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廣東考察,從湛江、茂名到廣州,4天時間,輾轉千里。行程之中,既有珠三角的中心城市廣州,也有處于珠三角外圍的粵西農村。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之后總書記十分關心和強調的問題,此行也是多次發出強烈信號。
在茂名高州市根子鎮柏橋村,習近平和村民交流時,用親切生動的語言告訴人們:“共產黨沒有自己的私利,就是為人民服務。你們發展起來了,我們就高興!”
“我們要搞共同富裕,先富帶后富,把后富的往前推一把?!笨疾熘?,習近平再次強調,“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征” ,“中國式現代化就是要促進共同富裕,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人們依然清楚地記得鄧小平對社會主義的本質的闡述:“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弊肿志渚?,說的都是共同富裕。共同,是社會主義所向往的生產關系,也就是“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人與人之間是平等自由的勞動者的關系;富裕,是對一種豐足的生活狀態的描述,而豐足的生活狀態的背后就是生產力的極大發展,也就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的結果。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所向往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的物質前提。
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與生產的社會化之間的矛盾,決定了“富者累巨萬,貧者無立錐之地”的兩極分化結果,在深刻認識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基礎上,馬克思指出,未來的社會,生產力的總量能夠最大限度地增加,社會生產將以所有人的富裕為目的。在《資本論》中,馬克思認為,共產主義是以“每一個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而在《共產黨宣言中》有一句話更為著名:“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p>
因此可以說,共同富裕是對社會主義這一社會形態的價值規定??匆粋€政黨、一個政府和整個社會對社會主義是否真誠向往,首先就要看對這一價值規定是否始終堅定追求。馬克思所強調的“每一個個人”“每個人”,正是在脫貧攻堅階段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脫貧路上一個也不能少”的理論的、理想的出發點。
這也是為什么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之后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明確表述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理解了共同富裕對于社會主義的規定性,對于中國式現代化的規定性,我們就能更好地理解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的一系列重大決策和作為。舉全國之力決戰貧困,從扶貧攻堅轉向鄉村振興,重新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征,在波瀾壯闊的社會實踐中不斷召喚初心、使命,體現的就是對社會主義理想的忠誠。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勝利,一步步完成前人所不能完成的使命,關鍵原因之一在于,她深切地了解中國人民的痛苦,知道人民需要什么,向往什么。
饑餓、貧困是中國自有文明以來數千年的大難題,歷史上,即便是人們耳熟能詳的盛世,這個難題一樣從未得到解決。而導致饑餓、貧困的根本原因,除了生產力落后,就是生產關系的剝奪性。自古以來,中國人就一直向往一個平等的社會,但由于生產力局限,想象的往往是一個均貧社會,“不患寡而患不均”。共產黨人的初心與使命之所以能與人民共情,就是因為社會主義不但要建立平等的生產關系,而且有能力推動生產力的極大發展,實現共同富裕。
中國共產黨的理想,就是中國人民的理想,也是這個文明體數千年內蘊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