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妍,辛士永,萬亞楠,劉梅娟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河南洛陽473000)
輸尿管結石是一種常見的泌尿系統疾病,且多發于20~50歲青壯年,近年來該病發病率不斷增加。輸尿管結石一般是單側結石,且好發于中年人。若結石較大,可以通過手術、體外沖擊波碎石等方法進行治療。但術后創傷性損傷是必然的,會增加術后發生不良后果的可能性,甚至造成感染,危害健康[1]。護理質量敏感指標構建量化活動護理可以更直觀、更具體地反映患者術后康復情況。常規護理干預僅在患者置管期間進行護理干預,患者對術后護理干預的重要性認知不足,無法做到嚴格自我管理,且常規護理措施難以有效避免術后相關并發癥。量化活動護理是針對患者制訂的術后護理干預措施,能夠對患者自身健康行為進行有效干預,并且可以根據患者的接受程度對相關措施進行優化。基于此,本研究對輸尿管結石手術患者實施基于護理質量敏感指標構建量化活動護理,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0年3月1日~2022年3月31日我院收治的300例輸尿管結石患者。納入標準:輸尿管結石患者;接受手術治療;無其他臟器嚴重疾病;無其他血液疾病。排除標準:意識障礙患者;醫療依從性差且中途退出本研究患者。本研究工作征得患者認可,并簽訂同意書;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將患者隨機分為普通組和優護組各150例。普通組男81例、女69例,年齡23~67(44.34±9.69)歲;結石直徑0.76~1.82(1.35±0.46)cm。優護組男80例、女70例,年齡25~68(43.69±10.13)歲;結石直徑0.81~1.76(1.41±0.39)cm。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普通組 給予常規護理。術前為患者開展安全培訓,評估其病情和營養狀況,告知術前、術后注意事項,加強術后管理。術前禁飲食,引導患者進行鍛煉、慢走、爬樓梯;調節手術室溫度23~25 ℃,以保證患者體溫平穩;術中密切關注患者液體輸注情況,維持出入量平衡,保持生命體征平穩。術后意識清醒后飲少量溫水,之后進流質飲食,逐漸過渡至普通飲食,少量多餐。及時給予鎮痛護理,術后早期護士協助患者翻身,第2天協助下床,活動量視患者情況而定。
1.2.2 優護組 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基于護理質量敏感指標構建量化活動護理。定量行為干預包括臥床運動和下床活動兩個階段。臥床運動:患者麻醉清醒且生命體征平穩時,開展運動訓練和肌肉按摩,每次2~3 min,屈伸10~15次為1組;引導患者放松、深呼吸,協助患者翻身,屈曲下肢支撐床面。術后6 h患者進行肌肉收縮鍛煉。沿床邊緩慢行走,雙腿下垂約2 min,然后慢慢站立。術后24 h,患者自行翻身、坐起等。患者可在醫生或家屬的協助下進行活動,上午、下午各30 min。每個月末召開病房護士長小組會議,進行反饋,通過對指標和評價標準的進一步修訂,最終確定反映護理質量的敏感指標和評價標準。
1.3 評價指標 ①比較兩組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②比較兩組術后即刻及術后24、48、72 h疼痛評分。疼痛評估分為輕度、中度、重度疼痛。③比較兩組生活質量評分。采用簡明健康測量量表評估,評分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④比較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包括發熱、感染、壓力性損傷。⑤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調查問卷評估患者護理滿意度,共10分,分為滿意、一般、不滿意。護理滿意度(%)=滿意率+一般率。

2.1 兩組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2.2 兩組術后疼痛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疼痛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2.4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例)
2.5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見表5。

表5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近年來輸尿管結石的發病率不斷增加,輸尿管結石患者年齡呈年輕化趨勢,目前輸尿管鏡下治療該病取得較理想的治療效果。圍術期護理對輸尿管結石手術患者療效及預后有重要影響。在尿道中段、上段位置的小晶嵌頓阻塞或結石的轉移過程中,常出現典型的患側腎疝痛、鏡下血尿和疼痛,疼痛可向大腿內側、睪丸或陰唇放射,常伴有惡心、嘔吐,嚴重者可引起急性無尿或腎臟功能不全[2-4]。
基于護理質量的敏感指數構建量化活動是以患者的護理需求為中心,通過落實護理細則為患者提供高水平、全方位、持續性的優質護理干預。同時貼合輸尿管結石圍術期患者狀態,促進患者康復,確保手術治療效果,提升患者對術后護理干預重要性的認知水平和治療依從性,有利于患者在出院后能夠繼續進行自我健康管理,提高臨床治療效果。臨床醫護人員應不斷探索多種新型護理干預措施,為輸尿管結石圍術期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提升患者就醫感受,改善患者長期生活質量。
量化活動護理對患者術后恢復有積極影響,但存在一定弊端,對于患者情況無法進行合理分析,而基于護理質量敏感指標構建量化活動護理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5-7]。該護理方式能夠針對患者情況優化護理措施細則,是一種人性化的護理方式,促進護患溝通交流,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通過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加快術后康復進程,改善患者長期生活質量,同時有利于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本研究結果顯示,優護組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普通組(P<0.01),術后24、48、72 h疼痛評分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普通組(P<0.01),生活質量評分及護理滿意度高于普通組(P<0.01)。
綜上所述,基于護理質量敏感指標構建量化活動護理可促進輸尿管結石手術患者盡快康復,減輕疼痛程度,減少術后并發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可積極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