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我國繼續大力實施教育體制改革,對高校鋼琴演奏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師注重學生音樂表現力培養,使學生在學習期間能夠提高個性特長,全面發展綜合素質。本文主要闡述了音樂表現力的具體能力,分析了高校鋼琴演奏教學中培養學生音樂表現力的意義,根據學生學習表現提出了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制定了合理的解決對策,以確保學生在參與學習時有效自身增強藝術文化修養。
關鍵詞:高校? 鋼琴演奏? 教學? 學生? 音樂表現力
中圖分類號:J62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3)09-0117-04
作者簡介:莊藝(1982—),女,南藝藝術學院音樂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音樂教育。
鋼琴演奏具有獨特表現力,通過音樂內容和藝術表達方法表達情感,使鑒賞者產生情感共鳴。但是高校部分學生缺乏鋼琴演奏基礎,在演奏中經常出現曲調、音色掌控不好等問題,影響了鋼琴音樂表現力效果。高校鋼琴演奏教師要想有效提升學生音樂表現力,需要立足于學生學習表現設計科學的教學模式,結合教學需求,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豐富演奏活動,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強化音樂表現力,進而提高鋼琴演奏教學質量。
一、音樂表現力具體內容
(一)知覺能力
這主要是指結合人或事物的外在特征感悟其內在情感的一種能力,需要學生在演奏中通過藝術器具表達出個人心理變化歷程,通過多種演奏方法將自身情感對外傳遞。在演奏鋼琴作品的過程中,如果學生不了解作者、不了解作品創作背景,則很容易影響音樂表現效果。比如肖邦創作音樂作品《F大調馬祖卡》《d小調波羅乃茲舞曲》時,是結合波蘭民間音樂文化和波蘭音樂特征創作而成。后來到法國生活時,將波蘭民族音樂文化和歐洲古典浪漫主義時期的文化結合起來,創作出《e小調馬卡祖舞曲》等。學生要想強化鋼琴演奏表現力,需要在前期提高知覺能力,深入了解作品創作背景和作者人生經歷,總結作品中的音樂要素,探究作者在作品中表達的中心思想,這樣學生才能結合自身對作品情感的理解,采用合適的演奏技巧表達出來。
(二)感受能力
該能力是指學生領悟音樂作品的一種方法,與學生審美水平息息相關。一般作者在創作音樂作品的過程中,會將自身感情融入其中。然而由于音樂感受能力具有抽象性特征,沒有特定符號和規律,教師無法在鋼琴演奏教學中借助語言表達出來,只能采用引導教學的方式帶領學生領悟作品中的思想感情。為了進一步強化學生感受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演奏音樂作品前期回想有關生活經歷,要求學生將個人經歷和鋼琴演奏融合起來,使學生在演奏中切身體會作品傳達的思想感情。
(三)聽覺能力
鋼琴演奏屬于聲音藝術,也屬于聽覺藝術。聽覺能力在音樂表現力中處于重要位置,對作品思想情感的理解具有重要影響。再加上彈奏鋼琴的過程中,鍵盤發出的聲音影響著音樂高低、長短、強弱等,教師應有計劃地系統組織聽覺能力訓練,準備不同形式的音樂作品,帶領學生區分各個音樂作品中的音色和音調等差異,強化學生識譜能力培養,同時側重學生手指練習,要求學生根據曲目特征側重辨別樂曲是否可以作為歌曲伴奏,加強學生對不同風格音樂作品的識別能力,使學生學會聽音樂。
(四)想象能力
該能力是指學生在演奏鋼琴中通過想象感悟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從多個視角品味音樂作品,借助豐富想象表現出多種演奏情感。但是相比空想而言,鋼琴演奏想象力并非憑空產生的,需要學生對作品具有充分理解,結合作品創作內容和表達情感進行想象,這樣學生才能在演奏中與鑒賞者建立情感聯結,提高鋼琴演奏效果。
二、高校鋼琴演奏教學中培養學生音樂表現力的意義
首先,有利于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我國教育政策需要教師在鋼琴演奏教學中注重學生音樂表現力培養。教師可以按照教育政策要求和學生客觀條件,選擇合適的教學曲目,增強學生對作品音樂形象的理解能力,進一步增強學生鋼琴演奏表現力,全面提高學生音樂素養,切實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其次,有利于提高學生鋼琴基本彈奏能力。教師在培養學生音樂表現力時,可以有效發展學生對音樂語言的感受能力、聽覺能力和想象能力等,使學生能夠準確、細膩地表現和處理鋼琴作品,通過調節鋼琴演奏旋律、節奏和力度等,呈現多種多樣的演奏情感,從而有效提升學生鋼琴演奏水平。
