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洲

2022年12月30日,烏克蘭炮兵在向俄羅斯陣地開火期間投擲空殼。俄羅斯總統普京需要一場勝利來振奮俄軍官兵的士氣,以及向俄羅斯民眾解釋繼續開展“特別軍事行動”的合理性。圖/法新
2023年2月13日,經過幾個星期的準備,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東部城市巴赫穆特(Bakhmut)周圍展開了新一輪猛烈的攻勢。巴赫穆特位于頓涅茨克州首府頓涅茨克市以北約90公里,在俄烏沖突爆發前僅有7萬多人口,但在過去六個月的時間里,俄烏雙方的士兵僵持在了這個小城。
從巴赫穆特城里流出的視頻可以看到,整個城市到處是殘垣斷壁,街上空無一人。一名烏克蘭士兵扛著反坦克武器蹲守在一扇破窗后面,屋內滿是遭到炮轟后的碎磚塊和碎玻璃,還有一輛破舊的自行車倒在墻根,屋子的主人已經不知去向。“我們當然每天也在遭受損失,但我們給敵人造成的損失更大,我們無路可退。”一名滿臉疲憊的烏克蘭士兵對著鏡頭說。
“前線的形勢,尤其是在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仍然極度艱難,但這是保衛烏克蘭每一寸領土的斗爭。”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2月14日的視頻講話中稱。
2月16日,烏克蘭方面稱,俄軍在新一輪軍事行動中向烏克蘭總共發射了36枚精確制導導彈,烏克蘭西部最大城市利沃夫的關鍵基礎設施遭到破壞。
前線情況對于俄羅斯而言也同樣艱難。俄羅斯雇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的負責人葉甫根尼·普里戈津(Yevgeny Prigozhin)在發表于社交媒體上的一段視頻中說,“烏克蘭方面每天都能得到500名新兵的補充。我們無法在明天就立刻占領巴赫穆特,我們遭遇了非常頑強的抵抗和絞殺戰術……我們很可能無法在短期內慶祝勝利。”
巴赫穆特戰役對于俄羅斯總統普京而言卻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展開“特別軍事行動”(2022年2月24日)已經持續了一整年,俄軍一開始設定的兩個主要戰略目標——烏克蘭“非軍事化”和“去納粹化”,一個也未能實現。而俄羅斯在2022年9月30日宣布兼并的烏克蘭四個州——盧甘斯克州、頓涅茨克州、扎波羅熱州和赫爾松州,至今無法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因此,位于頓涅茨克州境內的巴赫穆特具有了特殊的象征意義,普京需要一場勝利來振奮俄軍官兵的士氣,以及向俄羅斯民眾解釋繼續開展“特別軍事行動”的合理性。
處于僵持下的俄烏雙方“目前都面臨壓力證明己方在戰場上取得了進展”,俄羅斯國際事務專家、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訪問教授米哈伊爾·托洛伊茨基(Mikhail Troitskiy)對《財經》記者分析稱,“普京急需通過努力達成一些實質性的成果來解釋目前俄軍在烏克蘭作戰行動的預期和目的。沒有任何一支國家軍隊能夠在沒有明確戰略目標的情況下持續不斷投入軍事資源,并進行如此長期、高強度的作戰行動。”
按照慣例,每年年末普京都會舉行一次年度記者會,每次往往長達幾個小時,但2022年的年度記者會被取消了。俄羅斯總統每年在議會發表國情咨文的傳統在2022年也打破了,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稱,普京將在2023年2月21日發表新的國情咨文,這距離普京上一次發表國情咨文(2021年4月21日)已經將近兩年。
