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海榮,王瑞琴,烏力吉,劉 飛*,崔紅霞,薛俊英,杜紅霞,龐亞娟*
(1.鄂爾多斯市農牧技術推廣中心,內蒙古鄂爾多斯 017010;2.鄂爾多斯畜牧水產發展保護中心,內蒙古鄂爾多斯 014300;3.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農牧局,內蒙古鄂爾多斯 010300)
羊絨制品是世界性高檔消費品,隨著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市場需求前景十分廣闊。中國的羊絨久負盛名,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羊絨產業迅猛崛起,已成為全世界第一產絨大國、第一加工大國、第一出口大國和第一消費大國。目前全國羊絨產量總量達1.2 萬t,約占世界總產量的70%,內蒙古自治區羊絨產量占約全國產量的45%,其中達拉特旗羊絨市場交易量占全國30%以上,故在民間形成了一個共識:“世界羊絨看中國、中國羊絨看內蒙、內蒙好羊絨在達旗”的說法,充分說明達拉特旗在擴大羊絨產量、提高羊絨品質、拓展羊絨銷量的征程上邁進了一大步。達拉特旗因羊絨產區優勢,羊絨交易也就成為羊絨產業鏈中的一項重要工作,羊絨交易已經形成了規模,交易量連年攀升,同時因山羊肉質優良而受到消費者的青睞,絨山羊產業發展迅速。
鄂爾多斯市是全國絨山羊存欄最多、羊絨產量最多的地方城市,2022 年榮獲“中國絨都”的稱號。羊絨產業成為農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達拉特旗作為鄂爾多斯市重要的養殖業大旗之一,在推進鄂爾多斯市絨山羊產業發展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達拉特旗的9 個鄉鎮都有絨山羊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展旦召、王愛召等適宜養殖絨山羊的蘇木鎮。達拉特旗因絨山羊存欄量大、產絨量多、收儲羊絨原料多而被選定為建設內蒙古羊絨集散中心的地區。近年來,在國家、自治區以及市級政府與業務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達拉特旗實施絨山羊重大項目10 余項,使得人工授精、同期發情以及胚胎移植等生物高繁技術不斷精進,與之配套的提質增效實用技術不斷被研發與應用,成為推進絨山羊產業發展的重要科技因素,使得達拉特旗絨山羊產業蒸蒸日上,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
近年來,國家加強對絨山羊產業的扶持力度,同時隨著絨山羊生物高繁技術的研發與推廣,結合技術的不斷成熟與精進,絨山羊繁殖率、整群質量不斷提升,同時隨著種養結合的養殖模式被不斷推廣,加之達拉特旗豐富的飼草料資源,使得絨山羊養殖數量不斷增加。據2022年牧業年度統計,全旗絨山羊存欄142 萬只,存欄量占全區總量的30%左右,占全市絨山羊養殖總量的25%左右。養羊戶16164 戶,占常住戶的26%,是傳統特色優勢產業,更是重要民生產業。全旗年產絨約6100t,其中:無毛絨900t、原絨5200t。原絨、無毛絨及其他羊絨產品年交易額約15.7 億元。羊絨細度15.3~15.8μm,長度在32~34mm,品質居中偏上。原絨年交易量超過4400t,達到全國交易量的30%以上,位居全國原絨交易量第二位(河北清河第一),產業發展要素齊備。
