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康 譚崑
摘 要:水彩畫有著透明清新、水韻流動的特征,并因此形成了獨特的形式語言。水彩畫的形式語言對于作品來說,就如同人和影子的關系,不可分割。水彩畫中的形式語言不僅能夠幫助觀賞者更好地理解水彩藝術作品,還能更真切地感受創作者傳遞出來的情感。因此,在創作過程中的任何階段,都應重視對形式語言的研究。
關鍵詞:水彩畫;形式語言;水韻流動
水彩畫是隨著文藝復興運動而興起的一個畫種,但早期主要用來作裝飾,或者作為油畫畫家的創作小稿出現,并沒有成為一個獨立畫種。水彩畫傳入中國已有三百余年,經過一代代水彩畫家在材料特性及技法技巧方面的不斷探索,水彩畫開始逐步擺脫油畫等繪畫種類的影響,充分利用自身水韻流動的材料特性,形成了獨具一格的藝術特色。形式語言是構成藝術形態的基本元素,是表達藝術家個人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同時,形式語言的運用體現了水彩畫家對客觀世界和藝術實踐的獨特審美情感和認知能力,能使作品具備趣味化、裝飾化與抽象化的形式美感,形成畫家獨立的審美品格。進入21世紀以來,水彩畫形式語言的形式和內容也在不斷發展,表現形式甚至題材的選擇相比較傳統而言實現了全方位的突破。水彩畫家研究形式語言不僅能夠為自身提供創作的靈感,也可以幫助觀者更深層次地理解作品的精神內涵,并且使作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崇高的藝術性。
一、水彩畫形式語言的表現形式
(一)水彩畫形式語言概述
作品形式是作品內容的外在體現,是水彩畫作品的靈魂和生命源泉。經過一代代畫家不斷的探索和調整,水彩畫逐步從以寫實為主的單一表現形式發展到如今豐富多樣的表現形式。形式語言的表現形式在吸收畫家個人思想的基礎上,還反映了民族的人文特點和民族風貌,表達了民族的思想情感,體現了民族的自身特色。水彩畫的形式語言包括點、線、面、肌理材料及色調等方面。本文著重從點、線、面三要素的角度來闡釋水彩畫中的形式語言。
首先是點的表現形式。點是一幅作品中最簡單的形,是其最基本的組成部分,一般處于畫面中特定的部位。從點的形狀特征看,有圓點、方點、鋸齒點等。
其次,點到點之間的路徑就是線。線作為一種傳統的藝術表現形式,在表現形象時是最直接簡單的手段,是能將想要塑造的形象完美表現出來的工具,是能深刻體現作者情感的符號。各種形式的線在畫面中的作用也不一樣,其中最為人熟知的線無外乎水平線,它的特點是體現寬闊、平靜的感覺;與之相對的垂直線則是體現高聳、向上的狀態;而曲線給人一種變換、柔軟的視覺感受。
最后是面的表現形式。面是畫面中內部結構相對平均、邊界完整的平面視覺區域。與點相反,面是畫面中最大的構成元素。從視覺角度出發,為了整體的識別與觀看效果,畫面中諸多視覺對象最后會被統一成最簡潔的幾個視覺結果,只有統一完整的視覺區域才能稱為面。
點、線、面是組成畫面的基礎元素,通曉點、線、面的組合形式語言,可以在組織畫面形式感時事半功倍。畫面中所塑造的形象通過人類大腦中主觀的整合與提升,借助畫面基本組成要素,也就是點、線、面的方式表現出來,增強畫面的藝術表現力。組合編排畫面的表現形式可以提高對畫面的控制力,從而進一步加深對于形式語言的理解。形式語言的表現形式通常是指對稱、比較、節奏、和諧、旋律等。形式語言的運用是靈活多樣的,在使整體畫面表現更輕松舒適的前提下,要避免生搬硬套,從而創作出藝術生命力更加頑強的作品。因此,要充分發揮作者的主觀能動性,組成畫面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比如把畫面已有的元素進行拆解、重組、二次創作等,使整體畫面更加協調,形成不同的視覺效果。
以二次創作為例,在水彩畫創作過程中,要想避免對客觀存在進行生搬硬套,就可以對畫面組成元素進行二次創作。比如一幅山水題材的自然風光作品,如果客觀存在的遠景山的形狀影響了畫面整體的和諧,那么就可以根據畫面需要對山的剪影或者具體形狀進行調整,使整體畫面產生更和諧的視覺效果,從而提高畫面的統一性。除了對客觀存在的要素進行二次創作外,還有線和面的解構、重組,甚至可以將線條粗細的改變和面的厚薄改變相結合,都會起到進一步充實畫面效果的作用。
在今天,繪畫形式語言越來越豐富多樣,研究水彩畫的形式語言和表現技法,對于促進當代水彩藝術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吳冠中說:“水彩比不上油漆和粉畫有很強的藝術性,比之水墨畫的神韻又見遜色,但它妙在水與彩的組合。”由此可知,水彩藝術發展至今有其獨具一格的風格特點。全新的繪畫觀念和社會的進步必將促使水彩畫朝著越來越豐富、多元的方向發展。