2022年的圣誕節前夕,澤連斯基在嚴密的安全措施下突然造訪美國,澤連斯基整個行程的出發點也是巴赫穆特。在動身前往美國前夕,澤連斯基佯裝到巴赫穆特的前線視察,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過去后突然消失。在美國國會演講完畢時,澤連斯基向美國國會議員和到場的其他代表們展示了巴赫穆特前線士兵們簽名的烏克蘭國旗,全場為之動容。
因此,對于烏克蘭而言,小城巴赫穆特的政治意義已遠遠超過了其本身的軍事戰略意義,這是烏克蘭沒有放棄抵抗的象征,也是烏克蘭能夠源源不斷獲得西方國家援助的保證。
澤連斯基自2月8日起接連訪問了英國、法國和布魯塞爾,向英、法、德以及歐盟領導人呼吁更大規模的軍事援助。“(烏克蘭)需要更多的遠程重型武器以及戰斗機。(烏克蘭)越快得到這些裝備,歐洲就能越快回歸和平。”澤連斯基說。
澤連斯基的歐洲之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歐洲各國承諾在4月底之前向烏克蘭提供31輛最先進的德國豹-2主戰坦克,其中14輛將在3月底前到位,烏克蘭士兵已經開始接受駕駛豹-2坦克的訓練;英國將提供其最先進的挑戰者-2主戰坦克,并開始訓練烏克蘭的飛行員能夠駕駛“復雜的”北約戰機。早些時候,美國也同意向烏克蘭提供艾布拉姆斯坦克和布拉德利步兵戰車。
此外,烏克蘭還獲得了一系列防空導彈、反坦克導彈、火炮以及無人機等裝備。這些先進裝備,使得在兵力上并不占優勢的烏克蘭軍隊能夠成功阻止俄羅斯的地面進攻。在美歐情報部門的支持下,烏克蘭還具備了在俄羅斯后方實施破壞行動的能力,過去一年里曾多次令俄羅斯猝不及防。
在澤連斯基訪問期間,法國總統馬克龍承諾,直到勝利與和平最終實現之前,法國都將堅定地與烏克蘭站在一起;德國總理朔爾茨也稱,烏克蘭作為“歐洲家庭”的一員,其未來在歐盟,俄羅斯不可能通過戰場或者脆弱的和平協議實現其目的。
但是,在烏克蘭一再要求的遠程進攻性武器面前,美歐國家猶豫了,它們擔心戰爭范圍擴大至烏克蘭境外。德國國防部長鮑里斯·皮斯托留斯稱,(向烏克蘭提供)戰機不是目前需要考慮的事情。美國方面也告訴烏克蘭,不會提供遠程導彈,因為美國“自己的庫存也不夠”。北約官員稱,由于在烏克蘭彈藥和裝備消耗速度遠超北約國家的生產速度,北約各國的軍工企業正在開足馬力生產。
“隨著北約國家軍事援助的不斷增加,它們也對烏克蘭提出了更高的期待。”托洛伊茨基告訴《財經》記者,“烏克蘭需要在戰場上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來實現它對北約盟友的承諾。只有讓盟友們看到勝利的可能性,才會有更多先進武器和彈藥的援助。”
據媒體報道,美國軍方官員正在催促烏克蘭準備展開春季攻勢,美國認為春季攻勢比死守巴赫穆特更加重要。
對俄羅斯而言,這當然不是好消息。“至少在接下來幾個月內,雙方都無法實現停火。即使有停火協議,也不會持續太久。”托洛伊茨基稱。
一年前,俄羅斯為“特別軍事行動”預設的勝利場景全部落空。
俄羅斯陷入了消耗戰。據專業軍事機構分析,由于烏克蘭得到了西方先進的反坦克武器,俄羅斯已經損失了其一半以上的坦克。此外,俄軍常規彈藥消耗量也高得驚人,至2022年底,每天的炮彈消耗達到2萬發,這令俄羅斯的軍工廠產能吃緊。