近年來,達拉特旗在市、旗級絨山羊選育提高、種子工程建設、絨山羊高質量發展、“絨都”建設以及自治區提質增效養殖技術推廣項目等項目的滾動支持下,使得絨山羊養殖棚圈、飼草料棚等基礎建設,飼養基礎設施以及配種站與配備器材不斷完善。同時注重絨山羊良種繁育體系、推廣體系以及種畜禽監管體系的建設工作,通過不斷的選育提高、種羊引進等繁殖方式,不斷提高絨山羊的品質。達拉特旗充分發揮種子是芯片的重要作用,積極組建“達拉特白絨山羊”育種委員會,在明確了達拉特白絨山羊品系的基礎上,傾力培育優質種羊,打造“三高”種羊輸出基地。建立以蒙絨絨山羊原種場、邊世強種羊場等為核心的絨山羊良種改良繁育示范基地4個,帶動各養殖合作社、聯合育種戶進行標準化、高質量的種羊生產,為達拉特旗乃至全市提供優良的種質資源。為進一步加快育種進程,2022 年培聯合育種戶20 家,選定育種核心群150 群。使得人工授精、同期發情、胚胎移植等生物高繁技術被不斷應用,年平均完成同期發情、人工授精技術推廣近3 萬只,聯合鄂爾多斯市生物團隊完成絨山羊胚胎移植6000 余枚,與之配套的提質增效實用技術不斷被研發與應用,成為推進絨山羊產業發展的重要科技因素。2021—2022 年依托鄂爾多斯市良種推廣項目新建人工授精站或實驗基地7 處,同時組建了理論知識扎實、技術過硬、經驗豐富的技術示范推廣團隊,為絨山羊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全旗現有羊絨分梳廠25 家、洗毛廠2 家,其中梳絨機1153 余臺套(其中智能機80 臺),以東達蒙古王為龍頭企業的生產羊絨衫、羊絨紗及出口銷售企業3 家,2021 年銷售無毛絨約1000t,成衣15 萬件,出口成衣10 萬件,紗線出口60t。全旗現羊絨交易經紀人及商販320 余人,從事羊絨收購及貿易相關從業人員近2200 人,原絨年交易量超過4400t,達到全國交易量的30%以上,位居全國原絨交易量第二位,年交易額突破10 億元,是全國原絨的主要輸出基地。經初步統計,目前,約有來自全國各地100 多家羊絨制品生產銷售企業在達拉特旗采購無毛絨及原絨,市場輻射鄂爾多斯市全境及包頭、巴彥淖爾、呼和浩特、烏蘭察布、阿拉善盟等周邊盟市,以及陜西省、寧夏、河北、蒙古等國家和地區。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絨加工工藝不斷完善,絨產品質量不斷提升,羊絨生產附加值不斷增加,極大的增加了企業利潤,帶動了整個行業發展。
達拉特山羊肉因營養價值豐富、鮮嫩多汁、味道鮮美而成為“呼包鄂”的主要羊肉供應基地,全年出欄絨山羊約42 萬只,產肉量1 萬余噸,目前全旗擁有羊肉深加工企業50 多家,涌現出鄂爾多斯市四季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內蒙古西敖都農牧業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精深加工技術成熟、設施設備齊全,為肉類加工產業鏈的延伸作出積極貢獻。
當前,畜牧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已經發生根本性轉變,一方面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利好政策的持續跟進,為畜牧業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自治區相繼出臺了《關于扶持羊絨產業發展實施方案》《關于振興羊絨產業的意見》等政策措施,啟動絨山羊提質工程,推廣增絨新技術,推行絨山羊標準化生產。鄂爾多斯市出臺了羊絨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推動羊絨產業組織方式、運行模式、投資方式、技術模式、飼養模式和營銷方式“六大創新”,促進羊絨產業提質增效和高質量發展。同時達拉特旗出臺制定了《創建農牧業高標準生產經營示范基地實施方案》,投入1320 萬元組建絨山羊標準化示范基地132 個,引導絨山羊改良從“多產絨”向“產好絨”轉變,堅決守住16μm 的細度底線,打造絨山羊高質量發展核心區,中心地區在中和西鎮牧業村、官井村、南布日嘎斯太村、萬太興村和恩格貝鎮補碌梁村,輻射帶動全旗絨山羊產業發展,全面提升羊絨品質。
