合。若倘一年利息不楚,韓姓愿將自己得賣(買)周衢之山土水田悉行作抵。鄒姓或耕或佃,韓姓勿阻。”④汪文學.道真契約文書匯編[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
(3)《光緒十六年鄒德高立出借字》:“彼日二家面議利息每年田內扌焉谷子十挑,不得短少升合,其錢不拘遠近相還。若倘日后本利不楚,鄒姓愿將自己得當駱玉貴之業地名木園壩之水田作抵。恁隨陳姓或耕或佃,鄒姓不得異言。”⑤汪文學.道真契約文書匯編[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
按:根據文意,“本利不楚”、“利息不楚”均是對日后情況的假設,可知“若倘”當即“如果”之意。“若”有“如果”之意,“倘”亦有“如果”之意,可見“若倘”當是同義并列復合詞。而從形式上看“若倘”可視為“倘若”的顛倒。
民間契約文書中有“如倘”一詞,例如:
(1)《同治甲戊年韓金來立出借字》:“其錢不拘遠近相還,如倘久欠本利不清。韓姓愿將自己所喂豬一只作抵不務(誤)。”⑥汪文學.道真契約文書匯編[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
(2)《同治己巳年駱永共立出借字》:“二價面議利息加三行利,照月扣算,不得短少分文。其錢不拘過年相還。如倘過期,本利不楚,愿將自己耕牛作抵。”⑦汪文學.道真契約文書匯編[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
(3)《光緒戊寅年鄒德高弟兄立出抵約接會字》:“自接之后,原議四月一會連本代利一共還錢六千。如倘會期不楚,將自己耕食田土悉行作抵。亦有承擔人唐臣舉亦將田土悉行作抵。恁隨眾姓施為。”⑧汪文學.道真契約文書匯編[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
按:文中“久欠本利不清”、“過期”、“會期不楚”及其后的內容皆是對將來情況的“假設”,可見“如倘”實即“如果”之意。“如”、“倘”皆有“如果”之意,故“如倘”可視為同義并列復合詞。
在民間契約文書中有“倘如”一詞,例如下:
(1)《民國二十三年翁老岑、甫云端立收清當價字》:“今當憑中收價到頂?王甫強名下,業已交當價清白。但老契未收。倘如后翻出老契,當憑交與王姓清白。日后不得返(反)悔異言。假如再有異言爭論者,惟問憑中家族一力承鮃。”①汪文學.道真契約文書匯編[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
按:“翻出”亦即“找到”。交易時原契文沒有翻出,日后翻出,那應是“假設”的情形,可見“倘如”實即“如果”之意。文中“假如”與“倘如”同現,對比當可確證“倘如”當即“假如,如果”之意。“倘”、“如”
皆有“如果”之意,故“倘如”可視為同義并列復合詞。而從形式上看“倘如”或可視為“如倘”的顛倒。
上述“若倘、如倘、倘如”《漢語大詞典》未見收錄。
民間契約文書數量眾多,可供辭書編纂使用的詞語例證十分豐富。對民間契約文書的詞匯進行研究,有助于我們發現更早的詞語例證,進而提前《漢語大詞典》中某些詞語的書證,如上述“血叔”“坪”等。民間契約文書中包含著豐富的詞匯,其中相當多的詞語在《漢語大詞典》等大型辭書中未收錄,如上述“蓄禁”“若倘”“如倘”“倘如”等。這里,我們沒有任何理由責備編纂者,因為在編纂《漢語大詞典》的時代,契約文書材料公布甚少,除敦煌契約之外的契約文書幾乎難見。自然,當時對契約文書詞匯、文字的研究就顯得乏力與不足,敦煌契約之外的詞匯、文字研究成果幾乎空白,因此辭書的編纂者無從吸收和借鑒。近年來,各地契約文書陸續整理出版,為辭書編纂修訂提供了可能。希望契約文書詞匯研究能夠為《漢語大詞典》等大型辭書及專書辭書的編纂修訂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