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芹
中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地方經濟發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對中小微企業的生產經營帶來很大沖擊,有的更是危及中小微企業的生存。隨著新冠疫情的有效控制,地方政府也出臺各項惠企政策,積極推動中小微企業的發展,希望通過政策的落地實施,使中小微企業的生產經營盡快步入正軌。本文對后疫情時代昌吉州中小微企業的發展現狀及其成因進行分析,希望通過采取各種措施改變經營現狀,持續為當地經濟發展做貢獻。
一、引言
2020年以來,新冠疫情波及全國各地,我國經濟整體也受到一定的影響。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產品生產出口國,疫情對整個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影響也較為明顯,尤其給抵御風險能力較弱的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帶來巨大的挑戰,特別是新疆昌吉地區。雖然昌吉州政府提出各種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但受到疫情的持續影響,很多中小微企業的經營狀況沒有得到明顯改善,迫使很多企業宣布停止經營或轉產。本文通過實地走訪調查和文獻研究相結合的方式,了解后疫情時代昌吉州中小微企業經營發展現狀、特點,剖析面臨困境,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改善生產經營的對策建議,以更好地改變昌吉州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現狀,發揮中小微企業帶動就業、籌集財政收入的作用,進而促進昌吉州經濟發展。
二、中小微企業對昌吉州經濟發展的貢獻
中小微企業作為促進昌吉州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數量占全州所有企業數量的90%,尤其是在帶動就業、促進經濟增長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對于昌吉州在促進就業、融聚民間資本、推動技術創新、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等多方面具有加速發展作用。
隨著市場經濟深入發展,中小微企業已經成為當前最大的經濟實體,幾乎覆蓋了所有行業。通過對昌吉州中小微企業數據進行分析,昌吉州中小微企業遍布各個行業,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企業數量占企業總數量50.8%,帶動占比35%的就業;批發、零售業占企業總數量16%,帶動占比18.4%的就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占總企業總數量10.8%,帶動占比12.8%的就業;由于中小微企業經營業務分布在第一二三產業,而且其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與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其對經濟社會的發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持續調查發現,昌吉州中小微企業帶動了80%就業數量,貢獻了50%以上的GDP和50%的稅收入,中小微企業不“小”,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發揮著巨大作用。
三、后疫情時代昌吉州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特點
面對新冠疫情,原本發展形式較好的中小微企業,由于自身產業結構特征以及市場經濟的巨變,導致其發展形勢不容樂觀。由于昌吉州地處新疆西北部,經濟發展相對落后,主要依靠農業和服務業帶動經濟發展。據調查,昌吉州中小微企業中數量最多的分別是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行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而這些行業受新冠疫情的影響較為嚴重。通過對昌吉州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分析,得出如下特點。
1.企業數量多,經營韌性差。昌吉州全州中小微企業數量占企業總數的90%,數量龐大,但是通過持續跟蹤調查發現,中小微企業的可持續經營能力差,特別是近三年受疫情的影響,持續經營能力更受到不良影響。在跟蹤調查中發現,有半數的企業無法持續確認,或者能夠找到企業名稱,但是不知道具體企業地址,這就說明中小微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搬遷或者關閉時沒有到市場監督管理機關辦理相關手續,導致持續跟蹤較難。而且中小微企業的經營規模一般較小,抵御風險能力差,當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時,及時調整經營方向避免更大損失,這也從側面反映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的靈活性,但是經營韌性較差,即生命周期較短。
2.企業競爭激烈,創新活力高。由于中小微企業創建相對容易,多處于完全競爭市場領域,所提供的產品與服務大多比較“接地氣”,其產品或服務與消費者日常消費需求密切度很大,市場競爭激烈。同時,由于受疫情和外部市場經濟環境影響,很多企業想方設法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更多企業轉向研發為主,新產品新服務研發逐年遞增,給居民生活帶來很大便利。
