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玲,王佳琳*,曾 麗,邱意濃,王淑蘋
1.成都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四川 610075;2.四川護理職業學院
隨著經濟和醫療水平的發展,人們預期壽命不斷延長,我國老年人口數量也隨之增長。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截至2020 年,我國65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0 056 萬人,占人口總數的13.50%[1]。隨著老齡化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老年人被診斷患有慢性疾病,且患病數量不斷增加。已有研究顯示,老年人慢性疾病患病率為69.13%,老年慢性疾病共病患病率為43.65%[2]。慢性疾病及多病共患不僅會加重公共健康系統負擔,降低老年人生活品質和幸福指數,還可能導致老年人出現軀體功能障礙和認知功能減弱,增加死亡風險[3]。老年人單獨患心血管或代謝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和腦血管疾病等是發生認知功能障礙的危險因素,會對老年人認知功能產生影響[4-6]。而老年人常患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心血管代謝性疾病即發生心血管代謝性共病[7]。既往研究多基于現患疾病數量或某種、某兩種特定疾病探討疾病與認知功能的關系,忽略了不同類型的心血管和代謝性疾病組合對認知功能的疊加效應。因此,本研究基于中國老年健康影響因素跟蹤調查(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CLHLS)數據,從心血管疾病和代謝性疾病的數量和組合角度分析心血管代謝性共病與認知功能的關系,以期為改善我國老年人的認知功能提供參考。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CLHLS為數據來源,CLHLS由北京大學健康老齡與發展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組織并實施,覆蓋了中國23 個省市(縣級市),涉及我國85%左右的人口,具有良好的代表性。納入2014 年和2018 年有隨訪記錄的23 066 名65 歲及以上老年人,剔除心血管代謝性疾病信息缺失、認知功能量表信息缺失以及自身患有癡呆的老年人等,最終納入18 009 名老年人作為研究對象,所有老年人接受調查時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調查工具及方法
1.2.1 基本信息 從數據庫資料中獲取老年人基本信息,包括年齡、性別、民族、現住地、居住方式、文化程度、經濟狀況、婚姻狀況、體質指數(BMI)、抽煙情況、飲酒情況、鍛煉情況以及老年人是否自報并經醫生診斷過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腦血管疾病等。本研究將心血管代謝性共病定義為某個個體同時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腦血管疾病中的2 種及2 種以上的疾病[7-9],并將基本信息中文化程度分為文化程度低(未上過學和小學未畢業)、文化程度中等(小學、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高(專科及以上);體質指數分為偏瘦(BMI<18.5 kg/m2)、正常(BMI為18.5~23.9 kg/m2)、超重(BMI為24.0~27.9 kg/m2)、肥胖(BMI≥28.0 kg/m2)。
1.2.2 認知功能 老年人認知功能采用簡易精神狀態量表(MMSE)測量,該量表包括6 個方面,即一般能力、反應能力、注意力和計算能力、回憶以及語言、理解和自我協調能力,共24 個問題,滿分30 分。除“1 min內能說出的食物名字數量”這一問題滿分為7 分外,其余問題均回答正確計1 分,回答不正確計0 分,得分越高說明認知能力越好。將總分≥24 分定義為認知功能正常,總分<24 分定義為認知功能障礙。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AS 9.4 進行數據整理和分析,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進行描述,定性資料采用頻數及百分比(%)進行描述。以2014 年和2018 年心血管和代謝性疾病數量及組合為主要暴露變量,是否出現認知障礙和MMSE 得分為結局變量,調整年齡、性別等協變量,采用廣義線性模型分析心血管代謝性共病模式與認知功能的關系,分別選取Logit(認知功能狀況)和 Identity(MMSE 分值)為連接函數。檢驗水準α=0.05,均為雙側檢驗。
2.1 老年人基本情況 本研究納入18 009 名老年人,年齡65~117(83.66±10.90)歲;MMSE 得分為(25.36±5.69)分;患有心血管代謝性共病者3 543 人(19.67%),其中,同時患高血壓和糖尿病者696 人(19.64%),同時患高血壓和心臟病者875 人(24.70%),同時患高血壓和腦血管疾病者484 人(13.66%),同時患糖尿病和心臟病者66 人(1.86%),同時患糖尿病和腦血管疾病者30 人(0.85%),同時患心臟病和腦血管疾病者124人(3.50%),同時患高血壓、糖尿病和心臟病者476 人(13.43%),同時患高血壓、心臟病和腦血管疾病者269人(7.59%),同時患高血壓、糖尿病和腦血管疾病者124 人(3.50%),同時患糖尿病、心臟病和腦血管疾病者25 人(0.71%),同時患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和腦血管疾病者374 人(10.56%)。其他基本信息見表1。