最后,有利于增強學生音樂審美能力。教師可以在講解鋼琴演奏知識和彈奏方法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對鋼琴作品的理解能力,可以通過多種音樂鑒賞活動帶領學生感受不同音樂作品的異同點,能夠在培養學生音調、音色等識別能力的同時,不斷增強學生音樂審美素養。
三、高校鋼琴演奏教學中學生音樂表現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設置存在問題
課程設置決定了音樂表現力培養質量。如果課程設置科學合理,則能確保理論教學和實踐活動順利開展。但是部分高校在安排鋼琴演奏課程時,通常是根據教室占位和教師排班表進行,并未充分考慮到鋼琴演奏課程與其他課程之間的關系。比如,部分高校會將鋼琴演奏教學安排到入學第一年,沒有在前期安排和聲課和即興伴奏課程等,學生由于缺乏完善的理論根基,在鋼琴演奏學習中經常會遇到多種困難,加大了音樂表現力培養難度。同時,部分高校為鋼琴演奏教學安排的教學時長較短,通常是以一年為主,這使得教師無法在有限時間內全面訓練學生的聽覺能力和感受能力,只能根據教學大綱傳授理論知識和基本的彈奏技巧,缺乏充足時間開展課內外實踐,影響了音樂表現力培養效果。
(二)教學理念較為守舊
這些年高校教育體制出現顯著改變,制定了新型人才培養規劃,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個性化人才培養,將學生放到教育中心位置,根據學生演奏能力和發展需求制定相應的教育教學方案。但是目前部分教師在鋼琴演奏教學中并未落實新政策要求,習慣按照高校制定的教學規劃組織教學,在教學中也是根據個人教學經驗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等,未能從學生視角出發進行設計,導致部分學生在學習中出現難度過高現象,降低了音樂表現力培養質量。
(三)作品創作背景傳授方法較為單一
作品創作背景傳授在音樂表現力培養中處于第一環節,影響著音樂表現力培養效果。在鋼琴演奏教學中,教師除了向學生傳授樂曲彈奏方法,還需要傳授作品創作背景,引導學生賦予鋼琴演奏生命力,提高鋼琴演奏的音樂表現效果。然而部分教師在組織鋼琴演奏教學中,對作品創作背景傳授重視程度較低,通常是以口述的方式告訴學生有關音樂作品創作背景,或者將相關資料展示到多媒體課件上,讓學生自主閱讀,作品創作背景傳授方法較為單一,導致大部分學生在聆聽或閱讀作品創作背景時思維不集中,未能認真研讀創作背景與音樂作品之間的關系,弱化了音樂表現力培養效果。
(四)學生演奏技巧存在不足
在教學中發現,部分學生演奏鋼琴時,并未將自身對作品的了解融入感情傳遞中來,在演奏鋼琴中出現機械化彈奏現象,違背了鋼琴作品表達的初衷,無法通過演奏傳遞個人情感,音樂表現力較差。再者,部分學生在學習鋼琴演奏前期對鋼琴缺乏系統了解,未能全面掌握鋼琴演奏基本要領,缺乏基礎的藝術素養,當教師在課堂上傳授簡單的鋼琴演奏方法時,部分學生需要花費時間反復訓練,無法快速掌握鋼琴演奏要領,這樣不僅阻礙了鋼琴教學進程,還影響了學生音樂表現力培養質量。
(五)聽力訓練有待加強
聲音是鋼琴演奏的直接表現效果,可以通過聲音變化傳達音樂情感。教師需要加強學生聽力訓練,確保學生在后期能夠演奏鋼琴曲。但是現今部分教師在鋼琴演奏教學中開展的聽力訓練活動較少,通常是以現場演奏、口頭闡釋的方法告訴學生有關鋼琴曲中的音調和音色等,很少系統性組織學生進行聽力訓練,導致部分學生對聲音的敏感性較差,在后期演奏中也無法有效處理鋼琴演奏細節,音樂表現力較差。
(六)教學評價存在不足
部分教師在鋼琴演奏教學中側重理論知識和彈奏技巧傳授,對教學評價重視程度較低,通常在期末考試結束后,根據學生考試結果進行打分,學生只能通過分數了解本學期學習質量。教師很少在日常教學中針對學生鋼琴演奏表現進行過程性點評,也沒有結合學生在不同時間段的鋼琴演奏進步情況進行對比點評,也沒有給學生提供自我評價機會,教學評價方式和評價主體等較為單一,導致學生在日常學習中缺乏明確的發展方向,經常出現同類演奏錯誤反復出現的現象,影響了學生音樂表現力培養效果。
四、高校鋼琴演奏教學中學生音樂表現力培養策略
(一)優化課程設置
