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志瑾,劉養卉,延 芳
(甘肅農業大學管理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農業是我國的第一產業,也是其他產業的基礎保障。甘肅省是西北地區重要的糧食大省,但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加快發展,農業在發展過程中的弊端逐漸顯露出來,如落后的農作工具、短缺的農業資源和農村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等問題已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且農村空心化問題也愈加嚴重,農村勞動力結構失衡、農業發展老齡化是伴隨其發展的結果,這嚴重影響了農村勞動力的供給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使全省面臨著較大的糧食壓力。因此,提高甘肅省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成為當前刻不容緩的一項任務。
許多學者對農業現代化的理解和研究目的有所不同,關于農業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和研究方法也有所差異。部分學者從農業投入、農業產出、農村社會發展、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民生活現代化、農業科技發展、農業產業化發展及經營管理體系等方面構建農業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通過熵權TOPSIS 綜合評價法、空間計量模型、障礙度診斷模型、熵值法及TOPSISESDA 方法等研究方法對現代農業進行數據分析和綜合評價[1-13]。從國家、省區市、縣級范圍進行實證研究,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對農業現代化現狀進行綜合評價,并提出具體的解決措施。
實現農業現代化發展是當前農業發展的目標。畢宇[14]提出發展現代農業與人才培養息息相關,人才是保證農業現代化實現的關鍵,提出高職教育要結合地方農業產業現代化建設特色,以此來提升農業生產者的整體水平和素質。管輝等[15]認為新型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能夠起到互促共進的作用,新型城鎮化能夠為農業現代化提供更完備的基礎設施條件、高素質的人才隊伍以及更高水平的技術手段,農業現代化也能夠為新型城鎮化發展提供勞動力與物質資源。楊弦子等[16]從推進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工業化深度融合與協調發展角度出發,認為其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普遍規律,也是新時期我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周娜[17]認為農業現代化的發展也離不開產業振興和綠色發展為其提供支撐,通過生產力、生產關系的變革調整為農業現代化提供重要依托。張志新等[18]因地制宜地提高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在高水平地區發展資金、技術、信息化和知識化農業,較差地區則需要繼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同時,也要增強區域間交流合作,以推動較差集聚區域的農業現代化。文豐安[19]認為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要實現農業現代化治理,應從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推進農業科技應用、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和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等方面入手。
本研究在借鑒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構建了甘肅省農業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采用熵權TOPSIS 模型對甘肅省2008?2020 年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進行了綜合評價。
所涉及到的數據主要來源于《甘肅省農村統計年鑒》《甘肅調查年鑒》及甘肅省各市州統計資料等,空間分析單元包括甘肅省12 個地級市、2 個自治州,甘肅省縣域行政邊界數據來源于國家地理信息數據庫(1∶100 萬)。
在借鑒已有的指標評價體系的基礎上,遵循科學性、客觀性和可獲取性基本原則,以農業投入水平、農業產出水平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3 個維度出發,選取13 個指標構建了農業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 所示[20]。農業投入水平包括農均耕地面積、單位耕地面積農機總動力、單位耕地面積用電量、全年培訓農機人員、有效灌溉率和農林牧漁業從業人員占比6 個指標,體現了農業機械化投入水平和現代農業人員配備。農業產出水平包括人均可支配收入、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生產率3 個指標,反映了農戶的生產效率和土地產出水平。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包括單位耕地面積化肥施用量、節水灌溉面積、自然災害成災率和新增森林面積4 個指標,其中單位耕地面積化肥施用量和自然災害成災率為負向指標,反映了綠色農業發展的重要性。
表1 農業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Tab.1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熵權TOPSIS 法是一種常用的綜合評價方法,其原理是將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后,通過熵權法確定指標權重,建立加權標準化矩陣,找出最優方案和最劣方案,計算得到評價對象與最優方案接近程度最大的則是最優選的方案。
