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瓊


摘要:護理專業學生的生命態度關乎未來的工作成效,而高職院校對護理專業學生的教育強調專業知識培訓,忽略生命倫理教育,導致部分護理專業學生進入工作崗位后面對生命問題時無所適從,甚至影響心理健康。文章通過調查護理專業學生生命教育的現狀,總結生命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重構對策。
關鍵詞:護理專業學生;生命教育;反思;重構
國家相關部門在《關于加強生命教育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建議》中,明確提出應持續借助青少年校外活動陣地,融合新媒體渠道,加強情景式與體驗式的生命教育,切實提高生命教育的效果,并要求各地推進生命教育融入課程體系,開發特色鮮明的生命教育課程。可見,國家非常重視生命教育。護理專業學生承擔著救死扶傷的重任,所以對護理專業學生開展生命教育是重中之重。
一、新時期護理專業學生生命教育的現狀
為了深入了解護理專業學生生命教育的現狀,筆者制訂調查問卷,針對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的120名護理專業學生發放,回收率100%,并通過問卷調查結果明確其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護理專業學生生命教育體系的重構對策。
從表1可知,在生命認知方面,護理專業學生對待生活和生命的態度在整體上保持積極狀態,能正確理解人生價值,懂得珍惜當下,體現出對生命的敬畏。不過,也有部分護理專業學生缺少良好的職業認識和生活態度,采用極端的方式排解壓力。
調查結果顯示,67.69%的護理專業學生認為自己充滿熱情,向著未來努力奮斗。在面對極大壓力時,69.83%的護理專業學生表示沒有出現崩潰的情況,2.6%的護理專業學生經常會出現崩潰情況。需要注意的是,部分護理專業學生缺少良好的生活態度,面對生命比較消極,甚至有4.85%的護理專業學生覺得生命是沉重的負擔。在思考生命的意義時,有75.44%的護理專業學生會將做好護理工作當作生命重要的意義,也有60.89%的護理專業學生缺少對生命的認知,認為權力和金錢是自己的目標,還有25.93%的護理專業學生將生命的意義看作是吃喝玩樂,沒有樹立正確的生命認知。
在生命教育的開展方面,本調查從不同角度了解了護理專業學生生命教育的獲取途徑,以及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生命教育存在的問題,具體調查情況如表2所示。
根據調查可知,護理專業學生生命教育的效果一般。可見,高職院校并沒有為護理專業學生提供充足的生命教育時間,大部分護理專業學生需要通過媒體、生活實踐和醫療護理工作等方面獲得生命教育的補充。44.16%的護理專業學生認為教學方法枯燥單一,40.41%的護理專業學生認為師生缺少交流,35.33%的護理專業學生覺得課堂不夠生動。綜上可知,高職院校對生命教育的重視程度一般,且有超過80%的護理專業學生表示家庭與社會方面缺少生命話題的討論。有75.54%的護理專業學生認可生命教育的意義,可見生命教育的需求較高,但是缺少相匹配的教育輸出。
二、新時期護理專業學生生命教育中的問題
(一)護理專業學生生命教育的力度不夠
隨著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各大高職院校不斷優化技能培訓,在不同專業領域進行校際對比,這起到了良好的激勵作用。然而,這一系列操作導致高職院校專注于技能培訓,忽略護理專業學生生命教育。許多教師認為生命教育可有可無,大量壓縮護理與“醫學倫理”相關的教學時間,并轉移到護理技能方面培訓上。生命教育目標是讓護理專業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念,以便在日后進入工作崗位后正確面對形形色色的患者及生命事件。目前,部分高職院校沒有認識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相關的課程安排較少,且教育力度不足。
(二)生命教育方式單一
根據調查可知,大部分護理專業學生覺得生命教育形式單一,課堂教學枯燥無味,授課形式呆板,缺少社會實踐活動。首先,部分教師不擅長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工作,仍采用傳統的講授方式,他們認為使用演示文稿只是方式上的創新,這種單一的生命教育形式很難讓護理專業學生產生興趣。其次,部分教師照本宣科開展生命教育,沒有結合護理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教育方法,加上師生之間缺少良好的互動,無法調動護理專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生命教育課程的教學方式不夠靈活,教師較少開展區別于課堂的實踐活動,只是向護理專業學生灌輸純理論的生命價值內容,無法讓護理專業學生直觀感受生命教育。