(二)傳統寫實
寫實主義也稱現實主義,主要體現為表現作品的現實精神,興起于19世紀的歐洲。寫實主要描寫一個真實的、客觀存在的物質,而并非一個抽象的符號。可以用現實主義畫家庫爾貝的一句名言形容:“我不會畫天使,因為我從沒有見過他們。”寫實水彩畫自然也是以描寫客觀的真實性為基礎,創作出貼近生活的藝術作品,但寫實絕不是對客觀世界的臨摹照抄。在水彩畫傳入我國初期,興起的作品大多都是傳統寫實的,作品中很少摻雜畫家的個人感情,而是將客觀存在的物質進行純粹的展現。構圖以景物為布局要點,題材也多是反映當時人民生活的場景或建筑物,色彩表現形式上以水彩畫水和色的本體語言表達為主,形式語言與客觀景物所展現的形式感基本一致,主要代表藝術家有黃鐵山、廖開等。
(三)水韻透明
除了線條、構圖、色彩等形式語言外,水彩畫與其他畫種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水韻流動的特點和透明性,這是構成水彩畫形式語言的基本元素。一是畫面大多具有通透的視覺效果;二是繪畫創作過程中的水具有流動性,造就了水彩畫不同于其他畫種的風貌。顏料的透明性使水彩藝術產生一種明澈的表現效果,而水的流動性會生成淋漓酣暢、自然灑脫的意境和趣味。主要代表藝術家有周立明、劉俊杰等。
(四)具象寫實
具象寫實是指對現實物象的客觀視覺因素進行準確的表現,即利用水彩的特性,將真實與客觀集中展現出來,既可反映人們的生活狀態,又能將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是一種綜合性的水彩畫形式語言表現形式。這種表現形式使水彩畫逐步擺脫了照片式的圖像感,進一步體現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在繪畫風格上也摒棄了以往只注重繪畫技法的創作手段,轉為探索繪畫本體語言的表達。畫面不管是從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逐步化繁為簡,在客觀寫實的基礎之上更加強調以人的精神世界為主的抽象表達方式。主要代表藝術家有關維興、趙云龍等。
(五)超現實
超現實主義簡單概括就是“反邏輯、超越時空、怪誕”,其所產生的強烈視覺沖擊,能夠激發觀賞者的好奇心,給其留下深刻的印象。超現實是在水彩畫的寫實基礎之上,尋求矛盾的空間,激發一種陌生感,著重表達作品本身的形式美感。創作者對作品形式美感的追求超過了畫面本身,通過創作來展現自身對社會環境變化、人性矛盾的思考,從關注客觀現實轉為描寫更抽象的生命體驗。超現實的創作形式,可搭建起創作者與人們溝通情感的橋梁,為創作者找到宣泄情感的出口,進一步反映其對社會現象和生命體驗的真實想法。主要代表藝術家有陳流、陳堅等。
二、影響水彩畫形式語言的因素
地域文化是中國當代水彩畫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是因為地域文化的融入,中國當代水彩畫壇才更豐富多彩,水彩畫創作日趨成熟,表現形式愈加多樣。進入21世紀以來,廣東、湖北、黑龍江、云南等省份的水彩畫異軍突起,成為全國頗具影響力的水彩畫大省,涌現了老、中、青三代優秀杰出的畫家,并且各地都形成了一定的體系,展現出百花齊放的姿態。
(一)地域文化
改革開放以來,國內的經濟領域和文化領域都發生了重要的變化,各類畫家對藝術形式的追求也不滿足于現狀,而是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繪畫題材也由描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期的人文景觀轉向對自身與社會環境的思考。各大水彩藝術派別也因為各地不同的自然環境和地域文化而誕生,從而極大地豐富了水彩畫形式語言的多樣性。以廣東地區為例,20世紀80年代初期,王肇民的繪畫風格特點鮮明,獨樹一幟,在當地甚至是國內興起了與傳統不同的水彩審美理念,形成了特有的“王氏畫風”。該畫風以廣州美術學院為平臺,影響了一大批的水彩藝術家,后來人們熟知的陳海寧、陳朝生等知名水彩藝術家都受到了王肇民風格的影響,也因此形成了“廣派”水彩。“廣派”水彩的特點是融匯了油畫厚重的色彩與筆觸,還對其他畫種進行吸收、借鑒,與水彩高度融合,創造了新的藝術語言表現形式。
(二)多媒體時代
