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花生是豫東地區主要的經濟作物之一。在介紹豫東地區花生栽培現狀和存在問題的基礎上,闡述了花生品種選擇、合理輪作與整地、播種技術、田間管理、收獲儲存等花生高產高效栽培技術,并分析了高產高效栽培的產量效果。
關鍵詞:豫東地區;花生;高產栽培;產量效果
豫東地區位于河南省的東部,花生種植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清朝時期。豫東地區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中,地下水資源豐富;土壤多為沙質壤土,土層深厚,通透性好。這種自然條件非常適宜花生的生長和發育,目前,該地區已經成為全國重要的花生種植基地之一,主要種植高品質的花生品種,花生產量高、品質好。花生加工后的產品,如,花生油、花生醬等,市場需求量大,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已成為豫東地區的重要經濟作物之一。同時,花生為豆科作物,其固氮作用能提高土壤肥力,是一種養地作物,能改善土壤營養,是非豆科作物的良好前茬。豫東地區花生種植業不僅為當地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還為當地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其高產高效種植技術如下。
一、品種選擇
豫東地區作為我國花生種植的主產區,對花生品種的選擇有著嚴格的要求。在選擇花生品種時,需要考慮多個因素,包括氣候條件、土壤類型、市場需求以及品種的綜合抗性等。
首先,氣候條件是選擇花生品種的重要因素。豫東地區的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夏季炎熱。在選擇花生品種時,需要選擇耐熱的品種。
其次,土壤類型,豫東地區的土壤類型主要是黃壤土和沙壤土。對于黃壤土,應選擇耐肥、耐濕的品種;而對于沙壤土,則應選擇抗風、耐旱的品種。
再次,市場需求也是選擇花生品種的重要因素之一。豫東地區的花生主要用于榨油和食品加工。在選擇花生品種時,需要考慮花生的出油率和口感。對于榨油用時,應選擇出油率較高的品種;對于食品加工用時,則需要選擇口感較好的品種。
最后,品種的抗性也是選擇花生品種的重要因素之一。抗性是指花生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在選擇花生品種時,需要選擇抗病性較強、適應性較廣的品種,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和損失。
綜合上述分析,豫花22號、豫花23號、鄭花16號、遠雜9102等品種,具有較高的產量和優良的品質,能夠滿足豫東地區花生種植對市場的需求,商品性好,經濟效益高。
二、輪作與整地
輪作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花生產量的重要方式。在豫東地區,花生一般與玉米、甘薯、辣椒等其他春夏播作物進行輪作。通過輪作,可以平衡土壤養分,有效減少病蟲害發生,同時,也有利于土壤養分的均衡利用。輪作周期通常為2~3年,以保證土壤養分供應和恢復。
整地是花生高產高效種植前的關鍵環節,其主要目的是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質,增加土壤的透氣性和保水能力。整地要求深耕、細耙,以加深耕層,粉碎土壤中的大坷垃,并將土壤表面耙平、耙細、耙實。此外,對于粘性較大的土壤,在翻耕前應當施加適量農家肥或河沙,以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對于土壤肥力較低的地塊,在整地時施入適量的有機肥及復合肥,以改善土壤肥力狀況,為花生生長發育提供充足營養。
三、播種技術
(一) 合理密植
花生的播種密度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土壤肥力、品種特性、氣候條件和管理水平等因素。在確定播種密度時,需要綜合考慮這些因素。一般來說,中早熟大花生適宜的種植密度9000~10 000穴/667m2,每穴2粒種子;中熟小花生適宜的種植密度為10 000~12 000 穴/667m2,每穴2 粒種子。播種密度過大,會導致植株之間競爭過強,影響光合作用和果實形成及發育。相反,播種密度過小,則會造成土地利用率低,降低單位面積產量。因此,在確定播種密度時,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密植。
(二) 播種期
播種期對花生產量和品質具有重要影響。花生是喜溫作物,溫度是影響播期的一個重要因素。播種時如果遇到低溫高濕,很容易出現種子霉變、爛籽現象,造成花生出苗率低。因此,過早播種不但不增產反而減產。一般來說,花生在播種層地溫穩定在15℃以上時才能播種。覆膜栽培可提高土溫,因此,覆膜栽培播種期應比當地露地栽培提早10d左右。根據豫東地區的氣候特點,露地花生最佳的播種期為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
(三) 播種深度與土壤墑情
花生播種深度要掌握“地干不種淺,地濕不種深,適宜播深一寸半”及土質粘的地塊要淺、沙土地或沙性大的地塊要深的原則。一般花生的播種深度以5cm左右為宜,露地栽培,播種深度不能超過7cm,淺不能少于3cm。
