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礫
摘 要:物流產業的流程長、節點多、場景多且復雜,如何在物流供應鏈模式下對這些不同要素及場景進行精細化經營管理,是新時代物流流程管理的重要挑戰。文章以流程管理供應鏈理論為基礎理論,在分析物流流程管理與供應鏈概念的基礎上,從思維、技術、人才、模式四個維度探索物流流程管理在供應鏈模式下的應用方法,并結合供應鏈物流流程管理實踐,提出供應鏈模式下物流流程管理的實施路徑,以期推動物流行業的發展,實現高質量的發展目標。
關鍵詞:物流;流程管理;供應鏈;路徑
中圖分類號:F252;F270.7文獻標志碼:A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3.04.033
Abstract: The logistics industr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ng process, multiple nodes, multiple and complex scenarios. It is an important challenge for logistics process management in the new era to manage these different elements and scenarios in a refined way under the logistics supply chain mode. Based on the supply chain theory of process management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concepts of logistics process management and supply chain, the paper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methods of logistics process management in the supply chain mode from the four dimensions of thinking, technology, talent and pattern, and proposes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logistics process management in the supply chain mod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ractice of supply chain logistics process manage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operation,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Key words: logistics; process management; supply chain; path
工業化時代下,物流企業及行業有明顯邊界,規模經濟、生產效率是物流企業及行業發展的主題詞,市場環境整體趨于穩定[1]。由此,具有專門化分工、規則化、非人格化等屬性的科層制組織結構能夠保證物流組織行為的穩定性與高效性,讓物流企業依靠封閉和單贏獲得市場競爭優勢。進入數字化時代,數字技術深度融合物流產業,物流市場競爭日益加劇,使得物流產業的組織規模逐步擴大,諸如數據、信息等無形資源更為重要,行業間邊界被打破,不確定性、非線性發展現象愈演愈烈,動態多變的外部環境正在成為物流產業環境的顯著特征。在這種情況下,具有強烈控制命令氣息的科層制顯得不合時宜,成為阻礙物流供應鏈高效運轉的根源,甚至被視為阻滯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制度陷阱,會讓物流產業因為復雜、僵化的組織結構而降低物流組織與流程的適應性、創新性,無法進行價值共創。物流行業亟待基于供應鏈實現端到端的流程管理。
1? ? 物流流程管理與供應鏈的概念解析
1.1? ? 物流流程管理
