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若凌(云南藝術學院,云南 昆明 650000)
中國畫是一個具有中國傳統藝術特色的繪畫門類,有著悠久的歷史,其發展歷程甚至貫穿整個中華文化的發展①。在我國眾多門類的藝術形式中,只有傳統的國畫以“中國”二字進行命名,可見其承載的中國文化與民族精神之深厚。中國畫中詩畫書印的結合,以及寫實性、寫意性、象征性的特點,將中國畫的形式與內容、審美與內涵生動地展現出來。《步輦圖》(圖一)作為中國美術歷史上經典人物畫作品之一,現藏于故宮博物院,由唐朝畫家閻立本所作,是我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閻立本通過該畫作,栩栩如生地再現了公元640年和645年,吐蕃使者祿東贊兩次訪唐求聘,唐太宗李世民接見的情景,記載和描繪了文成公主出使西域“和親”的歷史事件。《步輦圖》便是依據這一歷史事件而繪制的人物畫作品,作者通過中國畫寫實性的特質,刻畫人物場景,真實地記錄了當時的社會現實。一幅畫連接了距離兩千多公里的布達拉宮與大明宮,穿越了一千多年,傳遞了一條民族融合的重要訊息②。
《步輦圖》是絹本設色的作品,在縱橫尺寸上分別為38.5厘米和129.6厘米。閻立本以墨繪為主,在構圖方面采用了橫軸長卷的形式,畫面從左至右展開。整幅畫面被分為多個部分,每個部分都有獨特的內容,但又緊密聯系,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在《步輦圖》的右半部分,可以看到唐太宗坐在華麗的步輦中,被宮女簇擁著。太宗神情莊嚴,威儀凜然,顯然是一位威嚴的君主。在畫作的左半部分有三人,排隊肅立,身著紅色官服的典禮官威風凜凜,正向太宗行禮;在他身后則有一位身穿華麗服飾的吐蕃使臣祿東贊,在祿東贊的身旁,站著一位身著白衣的通譯者,正在向太宗皇帝解釋前方的情況。這樣的安排使得整幅畫面生動而富有戲劇性,使人仿佛能夠目睹唐太宗親臨現場的盛況。畫面中的主要元素,如輦車、宮女等參與者,被放在畫面的前景和中景位置,突顯了畫面的主題。此外,閻立本還巧妙地運用了透視法,使得畫面在平面感和空間感上都表現得相當出色。畫作《步輦圖》的整體色彩方面,以墨繪為主,運用了淡墨、濃墨、干墨等多種墨色,以及輕重、深淺不同的墨漬,形成了豐富的墨色層次。畫面中用墨線勾勒出人物、輦車、樂器等的形態,線條簡練流暢。在人物服飾和場景的繪制上,畫家閻立本運用了大膽的墨點和墨漬,以及各種不同的筆畫技法,使得畫面充滿了變化和節奏感。同時,畫面中還融入了一些淡彩,如該場景中的一些人物服飾和輦車上的彩繪,使得整幅畫作豐富多彩。
從畫面內容來看,閻立本進行了精心的安排。唐太宗身前的人物按先后順序依次為典禮官、祿東贊和通譯者。作為唐代宮廷中負責主持皇家典禮、儀式和宴會等的典禮官,被放置在畫面的中央,成為整個畫面的焦點。身后的祿東贊面朝前方,表現出他的威嚴、堅定以及莊重的儀態。從畫作的構圖來看,閻立本采用了不對稱的均衡式構圖。畫面右側中身份尊貴的太宗皇帝,身著華麗的龍袍,坐于輦中,威儀凜然,氣質高邁,顯示了君權至上的地位;宮女們婀娜多姿。輦車造型精細,線條流暢,且配以黃色帷幔,更加彰顯了皇權的崇高和君主的尊貴。畫卷中的這種布局設定,使兩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人物在畫面中相互映襯,在展現唐代宮廷的嚴肅和正式中,體現了唐代社會嚴格的等級制度。總的來說,閻立本在構圖方式上,通過清晰的圖案以及對不同服飾的官員、侍女、士人等人物的描繪,生動地再現了唐代宮廷文化的繁榮景象,不僅反映了唐代社會的多元文化和宮廷文化的包容性,而且也表現了唐代帝王的尊崇地位,彰顯了唐代宮廷禮儀的嚴謹和尊嚴。
在《步輦圖》中,閻立本運用了流暢的線條和豐富的構圖手法,使整個畫面充滿了動感和活力。他采用明暗對比和透視法來表現深度和層次感,讓人物形象更加栩栩如生,同時也增強了畫面的立體感和動態感。閻立本通過精湛的繪畫技藝,描繪了人物的服裝細節,刻畫了人物的面部表情,使得每個人物都具有鮮明的個性和情感特征。例如太宗皇帝的面部表情嚴肅而莊重,展現了皇帝的威嚴和尊貴;而宮女們則表情各異,有的喜笑盈腮,有的羞澀靦腆,有的安靜專注。在人物姿態方面,太宗坐在步輦中,身姿端莊,顯得尊貴和威嚴;宮女們簇擁在他身邊,有的身體略微前傾,有的側身侍立,有的抱拳作揖,姿態各異。對于祿東贊這一人物的描繪則更是生動形象、色彩飽滿,閻立本運用細膩的線條和獨特的筆法,精細地表現了他端莊的身姿,自若的神態,莊重而嚴肅的面容,并通過細膩的筆觸,描繪出祿東贊以網格狀彩繪編織的服飾(圖二),呈現出豐富的質感和華麗的效果,格外引人注目,突出了祿東贊在畫面中的重要地位。
