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城市公園綠地,體現了杭州休閑城市建設的先進理念,五一期間宋韻文化體驗的爆火,更秀出杭州休閑旅游的獨特魅力。
今年2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發布《關于開展城市公園綠地開放共享試點工作的通知》,杭州成為首批城市公園綠地開放共享的試點城市之一,預計第一批將開放10個城市公園綠地,明年,杭州開放的綠地將不少于1000處。
休閑宜居一直是杭州的城市底色,杭州在城市建設過程中融入休閑理念、發展休閑經濟、轉型休閑文化,增強城市居民對城市發展的認同感,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的幸福感,最終使杭州成為宜居城市的典范,先后獲得“聯合國人居獎”“中國十佳宜居城市”等榮譽稱號。
作為東方休閑之都的杭州,善于建設休閑城市,也善于打造休閑旅游。居游同步,“城區即景區,旅游即生活”的理念,讓游客感到舒心愜意,更讓老百姓感受到環境改善帶來的實惠。
優秀城建打造休閑宜居環境
杭州作為六大古都之一,在歷史上就尊崇“因地制宜”,始終擁抱“宜居”理念,尤其注重城市休閑環境的建設。章輝在《南宋休閑哲學研究》中提出,南宋文士的休閑功夫主要表現在心閑、身閑、與人為樂,充分體現在士人步入山林之境,如西湖、群山、西溪濕地等,南宋百姓則將自己的休閑生活融于發達的城市商業。
新世紀以來,杭州的城市建設始終將休閑宜居作為基本原則,在城市建設過程中融入休閑理念,發展休閑經濟、轉型休閑文化,增強城市居民對城市發展的認同感,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的幸福感,并且始終堅持理念創新、政策先行,融合城市發展各要素,圍繞休閑宜居展開多項部署。
杭州于2007年確立了“東方休閑之都,生活品質之城”的發展目標,對城市品牌進行了系統研究、宣傳和管理。同時將這一目標貫穿于各個領域,包括產業調整、城市形象系統、遺產保護、政府服務和城市亮化等。通過改善公共休閑空間,杭州展示了城市的開放性、吸引力和細致優雅。杭州所有的公園都對公眾免費開放,在公共休閑空間方面,杭州還建設了大量的城市廣場、公園和適宜步行的休閑街道。杭州的很多創新性做法在全國都起到了引領作用,比如向公眾免費開放博物館、向所有人開放西湖、向公眾免費提供自行車等。
近十年來,杭州聚力補齊民生短板、拓展發展空間、提升整體形象,從2013年啟動的三改一拆,2016年開始實施的城中村改造五年攻堅行動,到2019年啟動的老舊小區綜合提升改造,再到未來社區建設,在破與立、拆與建的轉換騰挪之間,改變著人們的居住理念與模式,引領著城市的重塑與變革。在此期間,杭州完成了一系列成就。例如,加快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全力打造地上地下協同發展系統,構建完善步行體系,到2021年,杭州地下空間治理體系和建設指標位居全國第一,解決了城市空間擁擠問題,為居民提供了寬敞便利的出行條件。
受亞運會影響,浙江省啟動了新一輪城市品質提升項目,截至目前,這些項目均按時間節點穩步推進。全省2071個城市品質提升項目已開工2033個,其中1571個項目已完工。同時,56個亞運場館周邊環境已全面完成整治提升。作為省內龍頭,亞運之城杭州早在2022年就印發了《杭州市嵌入式體育場地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提出在三年中,新增體育場地面積中16%以上用于建設嵌入式體育設施,主要配套三大球(足球、籃球、排球)、三小球(網球、羽毛球、乒乓球)和門球。到2024年,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7平方米以上,形成供給豐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10分鐘”健身圈。此舉將積極引領休閑運動風潮,推動全民健身,不久的將來,適合各年齡階段的“健身房”開到家門口,使人民群眾真正享受亞運紅利。
