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瀅 崔洪瑞 喬典
摘要:本文以粵港澳大灣區9個城市作為研究對象,選取各城市2020年農村農產業和旅游產業作為研究樣本,測算出各城市總產值,構建農產業與旅游產業協同發展狀況分析的模型。通過測量綜合發展水平估值方法,明確各區域農產業和旅游產業的發展水平,發現大灣區的9個城市耦合協調度水平普遍較低,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并不均衡。為了促進農產業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更加協調發展,本文提出應該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根據各市發展特點規劃發展;創新思維,打造具有地區特色的農旅融合產品;重視人才培養,提高農旅產業人才綜合素質,以期為具有相同特色的鄉村產業發展提供參考,助力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關鍵詞:鄉村產業發展;鄉村振興戰略
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也是中國現代化發展最重要的平臺和窗口之一。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過程中,鄉村振興的未來將表現為農村全面現代化,它決定了大灣區建設的速度和程度,如果鄉村沒有現代化,粵港澳大灣區就不能真正實現現代化。[1]因此,研究和探索鄉村振興戰略下粵港澳大灣區鄉村產業發展情況,并給出符合鄉村產業發展路徑的建設性建議,迫在眉睫。[2,3]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優越地理條件和良好農產業基礎,隨著綠色農產業、鄉村旅游成為新的消費熱點,粵港澳大灣區的鄉村產業發展也迎來重要突破口,當前研究粵港澳大灣區旅游產業和農產業如何優化發展路徑已成為一個亟須關注的課題。
一、粵港澳大灣區農產業與旅游產業發展案例代表選取和效益測算
(一)鄉村農產業與旅游產業協同發展狀況模型分析
本文以粵港澳大灣區內九個城市為分析對象,分別是廣州、深圳、東莞、珠海、中山、江門、惠州、肇慶、佛山,建立具有代表性的指標評價體系來反映鄉村農產業與旅游產業的發展狀況。選取的一級指標為農產業與旅游產業,二級指標分為14類。[4,5]二級指標構建參考劉亞迪《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發展的協調度研究》以及梁益銘《粵港澳大灣區鄉村發展研究》一文中對鄉村農產業和旅游產業影響力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課題組通過德爾菲專家咨詢法,剔除掉原文中與本文關聯性低且指代廣泛的文化產業指標,保留具有研究意義和適合本文探究的鄉村農產業與旅游產業指標,結合其他學者的意見,構建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通過構建九個城市內農產業與旅游產業的協同綜合發展狀況分析模型,測算出相應的發展水平估值。
(二)極差標準化數據處理
二、結束語
本文通過構建農產業與旅游產業協同發展狀況分析模型,運用熵值法對粵港澳大灣區各市農產業和旅游產業發展狀況進行評價,借助耦合協調度模型對其進行分析評價并劃分類型,最終得出以下結論。
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中,廣州地區農產業與旅游產業耦合水平最高,耦合協調度為中度協調,農產業與旅游產業均衡協調發展。事實上,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農產業多功能的拓展、農產業產業鏈的延伸是農旅融合的基礎。對于廣州、深圳等先進城市來說,農產業類型是都市農產業,發展潛力很大,是先進城市農產業發展的基本方向。中國其他先進城市,如深圳,需要高度重視都市農產業的發展,學習廣州農旅的產業發展戰略和路徑。
根據表2可以得出,佛山和珠海處于第三梯隊,其耦合協調程度為輕度失調,農產業和旅游產業綜合發展水平處于較末位,應進一步加強建設,提高鄉村旅游資源的利用率和轉化率。其中,中山和東莞的農產業和旅游產業的綜合發展水平在粵港澳大灣區九大城市中欠佳,其耦合協調程度也處于最后梯隊,需進一步借鑒其他相近城市的經驗,結合本地農產業資源和旅游產業資源的實際狀況,積極探索適合當地農旅融合的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 楊雙雙.粵港澳大灣區托起“鄉村振興夢”[N].今日中國, 2021-03-11(01).
[2] 胡平波,鐘漪萍.政府支持下的農旅融合促進農產業生態效率提升機理與實證分析:以全國休閑農產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為例[J].中國農村經濟,2019,(12):85-104.
[3] 佟宇競.基于國內先進城市比較視角的都市農產業經濟發展戰略思路與路徑:以廣州為例[J].廣東農產業科學,2022,49(1): 167-176.
[4] 劉麗輝.廣東農產業產業結構調整方向及保障機制研究:以佛山為例[J].廣東農產業科學,2012,39(18):215-219.
[5] 詹有為,周航.珠海農產業產業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J].商場現代化,2020,(24):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