3.彈性就業明顯,實際就業貢獻大,人工成本“高”。由于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特性決定很多中小微企業在招聘員工時,沒有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費,這就導致在中小微企業就業的員工就業較為靈活,員工就業穩定性不高,而且實際就業人數比登記數據高很多,這就說明中小微企業對就業的實際貢獻遠遠大于登記數字,說明中小微企業在解決就業方面發揮著很大的作用。
中小微企業是重要的崗位供給方,能夠吸納大量勞動力就業。在疫情影響之下,人工成本有所上升,一方面表現在人員使用等方面增加額外成本,另一方面營業收入的下降也增加人工成本在收入中的比重。特別是多數中小微企業是以銷售產品獲取收入,疫情的存在城市實行靜態管理以及民眾對未來收入預期的不確定性,這也導致民眾不敢消費,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中小微企業的營業收入。從不同規模來看,不同規模的小微企業職工薪酬占比均呈現上升趨勢,相對而言,大規模的中小微企業職工薪酬占比更低,這也和不同規模中小微企業抵御風險能力不同有關。
四、昌吉州中小微企業經營現狀
1.企業經營能力方面。昌吉州中小微企業總體資產收益率較低,盈利能力堪憂。調查數據顯示,昌吉州過半數中小微企業處于虧損狀態,虧損面較大,但是有些虧損企業的毛利率較高,有些企業接近30%。通過持續調查發現,昌吉州中小微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整體稅收負擔不高,稅費負擔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特點,表明在疫情期間,政府針對中小微企業出臺的組合式減稅降費政策發揮了重要作用。從稅收負擔構成來看,增值稅占據了絕大部分,說明中小微企業的稅費負擔主要是以增值稅為代表的流轉稅為主,且各個行業的增值稅均占較大比例。
2.企業營運方面。企業營運能力是指企業營運資產的效益和利用效率,通過對昌吉州中小企業的應收賬款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和總資產周轉率分析,發現昌吉州多數中小微企業營運能力各指標普遍差,市場主體經營壓力大。多數被調查企業應收賬款周轉率持續下降,生產經營業務回款周期慢;流動資產周轉率降速快,資金利用效率有待提高。總資產周轉率先降后升,總資產營運能力不佳,這說明昌吉州中小微企業總體生產經營效率和效益不容樂觀。
3.企業償債能力方面。貨幣資金是企業的血液,貨幣資金對中小微企業的持續經營發揮著重要作用。企業持有貨幣資金不足,會影響其應對外部風險的能力。第一,昌吉州不同規模中小微企業持有貨幣資金占比不同,但是多數企業持有貨幣資金較低,說明企業流動比率低于正常水平,短期償債壓力處于高位,多數被調查企業具有一定的短期償債壓力。第二,昌吉州多數企業資產負債率處于高位,經營主體償債能力較弱,各個行業資產負債率都較高,且大部分行業均處于上升趨勢,這也說明中小微企業也有一定長期償債壓力。
4.企業融資能力方面。中小微企業由于規模小,財務核算制度不夠健全,資金運籌能力相對較弱,營收規模相對小,因此其在金融機構的信用度不高,當需要融資時一般難以較快從銀行等金融機構取得貸款,部分中小微企業會因此轉向民間借貸,因此產生較高的資金成本,導致企業面臨較大的財務風險。調查數據顯示,近90%的中小企業都有外部融資的需求,說明外部融資需求很強烈,主要的融資渠道首先為向親戚朋友借款,占比40.5%,其次為向銀行金融機構貸款,占比34.18%。相對于向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向親戚朋友借款具有融資速度快但可能融資成本更高的情況,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貸款利率相對較低,但是各種審批過程花費時間較長,而且可能需要各種擔保,貸款額度有限、償還期限有較大限制,這些附加或者限制條件導致許多中小微企業轉而選擇向親戚朋友借款。
特別是受疫情影響,能夠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借款的中小微企業數量相當少,而且所取得的貸款數額占企業總資產的比例較低,但是中小微企業所處行業的不同也對從銀行等金融機構取得貸款有一定影響。例如建筑行業就能夠從銀行等金融機構取得借款,這說明中小微企業從金融機構取得資金支持有較為明顯的行業差異。雖然政府從政策層面出臺一些普惠金融政策,但政策的落地實施需要時間而且很多時候金融機構需要提供擔保等限制條件,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政策的落地實施,成效不明顯。
綜上,從企業營業收入情況看,在疫情大背景下,中小微企業盈利能力整體下滑,生存壓力較大。從企業成本控制方面,企業的剛性人工成本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預期持續影響企業的生存空間。從融資方面來看,中小微企業從銀行等金融機構融資難、融資慢的問題沒有得到有效緩解。從政府政策層面來看,大多數中小微企業不能滿足享受優惠政策的條件,致使政府扶持政策落地效果打折扣,不能有效解決中小微企業面臨的困難,不利于公平競爭環境的形成。所以,昌吉州中小微企業大多經營壓力大,生存空間小,亟待改變現狀,尋求更好的發展方向,才能持續健康發展,發揮中小微企業對當地經濟發展的作用。
五、促進昌吉州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1.積極落實惠企政策,優化中小微企業發展營商環境。①積極落實財稅優惠政策。一是財政部門足額落地實施地方承擔的留抵退稅資金,及時辦理中小微企業留抵退稅,及時調度庫款,確保留抵退稅應退盡退,保障基層財政平穩運行,確保減免政策落實落細。二是稅務部門依法落實對小規模納稅人階段性免征增值稅、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及小規模納稅人、小型微利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減半征收“六稅兩費”等優惠政策。同時,按照政府要求,完善中小微企業繳費登記卡制度,確需收費的要降低收費標準,允許經營困難、暫無繳納能力的企業緩交或免交。三是汲取先進經驗做法,落實支持中小微企業政策,設置專項發展基金,助力中小微企業創新發展。