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志嫻,周澤娟,周利娜,胡品佳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 廣東廣州511400)
女性進入妊娠期后機體功能常呈現不同程度變化,若未有效控制則易發(fā)展為妊娠期并發(fā)癥,其中以妊娠期高血壓較為常見,我國患病率為6.60%~8.00%[1]。妊娠期高血壓是一組以血壓升高為主要表現的疾病,可概括為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子癇、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壓、慢性高血壓伴發(fā)子癇前期4類,其中以妊娠期高血壓常見。臨床表現為血壓>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尿蛋白檢測呈陰性[2]。未接受干預的妊娠期高血壓患者預后較差,不僅增加心力衰竭、卒中等疾病發(fā)生風險,還可進展為子癇前期-子癇,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3]。臨床對妊娠期高血壓患者多采用生活方式指導聯(lián)合藥物治療[4]。孕期生活方式干預以產前教育為主,多采用面授方式,存在一定局限性。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基于互聯(lián)網技術的健康教育在多學科護理中取得良好效果[5]。本研究以產婦分娩方式、心理狀態(tài)為主要觀察指標,分析互聯(lián)網下助產士參與產前教育在妊娠期高血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1年5月1日~2022年1月31日我院產科收治的350例妊娠期高血壓患者。納入標準:年齡18~35歲;符合妊娠期高血壓診斷標準[6];于我院產科分娩;單胎;受教育程度為小學及以上,會使用智能手機;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標準:精神異常及嚴重心理疾病患者;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心臟病等其他妊娠期并發(fā)癥;瘢痕子宮;合并母嬰傳播性疾病;妊娠期高血壓急癥,建議終止妊娠;既往有反復流產史、死胎史。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75例,觀察組年齡(27.25±3.26)歲,入院孕齡(23.34±1.37)周,孕次(1.76±0.52)次;經產情況:初產123例(70.29%),經產52例(29.71%);受教育程度:小學/初中42例(24.00%),中專/高中77例(44.00%),大專及以上56例(32.00%)。對照組年齡(27.63±2.74)歲,入院孕齡(23.11±1.42)周,孕次(1.83±0.57)次;經產情況:初產112例(64.00%),經產63例(36.00%);受教育程度:小學/初中40例(22.86%),中專/高中85例(48.57%),大專及以上50例(28.57%)。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相關倫理學要求。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內容包括:入院時收集患者資料,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知識健康教育;住院期間遵醫(yī)囑進行用藥指導,密切關注患者血壓;出院前發(fā)放健康管理手冊,進行常規(guī)控制血壓、運動、飲食指導;出院后每月常規(guī)電話隨訪,了解患者的日常管理情況,提醒其按時返院復查。
1.2.2 觀察組 患者接受互聯(lián)網下助產士參與的產前教育。①評估:入院第1天,與患者及家屬交談。收集患者一般資料,采用心理、睡眠相關量表評估患者近況,給予常規(guī)健康教育,對受教育程度較低患者結合互聯(lián)網多媒體材料采用圖文結合、健康教育視頻方式進行講解。②計劃:根據護理人員對患者疾病認知、日常行為的了解,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并制訂日常管理計劃,包括血壓監(jiān)控、飲食干預、運動計劃、心理輔導4個部分。遵循個性化、可行性原則,結合患者及其家庭實際情況制訂計劃。③執(zhí)行:建立微信群,讓患者關注醫(yī)院微信公眾號。院內產前教育采用面授與互聯(lián)網相結合的方式,護理人員根據教育計劃展開護理,聯(lián)合患者家屬進行監(jiān)督實施。出院后以互聯(lián)網為主要產前教育平臺,加強患者健康教育,結合常規(guī)電話隨訪監(jiān)督健康行為。干預時間為3個月,產前教育干預措施詳情見表1。

表1 互聯(lián)網下助產士參與產前教育干預措施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干預前后血壓:取患者晨起、睡前2個時間點測量收縮壓、舒張壓,計算平均值。檢測前靜坐5 min以上,使用儀器為歐姆龍HEM-7133電子血壓計。②比較兩組干預前后患者抑郁情況:采用病人健康問卷抑郁量表[7](PHQ-9)進行評估,該量表共9個項目,每項評分0~3分,總分27分,得分與抑郁程度呈正相關,得分>14分提示有抑郁問題,需要轉診。量表Cronbach′s α為0.93。③比較兩組干預前后分娩恐懼程度:采用分娩恐懼量表[8](CAQ)進行評估,該量表共16個項目,每項評分1~4分,總分64分,得分與分娩恐懼程度呈正相關,得分>40分提示有情緒問題。量表Cronbach′s α為0.91。④比較兩組干預前后焦慮程度:采用7項廣泛性焦慮障礙量表[9](GAD-7)進行評估,該量表共7個項目,每項評分0~3分,總分21分,得分與焦慮程度呈正相關,得分>14分提示有焦慮問題,需要轉診。量表Cronbach′s α為0.90。⑤比較兩組干預前后睡眠質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10](PSQI)進行評定,該量表共18個項目,包含睡眠質量(1項)、入睡時間(2項)、睡眠時間(1項)、睡眠效率(2項)、睡眠障礙(9項)、催眠藥物(1項)、日間功能障礙(2項)7個維度,每個維度評分0~3分,總分21分,得分與睡眠質量呈負相關,得分>7分提醒存在睡眠問題,量表Cronbach′s α為0.87。⑥隨訪至分娩比較兩組分娩方式:包括剖宮產、順產、鉗產、臀位助產、吸引產。⑦隨訪至分娩比較兩組不良結局:早產、低體重兒、胎盤早剝、胎兒窘迫、HELLP綜合征。

