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穎 戴小紅 陳思羽 趙凌云 盧美秀 肖雪軍



Keywords? teaching mode; midwifery; undergraduate; nursing education; participation; nursing education
摘要? 目的:建設一流本科助產學課程“三段七步”雙鏈路教學模式并探討其實踐效果。方法:利用信息技術線上、線下協同建設助產學“三段七步”雙鏈路教學模式,即由課前、課中、課后3個教學階段和任務導學、小組互學、展示群學、模擬樂學、思政促學、隨堂測學、反思成學7個教學步驟構成。2020年9月—2021年12月選取桂林醫學院4年制助產專業2018級助產班76名學生、2019級助產班58名學生為研究對象。2018級采用傳統教學方法,2019級采用“三段七步”雙鏈路教學模式。課程結束后比較2個年級學生的理論與操作技能成績、參與度和課堂氛圍。結果:課程結束后,2018級學生技能考核成績低于2019級;2019級學生教學方法喜歡度、學習效果滿意度及參與度總分及課堂互動性、輕松性、啟發性、自主性評分及課堂氣氛總分均高于2018級,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三段七步”雙鏈路教學模式為助產本科生創造了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有效提高了助產本科生專業成績及課堂參與度。
關鍵詞? 教學模式;助產學;本科;護理教育;參與度;護理教育
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23.08.029
2019年10月教育部頒布《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1],提出全面開展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總體目標,要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體現“兩性一度”。助產學是助產專業核心課程,學時多、知識抽象、操作難度大,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教學方法限制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積極性和創造性[2]。學生課上玩手機對教師課堂教學造成了強力干擾,較大地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3]。國內教育工作者針對助產學課程的建設與應用開展了相關研究,但如何在助產專業課程教學中將學生注意力集中于課堂,如何提高學生參與度,仍處于摸索階段,有待深入研究[4?5]。本研究在助產學課程中開展了“三段七步”雙鏈路教學模式,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并于2022年6月被評為廣西壯族自治區一流課程,現報道如下。
1? 一流課程的建設
1.1 教學目標與理念 本課程依據學?!傲⒆愎鸨?,根植廣西,面向全國,對接國際”的辦學定位,以“助產士核心勝任力為引領,適應崗位需求,對接行業標準,突出實踐能力”的人才培養要求,圍繞“學生基礎知識有所儲備、專業思維有待啟迪、崗位實踐能力亟待培育、人文關懷意識有待提升”的學情特點,確立了體現“人文助產、愛穩敏慎”理念的課程目標。在知識方面,希望學生通過學習能夠系統掌握與職業基礎技能相適應的女性妊娠、分娩和產褥等助產知識與技能;在能力培養方面,學生能夠具備各種助產操作技能型能力,同時具有勝任崗位的人文關懷能力、臨床決策能力、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非技能型能力;在價值塑造方面,希望學生具有“愛、穩、敏、慎”的高人文助產精神、堅定的職業信仰,為我國社會主義母嬰健康事業奮斗、奉獻的中國醫護情懷。
1.2 課程內容 根據教學目標,整合課程內容,突出助產士核心勝任力,以正常分娩及助產技能為核心,分為生理產科和病理產科2個部分,注重對低危孕產婦的管理與監護,強化高危孕產婦及危急重癥情況的識別和處理,詳見表1。
1.3 教學設計
1.3.1 學情分析 助產學授課對象主要是助產學專業本科生,每學年授課人數60~80人。開課之前,學生普遍對孕產婦健康需求的關注度不夠,關愛能力不足;由于助產學知識繁雜、抽象,學生在理解上存在盲區,對分娩機制等原理知識理解不透、認識不足;而且助產技能??菩詮?、操作難度大、臨床見習困難,由于法律、倫理、病人隱私等限制,導致學生無法在真實病人身上進行操作練習。
1.3.2 框架設計 以助產士崗位核心勝任力為中心,設計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內容,串聯各章節知識點,使教學內容體現崗位勝利力;利用信息技術,建設微課庫、操作視頻庫、臨床病例庫、思政案例庫,探索線上、線下雙鏈路教學模式,解決助產知識抽象問題;抓住課前、課中、課后3個階段,將教學過程梳理為任務導學、小組互學、展示群學、模擬樂學、思政促學、課堂測學、反思成學7個教學步驟,充分挖掘學生學習自主性,解決學生實踐能力不足的問題。
1.3.3 思政融入 按照課程教學大綱及培養目標,精準制定“規定動作”(與助產學基本概念、臨床表現、高危因素和護理措施緊密相關的思政內容)+“自選動作”(依據研究進展、社會觀察融入更有時效性的思政元素)的思政套餐。
2? 教學實施
