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光輝 上海市中醫醫院外一科(胃腸外科)主任
腹膜癌患者常有腹痛、腹水、腹脹等臨床表現,隨著腹膜癌的發展,癌結節體積的擴大會形成腸梗阻、腹部包塊等臨床表現。在腹膜癌的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難以干預的腹水、腹痛、腸梗阻,常常是影響腹膜癌患者生活質量的首要原因。
對于高危人群,要樹立定期篩查和評估的理念,尤其對于既往有胃腸道惡性腫瘤、婦科相關惡性腫瘤患者,定期進行規范的專科評估至關重要。同時,高危人群要配合定期篩查,包括:定期的胃腸鏡檢查、婦科相關檢查,腫瘤標志物檢查、腹部超聲、CT檢查等,能最大限度地早期發現腹膜癌。
20世紀90年代前,腹膜轉移癌被認為是癌廣泛轉移,無治療方法。且過去認為腹膜癌為疾病發展的晚期或者終末期,常常只選用保守的處理策略,這就導致了患者承受著腫瘤的折磨,生活質量快速下降,患者的生存期約為6個月。
隨著研究深入,國際腫瘤學界逐漸認識到,對部分經選擇的病例,以腫瘤細胞減滅術加腹腔熱灌注為核心的整合治療既可有效控制病情,對于腹膜癌早期病例也有臨床治愈的可能。腹腔熱灌注化療的優點如下:
①一方面直接殺死腹腔內游離腫瘤細胞和微轉移灶,另一方面通過持續灌洗作用,減少癌組織負荷。
②腹腔-血漿屏障能使局部化療藥物濃度增加,癌細胞與化療藥物相對接觸面積也較其他化療方式更大。
③免疫功能提高:腹腔熱化療前后T 淋巴細胞亞群中CD3+、CD4+細胞增加,NK細胞增多。
④不良反應小。臨床研究資料顯示,雖然腹腔熱灌注化療在一定程度上會對機體正常代謝產生消極作用,但是因消極影響的可控性,成就了其在臨床的安全應用。
中醫藥在治療癌癥方面具有相當長的歷史。中醫藥扶正固本、祛邪攻毒、軟堅散結的理論和治療方法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臨床和實驗研究證明,中醫藥對腹膜癌的治療具有良好效果,中醫藥除抗腫瘤作用外,還可提高人體免疫功能,減輕放療、化療等的副作用,對機體起到放化療增敏作用。
中醫藥治療腹膜癌具有整體觀念,可彌補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的不足。傳統的中藥有效成分是可以治療癌癥的,中藥的有效成分進入人體后能殺死癌細胞,促進白細胞迅速生成和增強活力,并成倍地增強細胞的免疫功能,激活吞噬細胞,抑制殺死癌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