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藝術經過漫長的時光洗滌之后,不斷地接納新成員,表現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如今,藝術的發展已不僅局限于繪畫、雕塑、建筑、裝置、行為、概念,還包括了聲音、影像等多媒體形態。NFT藝術的出現,引起了藝術圈的強烈震動。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加入了NFT行業,這是藝術發展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式事件,它開啟了藝術發展的歷史新階段。本文將從NFT藝術的概念與淵源、NFT藝術對當代藝術的影響及未來發展趨勢這兩大方面,分析這一新藝術給當今藝術市場和社會帶來的影響。
關鍵詞:NFT藝術;區塊鏈;非同質化;元宇宙
(一)NFT藝術的界定
NFT(Non-Fungible Token),中文名稱是非同質化代幣,是一種應用區塊鏈技術驗證的數字資產。與比特幣、以太幣等虛擬貨幣一樣,NFT同樣依靠區塊鏈進行交易。但NFT代幣的最大特點在于其唯一性,“非同質化”,每一塊NFT都獨一無二,不可互換,人們可以將特殊資產綁定在NFT上,其可以讓許多物品成為一種數字化抽象物,變成所有者的“數字資產”。它最容易理解的外號,是數字藝術品。
(二)NFT藝術的淵源
說到NFT藝術的淵源,就要從它與元宇宙的關系說起。元宇宙是一個可以映射現實世界,又獨立于現實世界的虛擬空間。然而,關于元宇宙,最令人興奮的不只是技術層面上的構建,更是改變彼此現有社交方式的巨大潛力。元宇宙包含創造、娛樂、展示、社交、交易這幾個元素,而正是這幾個部分組成,使得代幣治理以及NFT在元宇宙的虛擬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
NFT起源于彩色幣的誕生,2012年3月一篇名為《比特幣.2X(又名染色比特幣)——初始介紹》的文章,描述了關于彩色幣的設想局限于在比特幣網絡上創建新的代幣,如果能在比特幣上做標記,且這些被標記的比特幣能被追蹤到,那么這些特殊的比特幣就可以被用作商品證書,為發行股票和債券以及其他基于比特幣區塊鏈的貨幣加密。加密藝術的核心特點,正是區塊鏈最出名的特點,不僅去中心化,且無法篡改。一旦比特幣可以被打上標記并且與虛擬產品綁定在一起,確權的問題似乎就能被解決。彼時,區塊鏈技術還不夠成熟,這一設想并沒有在當時落地,但圍繞著這一設想,將藝術品與區塊鏈聯系起來的嘗試不曾停止。Cryptoart網站于2014年3月專門出售了與紙錢包結合的藝術品。每件畫作都是由藝術家設計并手工組裝而成的,且限量發售。畫作正面左下角有一個二維碼,這是紙錢包的公鑰。用戶只要掃描二維碼就可以往紙錢包中轉賬,錢包私鑰則隱藏在畫作背面。高級用戶還可以在不損害畫作的前提下更換錢包地址。這種把藝術品與加密貨幣聯系起來的方式是在當時區塊鏈的拓展性受到制約的條件下,最易于落地的方式了。
NFT的發展階段是一個名叫Counterparty的項目,在2014年上線。它通過在比特幣交易的空白處寫入信息,來完成一般比特幣軟件無法實現的功能。2017年,CryptoPunks的像素風頭像和Cryptokitties加密貓游戲在網絡上爆火。加密貓的每個NFT都對應一只貓,并可繁殖多代。事實上,從藝術的角度看,無論是像素風頭像還是卡通貓咪,這些都已經具備繪畫感和藝術特質,我們可以稱之為NFT藝術的雛形。
(一)NFT藝術的發展前景
NFT藝術的生成和交易形式跳過了實體畫廊和博物館系統,引領了新的藝術趨勢。隨著NFT藝術的發展,給數字藝術的創作以及市場帶來了新變化以及巨大的影響。由于新冠疫情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實體的畫廊、線下拍賣等都相繼暫停,但這種形勢極有利于NFT藝術市場的發展,人們紛紛把視線投向了線上藝術品。一時間,NFT藝術大放異彩,線上拍賣交易量節節攀升。除了社會大環境促進NFT藝術的發展之外,新藝術的出現也有其自身的優越性。
對于許多藝術家,尤其是數字藝術領域的藝術家來說,NFT的最大優勢在于它為藝術作品的所有權提供了保護,并在某種程度上為數字藝術創作者提供了一條獲得經濟回報的新路徑。盡管多元化的藝術和文化創意平臺使“每個人都是藝術家”成為現實,但在大多數情況下,之前這些“藝術家”分享的創意作品并不會給他們帶來經濟效益。正是為了這些創意作品的所有權管理和保護,NFT提供了一種新的解決方案,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藝術創作者通過作品獲得的經濟效益。NFT可以幫助藝術家維護他們的權利,藝術家有權從作品轉售中獲得一定比例的版稅,這可以刺激作者的再創作,保護作者的遺產利益。NFT的價值,就在于它使得我們在數字經濟的滾滾浪潮中,既實現了數字化形式的存在,還能把其他遺漏掉的東西再撿起來,這個才是NFT真正的價值內涵。
NFT藝術品所使用的技術不需要擔心被仿冒。數字藝術品在區塊鏈系統中注冊后,將采用分布式賬本使文件形成不可篡改的智能合約,并可以為每個后續所有者建立跟蹤記錄,以確認作品的所有權。所有鏈接都是公開的、可追溯的和透明的。在傳統的藝術形式作品中,贗品問題一直困擾著人們。因為有利可圖,藝術品的偽造和鑒定也成了一門學問。此外,投資傳統藝術品還有幾大難題:不同的溫度和濕度會對藝術品實體造成影響。保險費用、修復費用、運輸費用都是成本。藝術品入境需要繳納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很多藝術品長期存放在香港、瑞士等自由港庫房中。種種原因結合,導致藝術品投資市場的受眾少、交易量小,流動性長期較低。NFT就是通過不可篡改的區塊鏈技術來證明某個物品的所有權。與傳統藝術品對比,NFT無須鑒別真偽,作為數字資產也免去了維護費用,因此迎來迅猛發展。

