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澤 池富


用意不用力、勻緩連綿、不施爆發力的太極拳套路練習的時候,有一種不用力而有力的感覺,俗稱內勁。用意不用力的站樁,久練后也有不用力而有力的感覺。太極拳動作豐富多彩,不同的動作有不同的內勁感覺。一個動作變換到另一個動作,不同的變換過程有不同的內勁感覺。太極拳的內勁不但存在于定式時,還存在于一個姿勢變換成另一個姿勢的過程中。站樁,一個樁一種姿勢一種內勁,不同的樁不同的姿勢不同的內勁。站樁姿勢的變換是不連續的,內勁變化也是不連續的。太極拳姿勢的變換是連續漸變的,內勁的變換隨之也是連續漸變的,故太極拳有“內勁潛轉”之說。太極拳內勁建筑在動作過程和動作結構之上,過程連綿不絕,動作結構豐富多彩,故內勁豐富,潛轉微妙,這也是太極拳套路練習引人入勝的原因之一。
太極拳套路里的內勁,因是在不用力的情況下產生,且又是一種自我感覺,所以其力度非常之小。套路練習的年頭越長,內勁越好,這是從內勁的優劣在質量不在力量的角度上來說的。年老的太極拳練習者論力量大小無法與舉重、拳擊等相比,無法與年輕力壯者相比。但他的內勁質量如松柔、張力、呼吸順暢、抻筋拔骨、腰胯感覺等指標卻要優于年輕小伙。
要引起練習者注意的是,如果對“內勁潛轉”四字望文生義,就會偏離內勁潛轉的本義。比如,看到一個“內”字,就聯想到高深、玄妙??吹揭粋€“勁”字,就聯想到氣流、能量流、大力。看到一個“潛”字,就聯想到變化莫測、深不可測。看到一個“轉”字,就聯想到一個會流動的高能量的東西在體內隨心所欲的流轉。內勁潛轉是一種練習感覺,不會產生大力,不會產生大勁,與內氣、能量不搭邊。
內勁這種感覺很普通很常見,凡有一定生活經歷的成年人大都有過體驗。小青年相親,與女生首次第一個照面,大多都會不由自主地用內勁“暗暗”的身姿挺一挺拔一拔,挺得含蓄拔得恰到好處,不會很過分讓人家明顯地看出來。衛兵站崗,手持鋼槍,身姿挺拔,氣宇軒昂,內勁“暗暗”的在起作用。運動員跑步,跑動中不能騰跳得太高,太高空耗體力,不能太緊貼地面,緊貼地面跑不起來,不能太前沖,太前沖送不上力且容易摔跤,不能太后靠,太后靠速度上不來,這都是內勁“暗暗”的在掌控。小青年的內勁,衛兵的內勁,運動員的內勁,各種不同的勞作或運動過程的內勁,都不一樣。俗話說,做樣生活換樣骨頭,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骨頭”,都有自己的內勁,非拳術者獨有。太極拳者的內勁有自己特點,不神秘,不對內勁、內勁潛轉做故作高深的夸大和延伸。
內勁者,不運氣而氣自周,不加力而力自彰。潛轉者,身形漸變之時,呼吸綿長順暢,抻筋拔骨如百煉鋼如抽絲,氣遍身軀不少滯,無聲無顯形無顯跡無一定處所。在動作方向發生大的變化的所在,即轉換和定勢處,速度慢下來,靜之則合,趁勢求合,此時此地內勁潛轉最為明顯。動之則分,靜之則合,分無須專求,合要認真操作。內勁潛轉,循環往復,周而復始。
(作者王榮澤師承吳鑒泉入室弟子洪滌懷。1983年代表浙江省參加南昌全國太極拳推手比賽獲70公斤級第一名;1985年獲浙江省70公斤級太極拳推手第一名。編著的《太極拳推手入門與提高》由《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發行。池富為王榮澤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