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芳萍,葉庚秀,王軼飛
(贛州市贛縣區人民醫院 江西贛州341100)
母乳是新生兒理想的天然食品,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免疫物質,易被吸收,可維持新生兒正常生長發育,提高免疫力[1]。合理的母乳喂養可提高母嬰親密度,有助于新生兒健康成長,加快產婦產后恢復。但有研究表明,近年來母乳喂養趨勢逐年下降,純母乳喂養率低下、母乳喂養時間短[2]。因此,需采取合適的護理措施提高母乳喂養率。家庭賦權指在護理過程中,賦予其家庭參與護理決策的權利,共同制訂護理計劃,調動家庭成員積極性,提高患者及家屬的疾病認知水平,促進康復[3]。舒適護理更具整體化和人性化,關注患者的心理舒適度[4]。有研究顯示,基于家庭賦權的護理在老年吞咽障礙患者和腦性癱瘓患兒的護理中均有良好效果[5-6]。鑒于此,本研究將家庭賦權的舒適護理應用于初產婦母乳喂養中,觀察其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0年11月1日~2022年1月31日在我院分娩的81例初產婦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產婦年齡20~35歲;②產婦足月產,孕周37~41周;③產婦單胎且首次妊娠;④產婦無意識障礙,可進行正常溝通;⑤新生兒出生時體重2.50~3.99 kg,阿氏評分≥8分;⑥新生兒無母乳喂養禁忌證;⑦產婦主要照顧者年齡>20歲,溝通和認知能力正常;⑧產婦照顧者每日照顧時間>4 h,且無嚴重身心疾病。排除標準:①嚴重心血管疾病;②分娩時出現子宮破裂、羊水栓塞等嚴重并發癥;③艾滋病或活動性肝炎等傳染性疾病;④長期服用抗癲癇藥物;⑤急性乳腺炎、乳房膿腫等疾病。隨機分為觀察組40例和對照組41例。對照組年齡(25.86±4.37)歲;孕周(38.57±0.69)周;受教育程度:大專以下31例,大專及以上10例;分娩方式:順產26例,剖宮產15例。觀察組年齡(26.10±4.42)歲;孕周(38.42±0.73)周;受教育程度:大專以下31例,大專及以上9例;分娩方式:順產24例,剖宮產1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產后母乳喂養健康教育。護理人員為產婦講解母乳喂養相關知識,包括母乳喂養的優點、母乳營養價值、如何成功進行母乳喂養及母乳喂養的常見問題,為產婦發放并講解母乳喂養宣傳手冊等。
1.2.2 觀察組 實施家庭賦權的舒適護理。①成立賦權小組,包括1名產科醫生、1名兒科醫生、1名護士長、4名護理人員。醫生及護士長通過檢索母乳喂養相關文獻資料,結合臨床經驗,對4名護理人員進行母乳喂養培訓,強調要點及難點。②小組成員共同參與制訂母乳喂養知識手冊,注意根據產婦認知能力,避免使用專業名詞。在產婦分娩前,對產婦及照顧者講解家庭賦權知識,包括概念、特點及如何進行評估等,讓產婦及照顧者認識到賦權的重要性,同時了解家庭賦權具體實施辦法,提高照顧者配合度。在此過程中讓照顧者了解自身主要職責,包括產婦的生活護理、新生兒的日常照顧等。產婦分娩后,護理人員為產婦及照顧者講解母乳喂養相關知識,母乳的主要成分包括新生兒易吸收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及礦物質等,告知產婦及照顧者早接觸、早吮吸、早開奶是母乳喂養成功的第一步。在健康教育過程中注意詢問產婦母乳喂養的問題和其照顧者在照顧過程中的問題,注意產婦心理狀態,是否因母乳不足、嬰兒哭鬧而產生緊張、焦慮等負性情緒,指導產婦給予心理護理,保持舒適狀態進行母乳喂養。在產婦及照顧者充分理解母乳喂養相關知識后,以賦權理論為指導,由賦權小組成員與產婦及照顧者共同制訂母乳喂養照顧計劃。③賦權方案的實施。由產科醫生和兒科醫生根據健康教育時產婦及照顧者提出的問題進行指導,護士長和責任護士則與照顧者進行溝通,明確照顧者的主要職責(產婦飲食起居、行為幫助、注意安撫和鼓勵產婦及新生兒的日常照護等)。在實施方案的過程中,不僅要關注產婦是否進行了良好的母乳喂養,更要了解產婦及照顧者的心理狀態,告知其遇到問題及時反饋,提高母乳喂養信心。照顧者積極學習母乳喂養知識,承擔家務及照顧新生兒的責任,與產婦共同討論育兒計劃。飲食上注意為產婦補充營養,對產婦母乳喂養進行肯定,鼓勵產婦宣泄不良情緒,增強其母乳喂養信心。④總結護理效果。由責任護士對產婦及家屬以電話形式進行回訪,了解產婦出院后的母乳喂養情況及照顧者在照顧過程中產生的問題,給予產婦和其照顧者更多的支持和指導,提升產婦自我效能。
1.3 觀察指標 ①母乳喂養技術知曉度:在干預前及干預1周后,采用自制的母乳喂養知識技術問卷對兩組產婦進行評價,問卷包含母乳喂養的概念和技術2個維度,總分0~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母乳喂養技術的知曉度越高。②泌乳量:在產婦產后3 d和產后5 d,對其泌乳量進行評估,哺乳后嬰兒可安靜入睡且乳汁有剩余為乳量多,能滿足嬰兒需要為乳量一般,無法滿足嬰兒需要為乳量少[7]。③純母乳喂養率:記錄兩組產婦在產后3 d及產后1、2個月的純母乳喂養數,純母乳喂養率(%)=純母乳喂養例數/總例數×100%。④母乳喂養自我效能:采用母乳喂養自我效能量表[8]分別在干預前及產后3 d對兩組產婦進行評價,此量表包含30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滿分150分,得分越高表示產婦的母乳喂養自我效能越高。⑤產婦舒適度:在干預1周后,采用簡化舒適狀況量表[9]評價兩組產婦的舒適度,此量表涵蓋心理、生理、社會文化、環境4個維度,得分越高表明產婦舒適度越高。

