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期末復習是有效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能切實提高小學語文期末復習的有效性。每次期末復習來臨之際,我都會想起考試后老師們說得最多的兩句話:“我復習的沒考,要考的沒復習。”“這道題我講過不知多少遍,也讓學生練過不知多少遍了,他們就是不會做!”之所以有這些說法和現象,是由于復習目的不夠明確,復習過程不能抓住規律、不能舉一反三。那么,如何扭轉盲目被動的落后局面,做好小學語文期末復習呢?我認為可以突出以下五個環節。
一、讓學生廣泛閱讀,并有條理地加以歸納
1.首先要熟讀課文,查閱平時摘錄的筆記,深刻地理解、鞏固課本中的知識。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在閱讀、復習過程中,教師應指導學生學會歸納知識并提供一些線索。如:閱讀本冊所有生字,記住它們的音、形、義。找出本冊的重要作者,掌握他們的個人資料等內容。理出本冊所學的寫作方法,并能舉例加以說明。有了一定的線索,學生閱讀復習時就能有的放矢,只要朝著這個目標腳踏實地去做,既能鞏固基礎知識,又能獲得新的感受和收獲,真正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
2.復習要在原有知識基礎上進行歸類整理,厘清每個單元的重、難點,學生學習的盲點、拐點,形成知識網絡體系。教師們常說:“讀書時,書越讀越厚,復習時,卻越讀越薄。”為了落實教學目標,教師往往要通過講解、分析、舉例說明等方式把教材體系中的重點、難點逐個突破,學生則通過聽講、做作業等手段學習知識,掌握學習方法,再運用所學方法解決問題,并逐漸形成一種能力。這樣一來,書是越讀越厚。到了復習階段,教師則要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有序整理、歸類,找到知識間聯系,使得學生重建知識結構,最后形成一個清晰的知識網絡,此時書就越讀越薄。小學語文期末復習需要依據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的本年度所要掌握的具體目標,結合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情況來確定。教師不能隨意降低或拔高要求,所以復習前有必要厘清本學期教材中的知識點。
二、背誦默寫,積累佳句
近年來,命題者非常注重對學生背誦默寫能力的考查,為順應這一考試發展趨勢,在全面閱讀全面復習的基礎上,教師應要求學生勤于動手,把課文中學過的名言、警句、俗語、格言以及篇章中的佳句摘錄出來,并讓學生認真背誦,正確規范地書寫。在讀讀背背寫寫的過程中使這些名言佳句變為自己的知識,以便在閱讀和寫作中都能運用自如。
三、理解分析,舉一反三
理解分析是積累的進一步深化。教學生會讀,讀得流暢、通順,背得熟練,還未達到積累的目的,我們還應指導學生細細體味語言的內在含義。復習時應注意引導學生理解關鍵性詞句的含義以及作者要表達的某種思想感情,教師可以通過舉例,讓學生理解分析,啟發學生“開動機器”,善于分析問題,善于通過表象看本質,練就一雙慧眼。
四、教給方法,學以致用
1.積累的目的在于運用,而運用的前提條件是要掌握一定的運用知識的方法。所以,在全面復習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學法的指導,讓學生真正掌握答題的方法,使他們在考試時有“法”可依。復習說明文時,可以指導學生學會分析說明順序的方法,讓他們明白每一類說明文都運用了相應的說明順序,并通過抓住一些關鍵詞句來確定文章所用的說明順序;復習關鍵詞句所指代的具體內容時,可讓學生自己總結出詞語所指代的具體內容,掌握解題方法,就能使學生在考試中得心應手,事半功倍。
2.復習時注意讓學生主動回憶并整理學過的知識,就薄弱部分進行針對性練習。如閱讀復習課,通過加強朗讀訓練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但是也不能為了朗讀而朗讀,而是每一次的朗讀訓練都要有明確的目的。教師指導朗讀時,注意階段性,要正確、全面衡量學生的能力水平,力爭取得好的效果。
3.螺旋上升、有序、高效。學生的認識是由低到高、由易到難的過程,因此整個復習過程應遵循螺旋上升的原則,讓知識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多。
五、設計試題,查漏補缺
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學會解題方法后,就要聯系實際,考查他們的綜合能力。考查的最好方式就是設計試題,進行模擬測試。
1.教師讓學生自己動手查找有關課本、練習,自己設計試題,出一份試卷,并事先保存好答案,然后同學間相互交換試卷進行測試,考后讓出卷學生批改。這樣做,既讓學生在選擇試題的過程中進行了一次綜合復習,又使學生初步懂得了哪些知識是重點,應如何掌握。在評改試卷時,還能發現他人的錯誤,引起自身警惕,真是一舉數得。
2.教師也可用模擬試卷或自己命題對學生進行測試,來驗證學生的能力達到了何種水平。但不管使用哪種方式,測試后,教師都要讓學生及時糾正錯誤,查漏補缺,然后在復習時有針對性地不斷補充,不斷完善。
總之,在以上所述的基礎、鞏固、深化、提高、完善五個復習指導環節中,只要師生共同努力,認認真真抓好這五個環節,期末考試成績一定會令人驚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