1.3.1 數據的標準化處理
為消除各指標間因量綱不同而對評價結果產生的影響,對各項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根據指標性質選取正向指標式(1)或負向指標式(2)。
正向指標
負向指標
xij?第 j 項指標的第 i 個值
xj,max?第j 項指標值的最大值
xj,min?第j 項指標的最小值
1.3.2 熵值法確定權重
計算第j 項指標的綜合標準化值Pij
計算各指標的熵值ej
計算第j 項指標的權重wj
式中 Pij?第j 項指標的綜合標準化值
n?第j 項指標熵值之和
ej? 第j 項指標的熵值
dj?第j 項指標的差異系數
wj?第j 項指標的權重
1.3.3 計算綜合評價指數
根據各評價指標標準化處理后的值及其權重,計算評價指標的農業現代化水平Si
式中 Si? 評價指標的農業現代化水平,0 ?Si?1
m?第j 項指標綜合指數之和
2.1.1 農業投入水平
農業投入是農業現代化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農均耕地面積、單位耕地面積農機總動力、單位耕地面積用電量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基礎。全年培訓農機人員和農林牧漁業從業人員占比體現了現代農業發展的人員配置。有效灌溉率有利于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推動農業綠色發展。
由表2 可知,甘肅省各市州農業投入水平各指標權重整體偏低,權重的平均值僅為7.63%。權重最高的是單位耕地面積農機總動力,權重最低的是農林牧漁業從業人員占比,權重最高指標是權重最低指標的2倍多。農均耕地面積、全年培訓農機人員、農林牧漁業從業人員占比的權重均低于農業投入水平權重的平均值,而近年來農村人員流失率較高,導致空心村現狀愈加嚴重。因此,加強引導農村人員回流是甘肅省各市州發展農業現代化的重點問題。單位耕地面積用電量的權重也偏低,因此要加快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工程,以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步伐。
表2 農業投入水平權重Tab.2 Weight of agricultural input level
2.1.2 農業產出水平
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帶動農業經濟穩步快速增長是近年來我國持續關注的焦點,同時也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從人均可支配收入、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生產率3 個方面分析農業產出水平。
由表3 可知,甘肅省各市州農業產出水平各指標的權重并不高,其中土地生產率的權重相對較高,這說明農業機械化作業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普及率在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權重在農業產出水平中占比最低。因此,在今后的農業現代化發展過程中,應加強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提高勞動效率和人均收入,助力農業現代化發展。
表3 農業產出水平權重Tab.3 Weight of agricultural output level
2.1.3 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評價
綠色農業發展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由表4可知,甘肅省各市州的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指標權重并不理想,最高權重為7.14%,最低權重為4.12%;節水灌溉面積和新增森林面積的占比相對較高;單位耕地面積化肥施用量占比最低,表明農戶減少了對化肥的施用量,加強了對土地的保護力度。甘肅省地處黃土高原,氣候干旱,水資源緊缺,這是導致自然災害成災率較高的一個重要原因,但人為因素也是自然災害頻發的主要原因,所以甘肅省要加大退耕還林還牧、植樹造林工程,提高植被覆蓋率,以減少自然災害的發生頻率,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表4 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權重Tab.4 Weight of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level
2.2.1 綜合水平
根據式(1)~式(7)計算出甘肅省14 個市州2008?2020 年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綜合指數,如表5所示。
表5 2008—2020 年甘肅省農業現代化綜合水平Tab.5 Comprehensive level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Gansu Province from 2008 to 2020
由表5 可知,甘肅省14 個市州的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綜合指數2008?2020 年基本低于0.4,因此總體上甘肅省農業現代化仍處于較低的發展水平。
2.2.2 綜合評價指標
為了清晰展示甘肅省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2008?2020 年的時空差異變化,根據已有研究,采用質量評價值的平均值和標準差的方法規定劃分等級的標準,將甘肅省14 個市州的農業現代化綜合指數值根據等級劃分標準劃分為優秀、良好、一般、較差和滯后5 個等級,如表6 所示。
表6 甘肅省農業現代化空間分布Tab.6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Gansu Province