(三)生命教育內容不全面
一方面,教師僅對護理專業學生強調在護理工作中保護自身和患者的生命安全,較少從生死觀出發進行教育,沒有讓護理專業學生體會護理工作中的生命價值;另一方面,生命教育內容的構成不科學,內容空洞乏味,護理專業學生無法有效理解生命教育的相關知識。調查顯示,17.91%的護理專業學生認為沒必要在課堂上進行生命教育,因為所學的理論知識與護理臨床實踐工作脫軌,即便未來遇到相關問題也無法利用生命教育知識解決問題。
(四)教師生命教育能力不足
在調查中筆者發現,部分護理專業學生并不認可生命教育來自于課堂的說法,他們大部分的生命教育知識來自互聯網、生活實踐等,在課堂接受的生命教育缺乏體驗感,這也體現出教師自身能力不足的問題。目前,高職院校對護理專業學生生命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師資力量的配備也不充分,對教師缺少培訓。在部分高職院校,生命教育仍是新鮮事物,所以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迫在眉睫。
三、護理專業學生生命教育體系重構對策
(一)高職院校要轉變教育理念
高職院校需要圍繞新時期課程的改革標準,確保護理專業學生全面發展,從傳統的重視技能傳授轉向重視人文教育觀念,加強對護理專業學生生命教育的重視程度,用科學理念開展生命教育,讓護理專業學生正確認知生命。首先,高職院校要更新護理專業的規章制度,堅持用尊重生命、珍愛生命的理念貫穿護理專業的教學工作。其次,教師應提高人文關懷,積極了解護理專業學生的心理狀態,掌握護理專業學生面對不同患者生命問題時的處理方法,引導其正確地面對生命,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最后,教師應引導護理專業學生主動參與生命教育課堂,積極開展實踐活動,讓護理專業學生在護理實踐中思考生命價值,獲得精神的發展。
(二)創新生命教育方式
針對生命教育方式的創新,教師可以從三個層面進行。第一,在實訓課中讓護理專業學生感受生命內涵。實訓課的課時較多,教師可以創設不同的護理情境,讓護理專業學生模擬護理人員和患者,然后隨時插入生命教育的內容,引導護理專業學生在不同情境下體會人文關懷,感受生命的珍貴,從而學會敬畏生命,學會與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第二,在課外活動中加強護理專業學生對生命的感知。如在護士節舉辦授帽儀式,讓護理專業學生感受本職業的特殊性和神圣感,從而引發職業認同,并樹立積極的生命價值觀。另外,教師可以在周末組織護理專業學生到醫院或福利院看望老人和孩子,到社區為居民測量血壓、血糖等,體會護理工作的意義。第三,在臨床實踐中提高生命感悟。針對尚未接觸臨床工作的護理專業學生,教師應該組織他們到醫院參觀或者見習,幫助他們感受生命的可貴,產生敬畏感,進而完善生命觀。
(三)豐富生命教育內容
教師應不斷擴充生命教育內容,重新梳理現有的教育素材,包括生命起源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挫折教育、責任感教育等。目前。對護理專業學生而言最重要的是生死觀教育,這也是高職教育較為缺失的部分,因為許多護理專業學生都覺得生命的話題過于沉重,不應在課堂上講述。教師應改變這種情況,讓護理專業學生對生命和死亡樹立正確的認知,更加珍惜現有的生活。同時,教師應重視護理專業學生生命教育的連貫性,從一年級到三年級持續不斷地開放相關校本課程,明確教材的配置,貫穿護理專業學生教育始終。
參考文獻:
[1]朱麗娟,崔麗凈,潘勝茂.生命教育融入護生《心理與精神護理》教學中的應用現狀[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6).
[2]胡明姣,尹心紅,曾斌.敘事教學法在高職院護生生命教育課程中對生命意義感的影響[J].醫學食療與健康,2022(15).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工作者協會“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立項課題“新冠肺炎疫情后護生生命教育的反思與重構研究”,項目編號:XJKX20B178。
(作者單位: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