傳統管理模式下,企業內部溝通相對高效有序,其典型特征是科層制,整體組織結構呈金字塔形,整體業務按照垂直部門維度進行,只有通過縱向的指令傳遞才能夠調配相關資源,能夠保證企業獲得最大工作效率。然而,一旦跨部門、跨單位、跨企業的業務工作需要跨部門橫向協作時,比如解決爭議、獲得審批,就無法徹底區分科和層級,需要層層上報,受限于不同主體制度與框架的約束,甚至在遇到異常問題時,會因為權責劃分不清晰、主體組織的多元性出現“踢皮球”問題,展現出浪費、阻力、封閉等弊端[2]。物流流程管理因此應運而生,作為一種高度結構化的管理方法,物流流程管理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主要是把業務固化到流程中,按流程分配資源和權責,使各部門、各崗位得以分工協作。在這樣的管理體制下,“科”和“層”的設置雖然沒有完全消失,但是卻能夠通過具有共識性、科學性、戰略性的標準化流程破解科層制下的組織難題,驅動組織端到端管理,進一步提高效率、控制風險,解決部門間推諉扯皮,提升組織的靈活性、適應性,實現更大范圍的有效整合和協作。物流流程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為特定產品設計最佳運輸路線、選擇合適的倉儲與運輸設施、確定合理范圍的運輸時間與交付方式、運用信息系統對物流各要素進行追蹤與管理。
1.2? ? 供應鏈
供應鏈是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涉及生產者、終端商品、供應者、消費者等多個主體,目標是保障產業鏈分工協作,協調并整合所有活動。供應鏈從客戶需求逐步向上延伸,具有復雜性、動態性、交叉性等特征,可以用計劃、尋求資源、制造、交貨和退回五種基本流程表述。物流供應鏈是指獨立于消費者、生產商、銷售商之外的法人實體,包括智慧物流園區、服務網絡、運營中心、合作服務網點等多個主體,連接倉儲、運輸、配送等全流程,重在為客戶提供諸如物流設計規劃、可視可控的解決方案、一票式多式聯運運輸、送裝交付售后多場景服務等物流服務[3]。
2? ? 物流流程管理在供應鏈模式下的方法探索
2.1? ? 形成供應鏈思維
傳統的物流流程管理側重于企業內部各要素的有序組織,目的在于通過規范、優化、再造流程,進行流程規劃與建設,使各部門、各崗位人員高效規范工作,減少點到點貨物運輸成本,達到提高效率、控制風險的目的。在高度互聯化的今天,供應鏈模式下的物流生態發生著深刻變化,其中較為明顯的是物流企業與外部的客戶資源、產業資源等關聯性資源的來往日益密切,產品的復雜性和互通性特征更加強烈,各主體是鏈接的、共生的,物流企業不但不能獨善其身,而且將面臨著眾多不確定性,各種形勢迫使其需要綜合分析外部資源的現狀與變化,做出與之相適應的物流流程管理計劃,以此更好地平衡成本與效率,推動全鏈條降本提速。這就要求物流流程管理突破既有的管理思維局限,不僅要考慮內部板塊信息,還要重視一體化供應鏈物流,具有整體思維、開放思維、數字思維、逆向思維、“供應鏈+生態圈”思維、系統思維,以滿足客戶需求為目標,沿著技術和組織兩條道路思考如何在更廣、更深范圍內優化配置、有序協同各類資源,考慮物流企業如何在整個供應鏈上實現更高價值,重點關注物流服務供應鏈上預測、交付、生產、營銷、服務等全域、全鏈路、全渠道的物流活動,貫通制造流、交通流、資金流、技術流,繼而通過新的協作分工體系整合再造物流運作流程,為供應鏈上下游主體提供全方位、一體化的集成服務,走出供應鏈困境[4]。
2.2? ? 引入新一代數字技術
供應鏈模式下的物流流程管理的目標在于增強客戶服務、減少開支。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5G網絡、云計算等為代表的新一代數字技術在供應鏈模式下物流流程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物流流程管理的數智化進程正在加速,最終推動的是物流組織的重構。數字技術的物流數字化管理系統具備自動編制作業計劃、多進伸立庫任務調度、系統策略的動態調整、全盤監控物流供應鏈、異常報警、承運商評估等功能,有利于解決物流供應鏈各主體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降低物流供應鏈管理難度,節約中間環節時間,實現物流實時在線、物流供應鏈各環節信息的共建共享,以及物流全流程的可視可控,完成全鏈路數字化改造。為了避免因為數據緩慢、缺失、冗余、松散對物流流程的干擾,物流流程管理可有效利用大數據、區塊鏈、AI、數字供應鏈控制塔、移動社交、機器學習、Open API、RFID等先進技術,引入第五代智能快遞車、視覺機械臂、物流數據可視化大屏、工業智能倉儲等先進設備,建立更為智慧、更加高效的訂單管理系統、大數據分析平臺、自動化智能存取系統、物流數據中心、車隊智慧管理系統等物流流程管理系統,借助數字算法與智能設備的流程優化杠桿確保物流流程管理具有全鏈透明、查看“盲點”的能力,全面打通物流供應鏈全要素,實現物流各環節的數據共享、透明協同,解決物流流程數據難以統一應用、處理的問題。在此基礎上,用數據驅動提升效率,推進產業互聯網平臺的建設,為流程優化提供施策數據,即實時獲取物流物品位置、運輸方案、運輸周期、車輛預計抵達時間、后續簽收細節等信息,科學量化地分析客戶工廠-倉庫-生意布局的網絡規劃,加快關鍵節點的網絡布局,進而開展工商交接的轉型實踐。
