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蜜,張 敏,劉 嬌,魏 平
(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 湖北武漢430033)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由多種因素導致的心血管疾病。CHF不僅可能造成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而且預后較差、易反復發作,威脅患者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同時,由于病程較長,CHF患者在長期治療中可能產生對家屬的負罪感、對疾病的恐懼感、對治療的疲憊感等多種負性情緒,影響治療積極性及心理彈性,降低治療效果及生存欲望[1-2]。傳統干預方式受干預側重點不同等因素影響,難以保證患者情緒穩定,因此如何幫助CHF患者改善心理彈性,緩解負性情緒已成為臨床重點研究方向。多視角PAC心理彈性理論以“自我心態”為核心,幫助患者剖析并建立新觀念的干預模式,為臨床干預諸多疾病提供思路。本次研究將多視角PAC心理彈性理論應用于CHF患者中,以期為臨床護理干預方式的形成提供經驗。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自2021年4月1日~9月30日采取心理疏導、生活指導等干預的CHF患者中隨機選取40例,納入對照組;自2021年10月1日~2022年4月30日采取多視角PAC心理彈性理論為基礎給予干預的CHF患者中隨機選取40例,納入觀察組。納入標準:①經二維超聲心動圖等檢查后,符合《慢性心力衰竭中西醫結合診療專家共識》[3]中CHF相關診斷標準者;②心功能等級[4]Ⅱ~Ⅲ級者;③病程≥1年者;④溝通、理解能力均正常者;⑤知情且同意參與本研究者。排除標準:①伴有心理障礙、精神疾病者;②心力衰竭急性發作期者;③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或障礙者;④單獨居住者。對照組男22例(55.00%)、女18例(45.00%),年齡(58.19±3.84)歲;病程(8.73±1.92)年;心功能分級:Ⅱ級26例(65.00%),Ⅲ級14例(35.00%)。觀察組男24例(60.00%)、女16例(40.00%),年齡(57.26±3.51)歲;病程(8.96±1.74)年;心功能分級:Ⅱ級25例(62.50%),Ⅲ級15例(37.50%)。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相關倫理原則。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飲食指導、用藥指導等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以多視角PAC心理彈性理論指導的干預方案,具體如下。
1.2.1 組成干預小組 由2名3年以上臨床經驗醫生、6名1年以上臨床經驗護士、1名心理科醫生、1名康復師組成干預小組。干預小組成員共同通過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等渠道查找多視角PAC心理彈性理論相關內容。由心理科醫生向其他組員講解相關內容,并以臨床經驗、CHF干預文獻及指南為依據,初步制訂干預方案。干預小組成員應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依據患者工作、性格等特點進行交流及健康教育;電話隨訪詢問患者生活中有無困難,是否需要幫助。定期對患者進行心理狀況評估,若患者心理狀況較好則應給予鼓勵,對存在負性情緒患者及時給予心理疏導,必要時邀請心理科醫生給予相應疏導。
1.2.2 多視角PAC理論中心理適應觀 ①入組后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向患者講解CHF發展與心臟疾病的關系、左心衰可能以肺循環淤血為主、右心衰則以體循環淤血為主等,并逐個講解主要癥狀,如呼吸困難、乏力、水腫、運動能力下降等,告知患者無須驚慌或恐懼,積極配合治療、干預,嚴格遵醫囑可有效控制病情發展。②向患者講解CHF主要誘因及處理方法。如過度勞累患者,應避免運動過度或長期從事體力勞動;補液不當患者,應控制單次補充液體,避免攝入過多;情緒起伏患者,應盡量避免情緒較大波動,維持良好心情,避免增加心臟負擔;用藥不當患者,應強調所有藥物的使用方法,加減藥量均應在干預小組成員指導下進行,禁止擅自調整藥量或更換藥品,要求患者嚴格遵醫囑服藥。③向患者講解治療方案、長期治療的必要性、堅持治療的有效性,亦可結合其他相似病例進行講解。