色彩能深化畫面主題,渲染氣氛,引導人們領悟畫面的內涵。同時色彩也是中國畫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數千年的美術史長河中起到主導性作用,在研究中國畫時色彩不容忽視③。唐代宮廷畫的色彩以紅色、黃色為主,這兩種顏色在《步輦圖》中得到了充分的運用。其中,紅色代表吉祥、繁榮和權勢,黃色則代表皇家的尊貴和榮耀。此外,畫中還運用了冷色調的綠色,以襯托紅色和黃色的熱烈氛圍。整幅畫色彩明快,給人以美好、熱烈的感覺,這與唐代宮廷文化的繁榮盛況相得益彰。在色彩運用上,閻立本進行了細致的處理,通過不同深淺、明暗的處理,讓畫面的層次感更加豐富。同時,通過純色面積的處理手法,讓畫面的色彩更加鮮明。可以說,這些色彩技巧的運用使得整幅畫整體上更富有生命力和視覺沖擊力,更好地表現了唐代宮廷文化的繁榮盛世。

圖一 唐 閻立本 《步輦圖》(局部)
首先,整幅畫以黃色為主調,黃色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被視為皇室的象征,代表了皇權和尊貴。唐太宗所坐的步輦和他身邊的宮女們的衣著大多采用了黃色,突顯了皇帝的威嚴和尊貴地位。其次,紅色也是《步輦圖》中的重要色彩之一。紅色在中國文化中象征著喜慶、繁榮和幸福。畫作中的宮女、典禮官、祿東贊等的服飾都融入了紅色的元素,增添了畫面的喜慶和熱鬧氛圍。此外,綠色也在畫中得到了運用,表達人物的情感狀態。例如在作品中,祿東贊的衣著以綠色為主,這種獨特的色彩選擇可能意味著他身世的特殊性和與自然的關聯,強調了人物和自然環境的和諧,并且綠色也可以通過明暗的變化和層次的渲染,表現人物的情感起伏和內心世界,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體生動。
在《步輦圖》中綠色也可能具有類似的象征意義,例如宮女手持的儀仗扇中的綠色元素,寓意國泰民安。閻立本在《步輦圖》中,通過色彩的對比運用,來突出畫面的層次和重點。比如唐太宗所坐步輦的深色與宮女們亮色衣著的對比,豐富了畫面的層次和深度;祿東贊服飾中多種顏色的交織與周圍環境的對比,使得他的服裝更加獨特,這些都體現了唐代文化中對皇帝權威、自然之美、穩重莊重等情感的追求。可以說,畫家閻立本在《步輦圖》中通過紅、黃、綠三種色彩元素,使作品更有深度,并成功地傳遞了豐富多樣的情感內涵。總的來說,閻立本在畫作《步輦圖》中通過各種色彩的相互呼應、相互融合和整體的搭配,以及局部的對比,突出了畫面中不同人物和物象的特點與意義,為整幅畫面增色不少,形成一幅色彩搭配度非常協調的畫面,使得整幅畫作有更加完整與和諧的色彩表現。在豐富畫面視覺效果的同時,通過色彩的運用使畫面更加生動、具有層次感和豐富的情感表達,豐富了作品的文化內涵。

圖二 《步輦圖》中祿東贊服飾紋樣(局部)
《步輦圖》以其豐富的內容、精妙的構圖和獨特的墨色技法,使得畫面中的光影變化豐富,增添了畫面的立體感和生動感。該畫作不僅展現了唐代的盛況,而且也充分展示了閻立本作為唐代畫家的繪畫才華和藝術造詣。《步輦圖》在中國畫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譽為中國畫的經典佳作之一。從內容上看,畫家通過細膩的筆觸和豐富的繪畫元素,生動地再現了祿東贊朝見唐太宗時的場景,側面展示出當時社會的繁榮和盛況;從構圖上看,畫家運用了長卷的形式,將畫面分為多個部分,通過畫面中主要元素的安排和布局,形成了畫面的層次感和節奏感,使得整幅畫作更加豐富和有深度;從色彩上看,畫家運用了墨色的豐富變化,通過不同的墨漬、墨點和筆觸技法,使得畫面呈現濃淡相間、虛實相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