此次綠地開放共享,正是秉承休閑宜居理念,為市民提供親近自然的便利。開放綠地,對于杭州居民而言并不是什么新鮮事,因為杭州的綠地本來就是可以進入的。所以開展綠地開放共享試點,杭州本來就有很好的基礎,也應該成為全國的標桿。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指出:“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特別是受疫情影響,人民群眾對城市綠色生態空間有了新的需求,希望增加可進入、可體驗的活動場地。”人們已經不再滿足于公園綠地僅僅作為城市景觀存在,還希望它們具有更多實用性的功能。在這種內生需求的驅動下,推廣公園綠地開放共享的理念可謂水到渠成。
休閑宜居帶動休閑宜游
休閑旅游是城市休閑的題中之義,“居”是與“游”相對應的概念,在主客關系中,居便是“主”,游便是“客”。“宜游”首要的任務是協調杭州市民與游客之間的關系,不僅讓市民在旅游事業中體驗美好生活,也滿足游客在旅游過程中的休閑需要,杭州推行“城區即景區,旅游即生活”的理念,推行“原住民+旅游服務”的模式,不僅讓到杭州旅游的游客感到舒心愜意,更是讓杭州的老百姓感受到環境改善帶來的實惠。基于此,杭州還推行“景點免費+周邊消費”模式,堅持旅游者與當地居民利益共享理念,推進西湖、西溪濕地、大運河等公共休閑空間真正還給市民與游客。
被世界休閑組織授予“東方休閑之都”的杭州,有著豐富的資源優勢——擁有兩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5座國家級森林公園,兩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處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一處省級旅游度假區。作為“全國最良心”的旅游城市,杭州在年初推出新政策,50個景區全部免費,一免就是3個月。哪怕是法喜寺、西溪濕地這種熱門景點也不用花錢。很少有哪個城市像杭州一樣,景區處于寸土寸金的市中心,著名的西湖竟然不要門票,坐一趟2元的公交就能串聯起杭州最好玩的地方。它對本地人來說,從來都不是景區,而是生活。
“五一”小長假期間,杭州旅游市場強勁復蘇,從4月29日至5月3日,全市接待外地來杭游客635.52萬人,同比2022年增長289.89%。日均接待量達127.11萬人,同比2019年數據,日均增長20.8%。
杭州傳統景區依舊火熱,全市各景區(景點)共計接待游客1074.33萬人次,同比增長213%。其中西湖景區成為“五一”假期全國十大熱門景區之首。除西湖景區外,8個熱門重點景區(街區)接待游客268.83萬人次。
值得注意的是,體驗式旅游成為新的熱點,宋韻文化體驗廣受追捧。各區、縣(市)紛紛推出各類宋韻文化體驗活動,特別是經過兩年培養認定的30個宋韻杭式生活體驗基地和體驗點,紛紛獻上拿手好戲,熱情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建德嚴州古城在假日期間每天從上午9點到晚上8點,推出12場演藝表演,節目包括知府巡街、宋韻歌舞等。在西湖區外桐塢村的秀空間宋韻杭式生活體驗點,“美美·宋韻雅集——‘五一美育嘉年華”活動吸引眾多親子游家庭,游客體驗采茶、制香、扎染等多項活動,感受濃濃宋韻文化。從到杭游客的旅游休閑需求看,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場所和博物館,以及沉浸式表演等文化體驗項目最受歡迎。
宋韻文化體驗火熱的背后,是杭州“原住民+旅游服務”模式的成功,800多年前,杭州曾是南宋都城,集宋代的政治、經濟、文化于一體,今天,杭州是一座“獨特韻味,別樣精彩”的世界名城,宋韻文化的優雅、精致、悠久,以及骨子里的休閑基因,吸引外地游客前來體驗,感受當地居民的獨特生活樣態,在古今對話中體驗文化之美。宋韻文化體驗不僅是游客與原住民之間的親密互動,更是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對話,掀起文化旅游的熱潮,外地游客的吃住購娛,文旅活動涉及的每一項內容,都與當地百姓生活密切相關。
江南一枕錢塘水,宋韻千年入夢來。宋韻文化是具有中國氣派和浙江辨識度的重要文化標識。旅游經濟復蘇,杭州一季度以及五一小長假期間成績亮眼,在全國眾多城市中脫穎而出,無論是傳統景區的高熱度,還是宋韻文化的爆火出圈,都與杭州長期致力于文化品牌打造,堅持行業高質量發展,打造差異化文化旅游品牌密切相關。而這也是杭州與民為善,創新發展理念,政策先行推進城市建設,打造休閑宜居城市的必然結果。
(實習生肖敏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