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春 陳曉文 張 蓉
(通渭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甘肅 通渭 743300)
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屬隴中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該區域多為雨養農業區,水是制約該區域農業發展的關鍵因素。當下全球氣候變暖,極端天氣頻繁發生,給雨養農業生產帶來較大不確定性。該區域為半干旱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6.6 ℃,最低氣溫為-20 ℃左右(1月),最高氣溫為30 ℃左右(7月),年溫差較大,年均無霜期約為147 d,年均降水量約為334 mm,地表水資源約為9.542×107m3,地下水資源約為1.478×107m3[1]。近年來,通渭縣借助產業扶貧政策優勢,大力發展“牛、羊、果、薯、菜、藥”等特色優勢產業,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推動產業發展。近10年,通渭縣建成多處光伏電站溫室。光伏電站溫室結構采用熱鍍鋅輕鋼骨架,具有采光好、可通風降溫、遮陽等優點,并能抵抗臺風,為栽培經濟作物創造有利條件。光伏鋼架塑料大棚栽培黑木耳,可以有效提高黑木耳栽培效益[2]。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r,是一種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的膠質真菌,具有清肺、潤肺、益氣補血等功效,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黑木耳栽培以露地大田地栽為主,土地利用率及單位面積生產效益較低;受氣候和環境影響較大,暴雨或連雨天可能造成爛耳,干旱季節又保濕困難,地表農殘、泥沙、雜草、雜菌等均影響黑木耳產量和品質[3]。目前雖然部分地區菇農采用棚內吊袋栽培黑木耳,但是缺少配套的標準化技術,導致雜菌污染嚴重、產量和品質不穩定,難以大面積推廣,在一定程度上制約黑木耳規模化生產。鑒于以上原因,探尋黑木耳栽培創新性和規模化生產模式成為黑木耳規模化生產急需解決的問題。
為進一步培育壯大通渭縣特色優勢產業,近年來,通渭縣堅持將光伏產業作為鞏固脫貧成果和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探索出光伏+蔬菜、光伏+中藥材、光伏+養殖等產業發展新路子。通渭縣采用設施農業、太陽能光電利用等技術,重點研發光伏鋼架塑料大棚黑木耳栽培技術,集成可控的生長環境及其精簡、規范、配套的生產技術體系,有效提高黑木耳立體栽培的安全性、有效性、穩定性和可控性,從而推動黑木耳產業向輕簡化、立體化和標準化方向發展,發揮其在鄉村振興中重要作用。筆者以通渭縣常家河鎮福興德農牧林專業合作社光伏基地為例,簡述光伏鋼架塑料大棚立體吊袋高產高效栽培黑木耳技術要點。
利用通渭縣常家河鎮福興德農牧林專業合作社光伏基地,建立以鋼結構、單層塑料薄膜、外遮陽網和臺架等為主的光伏鋼架大棚栽培設施,其中鋼架大棚長30 m,寬8 m,建筑面積為240 m2。大棚主體采用直徑25 mm 全鍍鋅鋼管,鋼管管壁厚1.5~2.0 mm,拱間距1 m,脊高2.7 m,每座鋼架大棚設有直徑25 cm 通風口,出耳棚架高2.0~2.5 m,大棚主體立柱間距2 m,大棚吊袋桿間距20~30 cm(圖1)。

圖1 光伏鋼架大棚栽培黑木耳
根據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氣候特點,結合鋼架塑料大棚吊袋黑木耳栽培技術,選擇符合國家《食用菌菌種管理辦法》注冊登記適宜氣候條件的優良黑木耳菌株;選擇具有菌絲活力旺盛、抗逆性強、抗雜能力強、耐干旱、耐水,耳片生長速度快、出耳整齊、耳片黑、肥大、單片等特點,成熟期為15~20 d 的黑木耳菌株。根據多年試驗結果,適宜通渭縣栽培優良黑木耳菌株為黑威15號。
裝料袋材質主要有聚乙烯、聚丙烯。聚乙烯袋優點是耐低溫,柔韌性好,缺點是不耐高溫,透明性差;聚丙烯袋優點是耐高溫,透明性好,缺點是不耐低溫,抗沖擊力差。筆者選用聚乙烯袋,規格為16.5 cm×(35.0~37.0)cm。