2.3? ? 重視物流供應鏈人才的建設
在新一輪物流產業數智化發展大勢下,物流供應鏈發展方興未艾,能夠熟練、專業、有效地利用供應鏈知識、工具和技術,推動物流流程管理優化與培養創新的供應鏈人才,必然成為物流產業人才的爭奪焦點。各種跡象表明,企業若能夠得到優秀供應鏈人才,就很大概率能夠實現業務流程重組和優化,提升整體供應鏈的管理效率,打破物流行業的發展瓶頸。由此,供應鏈模式下物流流程管理需要支持引進、培養物流供應鏈人才,優化人才結構和布局,加強專業人才交流,讓那些能夠適應物流供應鏈復雜環境、擁有高度專業化的知識水平與操作技能的物流供應鏈人才,從事物流產業從前端需求到后端供給的全流程協同,負責需求預測數據分析、庫存自動尋源、差異化庫存策略制定、多級倉網管理支持、倉配一體化服務等流程優化任務,加快物流業務流程的一體化、數字化,幫助物流企業形成核心競爭優勢。
2.4? ?開發信息集成的管理模式
當前,物流供應鏈越來越復雜,中間流程及環節多種多樣,供應鏈集成管理模式正在成為物流流程管理的主流之一。這主要是因為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下,物流流程管理的供應網絡、倉儲網絡、運輸規劃、銷售渠道等物流流程要素不斷變化,物流流程管理業務與內容與日俱增,再加上供應鏈上各利益攸關方受限于理念、技術、組織、結構、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響,多各自為政、分散而戰,這就容易造成信息孤島,出現規劃與執行偏差的現實問題。供應鏈下的集成化物流管理的特征在于聚合優勢、協同合作,能夠將原本割裂的訂單環節、倉儲環節和運輸環節打通,加速各方的跨域深度協同,實現內部資源(各網點、各業務的信息與技術)的高度整合,增強對外部資源的主動響應性,打破傳統管理模式與運轉組織下服務效率和服務成本的瓶頸。由此,物流流程管理需要從供應鏈整合視角出發,聚焦供應鏈物流活動,以建設集成供應鏈為重點,實施“互聯網+”物流模式,形成由控制作業回路(執行層)-策略調整回路(戰略層)-性能評價回路(指揮層)共同構成的物流管理組織架構,以及由訂單動態性短期化預測分析、運輸路線以及倉網結構智能化管理、全局庫存可視化管理、異常業務信息動態化監測及實時性預警、客戶服務線上化管理、業財一體化管理等共同構成的物流供應鏈流程,扮演好整合者、集成商角色。同時,通過一定的制度安排、強大的技術支持系統,即供應鏈各主體協作的信任機制、溝通機制、協調機制等,與ERP、CRM、APS等企業級別內部管理軟件集成搭建起縱橫交錯的一體化、集成化供應鏈信息系統與公共信息平臺,削弱產品線的自由度,與供應商、貨主、倉配中心、承運商、經銷商、運營商等供應鏈各主體充分共享流程信息,分主體、分目標地建立不同層級、不同作業的物流流程管理視圖,以點帶線、以線成面規劃供應鏈網絡與結構組織,進一步推動跨物流節點企業的運作,建設全域協同的一體化供應鏈,提升跨供應鏈的運作能力。
3? ? 物流流程管理在供應鏈模式下的路徑實施
3.1? ? 精準分析終端服務需求
物流終端是成功實現物流服務的重要過程。只有精準分析物流終端服務需求,才能解決供應鏈各流程問題,制定和實施針對性流程對策,做到戰略平衡與優化協調。面對物流終端存在的倉儲系統不完善、物流計劃不完善等問題,可借鑒逆向物流市場轉換模式,與其他主體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實施逆向物流工作流程;此外,人們也要理解物流數據的意義,構建完整的交易數據鏈,對設備端采集的數據及時引入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進行自動篩選,利用大數據分析差異化的物流終端服務需求分析其中的關系,探索事物發展規律,提前掌握情況;并依靠數據挖掘及分析,使用智能模擬器模型,以中間物流資源調節身份,勾勒出客戶、市場的需求信息,制訂更好的物流服務與發展規劃,為銷售預測、商品配送規劃及供應鏈網絡優化等做出更好的決策,以此平衡多方利益,增加供應鏈系統的彈性。
