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勝,王秋悅,2,史秋梅,2,燕庚翠*
[1.河北省肉雞養殖與加工技術創新中心(河北灤平華都食品有限公司),河北承德 067000;2.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動物科技學院(河北省預防獸醫學重點實驗室),河北秦皇島 066000]
近年來,肉雞養殖隨著養殖業的發展逐漸興起,而球蟲病則是規模化肉雞養殖中最常見的傳染性疾病,夏秋季節高發[1]。不同成長階段的肉雞均可感染,雛雞多發,且死亡率較高,20%~30%,最高能夠達到80%[2]。患病雞攜帶病原并可將之排除體外,污染飼養環境,常導致整個雞群大面積感染球蟲病。感染后的肉雞因球蟲在腸道內不斷繁殖,損壞腸黏膜,外加各種致病菌大量繁殖,造成不同程度上的消化道病癥,致使肉雞對飼料的吸收利用效率降低[3],機體健康水平下降,致使肉雞生長發育遲緩,雞肉品質也難以得到較好的保障,嚴重危害了肉雞養殖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也給養殖場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目前,在面臨球蟲侵襲時,大部分養殖場(戶)會選擇使用抗生素或化學合成藥物進行緊急治療和預防,如馬杜霉素、地克珠利等[4]。而抗生素和各種化學合成抗球蟲藥物的長期使用,也帶來了一系列不可避免的問題;如單一藥物防治環境下產生的耐藥株,后續即使加大藥物劑量,見效甚微,這種情況下,若該病流行,勢必造成雞群大量死亡。此外,大量抗生素和化學合成藥物的使用,還會在肉雞中形成大量藥物殘留[5],形成一系列食品安全問題。隨著我國中獸醫研究的不斷深入,中草藥抗球蟲的嘗試不斷增加,依據中醫辯證論治的原則,中草藥憑借毒性低、抗蟲譜廣、不易產生耐藥性等優勢[6,7],在畜禽球蟲防治中取得良好成效[8]。但由于中草藥抗球蟲的作用機理尚不十分明確,因此,相關研究多停留在防治效果對比及方劑探究。因此,在肉雞球蟲防治過程中進行蟲株抗藥分析,了解耐藥機制,以便針對不同抗性蟲株制定最佳防治方案,便顯得尤為重要。
我國已發現的雞球蟲種類現有9 種,分別為柔嫩艾美耳球蟲、毒害艾美耳球蟲、堆型艾美耳球蟲、早熟艾美耳球蟲、巨型艾美耳球蟲、哈氏艾美耳球蟲、變位艾美耳球蟲、布氏艾美耳球蟲、和緩艾美耳球蟲[9]。在肉雞球蟲病例中,以柔嫩艾美耳球蟲和毒害艾美爾球蟲危害最大,混合艾美爾球蟲感染最為常見[2]。在對山東地區7—9 月17 個規模養殖場的調查中,有16 個肉雞養殖場發生了球蟲感染,發病率達到了94.12%[10]。在四川部分地區肉雞球蟲調查中,無論哪種養殖模式的肉雞均發現有球蟲病流行,陽性率高達95.24%,其中放養肉雞球蟲感染率達到了100%[11]。山東地區肉雞球蟲平均感染率高達65.80%,其中柔嫩艾美耳球蟲、毒害艾美耳球蟲、堆型艾美耳球蟲、早熟艾美耳球蟲、巨型艾美耳球蟲、布氏艾美耳球蟲和緩艾美耳球蟲均有檢出,其中柔嫩艾美耳球蟲和早熟艾美耳球蟲感染率分別達到了90%和88%[12]。河北秦皇島地區15~45 日齡平養肉雞球蟲感染率高達100%[13],承德地區肉雞球蟲平均陽性率為46.9%[14]。
諸多調查結果表明,隨著肉雞養殖業規模不斷壯大,球蟲病已經普遍存在于各個肉雞養殖場中,且感染情況復雜多變,使得肉雞球蟲防治也增加了一定難度。此外,由于球蟲卵囊對外界抵抗力較強,土壤內可存活半年之久,在適宜的溫度濕度條件下存活時間更長,這就使得長期規模化養殖場地中持續存在球蟲卵囊,引入的雛雞極易感染,從而造成肉雞球蟲病的日齡超前化[15]。與此同時,規模化養殖過程中為肉雞提供的穩定溫濕度環境同樣利于球蟲繁殖,進而造成球蟲病發生的季節性特點不再明顯,使該病的發生呈現常年化發病趨勢。
抗球蟲藥在抵御球蟲對肉雞養殖業侵害的同時,抗藥蟲株也不斷顯現。分析各地區球蟲抗藥特性,有利于建立具有針對性且行之有效的球蟲病防治方案,避免抗生素和化學合成藥物的不規范使用,很大程度上降低因防治措施不當或無效所帶來的隱患,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雞肉中藥物殘留的可能性,為食品安全建立起一層有效的保護屏障。