1.2.3 以多視角PAC理論中人性觀及社會心理觀 ①邀請患者家屬共同參與健康教育,鼓勵患者與家屬溝通,患者向家屬表達實際感受,指導家屬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是對家屬最大的回報等內容。要求患者應將內心真實想法告知家屬或干預小組成員,均將為其保密。②鼓勵患者適當增加社交活動,可定期外出或與親朋見面,鼓勵患者與親友保持電話、微信等聯系。
1.2.4 多角度PAC理論中心理彈性觀 ①通過組織微信群、病友交流會等形式,鼓勵患者在群內交流分享生活經驗及感受,引導并有互相鼓勵。②定期組織健康講座,由干預小組成員對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現的情況進行講解,并邀請患者分享經歷,干預小組成員從旁指點、講解原理等。③創建微信公眾號,定期推送CHF治療成功案例及生活中需注意內容,亦可定期推送健康教育涉及內容,并提供下載方式。
1.2.5 多角度PAC理論中個性觀 ①告知患者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事項,并依據患者實際病情及狀況,幫助患者擬定生活計劃,如每日睡眠時間應≥8 h,禁煙酒,蛋白質單日攝入量應以0.5 g/kg進行計算,且優質蛋白應占蛋白攝入的60%以上,單日熱量攝入應以90~100 kJ/kg計算。并依據患者實際狀況進行調整,如伴低鈉血癥者則飲水量應≤2000 ml,水腫較嚴重者應以鈉攝入1.5~2 g/d進行計算。②依據患者實際病情指導用藥,如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服用時間、單次使用次數,可能引起不良反應等內容,向患者強調應按時服用,若出現不良反應立刻聯系干預小組成員。
1.3 評估標準 ①負性情緒評估:干預前及干預3個月后,依據健康問卷抑郁癥狀群量表(PHQ-9)[5]對患者抑郁狀況進行評估,該量表有9個項目,每個項目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分為0~3分,總分0~27分,分數越高表示抑郁狀況越嚴重。依據廣泛性焦慮量表(GAD-7)[6]對患者焦慮狀況進行評估,該量表有7個項目,每個項目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分為0~3分,總分0~21分,分數越高表示焦慮越嚴重。②心理彈性狀況評估:干預前及干預3個月后,依據心理彈性量表(CD-RISC)[7],從堅韌、樂觀、自強3個維度對患者心理彈性狀況進行評估,其中堅韌13個項目、自強8個項目、樂觀4個項目,共25個項目,每個項目根據患者自身狀況評分0~4分,總分0~100分,分數越高表示心理彈性水平越高。③應對方式評估:干預前及干預3個月后,依據醫學應對方式問卷(MCMQ)[8]對患者醫學應對方式能力進行評估,該量表從面對、回避、屈服3個維度對患者進行評價,面對維度8個項目、回避維度7個項目、屈服維度5個項目,每個項目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分為1~4分,該維度分數越高表示越符合該維度狀況。④自我接納狀況評估:干預前及干預3個月后,依據總體幸福感量表(GWB)[9]對患者總體幸福感進行評估,該量表從精神、生活等6個維度對患者進行評估,總分0~100分,分數越高表示幸福感越強。依據自尊量表(SES)[10]對患者心理自尊狀況進行評估,該量表共10個項目,每個項目分為0~4分,分數越高表示自尊感越強。

2.1 兩組干預前后負性情緒評分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負性情緒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干預前后心理彈性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心理彈性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干預前后應對方式評分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應對方式評分比較(分,
2.4 兩組干預前后自我接納評分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干預前后自我接納評分比較(分,