2.1 研究對象 2020年9月—2021年12月選取桂林醫學院4年制助產專業2018級助產班76名學生、2019級助產班59名學生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完成108學時的理論與實踐學習;②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①緩考、留級學生;②專升本學生。2018級學生中,女75人,男1人;年齡18~22(19.34±1.20)歲;2019級學生均為女生,年齡17~23(18.95±1.85)歲。2019級1名學生因病緩考,最終納入58名學生。
2.2 教學方法(以正常分娩章節為例)
2.2.1 2018級教學方法 采用傳統授課方式教學,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大綱進行線下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講解知識點及相關案例,學生聽講,課后自主學習。
2.2.2 2019級教學方法
2.2.2.1 課前任務導學 設計預習任務,將預習任務恰當地融入教學內容中,激發學生進入課堂學習的興趣。例如:在正常分娩授課前,設置家庭采訪作業,與家人共同完成,問題“你的出生是自然分娩還是剖宮產?媽媽在生你的時候經歷了多長時間?陣痛有多痛?媽媽爸爸第一次看到你的時候有什么感受?”采訪問題設計涵蓋自然分娩、產程、宮縮痛等知識點,并讓學生了解母親的分娩過程,使其理解母愛的偉大。
2.2.2.2 課中 ①小組互學:課堂上以多種形式引導學生互助自學,使其在分析討論中學習。如在正常分娩中涉及產程觀察與護理知識點時,運用敘事醫學的形式逐層展現案例。病程1:小薈,29歲,孕38+2周,于03:00感覺腹部一陣一陣地疼痛,約十幾分鐘 1次,1次持續疼痛20~30 s,提問“我是不是要生了,是早產了嗎?”。病程2:于10:20疼痛加劇,4~6 min疼痛1次,上廁所時發現陰道流出一條血樣黏稠的白帶,大約有1個小果凍大小,提問“我現在疼得受不了了,我的寶寶現在怎么樣,在里面會不會缺氧?此時如何指導產婦?”。病程3:現在宮口已開8 cm,于1 h前送進產房,宮縮時有不自主屏氣,自訴想解大便。檢查宮縮60 s至2 min 1次,強度強,胎心音114/min,宮口開全;會陰膨隆,肛門張開(括約肌松弛),提問:“小薈為什么想解大便?第2產程的臨床表現有哪些?經產婦和初產婦各大約需要多長時間?”。病程4:1 h后,宮縮時可見陰道口露出胎頭3~4 cm,間歇期又回縮至陰道內,會陰體膨隆變薄,肛門括約肌松弛,提問:“根據案例進展,如何保護會陰?”。②展示群學:課上邀請學生進行分享展示,引導其他學生有效互動、相互補充,實現智慧共享,如在導課時請1名或2名學生就課前布置的家庭采訪作業分享自己的出生過程;在小組討論后請學生簡述對病例(小薈)的分析及處理方法等。③模擬樂學:采用情景模擬、情景虛擬的教學方法重現臨床真實場景,通過在沉浸式的模擬教學環境下學習助產操作,激發學生想象。如在分娩接產操作教學時,導課時播放產婦入院情境、進入產房情境(課前拍攝),視頻結束后介紹該病例具體情況,布置操作作業“指導產婦配合陰道分娩;做好接產準備;完成接產技術操作”。操作練習時,運用虛擬現實(VR)虛擬軟件模塊查看分娩機制,理解胎兒是如何娩出的,明白接產手法原理;運用VR虛擬軟件模塊沉浸式進行接產操作步驟練習;運用PC虛擬情境案例,學生3人或4人為小組,先分工進行角色扮演,結合案例進行綜合情景演練,掌握操作流程、進行產程分析、書寫產程記錄。④思政促學:教學中全方位融入思政理念,精準制定規定動作+自選動作的思政套餐,如在講解正常分娩影響分娩因素、產程護理2個知識點,組裝一套思政元素(萬嬰之母林巧稚故事、病例小薈分娩經過、紀錄片生門產科博士后毛艷紅生娃經歷、助產士徒手施救臍帶脫垂事跡),使學生更能體會助產士迎接新生命的職業責任感,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工作態度和救死扶傷的敬業精神,啟發引領智慧。⑤課堂測學:根據教學內容重點、難點設置3道或4道課堂測驗題,課中運用雨課堂發布練習題,使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查漏補缺,夯實基礎。
2.2.2.3 課后反思成學 設計拓展任務,查找課后拓展資料,拓展任務應當體現??魄把?、行業發展、技術改良等與臨床接軌的前沿知識。如正常分娩課堂教學結束后要求學生完成“生命奧秘知多少”課后作業,回答“隨意發生性行為有什么后果”“你聽說過擇日生子嗎”“你覺得生辰八字真的可以改變子女命運嗎”拓展人工流產、預產期等相關知識,通過文獻閱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3 評價指標
2.3.1 學生成績 課程結束后,以學生期末理論考試(滿分100分)、操作技能考核(滿分100分)成績評價其學習內容及助產技術掌握情況。
2.3.2 學生參與度 參考相關文獻[6],自制學生參與度測評表,該量表包括教學方法喜歡度、學習效果滿意度、教學過程流暢度3個維度,每個維度均采用數字評分法,提供數字標尺,0分為非常不喜歡/非常不滿意/完全不參與,10分為非常喜歡/非常滿意/完全參與,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從0~10分選擇任一分數進行自評,總分0~30分,將分數分為高(>24分)、中(18~23分)、低(<18分)3個水平。該測評表由5名專家(3名護理學教授、1名婦產科主任護師、1名統計學專家)審核修訂,經小樣本預調查,該問卷Cronbach's α系數為0.78,表明信度可靠。