目前,我國各部分地區均監測到不同抗性的抗藥蟲株,且對大部分常用藥物均具有中度以上的抗藥性,其中華東地區和華南地區情況最為嚴重,西北和東北地區較弱[16]。在華東地區,柔嫩艾美爾球蟲對聚醚離子載體類藥物抗性從中度抗藥上升為完全抗藥[17],對化學合成類藥物普遍呈現中度抗藥,部分樣本完全抗藥,其中對磺胺類藥物、氯羥吡啶和尼卡巴嗪從輕度或中度抗藥上升為完全抗藥[18,19]。混合艾美耳球蟲對抗生素合化學合成藥物的抗藥性也基本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20,21]。華南地區柔嫩艾美耳球蟲對抗生素合化學合成藥物呈現出中度到完全抗藥[22,23]。混合艾美耳球蟲磺胺甲噁唑、尼卡巴嗪、百球清合拉沙利敏感[24]。西南地區混合艾美爾球蟲以中度抗藥居多[25]。西北及東北地區相關報道較少;華中地區柔嫩艾美爾球蟲對除拉沙里菌素外的聚醚離子載體類藥物表現出完全抗藥,對二硝托胺、磺胺喹噁啉鈉完全抗藥[26,27]。華北地區抗性較強,柔嫩艾美爾球蟲對莫能菌素完全抗藥,對化學合成藥物從輕度到完全抗藥;混合艾美爾球蟲對鹽霉素完全抗藥,對磺胺喹噁啉鈉敏感[28-30]。諸多研究表明,我國各地區雞球蟲感染情況復雜多變,不同地區蟲株對各種抗蟲藥物敏感程度不同,因此,了解各地區蟲株抗藥情況,對正確使用抗球蟲藥物具有重要的指導性作用。
抗球蟲藥物主要包括聚醚離子載體類藥物和化學合成類藥物,藥物種類不同,抗蟲機理便不同,因此產生的抗性機制各異。在球蟲繁殖過程中,不同階段形態不同,抗蟲藥物可針對不同繁殖時期的球蟲,通過破壞其細胞結構和物質代謝達到抑制或消滅球蟲(卵囊)的目的。
2.2.1 聚醚離子載體類耐藥
聚醚離子載體類藥物(如莫能菌素、拉沙里菌素等)主要在無性生殖階段通過影響蟲體內的氧離子濃度來改變正常滲透壓[31],從而達到破壞蟲體的目的。抗藥蟲株的出現,可能與蟲株基因突變或表達情況改變有關,當蟲株基因發生突變或基因表達發生改變,導致蟲體結果蛋白或酶等發生改變,進而導致細胞膜的結構有所改變,產生與聚醚離子載體類藥物作用相拮抗的效應,使得因藥物引起的離子濃度變化維持在細胞結構可接受狀態。有研究表明,莫能菌素可引發蟲體細胞自噬,若該途徑遭到破壞,可能會導致抗藥蟲株出現[32]。
2.2.2 化學合成類藥物耐藥
地克珠利和妥曲珠利可通過抑制細胞分裂、破壞細胞器結構、抑制關鍵酶等途徑,對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階段的蟲體起到抑制作用[33,34]。對該類藥物具有抗性的蟲株產生抗性的原因可能與入侵相關表面蛋白的基因或突變或表達量改變、脂肪酸代謝及三羧酸循環有關[17]。癸氧喹酯和氯羥吡啶通過阻斷線粒體中電子轉運來抑制蟲體的呼吸作用,進而影響蟲體能量代謝。兩者分別作用于第一代和第二代裂殖子。抗癸氧喹酯蟲株可能是由于蟲體對藥物的吸收和聚集效應減弱導致。對氯羥吡啶的抗藥機制還有待進一步探究[35]。磺胺類藥物主要是在球蟲的裂殖生殖階段,通過抑制二氫葉酸合成酶的活性,阻止二氫葉酸合成,進而干擾葉酸正常代謝,抑制球蟲繁殖[17]。抗該類藥物蟲株的產生可能與藥物抑制二氫葉酸合成酶途徑有關。
中草藥在球蟲防治過程中,可起到殺蟲抑蟲、增強免疫力和抗菌消炎等作用。中草藥中的青蒿素、苦參堿等生物堿成分能夠起到抑制蟲卵活性殺滅蟲體的作用。相關研究表明,常山口服液在治療球蟲感染的患病雞時,可緩解球蟲病引起的雞腸道損傷,且抗蟲效果明顯增強[36]。此外,部分中草藥可作為免疫調節劑刺激和增強動物機體的免疫反應,如肉桂醛可增強免疫因子表達,提高患病雞感染球蟲后機體對病原的免疫應答[37]。米同國等[38]利用地榆、黃芪、大青葉等中草藥制備出抗球散,并評估藥劑對柔嫩艾梅爾球蟲感染雞免疫機能的影響,結果顯示,用藥組抗體水平整體上呈上升趨勢,表明抗球散超微粉能夠促進柔嫩艾美耳球蟲感染雞免疫器官發育、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除殺蟲、抑蟲和調節免疫外,中草藥還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如墨旱蓮提取物可一定程度上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等[39]。Michels 等[40]發現墨旱蓮可緩解雞群因球蟲感染引起的腸道黏膜受損。