一方面,高校應改善鋼琴演奏課程排列順序,應在安排鋼琴演奏課程前期,設計相應的聲樂課程,在入學第二學期或者第二年安排鋼琴課,確保學生在聲樂課學習中能夠逐步積累相關音樂知識,為后期鋼琴演奏奠定基礎,降低音樂表現力培養難度。同時,鋼琴演奏開課時間應安排到視唱練耳后期,這樣學生在學完視唱練耳知識點后,才能有效形成鑒別音樂調性、音色等能力,為今后音樂表現力培養做好準備。另一方面,高校應適當延長鋼琴演奏教學時長,安排三個學期或者四個學期鋼琴演奏教學時間,并將鋼琴演奏教學分為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兩部分,保障教師有充足時間訓練學生音樂表現力。為了防止教學時長出現過短或過長問題,高校可以在調整教學時長前期與鋼琴演奏教師交談,引導教師分享教學時長安排建議,高校可以結合教學實情設計合理的鋼琴演奏教學時長。
(二)轉變教學理念
第一,教師應深究新教育政策內涵,對比分析新舊教育政策差異,總結新教育政策人才培育要求,反思以往鋼琴演奏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緊跟教育發展潮流轉變教學理念。第二,教師應通過現有渠道與同行交談,通過網絡論壇、主題活動或者報告會等渠道,了解同行鋼琴演奏教學理念,學習其他優秀教師教育教學思路和人才培養方案,根據自身教學需求有序轉變教學理念。第三,教師應通過自主學習手段轉變教學理念,通過閱讀與學生音樂表現力培養有關的專業書籍,積累新型鋼琴演奏教學思路,結合所學知識不斷轉變教學理念,積極圍繞學生開展鋼琴演奏教學,在制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過程中時刻將學生放到首要位置,逐步提高學生音樂表現力培養質量。
(三)豐富作品創作背景傳授方法
首先,采用分層提問引導學生探究作品創作背景。教師可以針對鋼琴曲創作背景,設計難度不同的問題,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索問題,使學生在解決問題時能夠充分了解相關鋼琴曲是在什么樣的社會背景下誕生,明白作者創作鋼琴曲的思想感情。例如,在講到《第三鋼琴曲》時,可以詢問學生當時法國發生了哪些重大事件?貝多芬創作這首鋼琴曲的初衷是什么?提出問題后,按照學號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運用現有學習資源自主查找與該鋼琴曲有關的作品創作背景,使學生能夠深度參與到作品創作背景材料收集中來,確保學生在解決問題時能夠充分了解這首鋼琴曲創作背景。教師可以針對每個小組回答表現,針對性補充作品創作背景,提升學生對作品創作背景了解程度。其次,借助思維導圖創新創作背景傳授方法。教師可以將需要學生了解的鋼琴曲創作背景制作成思維導圖,運用關鍵詞標明時間、地點、事件和社會影響等,要求學生根據思維導圖提示整合與鋼琴曲有關的創作背景資料,讓學生將具體信息制作成PPT,課堂上由學生負責闡述作品創作背景,教師可以結合學生講解內容進行完善,加深學生對有關作品創作背景理解程度。最后,通過微課傳授作品創作背景。教師可以在備課期間將有關作品創作背景信息錄制成視頻,在網站上下載對應的鋼琴演奏視頻,將不同名人演奏視頻整合起來,共同插入到微課中來。課堂上教師可以運用投影儀展示微課,將作品創作背景和演奏視頻結合起來,深入闡述有關鋼琴曲的形成歷程,使學生在聽課中充分了解作品創作背景,為后期音樂表現力培養創造良好基礎。
(四)加強學生演奏技巧訓練
一是強化觸鍵技巧訓練。鋼琴演奏基本上都是借助觸鍵完成,如果學生能夠有效掌握鋼琴觸鍵技巧,則能有效提高音樂表現力。再加上鋼琴曲演奏難度高,部分鋼琴曲節奏較快,對學生演奏靈活度和觸鍵技能要求較高,教師應注重強化觸鍵技巧訓練。例如,教師可以運用《哈農》《車爾尼599》等鋼琴曲訓練學生觸鍵基本功,側重學生手指下鍵練習,要求學生通過分隊合奏的方法,共同完成相關鋼琴曲彈奏任務。教師可以在觀察中總結學生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改正學生手指下鍵缺陷,講明動作幅度與觸鍵力度之間的關系,不斷提高學生觸鍵技巧。二是加強演奏技巧訓練。演奏技巧在音樂表現力中處于重要位置,對學生運指力度和踏板等能力要求較高。在鋼琴演奏教學前期,教師可以在日常傳授鋼琴曲的過程中,注重規范學生鋼琴演奏手型,做好糾正工作,在多次訓練中提升學生多個技法使用水平。在鋼琴演奏教學后期,教師可以選擇難度較高的鋼琴曲訓練學生演奏技巧和能力,告訴學生如何快速閱讀琴譜,找準琴曲基調,并讓學生在演奏中嘗試傳達個人情感,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將涉及的高難度技巧總結出來,讓學生在剩余時間自主訓練薄弱地方,逐步提高學生鋼琴演奏能力。三是制定長期演奏技巧訓練方案,制定分階段演奏技巧訓練目標,在第一階段側重學生鋼琴演奏姿勢和習慣培養,第二階段注重學生曲目瀏覽速度和作品節奏感訓練,第三階段加強學生情感表達能力訓練。為了將長期演奏技巧訓練方案落到實處,教師應在每個階段設計相應考核機制,通過課堂考核打分的方式,檢查學生是否達到考核指標,根據學生考核結果優化演奏技巧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教師帶領下逐步提高音樂表現力。