3.2? ? 契合成本時間控制條件
物流供應鏈管理目標是追求效益和效率,其中商品的流通時間與上述目標息息相關。通過科學縮短商品流通流程,可以實現物流各環節的精細化,讓物流作業提高效率,不斷提高用戶的線上購物體驗。要完善協作配套體系,優化配送網絡節點布局,推動智慧物流體系的建設,強化系統的互聯互通,設計協同共享的創新模式,確保所有元素相互連接,縮短供應鏈的交貨時間;要以智慧物流促轉型,以智慧思維、智能感知自動執行系統為重點建設方向,善用數字化技術構建物流大腦、智能物流自動化系統等軟件系統,投入包括自動化立體倉、智能貨柜、智能分揀系統、無人機等供應鏈物流智慧裝備,發揮數字物流在自動重新規劃路線、智能化分析決策、自動生成配送編碼、成本動態監控等方面的作用,以平臺級智慧硬、軟件系統組網應用,驅動相關決策執行,調動各參與方高效分工協作,實現自動化自主作業。
3.3? ? 實時控制物流運作環節
在數字技術的加持下,物流運輸、倉儲、包裝、裝卸、流通加工、信息服務等各環節可根據不同情況記錄、規劃和跟蹤物流運作情況,高效迭代作業流程,應對相關過程中存在的業務和技術挑戰。所以,應利用互聯網引入物流供應鏈可視化技術,配合監控攝像機、大屏幕、智能平臺系統等硬件設備,通過“二維碼+慣性”導航“5G+智慧物流”解決方案、AIoT領域解決方案等物流流程管理方案,融合感知、可視化顯示行為預測諸如車輛、對應貨物、快遞員等物流各要素的空間位置、運輸的效率、質量、安全,并通過物流中樞管理系統全面感知、實時控制物流整個環節,讓管理人員及時了解物流運行情況,發現各運作環節中的漏洞,推動物流管理智慧化與流程透明化,提高物流供應鏈的反應速度和準確性。
3.4? ? 優化物流信息對接支持方案
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是數字時代下物流供應鏈管理的現實體現,也是物流流程管理的重要一環,重在實現各個主體、各個環節、各個流程之間的數據共通,通過數據信息的共建共享將物流供應鏈合作主體有機聯系在一起,實現集成化經營模式[5]。值得注意的是,因為供應鏈主體間不信任、數據確權進程緩慢、行業數據來源復雜等現實因素,由此出現了業務數據散落、線下分享低質量虛假數據、數據價值分配不公等問題,切實影響物流供應鏈的效率與質量。為了實現供應鏈 “智慧+共享”耦合運作,推動業務系統化,這就需要優化物流信息對接支持方案,清除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間的溝通障礙,一要基于對物流理解的行業洞察,采用一體化管理理念,完善優化不同主體間的信息協同共享機制,通過將物流各流程看作相互獨立卻又互相關聯、可自由拼接的系統因子統一物流服務平臺和運行機制,促進供應鏈上的各個主體在合作過程中完成信息傳輸和運營活動對接;二要憑借互聯網技術,以數據與算法驅動,構建物流供應鏈數據共享系統,打造智慧物流信息平臺,制定上下游企業通用數據標準,細化相關信息分級、分類標準,把握其貫通集成節點,完善“物流數據共建共享”互信機制,供其他供應鏈成員開展信息交流,推動物流數據的開放共享,推進物流數據的資源整合。
4? ? 結? ? 語
供應鏈模式下的物流流程管理體現出集成化、一體化、數字化的鮮明特征,這是物流流程管理適應動態環境、不斷創新迭代、組織開放協同的未來趨勢。因此,需要形成供應鏈思維,引入新一代數字技術,重視物流供應鏈人才的建設,開發信息集成管理模式,并在實踐過程中利用大數據分析差異化的物流終端服務需求,分析其中的關系;完善協作配套體系,要以智慧物流促轉型,保證商品流通水平;利用互聯網借力借智,引入物流供應鏈可視化技術,實時控制物流運作整個環節;完善優化不同主體間的信息協同共享機制,構建物流供應鏈數據共享系統,實現數據信息的共建共享。
參考文獻:
[1] 王曄丹,高薪.基于精益六西格瑪的供應鏈物流流程再造的研究——以“互聯網+”時代A公司為例[J].現代商業,2016(20):? ? ? ? 156-157.
[2] 周萱.基于供應鏈流程的物流成本核算與管理[J].全國流通經濟,2021(35):37-39.
[3] 胡瑞菲.供應鏈管理在物流企業發展中的作用[J].中國市場,2021(36):168-169.
[4] 郭少中.集中式流程型供應鏈物流跟蹤模式研究[J].鐵路采購與物流,2019,14(6):23-25.
[5] 周興建,葉茂升,張瑩,等.供應鏈下紡織服裝物流流程優化及實證研究[J].武漢紡織大學學報,2013,26(1):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