許多單味中草藥在抗球蟲研究中都已取得較好成效,如常山、苦參、青蒿、白頭翁、墨旱蓮等。常山中的常山酮是抗球蟲的主要有效成分[41],相關研究表明,常山提取物可減輕雞群因球蟲病引起的腹瀉,并減少球蟲卵囊排出量,對柔嫩艾美爾球蟲抗感染作用明顯[42]。此外,常山中常山堿、常山乙素等物質能夠刺激機體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43,44],抑制蟲體在腸道內的增殖,減少球蟲感染引起腸道損傷[45]。白頭翁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等功效。樵星芳等[46]發現,白頭翁提取物對柔嫩艾美爾球蟲具有抑制作用。李文超等[47]發現,白頭翁不同提取物及復方均能提高病雞相對增重率,降低盲腸病變。Khalafalla 等[48]發現,體外培養條件下,姜黃素可影響艾美爾球蟲子孢子活力與形態,此外,姜黃素在不影響球蟲疫苗免疫的情況下,還可起到修復腸道損傷的作用[49]。除上述單方劑外,如甘蔗、蘆薈、青蒿等中草藥,也作為單方劑中草藥在球蟲防治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50-52]。
由于肉雞球蟲感染情況復雜多變,且常伴隨致病菌感染,單一草藥制劑在防治肉雞球蟲病面前難免顯得勢單力薄,隨著中獸醫研究不斷深入,中草藥復方制劑逐漸受到專家學者的關注與青睞。中獸醫在球蟲診療上,常以清熱燥濕、瀉火止血為治療原則,再輔以補氣補虛[53]。于東鑫[54]用調整比例的青蒿、常山、仙鶴草、白頭翁等中草藥組方進行艾美爾球蟲防治研究,發現青蒿與常山新型抗球蟲組方對雞艾美爾球蟲病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且保護率可達90%。堯國榮等[55]利用青蒿、常山、苦參等組方的中草藥制劑,觀察其對人工感染球蟲雛雞的保護效果,發現患病雞血便明顯減少,成活率和增重率均有提高,盲腸病變隨著藥物劑量的增減有了明顯改善。除提及到的方劑外,還有眾多復方制劑被應用于雞球蟲病的防治中,且表現出良好的抗球蟲效果,隨著社會對抗藥性和藥殘問題關注度的不斷加深,中草藥制劑憑借其易獲得、抗蟲普廣、不易產生耐藥性等優勢,在球蟲防治領域將會擁有更加廣闊的應用前景。
中草藥雖在球蟲防治中得到廣泛的研究,但由于其抗蟲機制尚未十分明確,因此,相關研究多停留在球蟲治療效果對比[56],深入研究和分析較為匱乏。并且中草藥劑型復雜多樣,相關參數難以確認,這就使得中草藥制劑的劑型、劑量難以把握,因此,中草藥制劑的大面積臨床推廣具有較大難度。現階段情況下,通過中西醫結合方式對肉雞球蟲病進行防治,可實現標本兼治的目標。近年來,不少學者對中草藥方劑和西藥結合的治療方法進行探究和比較,發現化學合成藥物配合中草藥劑使用,患病雞存活率、增重、抗蟲指數等均優于單一方法治療效果[57]。此外,由于單一藥物的長期使用,容易出現抗藥性蟲株,因此,在使用化學合成藥物或抗生素前,應明確蟲株種類及其抗藥性,以便篩選有效的抗蟲藥物,必要時可選擇聯合用藥,充分發揮藥物之間的協同作用,建立行之有效的球蟲防治方案,以獲得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
球蟲病是肉雞養殖過程中的重大安全隱患,現有調查研究表明,我國各部分地區雞球蟲抗藥性逐漸增強。目前形式和養殖需求下,抗生素和化學合成藥物在肉雞球蟲病防治中的作用尚且不可替代,因此,在進行球蟲防治時,需及時了解本地球蟲抗藥性,做到準確把控,精準治療,條件允許情況下,配合中草藥制劑進行聯合防治,將化學藥物和抗生素使用隱患降至最低。除已有研究外,有相當部分地區未見或少見有關肉雞球蟲感染調查的報道,這對整體掌握國內肉雞球蟲感染及抗藥情況較為不利,因此,建立全國完整的肉雞球蟲監測體系對于我國肉雞養殖業球蟲病預防極為重要。同時,應加強中草藥抗蟲機理研究和開發應用,逐步實現抗蟲藥物由使用抗生素和化學藥物向使用中草藥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