CHF是由于多種疾病引起的心血管疾病[11]。一方面可能導致患者呼吸困難、運動能力下降,還可能引起其他并發癥威脅患者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另一方面,由于CHF治療周期較長且費用普遍較高,可能引起患者治療疲乏感、負罪感等負性情緒,影響治療積極性而加重病情,形成惡性循環[12]。因此,通過何種方式幫助患者改善心理狀況,已成為臨床重點研究方向。近年來,心理學諸多理論在臨床干預中廣泛應用為全新干預模式的形成提供新的思路。通過對心理學相關內容的深入了解及對患者心理狀況的剖析后,嘗試以多視角PCA心理彈性理論指導干預幫助患者改善心理狀況。
本次研究就兩組患者心理狀況進行比較,發現干預后觀察組心理狀況優于對照組(P<0.05),推測與多角度PAC心理彈性理論對患者自我心態的改善有關。干預小組成員首先以健康教育的方式,通過告知患者CHF病因、危害、治療方式等內容,初步建立CHF知識體系,并為長期治療內容的制訂奠定理論基礎。第二,以可能導致發病誘因的講解及針對各項誘因進行針對性講解方式,為生活方式計劃的制訂提供理論基礎,改善患者心理適應觀。第三,干預小組成員以鼓勵家屬與患者溝通、交流的形式,可避免雙方產生誤會、增加患者負罪感;可通過家屬對患者情感的真實表達,改善雙方關系,避免患者因病情拖累家屬產生焦慮感,避免抑郁等不良情緒產生。第四,干預小組成員以要求患者定期外出,保持良好社會關系,幫助患者改善并維持健康的社會心理觀念。第五,干預小組成員還以病友會、健康講座、微信群等形式組織患者進行交流,減少患者孤獨感、自卑感、焦慮感等負性情緒[13];同時通過邀請優秀病友分享經驗并展示目前較好的生活狀態,增強患者治療及干預信心,激發患者生存欲望,進一步減少患者負性情緒。另外,陳鳳芹等[14]研究指出,通過健康教育可幫助患者減輕恐懼、慌亂等負性情緒,亦可避免因對疾病不了解產生錯誤觀念。由于CHF治療周期較長且對機體功能影響較大,心理彈性是否健康成為影響干預、治療效果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對兩組患者心理彈性展開比較,發現觀察組心理彈性優于對照組(P<0.05),推測與干預方式對患者行為及認知的改變有關。心理彈性是指處于不利環境或條件下,快速適應及有效應對能力。因此,給予患者合適的幫助,并樹立正確的觀念可增強患者心理彈性。本次干預中,干預小組成員一方面以健康宣講、微信推送文章、講座等途徑,幫助患者建立、補充,形成健康科學的疾病觀,使患者理性認識CHF的治療,不僅有利于患者正確認識自己,還有利于患者加快對疾病治療的適應能力;另一方面,干預小組成員通過向患者介紹如蛋白質、糖等攝入量,并指導患者生活、運動,輔以對引發疾病誘因的針對性指導等方式,幫助患者增強應對CHF能力,有利于患者在院外生活中實現科學、健康生活,通過控制病情發展增強患者對治療信心,隨時予以患者生活指導支持,增強對小組成員的信賴感,改善患者心理彈性。
由于CHF患者院外時間較多,能否獨自科學、正確應對疾病亦成為評判干預效果的重要參考標準。本次研究就兩組患者應對能力展開比較,發現觀察組應對能力優于對照組(P<0.05),推測與本干預模式對患者的適應能力的加強有關。第一,通過對CHF疾病的講解、治療方式的介紹,使患者了解治療內容,減輕患者抵觸情緒;第二,通過對誘因內容的介紹及并予以具體方式,幫助患者形成CHF可控制的觀念,避免患者產生回避等情緒,引導患者積極配合執行干預計劃;第三,通過幫助患者制訂日常生活計劃,有利于幫助患者迅速形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并適應新的生活模式,有利于鼓舞患者直接面對疾病;第四,通過病友會等形式,有利于患者了解CHF患者如何面對疾病,適應生活,有利于鼓勵患者面對CHF,并提高患者治療及學習積極性,主動了解并學習更多應對方式并控制疾病,形成良性循環。本次研究還對兩組患者幸福感及尊嚴感展開比較,發現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P<0.05),其根本原因與患者健康觀念的形成及良好的心理狀況有關。得以患者保持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較少、與家屬親朋的密切溝通、正常社會關系的維持,患者可積極面對生活,觀察并感受生活中家屬、親朋對其關心,增強患者幸福感。而健康的疾病觀念,對CHF的正確認識,了解CHF并非傳染疾病、也不僅只有自身罹患等情況,則有利于緩解患者自卑等不良情緒,并受社會心理觀健康的影響,患者保持較高的自尊感。
綜上所述,多視角PAC心理彈性理論指導干預,可幫助CHF患者改善心理彈性,增強應對能力,減少負性情緒,有利于患者自我接納,具有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