但現在說俄羅斯敗局已定為時尚早,盡管在戰場上遭遇了挫折,但俄羅斯正在迅速調整并適應新的戰場形勢。“俄羅斯軍隊仍然是這個世界上少數能夠策劃并執行復雜和高強度軍事行動,調整并適應的一支軍隊。”美國國防部前軍事評估專家達拉·麥茜科特(Dara Massicot)總結道。例如,俄軍電子作戰部隊在一開始試圖干擾烏軍的通信系統時,將己方部隊的通信也同時干擾了,但是很快就糾正了這一問題。
俄羅斯在去年9月動員的30萬名新兵也很快被補充到戰場,并迅速適應了戰場的環境。如今,俄軍也構筑了堅實的防線,并且通過精確打擊摧毀了烏克蘭境內約40%的電力基礎設施,令烏克蘭方面無法發動有效進攻。

2022年12月21日,澤連斯基在美國國會演講時,展示了一面由烏克蘭前線士兵簽名的烏克蘭國旗。圖/視覺中國
俄羅斯接下來的戰略選擇至關重要。
在俄羅斯看來,俄烏沖突從一開始就是俄羅斯與西方大國之間的較量,在烏克蘭的武裝沖突是西方針對俄羅斯的代理人戰爭。烏克蘭獲得的外部援助越多,越會加深俄羅斯精英階層和普通民眾的這一看法。
北約在烏克蘭持續擴大軍事存在和建立軍事基礎設施,對俄羅斯而言“是生死存亡的問題……是對俄羅斯主權實實在在的威脅。這也是我們一再談到的紅線,他們逾越了這條紅線”,普京在去年2月24日下命令展開“特別軍事行動”當天的電視演講中如是說。
俄羅斯民眾接受了官方的說法,認為俄羅斯一直在被西方國家針對和排擠。根據俄羅斯民調機構列瓦達中心的調查,在2022年3月,約80%的受調查者“完全支持”或“很大程度上支持”俄羅斯軍人在烏克蘭展開的“特別軍事行動”。
俄羅斯外交部部長拉夫羅夫2月15日在國家杜馬發言時稱,“我們在西方從來就沒有過真正的盟友……我們曾經試圖加入(西方)但被拒絕了……就在幾天前,還有一群美國專家和烏克蘭教授們在煞有其事地討論如何肢解俄羅斯。”
拉夫羅夫還在演講中高度評價了中俄關系,并稱俄近期將同中方開展系列高層政治對話。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對此回應說,在兩國元首戰略引領下,中俄關系保持健康穩定發展。兩國共同致力于推進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與國際關系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德米特里·特列寧(Dmitri Trenin)稱,俄羅斯與西方的政治關系已變得公開敵對,將俄羅斯歐洲化并在歐洲占據一席之地的舊戰略已經不再適用。俄羅斯的戰略目標應該是成為世界上一個主要的強國,并積極參與建立一個新的世界秩序。
特列寧稱,就烏克蘭局勢而言,俄羅斯的成功指的是俄羅斯控制烏克蘭的整個東部、南部和中部地區。烏克蘭西部仍然不受俄羅斯控制,原則上也不可能融入俄羅斯文明空間。西部對于俄羅斯文明來說是異類,是不穩定之源。
俄羅斯在國際政治領域的慣性思維是“零和”的,非勝即敗。
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主任安德烈·庫爾圖諾夫(Andrey Kortunov)分析稱,如果俄烏沖突完全按照西方設立的條件去解決,而俄羅斯在沒有實現其既定目標的情況下敗退,西方對俄羅斯的威脅依然存在,并且會繼續步步緊逼。相反,如果俄羅斯贏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并且與烏克蘭達成了和平協議,西方國家內部和它們的盟友之間會陷入一場爭論,究竟是誰“弄丟了烏克蘭”。俄羅斯的勝利將意味著美國對俄遏制政策的徹底失敗,會給拜登政府及其接任者造成巨大的麻煩。
俄烏沖突儼然已經成為關乎俄羅斯國際地位和普京個人聲譽之戰,普京領導的俄羅斯輸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