(1)優秀等級區。指數值在[0.362,1]區間的市州劃分為優秀等級區,2008?2020 年在此區間的有嘉峪關市、酒泉市。嘉峪關市經濟實力雄厚,現代農業發展較好,農業產出水平指標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生產率長年位居全省首位,其他指標也都處于較高水平。酒泉市位于全省前例得益于農業機械的大范圍覆蓋,為甘肅省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樹立了典范。但兩市的單位耕地面積化肥施用量、自然災害成災率和新增森林面積在全省內均發展較差,因此這兩市要減少化肥的施用量,正確處理農業垃圾,加強造林還林力度,以在全省范圍內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目標。
(2)良好等級區。指數值在[0.289,0.362)區間的市州劃分為良好等級區,2008?2013 年在此區間的是武威市,2020 年有武威市、金昌市和張掖市。3 市均地處甘肅省河西地區,地勢相對平坦,水資源條件較好,對當地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有一定的帶動作用。武威市、金昌市的農業投入水平和農業產出水平相對較好,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與嘉峪關市、酒泉市相似;因此,要優化化肥行業結構,注重自然環境保護。張掖市各項指標較為均衡,今后應進一步加大農機動力和農機人員培訓投入力度,提高全市農業機械化水平,以促進農業現代化的發展。
(3)一般等級區。指數值在[0.142,0.289)區間的市州劃分為一般等級區,2008?2013 年在此區間的有金昌市、張掖市、蘭州市和白銀市,2020 年有蘭州市、白銀市、天水市、慶陽市、定西市和隴南市,這說明甘肅省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整體有所提升。蘭州市作為甘肅省的省會城市,經濟發展主要以二、三產業為主,其農業資源相對匱乏,嚴重影響了蘭州市農業現代化整體發展水平,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應向農業發展方向相對傾斜。白銀市的單位耕地面積化肥施用量相對于其他市州較少,這很好地促進了當地現代農業的發展;但其有效灌溉率較低、自然災害成災率相對較高,在今后農業發展過程中應完善農業灌溉系統,加強植被保護力度。天水市、慶陽市、定西市和隴南市是2020 年開始進入一般等級區的,農業基礎設施薄弱,部分地區山大溝深、交通不便,都不利于當地農業現代化發展。天水市農業生態環境良好,果蔬等綠色農業的發展為當地增添動力。慶陽市大力發展“羊牛豬雞,果草采藥”八大主導產業,形成了農牧循環的優勢特色產業。定西市根據自身的農業生產條件和多年的農業結構調整,形成了以馬鈴薯、中藥材為主的特色產業。隴南市利用電商平臺對當地農業進行轉型升級,為現代農業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
(4)較差等級區。指數值在[0.069,0.142)區間的市州劃分為較差等級區,2008 年在此區間的是天水市、平涼市、慶陽市、定西市和隴南市,2013 年有天水市、平涼市、慶陽市、定西市、隴南市、臨夏回族自治州和甘南藏族自治州,2020 年有平涼市、臨夏回族自治州和甘南藏族自治州。平涼市持續位于較差等級區,該市農業技能水平較低,經營規模有待完善,政府應加大投資力度,發展新型經營主體。臨夏回族自治州和甘南藏族自治州2013 年從滯后等級區進入較差等級區,畜牧業是兩州傳統產業,因此可以加強對牛羊的規模化養殖、屠宰加工和物流運輸,同時也要注重對農業環境的保護,減少對土地、草木的過度傷害。
(5)滯后等級區。指數值在[0,0.069)區間的市州劃分為滯后等級區,2008 年有臨夏回族自治州和甘南藏族自治州,2013 年起已沒有在此區間的市州,這充分說明甘肅省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整體趨勢是不斷向好的,但與全國相比,總體水平仍處于發展的較后階段。
(1)應加大農業機械的投入力度,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政府財政資金投入應相對傾斜,以著力解決甘肅省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等問題,加快農業規模化生產,從而促進甘肅省由資源消費性的傳統農業,向科學化、技術化、規模化的現代農業方向發展。
(2)甘肅省各市州應根據自身的自然資源條件和經濟發展狀況,因地制宜地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甘肅省河西地區地理位置優越,自然資源條件優勝于其他市州,但其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并不高。因此,該地區應減少化肥施用量,發展節水灌溉工程,加大還林造林力度。甘肅省河東地區農業現代化整體水平較差,因此,該地區應結合自身的農業發展狀況,以特色農業為主導,加強品牌宣傳力度,同時也要減少化肥、地膜的使用量和農業垃圾的合理處置。
(3)應加強農村勞動力的回流,培養新型職業農民。近年來,甘肅省農村空心化問題愈加嚴重,農村勞動力的短缺不利于農業現代化發展。因此,政府應出臺相關農業資金扶持政策和回鄉創業支持政策,以吸引農村勞動力的回歸,還應加強農機人員培訓,提高農民素質,為現代農業的發展培養新型農民,以此來助力甘肅省農業現代化的發展。
根據相關研究成果,從農業投入水平、農業產出水平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3 個維度出發,選取13 個指標構建了甘肅省農業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通過熵權TOPSIS 模型對甘肅省2008?2020 年各市州的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進行了分析。研究發現,甘肅省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綜合評價指數基本低于0.4,省內市州呈現差異化發展,其中,嘉峪關市、酒泉市處于領先地位,武威市、金昌市和張掖市緊隨其后,蘭州市、白銀市、天水市、慶陽市、定西市和隴南市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一般,平涼市、臨夏回族自治州和甘南藏族自治州處于全省最后。從原始數據來看,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均不理想,其單位耕地面積化肥施用量、自然災害成災率和新增森林面積等指標的影響較大。農業投入水平中的單位耕地面積農機總動力、有效灌溉率和全年培訓農機人員也是制約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的重要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