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佩瑤
摘要:隨著新文科建設的開始,文科專業人才培養方式開始變革,教育人才培養也面臨新挑戰。文章分析當前創新型教育人才培養面臨的困境,提出堅定理念、學科融合、優化方案、拓寬方向四條途徑,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發展。
關鍵詞:新文科;創新型教育人才;學科融合
一、概念界定
(一)新文科概念及內涵
新文科是傳統文科的擴展與延伸。文科,即人文社會科學,以研究人類社會發展為主要目的,包括哲學、教育學、文學等專業學科。新文科的出現與“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密切相關,隨著該計劃的推出,新文科建設也在全國開始推廣,隨后我國開始持續深化“四新”建設,即深化新文科、新工科、新醫科與新農科的建設,新文科作為“四新”建設中的一環,開始被更加廣泛地研究。
筆者以“新文科”為關鍵詞,在CNKI數據庫中檢索,不同的學者對新文科的內涵有不同的理解,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闡釋為:新文科并不是對傳統文科的否認與摒棄,而是立足于時代要求,凝聚中國傳統文化,擴寬學科發展道路,更新文科人才培養方案,推進文科研究的發展,從而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根據國內外專家學者對新文科的界定,筆者結合自身理解,認為新文科相較于傳統文科,主要體現在“新”上,即對傳統文科的廣度與深度進行拓寬,依照當前社會發展需求,結合當前社會優勢,對傳統文科的教學方式、人才培養方式等進行創新與改革,并通過課程融合、學科交叉等創新方式培養復合型文科人才,提高中國文科的國際地位。
(二)創新型教育人才概念及內涵
“創新型教育人才”與“新文科”的內涵有異曲同工之妙,教育人才指的是教育領域中的人才,是國家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學科領軍人才、教學教師、學校領導者和管理者,涵蓋整個教育領域。創新型教育人才則是在當前教育人才培養的基礎上,融入社會所需的其他技能,使培養的教育人才具備更多的學科技能,更加適配社會發展。
二、新文科背景下創新型教育人才培養的必要性
(一)國家層面分析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文科專業人才有了新的要求,也亟須提高我國文科專業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與地位,故而新文科建設引領著文科發展新方向。師范教育與文科相關度極高,而創新型教育人才的培養作為師范教育的目標之一,其理念與新文科建設理念相吻合。教育部提出,教育人才的培養要立足國情,遵循發展規律,在傳承經典中進行創新,并堅持分類推進、分科發展,將現有的教育人才培養體系構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型教育人才培養體系。針對這一要求,各高校從教學體系、人才培養、辦學理念等方面開始改革,在新文科建設環境下探索創新型教育人才培養路徑。
(二)社會層面分析
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傳統教育人才具備的技能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的需求。近些年,受多方因素的影響,社會對教師的技能與素養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教師提高信息技術運用能力與信息素養。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與教育信息化2.0的提出,線上教育行業迎來發展高潮。線上教育的發展必然帶來新的教育人才需求,當下社會更需要全方位發展的高素質創新型教育人才,即教育人才不僅需要掌握信息化教學等方面的技能,還需具備信息化教研、電子課程開發、數字資源平臺管理等多方面技能。
(三)學生層面分析
我國高校畢業生可以按照畢業院校性質分為研究生畢業生、本科畢業生與高職畢業生。隨著高校的擴招,每年本科、高職畢業生人數持續上升,其中教育專業的畢業生數量也隨著畢業生整體數量的增加而增加。以陜西省為例,2020年,陜西省教育廳公布的畢業生就業數據顯示,本科畢業生與高職畢業生的就業率分別是72.56%與85.07%%,而教育類畢業生就業的匹配程度中,本科學歷為88.92%,高職學歷為66.67%。從這組數據中可以看出,雖然教育類人才從事的工作性質與專業相匹配,但存在部分教育類人才選擇從事其他行業。
互聯網發展的熱潮吸引不少教育人才轉行。根據調查,流出教育行業的人才中,有半數選擇了軟件、游戲等熱門行業。這表明,當前教育類人才的擇業理念正在發生轉變,就業選擇寬度越來越廣。學生在畢業后會依照自身興趣與發展特點選擇工作崗位,所以高校教育人才培養也要根據學生的就業意向與規劃,轉變為創新型教育人才培養,提高學生就業匹配度,拓寬學生在教育領域的發展方向。
三、創新型教育人才培養困境
(一)培養認知滯后
我國有以培養教師為目標的師范教育高校或綜合性高校,還有以培養教育管理人員為目標的本科、專科高校。以培養教師為目標的高校中,針對教育人才的培養方案還是以中小學學校教育為主,且偏向日常教學技能的培養。在培養認知方面,部分高校雖然遵循國家頒布的《小學教育專業師范生教師職業能力標準(試行)》《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教師職業能力標準(試行)》《中等職業教育專業師范生教師職業能力標準(試行)》等政策文件,但是對當前社會發展帶來的新需求的敏感度不足,對教育人才培養的認知滯后,導致教育人才培養方案落后,不利于學生的發展。
(二)教育人才培養與社會發展需求出現偏差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建設教育信息化平臺、優化“平臺+教育”服務模式與能力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工作,對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在教育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高校需要創新培養方案,完善教育課程體系,加強對教育人才信息素養和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培養。同時,隨著“互聯網+教育”迅速發展,無論是在學前教育階段、基礎教育階段還是高等教育階段,對教育人才的技能需求越來越高。但是部分高校在教育人才培養方面仍在沿用多年前的培養方案,或是對培養方案有些許改進,但無法追趕上社會發展過程的教育需求,這間接導致學生在職業發展道路上受到阻礙。