NFT藝術作品大多通過電子終端進行展示。即使已經售出,由于作品始終在線,每個上網的人都可以隨時隨地觀看,甚至可以在不侵權使用的前提下下載保存。這相比于傳統藝術展示地點固定并且私密性較高有很大不同,更不提古代文人精英藏家并不輕易展示個人收藏,大多用于私下觀賞。除此之外,NFT藝術為年輕藝術創作者帶來了更多機會,優質、有趣的NFT作品能為他們帶來曝光,整個NFT市場的上揚也讓藝術的變現之路更加暢通,把自己的作品鑄幣掛鏈,就有營收的機會。科學技術的進步挑戰了一些傳統藝術理論,為創作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傳播渠道和思維方式。
(二)NFT藝術的發展挑戰
NFT加密藝術確實有很多優勢,但是它對高端藝術市場的古代、近現代文物藝術品、工藝品等領域的確權則無能為力。對于已故藝術家的作品,很難找到鑒定真假的人,這會使得NFT的加密失去實際意義。此外,古代藝術作品也蘊含歷史、文化、研究和把玩欣賞的價值,這些很難被數字化的復制品取代。盡管NFT技術很先進,但它對年代較遠的古舊書畫和非數字化藝術品的鑒定和收藏沒有太大幫助。NFT未能觸及網絡作品的群體性特征,也無法有效地分割網絡作品的知識產權,仍然遵循傳統的確權模式。
雖說NFT藝術保護了藝術家的版權與追續權,但也構成了對法律的挑戰。尤其在我國內地,NFT藝術還有一些交易問題尚未得到法律、法規方面的認可。在版權保護的領域內,我們傳統知識版權法律保護的并不是創作者的知識、靈感或者勞動。也就是說,內地法律不支持NFT藝術品作者在多次交易中多次享受分成收益。雖然NFT藝術在多方面展示了作為藝術品的獨特優勢,但在與傳統藝術品的比較中,在現代社會大范圍的機械復制生產背景下失去了藝術品的“靈光”和“韻味”。
總的來說,新技術的革新總能給藝術家帶來新的靈感,這對人類藝術史的發展而言是利大于弊的。藝術市場上的每一次新熱潮都意味著一個新的開始。無論是攝影、VR、AI還是NFT,它們的長期價值都只能通過時間來驗證。然而,在藝術創作中,人是不變的,一種新技術的嘗試只是藝術家職業生涯中尋求不同工具的過程中的一個節點。藝術思想和情感的表達始終是藝術的終極本質,這對于傳統藝術和NFT藝術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加密藝術品對整個藝術圈的創作、收藏、消費會產生巨大影響,這是區塊鏈第一次在一個傳統行業內產生這么大的震動。隨著區塊鏈技術的迭代,加密藝術作為一種新的藝術創作手段,在解決傳統藝術品的真假和傳承有序的問題上,可以讓藝術家擁有更大的創作空間,并永久擁有畫作的收益權,這最終對基于創作和版權的所有市場會產生積極影響。同時加密藝術形式的產生,可以創造出一個新興的藝術市場,促進一個便于購買、銷售和展示加密藝術且可連接全球的市場逐步形成。事實上,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和公司意識到NFT產生的影響并進入這一領域,NFT會成功延伸到藝術、音樂、游戲以外的產業,加速NFT生態的成長,釋放新的潛力。
從發展的眼光看,一方面,NFT藝術品的諸多優點連接了現實世界和區塊鏈世界,是藝術品市場在全球數字化領域的發展開端,促進了數字藝術的發展,能吸引更多人士從事數字藝術的創作與研究。另一方面,創作者只要掌握技術就可以創造NFT藝術品,使得“人人都能成為藝術家”,這已經違背了自古以來藝術家頭銜只屬于少部分人的理念。同時藝術門檻的降低,數字藝術品過剩,大量未經篩選的藝術品流入市場,造成藝術市場的良莠不齊,降低了藝術品的質量。這一過程會使得藝術完全變成商品,為了交易而交易,這在本質上是與藝術背道而馳的。新生事物為NFT藝術品市場增加了風險和不確定性,無論技術如何發展,技術終究是無生命的,藝術作品的創新核心是吸收不同技術的創作者主體,而不是技術本身。
作者簡介
卞昭軼,女,江蘇鹽城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油畫。
參考文獻
[1]程麗.新媒體藝術的美學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15.
[2]王小偉.盛世淘金熱中的冷思考:NFT藝術的建構與挑戰[J].中國美術,2021(4):20-24.
[3]周瑋佳.鏈上“新貴”的機會與風險—NFT與傳統藝術之比較[J].中國美術,2021(3):123-126.
[4]郭春寧.元宇宙的藝術生成:追溯NFT藝術的源頭[J].中國美術,2021(4):14-19.
[5]季濤.NFT加密藝術市場的未來[J].藝術市場,2021(7):130-131.
[7]理耕.NFT,資本的游戲還是藝術的未來?[J].藝術與設計,2021(9):188-191.
[8]張洋洋,王曉甜.關于NFT藝術價值的思考[J].參花,2021(11):92-93.
[9]王功明.NFT藝術品的價值分析和問題探討[J].中國美術,2021(4):38-43.
[10]伊麗妍冬,武文龍.高光下的NFT藝術[J].藝術市場,2021(6):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