表1 老年人的基本信息及其心血管代謝性共病情況單位:人(%)
2.2 心血管代謝性疾病數量與認知功能的關系 本研究結果顯示,18 009 名老年人心血管代謝性共病患病率為19.67%,共病老年人中有692 人(19.53%)出現認知功能受損。在控制年齡、性別等混雜因素后,與無心血管代謝性疾病老年人相比,有心血管代謝性共病老年人出現認知功能受損的風險更高[OR=1.18,95%CI(1.08,1.29)],且MMSE 得分更高[β=1.52,95%CI(1.21,1.90)];與無心血管代謝性疾病老年人相比,患有1 種心血管代謝性疾病[OR=1.14,95%CI(1.05,1.24)]、2 種心血管代謝性共病[OR=1.17,95%CI(1.04,1.30)]和3 種及以上心血管代謝性共病[OR=1.21,95%CI(1.05,1.39)]的老年人更容易出現認知功能受損;MMSE 分值更高[β=1.40,95%CI(1.15,1.70);β=1.49,95% CI(1.05,2.19);β=1.54,95%CI(1.18,2.01)]。心血管代謝性疾病數量與認知功能的廣義線性模型分析見表2,心血管代謝性疾病數量與MMSE 分值的廣義線性模型分析見表3。

表2 心血管代謝性疾病數量與認知功能的廣義線性模型分析

表3 心血管代謝性疾病數量與MMSE 分值的廣義線性模型分析
2.3 心血管代謝性疾病組合與認知功能的關系 與無心血管代謝性疾病老年人相比,僅患高血壓[OR=1.13,95%CI(1.02,1.21)],僅患糖尿病[OR=1.60,95%CI(1.20,2.13)],同時患高血壓和糖尿病[OR=1.28,95%CI(1.06,1.54)],同時患高血壓、心臟病和腦血管疾病[OR=1.33,95%CI(1.04,1.70)]的老年人出現認知功能受損的風險增加。與無心血管代謝性疾病老年人相比,僅患有高血壓[β=1.28,95%CI(1.03,1.59)],僅患糖尿病[β=3.66,95%CI(1.91,6.98)],僅患心臟病[β=1.57,95%CI(1.03,2.39)],同時患高血壓和糖尿病[β=2.00,95%CI(1.28,3.11)],同時患高血壓、糖尿病和腦血管疾病[β=3.24,95%CI(1.17,8.98)]的老年人MMSE 分值較高。心血管代謝性疾病組合與認知功能的廣義線性模型見表4,心血管代謝性疾病組合與MMSE 分值的廣義線性模型見表5。

表4 心血管代謝性疾病組合與認知功能的廣義線性模型
3.1 老年人認知功能受損風險隨心血管代謝性疾病數量增加而上升 本研究發現,納入研究的單一心血管疾病或代謝性疾病與較高的認知功能受損風險有關,且隨著心血管代謝性疾病數量的增加,老年人的認知功能受損風險及MMSE 分值升高。研究結果與Koyanagi 等[10]調查的中、低收入國家老年人共病與認知障礙結果相似。一項英國的研究也指出,心血管代謝性疾病數量增加會造成較差的認知能力[11]。多種疾病聯合起來可能會產生協同作用,從而加速認知功能下降,而心血管疾病和腦血管疾病是影響認知功能的風險因素,兩種疾病同時存在對認知的損害可能比1種更嚴重[12]。此外,共病病人會使用多種處方藥,可能導致藥物和疾病間產生不良作用,從而增加認知功能下降風險[13]。
3.2 老年人共病模式包含高血壓時發生認知功能減弱的風險較高 已有研究顯示,不同共病模式與認知功能關系不同[14-16],與本研究結果相似。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和腦血管疾病的不同組合對老年人認知功能的影響存在差異,老年人共病模式包含高血壓時發生認知功能減弱的風險較高。高血壓被認為是影響認知功能的一個重要血管性危險因素[17],長時間高水平的血壓會破壞腦血管結構和功能,損傷認知功能至關重要的腦部白質區域,并會導致大腦β 淀粉樣蛋白沉積及大腦腦脊液分布改變,從而損害病人的認知功能[18-20]。同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和腦血管疾病具有共同的危險因素和相似的致病機制[21],如吸煙、肥胖、身體活動不足等是其共同危險因素[22-23],且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和腦血管疾病會使血管損傷,導致腦動脈硬化、腦能量代謝紊亂,腦微血管病變不同程度影響認知功能,最終導致認知功能減弱[24-26]。
我國老年人群的心血管代謝性共病與認知功能相關。我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迅速,認知功能損害將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是老年人群重要的健康問題。針對特定的心血管代謝性共病模式提供個性化的治療和護理方案,合理地對心血管代謝性共病進行預防控制、干預和管理是促進老年人健康、降低認知功能減弱發生風險的重點。本研究采用具有全國代表性的老年人群數據,研究結果具有一定推廣性,同時還分析了不同心血管代謝性疾病數量和疾病組合與認知功能的關系,為更深入機制研究提供參考。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受數據可及性影響,未考慮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和腦血管疾病的具體分類,未對疾病病程和嚴重程度進行區分,未來研究可深入分析單種疾病不同病程和嚴重程度對認知功能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