飼草料產業作為畜牧業發展的前提與必要條件,按照為養而種,以養增效,種養結合的循環發展理念,達拉特旗在原有飼草料豐盈的基礎上,以人工草地種植、高標準農田建設等為契機,經過多年的不斷努力建設,全旗牧草種植面積穩定增加,優質高產苜蓿示范基地建設成效顯著,飼草料收儲加工專業化服務組織發展迅速,糧經飼三元種植結構逐步建立。全旗優質牧草保有面積為24 萬畝,較2015 年增加100%,年產干草19.2 萬t;優質苜蓿種植面積20 萬畝,產量達16 萬t;草產品加工企業1 家,商品草產量2萬t;秸稈飼料化利用量達57 萬t,占秸稈資源總量的64%。
近年來,達拉特旗在產業化聯合體上下功夫,積極探索將絨山羊良種繁育體系、良種推廣體系、生物技術的研發與推廣、科學的飼養管理體系、飼料產品的加工與高效利用、絨肉產品的深加工等各環節進行整合,以達到資源共享、分工明確、無縫銜接的產業化發展聯合體。產品加工環節穩定絨肉來源,保證產品高質量、來源可追溯;通過產業聯合體的運行機制,實現先供飼料給養殖戶,后由屠宰加工環節代結貨款的運行模式,可有效保證養殖環節的飼料供應,緩解養殖場(戶)的資金壓力,實現玉米、秸稈、牧草等農副產品就地加工、本土銷售,同時,引入保險、金融機構,進一步激活動能,降低風險。
加快優化產業體系,打造聯系緊密、利益分配均衡的現代產業鏈條,是實現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盡管達拉特旗在絨山羊種子、飼料、疫苗、養殖以及屠宰加工、銷售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在農牧民增收上做出積極的貢獻,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全產業鏈問題:
一是當前達拉特旗的養殖主體仍然是中小養殖場(戶),系統、完備的集絨山羊養殖、品種改良以及疫病防治等的社會化服務體系還未建立,畜牧業處于零散的發展狀態,產銷脫節、聯結不緊密、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尤為突出。大多數絨山羊養殖戶沒有跟龍頭企業有效聯結,也未建立合作社,導致鄂爾多斯市本身養殖育肥的絨山羊外流,也是成為鄂爾多斯市一產比重低的主要原因。
二是近年來,鄂爾多斯市在抗生素替代產品的研發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與財力等,主要因為試驗、推廣輻射的范圍有限,極少數仍然存在濫用抗生素、不執行休藥期等現象。畜產品加工技術的研發科技水平低,高端產品的開發有限,加之流通發育滯后,使得羊肉深加工比重較低,增值空間受到很大制約。
三是羊絨分梳加工企業已經到了一個瓶頸發展階段,羊絨企業比較分散,沒有形成凝聚力和合力,地域競爭力不強。大部分分梳加工企業分布在城區內,城市規劃導致廠區建設、面積受限,規模無法擴大,標準化廠房建設很難實施,企業發展空間受限,現加工車間擁擠狹窄,工作環境差,只是維持現狀。
中國是人口大國,加之當前居民飲食消費結構發生重大轉變,營養價值豐富的畜禽產品是城鄉居民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盡管經過多年的努力,絨山羊的養殖量、出欄量以及羊肉產量不斷增加,與之配套的短期育肥技術不斷精進,但是因加工受阻,導致大量的出欄羊只外流,剩下的畜產品生產以滿足內部市場為主,甚至部分肉類都是通過進口來滿足供應。