進入21世紀以來,多媒體快速發展與普及,已經融入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豐富了人們的視覺世界。照相機及攝影技術的普及給繪畫藝術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也為水彩畫及其他畫種豐富自身的形式語言帶來了突破口。多媒體時代給現代生活方式帶來了巨變,這也意味著畫家有了更多的手段獲取繪畫素材,不必再單一地通過寫生這一手段來創作作品。同時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人們獲取信息也更快更便捷,這也影響了人們對水彩畫藝術的需求和審美判斷。更重要的是,這也迫使水彩畫改變傳統的形式語言,跟隨時代不斷更新表達方式。水彩畫創作者要想讓作品保持持久旺盛的藝術生命力,就要在形式語言上同時具備開放性與包容性,要善于運用多媒體時代下的工具和方法,不斷創新水彩畫創作的形式語言,不斷融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豐富作品的形式語言。當然,這也對廣大水彩畫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僅限于簡單的寫實和描繪客觀物象,還要在作品中體現對現代社會現象的反思,從而通過形式和內容高度統一的藝術作品引起人們的深刻思考。總而言之,多媒體時代雖然為包括水彩畫在內的所有畫種在形式語言的表達和技法技巧的運用方面都提供了更加寬廣的交流平臺,但畫家還是要高度保持緊跟時代的創新精神,只有這樣,才能在百花齊放的時代中立足并發展。
三、新時代背景下的水彩畫形式語言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各種繪畫藝術形式呈現多元化的發展態勢,形式語言作為作品的基本構成要素,在水彩作品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何在眾多藝術形式中使水彩作品保持旺盛的生命,是需要每一個水彩畫家深思熟慮的。這就要求水彩畫家不能固守傳統,畫家要根據時代的需求豐富自身的文化內涵,抓住時代發展的機會,利用新時代背景下不斷涌現的新材料、新觀念打牢水彩藝術發展的基礎。同時,還要更新自身的藝術觀念,融合多種形式要素,不斷豐富水彩形式語言的精神內涵,創造出內容與形式高度統一的、符合時代審美的水彩作品。
(一)嵌入裝飾元素
裝飾元素是美化、豐富、修飾藝術作品的必備要素,是水彩作品體現形式美感的手段。例如人們習慣對拍好的照片再進行修圖,裝飾元素是創作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畫面表現形式。在水彩畫形式語言中加入裝飾元素,對形成符合時代審美的藝術特征有著重要作用。在水彩作品的創作中,適當地融入裝飾元素,可以使作品更具穩定感、節奏感和秩序感,打造抽象化、秩序化的形式美,從而使呈現出的作品畫面更具藝術性和生命力。這也說明水彩畫創作不再是簡單的寫實,也融入了情感。如果說作品是連接畫家和觀賞者的橋梁,那么形式語言的裝飾性就是這座溝通之橋的基石。
(二)賦予藝術內涵
水彩畫形式語言的裝飾性是根據寫實發展而來的,賦予水彩畫形式語言豐富的藝術內涵也是十分必要的。這要求創作者不僅要在寫實的基礎上進行開拓和發展,還要在水彩藝術作品中融入自己對社會的思考和情感,從而為作品注入生機與活力,使作品在保持更高藝術水準的同時,也保持經久不息的生命力。藝術的真正價值,在于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創作者在進行水彩畫創作時一定要和生活緊密聯系,創作出不脫離實際、不脫離人民群眾的藝術作品,能夠讓觀賞者看到作品之后,有一種感同身受的感覺,產生情感共鳴,感受到水彩畫獨特的藝術魅力。因此,賦予作品深刻藝術內涵和意義是水彩畫形式語言不斷發展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江波.中國水彩畫形式語言的特征與發展[J].作家,2012(6):237-238.
[2]孫宇琪.多元文化背景下水彩畫藝術的形式語言表現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7(11):16.
[3]周立明.云南當代水彩畫形式語言探究[J].藝術教育,2020(4):158-161.
[4]劉銳.淺談水彩畫藝術語言的形式美[J].藝術評鑒,2017(5):58-60.
[5]趙昕,趙玉琢.形式語言在水彩畫中的應用[J].美與時代(中),2019(5):29-30.
作者簡介:
張世康,佳木斯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繪畫(水彩畫) 。
譚崑,碩士,佳木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繪畫(水彩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