例如,昌吉高新區還設立中小微企業孵化“種子”資金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并出臺《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實施意見》,鼓勵企業對現有生產線進行升級改造和新建生產線擴能改造,實施標準化和品牌戰略,創新銷售模式拓展國際市場。②降低水電等成本費用方面。一是政府部門嚴格落實國家和自治區對實體經濟和中小微企業在電價優惠等方面的政策支持,積極協助符合條件的企業辦理經營性電力用戶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手續。二是住建部門對受疫情影響暫時出現生產經營困難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用水、用氣全面落實“欠費不停供”政策。三是國網供電公司落實疫情期間區州關于“欠費不跳閘”“欠費不停供”的有關政策,保障生產不受影響。各個部門聯合落地實施相關政策確保降低企業水電氣等成本費用。③實施社保費緩繳和發放失業保險政策。一是人社部門多種渠道宣傳,明確告知企業階段性社保費緩繳政策,對州域內符合條件的企業進行摸底,對符合條件的企業進行申報,同時稅務部門依托公眾號、企微稅等平臺做好緩繳政策宣傳,確保企業和參保人員對緩繳政策和辦理程序應知盡知,應享盡享。二是人社部門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經過相關部門認定,按每名參保職工500元的標準發放一次性留工培訓補助。④充分利用融資支持政策。認真落實2022年11月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大對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支持力度的通知》“金融機構要創新延期貸款產品和服務,強化金融科技賦能,提前對接企業延期需求,為企業提供差異化貸款延期方式、線上續貸產品和貸款延期線上辦理渠道;在有效防控風險的前提下,提高小微企業辦理貸款延期的便利度”要求,引導金融機構優化辦理流程,為受疫情影響的企業提供貸款支持,不盲目限貸、斷貸,同時用好延期還本付息政策。
2.主動轉變發展思路,提升中小微企業核心競爭力。①企業自身發力,提高服務質量,做好開源節流。后疫情時代,首先中小微企業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做好市場調研工作,了解消費者需求特征,使生產出來的產品或者服務更能滿足消費者需求。其次,產品質量是企業賴以生存的動力,只有生產質量過硬的產品,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所以,中小微企業要在艱難的環境中求得一席之地,必須做到“打鐵還需自身硬”,練就一身真本事。同時,由于很多中小微企業是以服務為主要生產業務,所以也要想方設法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在日常活動中,壓縮不必要的開支,企業將獲得的資金充分利用,將有限的資源用在刀刃上。②積極尋求數字化發展轉型。首先,企業進行數字化管理后,會將一些重復的工作淘汰,企業員工會更高效的從事日常工作,可以更好地提高經營效益,并在工作過程中通過不斷積累相關數據,持續改進經營管理。其次,通過數字化轉型,可以篩選企業數據,讓員工對企業生產經營業績有清楚的了解和認識,包括企業所在行業的相關資料也輕易能夠獲取,做到知己知彼,而且這些數據可以更好的為企業管理者做決策提供數據支持,更有利于管理者做決策。再其次,由于通過數字化經營,企業產品研發人員可以輕易獲取客戶對產品或服務的反饋數據,可以更好地促使企業生產更好的產品或提高更優質的服務。總之,通過數字化轉型,可以借助互聯網打通生產者、銷售者、消費者之間的溝通渠道,促進產品優化,提升企業競爭力。
3.扎實開展技能培訓,增強中小微企業內生動力。①完善促進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堅持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帶動就業、政府鼓勵就業方針,繼續加大對就業困難人員的扶持力度。切實加強對中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加大就業困難人員創業培訓力度,落實好各項促進就業創業優惠政策,全面提升中小微企業員工素質能力。②規范加強專業技術學校及培訓機構建設。發揮政府監管職能,完善職業培訓補貼、職業技能鑒定補貼政策,合理確定補貼標準,不斷提高技能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升高技能人才培訓基礎能力,同時利用社區、農牧民夜校、技校、網絡培訓等平臺,多形式開展會計基礎、稅務、計算機、運營管理、電子商務等專業技能培訓班,搭建中小微企業進修交流平臺,幫助中小微企業整合資源、補齊短板、發揮優勢,提升核心競爭力。③強化中小微企業內部培訓,提高職工業務技能水平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針對企業領導與高管人員,要加強國家大政方針及政策學習研讀,通過參加企業家論壇、峰會、年會等形式交流學習,開拓經營思維,提升理念,提高生產經營管理和決策能力。針對中層干部,要通過邀請專家教授、組織參加專場講座、進修和專業知識培訓等形式,開闊視野、提升管理能力。針對基層員工,強化公司的企業文化培訓、法律法規、勞動紀律、安全生產、團隊精神及會計、經濟、統計等專業技術能力培訓,鼓勵員工自學和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實現個人能力提升,同時與企業培訓需求相統一。
六、結語
中小微企業是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部分,中小微企業的繁榮發展將推動整體社會經濟的發展,然而,在后疫情時代,整體經濟發展速度減慢,中小微企業經營情況不佳。而要突破這一現狀,不僅需要政府出臺優惠政策,還需要企業練就內功,增強應對經營風險的能力。最后,希望中小微企業通過采取各種措施改變經營現狀,持續為當地經濟發展做貢獻。
(作者單位:新疆昌吉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