盡管達拉特旗被譽為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在種植上成為佼佼者,但是由于人多地少水缺基本情況的存在,同時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營養價值高的肉蛋奶等主要畜產品的需求量不斷增加,資源需求呈現出越來越緊張的趨勢。因而確保農畜產品的穩定持續供給與資源的緊俏形成了日益尖銳的矛盾。一方面,當前畜牧業發展的最大困境是畜禽規模養殖用地問題。新建規模養殖場選址越來越難,即便是“梁外”資源條件相對寬松的地區,也很難找到合適畜牧業規模化養殖的發展用地。另一方面,飼草料資源對畜牧業生產的制約也十分明顯,由于國內大豆產量及優勢不足等問題,蛋白飼料原料進口依存度已超過80%,這種局面短期內難以扭轉,2020 年以來蛋白飼料原料、玉米、牧草等價格持續走高,直接推動了養殖成本的高企。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多項關于農牧業貼息政策,對符合政策標準的養殖場戶給與一定的支持,鄂爾多斯市也緊跟上級部門政策,在絨山羊、肉羊、肉牛等畜種的基礎設施建設、種公羊購置等方面給予補貼,在部分旗區很好的實施了新型經營主體助力鄉村振興貸款貼息,根據貸款合同,按照“以獎代補”原則,先行支付利息,后期提出申請,經實地審核驗收后,符合要求的主體按貸款年利率(年息)的3%給予貼息。但是鄂爾多斯市尤其是達拉特旗由于它是一個以農業為主體,畜牧業次之的大旗,在畜牧上的投入遠趕不上農業,在政策上也沒有足夠的重視,所以支持力度有限。再者農牧民對于絨山羊養殖模式與政府的貼息政策沒有很好的認識,導致這些惠民政策沒有很好的落地,嚴重影響了絨山羊產業的發展。
電商平臺已經進入了現代畜牧業,利用農村豐富的資源,有效的結合網絡平臺,起到服務于農,拓展農村信息服務業務、服務領域的重要作用,使之成為連接鄉鎮級區域與大城市間的農信息服務站。作為農村電子商務平臺的實體終端直接扎根于農村服務于三農,真正使三農服務落地,使農民成為平臺的最大受益者。但是由于農牧相關部門對于這方面功能的開發力度不夠,以及農牧民數字化信息的滯后,使得“互聯網+”沒有得到利用,使達拉特旗自產的絨、肉產品沒有得到應有的價值體現,農牧民養殖經濟效益偏低,所以應通過采取有效的措施,建設包含網上農貿市場、數字農家樂、特色旅游、特色經濟和招商引資等內容的農村電子商務網站系統服務,走出區域發展電商勢在必行。
盡管達拉特旗近年來在優質種羊的培育、良種繁育與推廣體系的建設以及科技水平的提升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是遠不能滿足農牧民的需要,使得全旗絨山羊產業發展動力不足,可持續性不強。故建議繼續推進絨山羊選育提高工作,通過人工授精、同期發情、冷凍精液生產、遠距離輸精以及胚胎移植等生物技術,加快優質種羊的擴繁速度,盡快形成優質高繁群體。同時打造羔羊早期斷奶、短期育肥等提質增效技術的試驗示范基地,轉變農牧民養殖觀念,逐步實現絨山羊養殖戶周期短、養殖效益高的良好局面。
依據現有羊絨加工企業基礎設施等條件,利用達拉特旗資源、區位以及市場等優勢,規劃建設現代羊絨加工企業產園區,對園區建設與發展爭取國家專項資金。建立羊絨原料交易、產品加工、電商流通、對外貿易等環節的全鏈條的國家級羊絨交易中心,吸引國際、國內優質羊絨資源、羊絨產品在交易中心規范交易,實現線上線下交易、場內場外交易、信用支付、倉儲監管、物流配送、融資服務、質量檢測、品牌推廣、產品營銷等全程化多方位服務功能,推動信息流、商流、資金流、物流有機融合,力爭打造成為羊絨原料收儲中心、羊絨原料集散中心、價格形成中心、信息發布中心以及種源繁育基地、質量標準認定基地。
有效掌握國家、自治區以及市級關于羊絨優質優價的良好政策,同時合理利用關于羊絨收儲貼息的惠民政策,提升承擔收儲任務企業在銀行信貸的資信和貸款額度,增加企業的流動資金,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與帶動農牧民增值的目標,達到政策對于產業發展的引領作用。