2.3.3 課堂氛圍 參照相關文獻[7],采用課堂氛圍調查問卷評價學生課堂氛圍,該問卷包括課堂互動性、輕松性、啟發性、自主性4個維度,每個維度包含5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計分法,完全不符合計0分,基本不符合計1分,部分符合計2分,基本符合計3分,完全符合計4分,得分0~80分,評分越高,表明課堂氛圍越好。經小樣本預調查,該問卷Cronbach's α系數為0.84,具有良好信度。
2.4 評價方法 在助產學最后1次理論課結束后,發放學生參與度測評表及課堂氛圍調查問卷,向學生解釋本次調查目的后由學生自主填寫,檢查問卷無遺漏后當場收回。2018級助產班發放問卷76份,2019級助產班發放問卷58份,均全部回收,有效回收率為100%。
2.5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學生參與度、課堂氛圍為符合正態分布且方差齊的定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考核成績為非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采用中位數和四分位數[M(P25,P75)]表示,組間比較行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3? 結果
3.1 考核成績 2019級學生助產學理論成績80分以上占74.14%,2018級學生助產學理論成績80分以上占67.11%,2018級與2019級學生考核成績比較詳見表2。
3.2 參與度(見表3)
3.3 課堂氛圍(見表4)
4? 討論
為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本課程團隊積極創新教學方法,逐步將助產學建設成一門適應新時代要求的一流本科課程。助產學“三段七步”雙鏈路教學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線上、線下協同發力,消除課前、課中、課后空間壁壘,通過設計導學任務、創建臨床情境,開展小組互助、集體展示、沉浸模擬練習,充分挖掘了學生學習自主性,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同時,也實現了課程教學的高質量發展。
4.1 “三段七步”雙鏈路教學模式可提高學生操作技能成績 本研究結果顯示,2019級學生理論成績與2018級學生理論成績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董勝雯等[8]的研究結果不符??赡茉蛟谟冢航浽嚲矸治?,2018級期末試卷卷面區分度為0.12,難度為0.16,2019級卷面區分度0.27,難度0.30,表明2019級期末試卷難度較大,區分度更好,說明2019級學生沒有因為試卷難度增加而影響成績;深入分析發現,2019級學生80分以上占74.14%,2018級學生80分以上占67.11%,進一步說明“三段七步”雙鏈路教學模式有效提高了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本研究結果亦顯示,2019級學生操作技能考核成績高于2018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李國正等[9?10]的研究結果一致??赡茉驗椋阂环矫?,“三段七步”雙鏈路教學模式按照課前任務引導、課中深化輸出、課后鞏固內化的步驟組織教學活動,課前,雨課堂發布預習任務(家庭采訪、社會調查、??魄把?、時政熱點),加深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課中,利用雨課堂檢查預習效果,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理論學習、集體討論、操作練習,完成知識的傳遞與內化;課后,利用雨課堂發布反思性閱讀、知識拓展,夯實理論基礎。另一方面,創設各項助產操作相關臨床情景,使學生在模擬教學環境下操作和反復練習,提升助產操作技能。
4.2 “三段七步”雙鏈路教學模式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 本研究結果顯示,2019級學生對教學方法喜歡度評分、學習效果滿意度評分及參與度總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三段七步”雙鏈路教學模式在激發學生對助產學課程學習積極性及學習參與度上有一定優勢。王維等[11]研究指出,學生自身是影響學習參與度最直接的因素,環境因素和教師因素對學生學習參與度影響較小。2019級學生采用“三段七步”雙鏈路教學,即由課前、課中、課后3個教學階段和任務導學、小組互學、展示群學、模擬樂學、思政促學、隨堂測學、反思成學7個教學步驟,構成導學、自學、樂學統一、完整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輕松、有趣的課堂氛圍中掌握理論知識、磨煉操作技能、分享學習感悟、解決學習難題、提升關愛能力,體驗從教師引導學習,到輕松自主學習,最終樂于學習、享受學習的教學全過程。因此,2019級學生對教學方法喜歡度、學習效果滿意度得分、學習參與度總分均更高。2個年級學生教學過程流暢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能與學生在學習助產學課程同時還要完成其他采用傳統教學方式的課程學習,學生對傳統教學流程更熟悉有關。