2.1 兩組干預前后產婦母乳喂養技術知曉度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產婦母乳喂養技術知曉度比較(分,
2.2 兩組干預前后產婦泌乳量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產婦泌乳量比較[例(%)]
2.3 兩組干預前后產婦母乳喂養自我效能評分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產婦母乳喂養自我效能評分比較(分,
2.4 兩組產婦純母乳喂養率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產婦純母乳喂養率比較[例(%)]
2.5 兩組產婦舒適度評分比較 見表5。

表5 兩組產婦舒適度評分比較(分,
3.1 提高初產婦母乳喂養技術知曉度 世界衛生組織明確提出新生兒應保證6個月內進行純母乳喂養,但母乳喂養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對母乳喂養知識的認知能力、母乳喂養自我效能以及家庭因素等[10-11]。初產婦母乳喂養相關知識與醫院健康教育密不可分。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產婦母乳喂養技術知曉度高于對照組(P<0.01),說明基于家庭賦權的舒適護理能有效提高初產婦母乳喂養技術的知曉度。分析原因:家庭賦權模式不僅對產婦進行健康教育,也賦予了產婦及照顧者參與護理過程的權利,可幫助產婦及照顧者更好地應對母乳喂養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家庭賦權模式在提高疾病認知、自我效能及參與度方面有明顯作用[12]。常規護理模式下的母乳喂養健康教育以產婦為主,且產婦處于被動接受狀態。而家庭賦權模式下的護理健康教育方案由賦權小組、產婦及照顧者共同參與制訂,也是產婦及照顧者主動學習的過程,充分調動了產婦及照顧者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產婦母乳喂養技術的知曉度。
3.2 增加初產婦泌乳量 初產婦由于母乳喂養知識儲備較少,分娩后喂養信心不足,易產生焦慮等負性情緒,對泌乳產生影響,導致產褥早期泌乳量較少[13]。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泌乳量多于對照組(P<0.05),其原因在于,此護理干預措施能有效促進產婦了解母乳喂養知識,嬰兒的吮吸可促進乳房的泌乳反射,因此早吮吸及頻繁吮吸可增加泌乳量,也能預防漲奶,提高產婦舒適度。且舒適護理不僅強調產婦生理的舒適,更關注產婦心理的舒適。在賦權小組指導下,產婦照顧者能提升綜合照顧能力,在營養及休息方面滿足產婦需要,在心理上給予產婦支持,有利于緩解產婦不良情緒,增加泌乳量。
3.3 提高初產婦純母乳喂養率 由于多種原因,當前人工喂養率呈增長趨勢,而母乳喂養逐漸減少,且母乳喂養持續時間也較短,不利于新生兒生長發育[14]。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純母乳喂養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此護理模式可提高初產婦純母乳喂養率。其原因在于,家庭賦權模式明確了產婦照顧者的職責,不僅在行為上幫助產婦成功進行母乳喂養,更在心理上給予產婦母乳喂養理解與支持,鞏固了母乳喂養行為。有研究表明,家庭支持對產婦母乳喂養也有較大影響,成功的母乳喂養離不開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統[15]。傳統的護理模式下,產婦的家庭成員對母乳喂養認知不足,母乳喂養過程多由產婦獨自完成。而在本研究中,家庭賦權模式提高了家庭支持,增加了產婦照顧者對母乳喂養的了解,讓產婦照顧者參與到母乳喂養過程中,改善產婦舒適度,提升初產婦純母乳喂養率,且延長母乳喂養的時間。
3.4 增加初產婦母乳喂養自我效能和舒適度 自我效能是人對達成目標的一種信念,能影響人的思維模式、面對困難的信心及遇到問題時的處理方式,對身心健康有重要作用[16]。有研究表明,母乳喂養自我效能對母乳喂養率和持續時間有很大影響[1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母乳喂養自我效能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基于家庭賦權的舒適護理可有效增加初產婦母乳喂養的自我效能并提高產婦的舒適度。初產婦因對母親角色適應不足、產后切口疼痛及子宮收縮帶來的腹痛會產生不良情緒,影響母乳喂養信心。而基于家庭賦權的舒適護理可及時發現產婦不適并予以處理,初產婦對母親角色適應不良時,其照顧者和護理人員將共同對產婦進行心理疏導,幫助產婦按摩腹部或溫水熱敷,促進子宮復舊、緩解疼痛等,提升產婦母乳喂養舒適度,增強母乳喂養信心。母乳喂養自我效能對能否成功進行母乳喂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8]。在家庭賦權方案中,賦權小組不僅向產婦及照顧者傳授了母乳喂養理論,也更好地促進理論與實踐結合,當母乳喂養過程中出現問題時,除了產婦需要應對,更有其照顧者協助解決,家庭成員的共同參與也能從旁指導產婦的母乳喂養技巧,同時給予產婦心理支持,強化產婦母乳喂養的信心,提高母乳喂養自我效能感。
綜上所述,給予家庭賦權的舒適護理可有效提高初產婦的母乳喂養率,增強初產婦的母乳喂養自我效能感,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