通過羊絨貼息政策,承擔收儲任務的企業掌握大部分的市場,起到穩定羊絨市場的作用,這樣可以遏制不良的羊絨競爭行為,引導全旗羊絨優質優價體制的建立,同時通過利益機制的激勵,使達拉特旗絨山羊的選育達到由量變到質變的重大轉變,促進羊絨產業的健康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達拉特旗羊絨生產迅速發展,而分散的由小微企業提供的原材料遠不能滿足現代化羊絨生產的需求,同時由于分散的農戶羊絨質量參差不齊,農牧產品的原料生產達不到標準化的水平。羊絨的生產明顯的受到季節的影響,不能適應現代流水線不間斷供應需求,所以羊絨企業的生產線利用率不高。針對以上存在的實際問題,鼓勵農戶、合作社與羊絨生產企業常年簽訂原料供應合同,建立企業與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緊密的利益嵌合機制,同時羊絨企業制定最低收購保護價,羊絨價格受市場的波動作出適當的調整,但不會低于最低保護價與平均市場價格,這樣既保證羊絨企業擁有穩定的原料來源,同時又讓農牧民真切的感受到這樣的收儲模式對自身的保護。通過小范圍的示范,最終達到在全旗范圍內推廣。
達拉特旗絨山羊養殖經過多年的努力,具有了較強的基礎條件,養殖文化環境、有效的制度支持等不斷完善,為科技創新提供了先決條件。達拉特旗可整合各節點科技力量,理順管理渠道,健全服務網絡,提升服務團隊的技術水平。建議通過加強畜牧業高效繁殖技術重點在于人工授精、同期發情、大倍數精液稀釋、冷凍精液生產以及胚胎移植等技術培訓、實地觀摩以及實際操作等方式,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尤其近年來隨著科技項目的不斷投入,使得達拉特旗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不斷深入,但是目前正處于試驗示范階段,沒有大面積的推廣,所以將各項優質種羊生產、短期育肥、分部位抓絨等提質增效技術應用于實踐,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是達拉特旗當前一段時間內重要的工作任務。
充分利用國家農機補貼政策,將自動化飼喂、飲水、上料、環境控制、疫病防控、育種規劃以及廢棄物處理等農機具應用于養殖中,改善養殖的設施設備。同時科技部門應支持防疫、智能飼喂以及精準環控等智慧化健康養殖和綠色高效機械裝備技術試驗示范,通過不斷完善飼草料加工工藝與原料的處理,加快優質飼草料、青貯飼料、農作物秸稈、顆粒飼料等制備機械化進程與應用,使農牧配套成為種養結合的重要潤滑劑,推動種養結合生態模式的不斷成熟。積極示范推廣先進適用的暖棚、冷庫等設施和特產養殖需要的高效專用技術裝備,建議通過多年的努力畜牧業機械化率達到50%。
達拉特旗絨山羊產業經過多年的建設,目前絨山羊良種繁育體系、良好推廣體系以及種畜禽質量監督管理體系已初見雛形,規模化養殖、標準化生產以及產品深加工等全產業鏈條基本建立,農牧民養殖積極性不斷提高,結合豐厚的農牧業基礎條件、文化旅游、區位、市場以及科技等優越條件,絨山羊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同時達拉特旗已建立覆蓋全程、綜合配套、便捷高效的農牧業服務體系,為絨山羊產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絨山羊產業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盡管目前產業發展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但是在上級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下,各級業務部門的共同努力下,達拉特旗將依靠科技進步、合理配置資源、依靠先進設備、注重衛生安全等有效措施推動重塑產業鏈條、加快產業品牌發展,快速邁入綠色、生態、科學以及可持續的畜牧業發展之路,深入推動鄉村振興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