(五)加大聽力訓練力度
鋼琴音域較為廣泛,不同音調音色組成的音樂效果截然不同。為了提升學生音樂表現力,教師應在鋼琴演奏教學中加大聽力訓練力度,按照教學需求播放經典鋼琴曲,要求學生在聆聽中將鋼琴曲的節奏和旋律等用特殊符號快速標記下來。在鋼琴曲播放完畢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按照自身記錄的鋼琴曲節奏和旋律等進行演奏,要求其他同學對比分析二者之間異同,使學生在總結經典鋼琴曲和同學演奏鋼琴曲差異的過程中,有效訓練自身聽覺功能。同時,教師可以向學校申請專項經費,帶領學生參加專場音樂會,讓學生在現場聆聽的過程中分析不同演奏者傳達的思想感情,力求學生參與專場音樂會時能夠逐步提升聽力能力。此外,教師可以定期在校內舉辦聽力訓練主題活動,通過學分制激勵的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所學鋼琴曲,要求學生課余時間自主提高聽覺能力,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設置遮眼演奏鋼琴曲、隨機演奏鋼琴曲等趣味游戲環節,確保學生在參與活動中能夠有效培養聽力能力,進而學會自主處理好鋼琴演奏中的音調和音色,逐漸強化學生音樂表現力。
(六)改進教學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在鋼琴演奏教學中處于最后一環,具有重要指導作用。如果教師能夠在教學評價中講明不同學生的鋼琴演奏優缺點,為學生制定合理的發展方向,則能協助學生在短時間內有效改正不足,快速提高音樂表現力。因此,教師應結合鋼琴演奏教學需求改進教學評價體系,首先將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在日常開展鋼琴演奏教學中,對表現良好的學生進行贊賞鼓勵,在期末考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日常表現和考試成績進行打分,并在評分欄講明有關同學的優缺點,告訴學生如何在后期訓練中揚長避短,使學生能夠通過教師評語,樹立適合自己的鋼琴演奏訓練目標,不斷提高學生音樂表現力。另外,將整體點評和分層點評結合起來。教師在開展整體點評時,可以闡明學生在不同時間段的鋼琴演奏表現,指出學生進步地方,明確學生演奏中存在的問題,確保整體點評客觀公正;教師在組織分層點評時,應按照學生鋼琴演奏能力進行點評,指明能力高的學生在鋼琴演奏中的長處,并為其制定更高層次的鋼琴演奏訓練規劃,逐步激發這部分學生鋼琴演奏潛能;指出能力差的學生鋼琴演奏缺陷,并現場帶領這部分學生逐一改正不足,使這部分學生在教學評價中能夠有效提升音樂表現力。除此之外,將教師點評和學生自評結合起來。教師可以在點評結束后,為學生留有同學互評和自我點評時間,可以引導學生分享上一階段鋼琴演奏學習感悟,教師可以針對學生點評情況,在后期有計劃地改善鋼琴演奏教學方法,逐漸強化學生音樂表現力培養質量。
五、結語
綜上,隨著教學改革大力實施,高校鋼琴演奏教學需要注重學生音樂表現力培養,確保學生在學習期間有效提高綜合素質。但是目前部分高校鋼琴演奏教學存在不足,需要教師立足現狀設計恰當的解決策略,優化課程設置、轉變教學理念、豐富作品創作背景傳授方法、加強學生演奏技巧訓練、加大聽力訓練力度、改進教學評價體系,通過多種方法改善鋼琴演奏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不斷增強音樂表現力。
參考文獻:
[1]康樂.鋼琴演奏教學中音樂表現力的培養策略分析[J].北方音樂,2020(19):133-135.
[2]胡若曦.鋼琴演奏技巧的訓練和音樂表現力的培養策略分析[J].藝術大觀,2020(26):11-12.
[3]江帆.鋼琴演奏教學中學生音樂表現力的培養策略[J].四川戲劇,2020(07):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