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蘋,劉麗梅,楊 靜,賴建君
(山東省立醫院 山東濟南250098)
慢性傷口指由于創口較大、反復感染等原因引起的皮膚破損較嚴重、短時間內無法愈合、存在皮膚解剖和功能缺陷的一類傷口[1-2]。臨床中慢性傷口多見于存在并發癥的糖尿病患者、壓力性損傷患者、手術傷口反復感染患者及動脈性潰瘍患者。該類患者傷口愈合周期及治療周期較長,一般超過14 d,為患者及家庭帶來較大生活負擔[3]。在外科門診中,針對該類傷口主要采取換藥處理,但由于部分患者對該問題重視程度較低,不遵醫囑換藥,無法有效保護傷口,導致傷口反復感染,嚴重推遲愈合時間,影響預后[4]。因此,在臨床護理中,有效的護理模式結合健康教育有助于促進患者傷口快速愈合[5]。外科門診的健康教育結合五常法一方面需要對患者進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遵醫囑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對傷口的管理能力。同時,應對護理人員進行規范化培訓,提升其護理水準。本研究對2019年3月1日~2022年2月28日來我院外科門診就診的58例慢性傷口患者進行研究,探討健康教育結合五常法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3月1日~2022年2月28日來我院外科門診就診的58例慢性傷口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首次來本院外科門診就診的慢性傷口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患者。排除標準:兩處及以上的慢性傷口患者;機體重要臟器疾病患者。隨機分為五常組和常規組各29例。五常組男17例、女12例,年齡(53.42±4.58)歲;創口面積(19.62±5.45)cm2。常規組男16例、女13例,年齡(51.59±3.95)歲;創口面積(19.42±4.98)cm2。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相關倫理原則。
1.2 方法 常規組實施常規護理方法。五常組實施健康教育結合五常法[6-7]。①健康教育:護理人員針對不同患者的生活習慣及傷口大小,采取針對性護理。首次治療時,應對患者進行臨床指導,根據傷口大小及時間,為患者介紹傷口護理注意事項。同時,還應對患者進行心理指導,以減輕患者及家屬的焦慮情緒。護理人員應對患者及家屬進行換藥培訓,在為患者進行換藥處理時,可邀請患者家屬從旁觀看,詳細講解換藥的注意事項。針對傷口較小或恢復較好的患者,護理人員講解結束后可邀請患者家屬進行操作,及時指出不足之處。此外,囑患者家屬定期對患者傷口進行拍照及測量,并將結果反饋至護理人員。護理人員還應對患者的日?;顒印嬍车冗M行健康教育,囑其多進食清淡食物,禁辛辣食物,適當進行簡單的體育鍛煉,做好傷口日常清潔工作。②常組織:護理管理人員抽取本科室慢性傷口護理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組建護理小組,定期對其進行培訓,為患者建立護理檔案,制訂護理計劃,及時記錄每次換藥傷口恢復情況,提供有針對性的護理指導。③常整頓:將科室物品按需分為必需物品和非必需物品。在對必需物品進行管理時,可將常用護理用品放在易拿取位置,定期查缺補漏,細化物品分類,每日清潔、消毒,避免因管理不規范引發患者傷口感染事件發生。④常清潔:護理人員需每日對門診手術室及污染區進行清潔消毒工作,確保不留消毒死角,保持外科門診環境衛生,杜絕院內感染。⑤常規范:護理管理人員及慢性傷口護理小組成員根據護理規范制訂護理操作指南,保證每項護理內容均符合規范。⑥常自律:護理人員應保持自律,對照操作指南規范自身操作,嚴格遵守醫院相關制度及護理工作制度,耐心對待患者及家屬,提升自身護理水平及患者護理滿意度。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經護理治療后傷口完全愈合視為治愈;經護理治療后傷口基本恢復,皮膚覆蓋超過50%創面視為有效;其余情況視為無效。②比較兩組傷口愈合時間、傷口換藥次數及換藥時間間隔。③比較兩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包括傷口糜爛、傷口感染。④比較兩組生活質量:采用簡明健康狀況調查問卷(SF-36)評價兩組治療前后的各項生活質量指標,具體包括生理機能、傷口疼痛、生理職能、精力、一般健康、情感職能、社會功能及精神健康共8項。

2.1 兩組護理效果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效果比較[例(%)]
2.2 兩組換藥情況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換藥情況比較
2.3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例(%)]
2.4 兩組護理前后SF-36評分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護理前后SF-36評分比較(分,ˉx±s)
慢性傷口病因復雜[8],且愈合時間長,對存在基礎疾病的患者,愈合時間及預后均不樂觀,給患者及家庭帶來了較重負擔。多數患者經外科門診治療和定期換藥處理,傷口愈合較快且較好[9]。但部分患者由于交通等原因,首次換藥后需自行或在地方診所換藥,存在換藥不及時等問題,嚴重影響傷口愈合時間及恢復程度[10]。部分患者雖然定期在外科門診進行換藥處理,但由于遵醫囑行為較差,傷口經常牽拉、沾水或反復感染,多愈合較慢,且預后不樂觀[11]。對上述情況,一般護理很難達到滿意效果,而健康教育結合五常法護理模式可有效為患者提供院外護理,促進傷口愈合。
隨著近年來人性化和個性化護理理念的推廣,健康教育結合五常法的護理模式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得到廣泛應用。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健康教育結合嚴格管理,為患者提供了有針對性的優質護理服務,不僅有助于消除患者焦慮心理、提升依從性,也有助于促進患者康復及預后。其中,健康教育在護理過程中至關重要,科學有效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及家屬正確認識換藥常識及注意事項,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本研究中,五常組護理效果優于常規組(P<0.05);五常組傷口愈合時間、換藥次數、換藥時間間隔及不良事件發生率均少于常規組(P<0.05),表明健康教育結合五常法的應用有助于促進患者傷口恢復。五常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常規組(P<0.05),表明健康教育結合五常法有助于降低慢性傷口患者的傷口糜爛、傷口感染等不良事件發生率。護理后,兩組SF-36評分高于護理前(P<0.01),且五常組高于常規組(P<0.01),提示健康教育在治療過程中發揮了更為積極的心理暗示作用,緩解了患者焦慮情緒,促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有助于患者康復。結合以往研究分析,本研究認為常規護理措施對慢性傷口患者而言,護理效果存在一定局限性,健康教育結合五常法不僅有助于提升護理質量,還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促進傷口愈合。
綜上所述,健康教育結合五常法護理模式有助于促進外科門診患者慢性傷口愈合,改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