土壤墑情是播種的一個關鍵因素。花生播種時土壤相對含水量以65%~70%為宜。足墑播種的春花生和夏花生,幼苗期一般不需澆水,適當干旱有利于根系發育,提高植株抗旱能力,也有利于縮短果枝的第一、二節間,便于果針下扎,提高產量。
四、田間管理
(一) 中耕培土與施肥
在花生生長發育期間,根據土壤板結情況和雜草生長情況進行中耕培土。在封行前,要進行2~3次中耕培土,以保持土壤松軟,提高土壤通透性和保水保肥能力。
花生是需肥較多的作物,要根據土壤肥力和花生生長需求進行合理施肥。底肥施用方面,施用有機肥3000~4000kg/667m2、尿素15~20kg/667m2、過磷酸鈣40~50kg/667m2、硫酸鉀15~20kg/667m2等。在花生生長過程中,根據生長發育需要還應進行追肥及葉面噴肥,以滿足花生對養分的需求,提高產量、改善品質。
(二) 灌溉
花生耐旱怕澇,要根據土壤墑情和花生不同生育時期對水分的需求合理灌溉。在播種前要保持土壤墑情適宜;在生育期間要避免大水漫灌,以防止土壤板結和病害發生;花生收獲前要控制水分供應,以利于收獲和儲存。花生的灌溉方式對于其生長和產量有很大影響,其灌溉方式主要有滴灌、噴灌、溝灌。
1、滴灌。滴灌是一種高效的灌溉方式,它可以將水以滴狀的形式緩慢地提供給花生植株,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水浪費,避免水分過多對花生生長造成不利影響,并提高水分利用率。
2、噴灌。噴灌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灌溉方式,它通過噴頭將水噴灑到空氣中,形成細小的水滴,從而撒落到花生的生長區域。噴灌可以均勻地供給花生水分,避免土壤板結和浪費水資源,是應用面積較大的一種灌溉方式。
3、溝灌。溝灌是一種傳統的灌溉方式,它通過在花生的行間挖溝,將水引入溝中,從而潤濕花生所在的土壤。溝灌可以較好地浸潤花生根系周圍的土壤,同時,可以避免漫灌造成的水資源浪費。
特別提示,在灌溉時,還需要注意控制灌溉水的質量,避免對花生生長造成不利影響。
(三) 病蟲害防治
花生的病蟲害防治非常重要,因為病蟲害的發生會影響花生的產量和品質。常見的花生病蟲害及其防治方法如下。
一是葉斑病。葉斑病是一種常見的花生病害,會導致葉片枯萎、脫落,甚至植株死亡。防治方法,包括選擇抗病品種、藥劑拌種、加強田間管理等。如果病害已經發生,可以使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75%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80%代森錳鋅400倍液,噴霧防治。
二是莖腐病。莖腐病是一種嚴重的花生病害,且是花生爆發性病害,常導致花生植株失水、枯萎甚至死亡。防治方法,可以實行與禾本科作物輪作,避免重茬來預防。在播種前,可以使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如果病害已經發生,可以使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加新高脂膜800倍液750~1125kg/hm2,噴霧防治。
三是根腐病。根腐病是一種常見的花生病害,會導致花生植株矮小、葉片枯萎、根系腐爛。根腐病的防治方法,包括合理輪作、嚴格選種、曬種、拌種(用種子量0.3%的50%多菌靈) 等。如果病害已經發生,使用50%的多菌靈1000倍液全田噴霧。
四是花生銹病。花生銹病是一種常見的花生病害,會導致葉片出現黃色皰斑、葉片干枯脫落。銹病的防治方法,包括及時清除病殘體、使用75%百菌清600 倍液或25%粉寧500倍液,全田噴霧。
(四) 植物生長調節劑
在花生生長期間,合理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來調節花生生長發育,如,蕓苔素內酯、多效唑等。在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時,要嚴格按照使用說明進行配制和使用,避免對花生和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五、花生產量及收獲儲存
(一) 花生產量
通過采用科學的花生高產栽培技術,豫東地區的花生產量得到了顯著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由200kg/667m2,提高到了300kg/667m2以上,平均提高了100kg/667m2。在采用先進種植技術的高產田塊,花生產量達到400kg/667m2以上。
(二) 花生收獲
當花生植株逐漸變黃、凋萎時,說明花生已經成熟,要及時收獲,以免影響花生的品質和產量。在收獲時,先用機械或人工將花生植株拔出,適當晾曬后,再將花生果從植株上摘下,要避免損傷花生果的外皮。收獲后,要將花生果晾曬,以降低其含水量,當花生籽粒水分含量達到14%以下時,帶果殼安全貯藏。
(三) 花生果儲存
儲存花生時,應該選擇干燥、通風、陰涼的地方,避免潮濕和高溫。在儲存前,要將花生果晾曬,并達到安全含水量,避免發霉。在儲存過程中,要注意保持環境的干燥和通風,避免花生受潮和發熱。同時,要避免使用塑料袋等不透氣材料儲存花生,以免因透氣性差而造成花生霉變,影響其品質。
作者簡介:張平(1976-),女,河南項城人,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技術推廣;陳新平(1977-),男,河南周口人,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技術推廣。
(責任編輯 曹雯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