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靜
智慧課堂是一種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借助網絡技術獲取教學素材,整合教學,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在這一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也應充分發揮智慧課堂的優勢,基于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相應的教學方案,提升智慧課堂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價值,為小學音樂教學工作的高效開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智慧課堂背景下的小學音樂教學原則
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構建智慧課堂,有利于提升音樂教學的效果,促進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形成。
1.凸顯學生主體性
基于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分析,智慧課堂背景下的小學音樂教學應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需求并制訂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以此增強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使其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同時,課堂教學還應改變“你講我聽”的模式,增強學生的參與度,強化其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將課堂視為“自我展示的舞臺”,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2.增強課堂趣味性
基于大教學論分析,小學生心智尚不夠成熟,教師教學的內容和方式需要與其天性相契合。只有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才能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尋找快樂。因此,智慧課堂背景下的小學音樂教學應注重學生興趣培養,增強課堂趣味性,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做到入情、入心、入理。
3.提升教學針對性
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是人本主義教學理念的體現。智慧課堂背景下的小學音樂教學模式也要體現差異性特點,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因材施教,避免盲目、粗放的教學導致教學資源的浪費。
二、智慧課堂背景下的小學音樂教學模式的探究與應用
根據上述教學原則,我們知道,構建智慧課堂背景下的小學音樂教學模式有助于教師教學工作的高質量開展,具體探究實踐如下。
1.分層教學模式
分層教學模式是指根據學生音樂學習的實際情況,聚類分析,進而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層次,教師再基于每個層次學生的特點和需求,設置針對性較強的教學方案,凸顯精準施教的理念。也就是說,智慧課堂背景下的小學音樂教學應采用分層教學模式,先充分了解學情,通過交流、問卷調研、多方評價等形式,了解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訴求及其音樂素養等,然后以此為依據分層,合理制訂教學方案。同時,教師還應跟蹤考查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及時進行教學方案調整,強化教學效果。
例如,根據學生在音樂學習方面的興趣分層,制訂以興趣培養為目標的教學方案。借助網絡信息技術,搜集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動畫片、視頻、圖片等資源,讓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中陶冶情操,深化情感,為接下來的音樂學習做好情感鋪墊。以教學《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為例,教師教學時可以播放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的相關視頻,使學生感受到歌曲傳達的悲壯、勇敢、堅毅等精神力量,引導學生增強愛國主義情懷,進而全身心投入到音樂學習之中。
2.聯合教學模式
聯合教學模式是指借助網絡信息平臺進行教學資源整合、共享,進而實現優勢互補、強化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形式。關于聯合教學,筆者有以下幾個建議:其一,建立音樂教學資源庫。學校廣泛收集與音樂相關的教學資料,并錄制或整合成相應的教學視頻上傳至音樂學習資源庫,學生可以根據需求在資源庫中查看相關視頻資料進行學習。其二,整合各方資源,聯合施教。小學音樂教學應發揮智慧課堂的優勢,整合相關教學資源聯合施教,強化音樂課堂教學的效果。例如,各學校之間借助網絡平臺相互交流,分享教學經驗,取長補短。此外,學校還可以通過網絡與一些音樂家、歌唱家等專業人士進行交流,必要時也可以邀請其開展相關線上講座。
例如,在教學《秋天的聯想》一課時,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與秋天相關的視頻、圖片和散文等素材作為教學鋪墊,使學生充分感受到秋天的韻味。其次,在線連接一些音樂創作人、表演團隊等,讓學生在他們的分享中感受秋天、品味音樂。再次,學生創作并演唱相關樂曲,教師從旁指導,強化學生的音樂體驗,幫助學生拓展思維。最后,展開討論,師生自由發言,作為后續改進和提升的依據。
3.體驗型教學模式
體驗型教學模式一改原有的教學方式,課堂由教師“說教”轉化為學生“體驗”,即學生先演唱,教師再進行指導,并通過指導前后的對比來幫助學生深入認識音準、音色、音質、音調等,增強學習效果。具體實踐建議為:其一,轉換師生的“位置”。在教學中,由教師基于教學內容設置相應的主題,學生圍繞這一主題自由編創相關曲目,并在課堂上進行演唱,既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又有助于強化其課堂體驗。其二,情境設置。借助智慧課堂的優勢,教師為學生提供歌唱表演所需的圖片、音樂等,優化學生的課堂體驗。其三,相互體驗。體驗型教學模式需要學生在不同的體驗中感知音樂魅力,深化認知,從而不斷提升音樂素養。具體操作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對不同的曲目進行演唱,對教師講解前后的演唱效果進行體驗,從而認識到不足,增強學習能力。
例如,學生欣賞并演唱陜北民歌《秋收》、丹麥民歌《豐收之歌》、小提琴協奏曲《四季》,感受不同曲目的情調,并引申出對曲目中的文化、情感、思想等內容的深入思考,對比分析不同曲目的差異性。同時,學生還應在教師指導下改進曲目欣賞和演唱中的不足,通過多次對比和循環操作增強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智慧課堂背景下的小學音樂教學模式應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課堂的趣味性,體現教學的針對性,進而強化教學效果。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分層教學、聯合教學以及體驗型教學等模式,基于學情有效開展相關教育教學工作,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強化學生學習效果,為小學音樂教學的發展與改革奠定良好基礎。
【本文系安徽省阜陽市教育科研立項課題“智慧課堂背景下雙師型教學的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FJK21002)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