2.1 比較兩組干預前后血壓情況 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干預前后血壓情況
2.2 兩組干預前后PHQ-9、CAQ、GAD-7評分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PHQ-9、CAQ、GAD-7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干預前后PSQI評分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干預前后PSQI評分比較(分,
2.4 兩組分娩方式比較 見表5。

表5 兩組分娩方式比較[例(%)]
2.5 兩組不良結局比較 見表6。

表6 兩組不良結局比較[例(%)]
妊娠期高血壓是常見妊娠期并發(fā)癥,是致孕婦及胎兒死亡的重要原因,盡早診斷、干預是保證其獲得良好預后的關鍵[11]。對于多數非急癥的單純妊娠期高血壓患者臨床多建議采用嚴格生活方式管理控制,以專業(yè)產科助產士展開產前教育對患者疾病控制具有重要意義。
傳統(tǒng)產前教育多為面授教育,資源利用率較低,本研究采用互聯(lián)網下助產士參與產前教育進行干預,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PHQ-9、CAQ、GAD-7得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P<0.01)。妊娠期是女性生命中的重要時期,該階段身體機能會發(fā)生諸多變化,加以社會角色的轉變,許多孕婦會出現心理失衡,負性情緒累積,而對于妊娠期高血壓患者而言則更為明顯。一方面,因對疾病相關知識的缺失或錯誤認知引發(fā)患者的負性情緒;另一方面,妊娠期高血壓患者體內血清血管緊張素Ⅱ水平較高,其可加劇患者的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12]。本研究對患者負性情緒的改善主要通過建立患者正確疾病認知來實現,院內產前教育采用面授結合互聯(lián)網平臺。首先在入院時通過面談的方式了解患者疾病、日常管理、護理訴求等方面信息,以此為基礎建立健康教育與日常管理計劃,從而盡可能實現個性化的針對性護理,避免網絡傳遞信息的偏差。院內護理過程中完善對患者的評估與日常管理計劃的構建,出院后依托互聯(lián)網展開綜合的信息傳遞、產前教育。從建立疾病正確認知和直接指導日常行為管理兩方面破除患者的知識誤區(qū),避免因為認知不全或偏差產生的負性情緒。此外,本研究利用互聯(lián)網平臺能更好地幫助患者感受同伴支持,利用微信群互動,鼓勵患者交流自身病情、分享經驗,這是傳統(tǒng)線下產前教育較難實現的。
妊娠期高血壓日常管理以控制血壓為首要目標。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收縮壓、舒張壓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1),說明互聯(lián)網支持下助產士參與產前教育能較好地幫助患者控制血壓。分析原因:①院內建立患者對于檢測血壓的正確認知,傳授其規(guī)范檢測血壓的方法,出院后以線上微信群內打卡接龍的方式提醒患者定時檢測,養(yǎng)成血壓檢測習慣。②有研究顯示,抑郁、焦慮等負性情緒是妊娠期高血壓的影響因素,二者可互相轉化,對其同時采取干預措施后,患者心理狀態(tài)、血壓水平均有好轉[13]。血壓不僅受情緒影響,還與睡眠情況相關,多項研究表明睡眠不足與高血壓發(fā)病相關[14],此外Lu等[15]分析妊娠期睡眠障礙與不良母嬰結局存在相關性。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PSQI中各維度得分(除催眠藥物外)及總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1,P<0.05),說明互聯(lián)網下助產士參與產前教育對患者睡眠質量有明顯改善作用,同時出院后以打卡形式督促患者適當運動也有利于改善睡眠。隨訪至分娩,觀察組患者剖宮產、早產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順產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互聯(lián)網下助產士參與產前教育對患者分娩方式、不良結局有一定影響,有助于降低剖宮產、早產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在妊娠期高血壓患者護理中采用互聯(lián)網下助產士參與產前教育,有利于緩解患者負性情緒,改善心理狀態(tài)和睡眠質量,有效控制血壓,可獲得良好妊娠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