栽培黑木耳主要原料有木屑、棉籽殼、玉米芯、豆粉、石灰、石膏等,通渭縣袋栽黑木耳主要原料是硬雜楊木木屑(楊木木屑混入比例低于10.0%,顆粒直徑為0.1~0.3 cm)。輔料麩皮質量應符合NY∕T 119—2021飼料原料小麥麩,豆粉質量應符合NY∕T 2218—2012 飼料原料發酵豆粕,添加劑質量應符合NY 5099—2022 無公害食用菌栽培基質安全技術要求[4]。
培養料配方:配方①硬雜木屑86.5%,麩皮10.0%,豆粉2.0%,石灰0.5%,石膏1.0%;配方②硬雜木屑83.0%,麩皮13.0%,豆粉2.0%,石灰1.0%,石膏1.0%。料含水量為60.0%~65.0%,pH 5.0~5.6,用水質量必須符合GB 5749—2022生活飲用水標準。
培養料裝袋緊實一致,料與袋壁之間無空隙,16.5 cm × 35.0 cm 袋裝料的高度為20.0~22.0 cm,折干料1.2~1.3 kg。
料袋應及時常壓滅菌,當鍋內溫度達100 ℃時開始計時,保持20~24 h,為確保滅菌徹底,滅菌結束后燜1~2 h,自然降溫后移入接種室[5]。
移入接種室料袋溫度低于30 ℃時接種,每袋接入5~10 g 原種。接種前首先清理室內雜物,室內溫度保持25 ℃以上;其次開啟臭氧發生器和紫外線燈,無菌接種。每次接種后,及時清理清潔接種室,排盡接種室廢氣,用75%酒精或新潔爾滅溶液擦拭接種臺面。
發菌階段室溫、堆溫、料溫等變化對菌絲生長有重要影響。在菌絲萌發期,控制室溫為24~26 ℃;在菌絲生長期或菌絲封蓋期,控制室溫為20~22 ℃;在菌絲培養后期(50%菌袋具有發育成熟的菌絲),控制室溫為18~20 ℃,控制發菌室空氣相對濕度低于40%,并避光;菌絲成熟期(100%袋具有發育成熟的菌絲),控制室溫為15~18 ℃,并持續10~15 d,保證菌絲完全生理成熟[6]。
發菌合格的菌袋標準:培養50~70 d,料內布滿潔白、濃密、粗壯的菌絲,并均勻覆蓋料面,袋壁與菌絲之間無縫隙,無雜菌感染,具有黑木耳菌絲特有清香味,菌絲完全生理成熟。
菌絲完全生理成熟后,用刺孔器刺孔(釘子形、O 形、一字形),刺孔直徑為0.4~0.6 cm,孔深為0.5~0.7 cm,間距 1.5~2.0 cm。 常規袋(16.5 cm ×35.0 cm)料柱20~22 cm,刺孔數為180~200 個。刺孔后菌袋按袋間距2~3 cm 呈品字形排列于菌床上,覆蓋塑料膜、草簾,保溫、保濕催蕾,控制溫度為20~23 ℃,空氣相對濕度為70%~75%[7]。
分床前,用灑水壺床面灑水30~45 min,撒生石灰厚1~2 cm。菌袋入棚刺孔10~12 d 后,刺孔處出現小黑點狀耳芽時,分床吊袋。寬8 m 大棚內吊14排菌袋,相鄰窄行的菌袋行距為8~10 cm,相鄰寬行的菌袋行距為50 cm。相鄰吊繩間距為40 cm,每3根尼龍線繩作為1組吊繩,吊繩頂部系于鍍鋅鋼管。每組吊繩掛3~5 個菌袋,上下菌袋垂直間距為3~5 cm,最底部菌袋距地面高度為40 cm,如此吊袋不影響光照、通風,長出的耳品質好[8]。
出耳管理分為第1 潮耳管理和第2 潮耳管理。在第1潮耳管理期間,菌袋日曬2~3 d,其間20:00—次日6:00 噴水,噴水強度15~20 mm∕h,出耳場空氣相對濕度為85%~95%,直至第1潮耳采收;第1潮耳采收后,菌袋日曬2~4 d,其間每天22:00—次日4:00 噴水,噴水強度15~20 mm∕h,出耳場空氣相對濕度保持85%~95%,直至第2潮耳采收[9]。
黑木耳耳片長至直徑3~4 cm,停止噴水,當耳色變淺,邊緣變薄,耳根收縮,背腹面層次分明時可采收黑木耳。采收后黑木耳快速攤擺于紗網上,攤擺厚度1~2 cm,用鏟子翻動耳片,當耳片含水量接近45%時,將耳片堆小堆2~3 d 后,再將黑木耳攤擺于紗網上,厚度0.5~1 cm,當耳片含水量接近10%,收貯。黑木耳應在清潔、通風、低溫、避光、陰涼、干燥、無異味處貯存[10],注意防腐、防霉、防蟲、防鼠等,嚴禁與變質、有異味、有害、有毒、易發生腐蝕等物品貯放一處。
光伏鋼架塑料大棚下吊袋栽培黑木耳,每個光伏鋼架塑料大棚(長30 m×寬8 m)掛10 000 袋,每年生產1 茬,可采收5~6 潮耳,每個菌袋可產干耳75 g左右;黑木耳生產成本為3.0元∕袋,黑木耳干耳價格為80元∕kg,總產值為6萬元,年純收益達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