4.3 “三段七步”雙鏈路教學模式課堂氛圍良好 本研究結果顯示,2019級學生對課堂氛圍互動性、輕松性、啟發性及自主性評分均高于2018級學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明“三段七步”雙鏈路教學模式為學生創造了更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利于提高課堂吸引力。研究指出,網絡化時代手機是教師課堂教學的強力干擾因素,課堂教學經常因手機出現中斷現象,學生在課堂中很難保持專注力,而過少的課堂互動導致課堂學習極易被干擾而影響教學效果[12?13]?!叭纹卟健彪p鏈路教學模式重點改變課堂教學中教師單一輸出的教學方式,通過小組互學、展示群學、模擬樂學、思政促學、課堂測學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學生依靠同伴交流、個人展示分享、沉浸感受等方式將自己的行為、思想集中到課堂學習中,并使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與投入。因此,“三段七步”雙鏈路教學模式是促進學生投入課堂學習和提高課堂吸引力的一套完整且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
4.4 存在的問題 助產學課程教學在資源建設和應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在實踐過程中發現仍存在以下問題:①學生反映課前、課后學習任務較重,課程安排較緊,需要更長時間消化所學內容。因此,教師可以設計更簡單、輕松、形式多樣的課前預習任務,比如看一小段相關內容紀錄片、視頻或者簡單家庭采訪、同學采訪等,達到對教學內容有初步認識的目的即可;對課后知識拓展宜只圍繞一個知識點展開,不宜拓展太廣、太寬。②部分學生存在適應不良的問題,表示更喜歡傳統教學的方式。這部分學生可能對教師依賴性較大。因此,教師要多關注學生對新教學方式的反應,多鼓勵學生轉變思維方式,慢慢適應自主學習的新教學模式。
5? 小結
本研究建設的助產學“三段七步”雙鏈路教學模式可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有效提高學生專業成績及課堂參與度。今后教師應不斷更新教學理念,熟練應用教學新技術、新方法,建設適應時代需要的一流課程。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EB/OL].(2019-10-24)[2022-05-21].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0/content_5480494.htm.
[2]? 何平平,文敏,趙瓊蘭,等.一流本科護理教育中助產暨婦產科護理學實踐教學平臺的構建[J].課程教育研究,2018,2018(37):217.
[3]? 姚水洪,孟雪,錢一分,等.助產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及效果評價[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11):1344-1348.
[4]? 劉漢梅,陶明,魯生念,等.助產專業課程線上教學形成性評價方法的思考與實踐——以助產學課程為例[J].衛生職業教育,2022,40(7):43-46.
[5]? 崔紅霞,樊少磊,方惠,等.微課CBL教學法對鄭州市某醫院助產實習生核心勝任力的影響[J].醫學與社會,2021,34(9):125-128.
[6]? 林丹,戎有和,孟娣娟,等.急救護理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學生參與度調查[J].護理學雜志,2021,36(5):75-78.
[7]? 謝穎,陳思羽,彭凌湘,等.PBL教學模式下《高級助產學》課堂知識內化過程及課堂氛圍分析[J].華夏醫學,2015,28(3):113-116.
[8]? 董勝雯,張麗麗,于雅文,等.混合式教學與全程線上教學在助產學課程中應用效果比較[J].中華護理教育,2021,18(8):706-710.
[9]? 李國正,吳文秀,孫會,等.基于網絡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助產技術實訓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9,34(14):59-61.
[10]? 高珊珊,張珂,孫彩萍,等.多元化教學模式在高級助產技術指導分娩機制課程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21,42(10):897-899.
[11]? 王維,董永權,吳叢叢.基于ISM的翻轉課堂學習滿意度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20,34(3):281-286;317.
[12]? 樊少磊,白樺,方惠,等.基于微課的CBL在助產專業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重慶醫學,2019,48(18):3218-3221.
[13]? 陳羽保,譚小燕,鄭麗花.助產專業核心課程體驗式教學的質性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17):1346-1348.
(收稿日期:2022-07-14;修回日期:2023-03-25)
(本文編輯 曹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