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19屆亞運會在中國杭州舉行,中國運動健兒在賽場斬金奪銀的英姿,激發了公眾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大家在運動健身的同時,也要特別注意防范運動傷害的發生,尤其是關節的損傷。
在人體各個關節中,膝關節和肩關節是較容易受傷的關節。前者和踝關節、髖關節一樣,屬于承重關節,在部分運動中要承受平時數倍于體重的壓力和扭轉的剪切力,容易導致損傷。肩關節則是人體活動度最大的關節,可以帶動手臂完成接近360°的環轉,這也意味著肩關節的穩定性較其他關節弱,出現運動傷害的概率更高。
通常而言,關節的損傷與不當使用和過度使用相關,比如沒有熱身就進行高強度運動,或長時間持續導致反復的傷害累積。因此,運動傷害容易出現在特別熱愛運動的人群,或者平時沒有運動習慣、突然參與某些劇烈運動的人群身上。有些人會在運動后發現,關節出現持續的疼痛和活動受限,且無法緩解,此時很可能是出現了運動損傷。
養成運動習慣的確對健康大有好處,但我建議大家還是要“悠著點”,特別是平時缺乏運動習慣的人群。開始運動時應循序漸進,逐漸增加運動量和運動頻率,如果運動后出現肌肉酸痛等問題,應適當休息。如果相應癥狀持續時間較長且無法完全消失,則要減少運動量和降低運動頻率。此外,做好熱身運動也是預防運動傷害的較好方式。對于運動頻率很高的人群,應特別注意運動技術和一些動作的發力方法。在專業運動教練的指導下,掌握正確的方法,能有效避免傷害的發生。
對于老年群體,則要量力而行。隨著年齡的增長,關節會出現退行性變化,不但承受沖擊的能力下降,而且恢復的速度也會逐漸降低。除了選擇一些相對舒緩柔和的運動,如太極拳、八段錦之外,還要注意對關節周圍肌肉群的訓練,如可以做一些直腿抬高、靜蹲及抗阻伸膝等運動來加強股四頭肌的力量等。推薦大家參與游泳、騎行等對關節沖擊較小的運動。
一旦出現關節的疼痛、活動受限等問題,且持續數周無法自行緩解,要及時前往醫院請專業醫生檢查診斷,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綜合治療。大部分運動損傷可以通過保守治療得到緩解或者治愈,如果遇到保守療法無效,可以選擇在關節周圍打幾個小洞,通過微創的關節鏡技術進行手術治療。
希望大家積極健身、科學運動,避免傷害,強健體魄,擁有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