(三)專業實踐教學開展受限
實踐教學是高校教育人才培養中必不可少的一環,部分高校、單位對校外實踐的重視程度不夠,存在模式單一、環境惡劣、設備陳舊等問題,甚至還存在因為地理環境而取消校外實踐的情況。良好的教學環境在一定程度上會促進教育類人才的發展,同樣,惡劣的教學環境會抑制教育類人才發展,所以教育類人才需要根據自身所處的外部環境進行自我調節,以確保教學技能可以在任何環境中達到最佳狀態。值得注意的是,校外教學實踐的單一或缺失,會致使教育類人才無法接觸學校以外的教學環境,無法培養自我調節能力,無法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經驗。可以說,實踐教學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育類人才的心理調節機制與發展方向。
四、新文科背景下創新型教育人才培養路徑
(一)堅定新文科建設理念
新文科建設理念是文科發展的重要指向標,傳統的文科建設已經不能滿足新時代文科人才的需要,新文科的建設順應了我國學科體系的發展與演變,符合特定的時代背景與社會基礎。我國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文科在其中承載著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偉大使命,也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新文科通過學科的改革與創新,培養具有新時代精神的文科人才,這是創新型教育人才培養的基礎,對創新型教育人才培養起到指導作用。高校只有積極貫徹落實新文科建設理念,才能在創新型教育人才培養的道路上保持正確方向。
(二)加強學科融合建設
在新文科建設中,學科融合是關鍵,但存在一定難度。學科融合不是單純的跨學科,也不是簡單的學科拼湊,真正有意義的學科融合要從兩方面具體分析。
首先,學科內部融合。在創新型教育人才培養過程中,學科內部的融合要充分考慮學科特點與當前學科優勢。如教育學專業具有實踐性強的特點,除了校外實踐之外,學生更多時候在校內進行專業實踐。其中,微格教學課程是學生在校內進行專業實踐的主要體現,在學科融合時,此類實踐性強、特色突出的課程就應保留。
其次,外部融合方面。教育學專業可以與一部分理科、工科專業進行適當融合,但不能破壞該專業的主線,理科、工科專業只可以作為適當的輔助學科彌補教育專業的不足。以遠程教學為例,在開展遠程教學時,對通信設備的架構、調試便成了學生需要掌握的技能之一。同時,遠程教學的教學設計、課堂活動設計也與傳統的線下教學不同,學生需要分析遠程教學的線上、線下環境,保障遠程教育的質量與效果。
(三)優化創新型教育人才培養方案
社會對教育人才的需求已經由單一化轉向多元化,傳統教育人才的發展會受到多方面的限制。例如,傳統的中小學教師只需掌握過硬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技能,熟悉日常授課流程,但隨著互聯網技術與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各種電子化信息教學設備,以及線上課程資源制作與整合,均成為教師需要掌握的技能。
在創新型教育人才培養方面,高校要及時梳理培養方案中的漏洞,明晰當前社會發展現狀與教育人才需求,及時更新培養理念。新的培養理念可以為教育類人才提供最優培養方案,確立復合型、創新型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為學生提供多角度、多層面的發展。
(四)拓寬創新型教育人才發展方向
受社會環境的影響,教育學專業學生的就業壓力增加,行業競爭增大,進一步導致就業方向。在本科培養階段,高校應對學生提供多方向的職業發展規劃,對學生開放多種專業實踐路徑,提供多樣化的就業指導,將學科融合的理念延伸至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中。這樣,未來從事專職教師的學生可以在學校教育中全面發展,掌握信息化教學內容;從事非專職教師的畢業生,可以在社會中從事課程設計、線上資源設計開發、教育類APP開發等工作,實現學生就業多元化。
創新型教育人才培養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新文科建設理念與建設路徑為創新型教育人才培養提供了良好的背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應以新文科的特點為抓手,從堅定理念、學科融合、優化方案、拓寬方向這四個方面,探索創新型教育人才的培養路徑,改善當前教育人才培養面臨的困境,進一步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馬陸亭.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從教育理念到范式變革[J].中國高等教育,2022(12).
[2]張明輝.《新文科建設宣言》背景下中國語言文學專業語言學課程建設研究[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5).
基金項目:2022年西安翻譯學院校級科研常規項目“‘新文科背景下應用型民辦本科高校實踐教學體系優化研究”,項目編號:22B43;2021年陜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新文科背景下民辦高校應用型文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項目編號:21BZ080;2022年陜西省高等教育學會重點項目“新文科背景下民辦高校應用型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理論與實踐研究”,項目編號:XGHZ2103。
(作者單位:西安翻譯學院科研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