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伍春
古之賢哲十分重視對弟子的勵志教育,遍觀古代家訓,勵志教育占有非常重要的分量。“志患不立,尤患不堅”“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等都是在強調勵志教育的重要性。所謂勵志,就是激勵心志,集中心力干某種事業。勵志教育的核心內容就是以各種刺激因素,來培養受教育者的內驅力,使其具備實現優良品質的信念。初中生在成長的關鍵時期,開展勵志教育尤為緊迫。作為教育工作者,對初中生開展勵志教育的方式方法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一、勵志教育目的要新銳
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學校開展的勵志教育,往往表現出功利性。比如在一些校園、教室里懸掛著這樣的標語:“要成功先發瘋,下定決心往前沖”“提高一分,干掉千人”“拼一分高一分,一分成就終身”。像這種只注重分數忽視品德,只注重成才忽視成長的教育,無法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勵志教育首先就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遠大的“志”。古代教育家顏之推在《顏氏家訓·教子》一章中提到:齊朝有一個士大夫教自家孩子學了點粗淺的知識和技能,就想著送去服侍達官貴人,并引以為傲。顏之推對這種教子的行為很不以為然,他教導自己的子孫說:“若由此業,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為之。”他認為“讀書學問,本欲開心明目,利于行耳”,意思是讀書求學,是為了開發心智,提高辨別能力,培養良好的品行。
在素質教育時代,我們的教育必須重視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我們要把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作為“志”的內涵,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志”的要求。
勵志教育是喚醒學生內動力,使學生從“被成長”中產生生命自覺。有了生命自覺,人生便有了無限可能。元稹因為母親的一句話,而立志學習;蘇洵因為一次失敗,而痛自檢討,開始發憤;江夢南失聰后靠著看他人的口型、摸喉嚨學發音,通過讀唇語學會了“聽”和“說”。
二、勵志教育內容要新鮮
榜樣教育因其特性經常被用于勵志教育。但也因為這些榜樣大多都有著不尋常的經歷,讓學生感到高不可攀、望而卻步。有的教育者在選擇榜樣時,所舉歷史人物無非是梵高、貝多芬、阿甘、王冕、蘇秦、匡衡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對這種千篇一律的教育,學生勢必產生倦怠心理、抵觸情緒。作為教育者,我們必須認真反思,要不斷更新勵志教育素材庫,勵志教育的內容要有時代感、新鮮感,要符合學生的口味,要多選取那些貼近學生、為學生喜愛的內容。
《感動中國》這個節目自2003年開播以來,為我們推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勵志人物,像失聰后靠唇語到清華讀博的江夢南、提著籃子在田壟里行醫的李春燕、用左手敬軍禮的丁曉兵、技術攻關100余項的技師李萬君,這些榜樣為初中生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我們可以將這個節目納入勵志教育的經典素材,和學生一起觀看討論,深談感悟。
平時我們還需要更多地關注媒體中的勵志素材,做到隨時發現、及時剪輯、定期整理,不斷豐富我們的素材庫。比如疫情防控期間,為學生插播“逆行者”的視頻、鐘南山的故事;地質災害發生后,及時向學生推送救援現場,講抗災事跡。這些具有現場感的音像材料,比從舊紙堆里翻出來的文字材料更鮮活感人。
此外,我們還可以開展評選“最美? ”活動,樹立身邊的勵志典型,發動學生自主發現身邊的勵志模范。
三、勵志教育手段要新穎
以往我們開展勵志教育的手段十分單一。教育者走形式,學生在應付,如此走完全程。要使勵志教育有效落實,教育者要了解學生的心理和需求,選擇合適的內容、采用合適的方式,讓學生樂于接受、積極參與。
1.要將勵志教育與賞識教育相統一
勵志教育的“勵”,是磨礪,也是激勵。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可見在教育教學中實施“激勵和鼓舞”的賞識教育是必要的。這就要求教育者要善于發現、挖掘每一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且及時給予鼓勵和支持。在班級管理中,堅持正面教育、激勵教育;在制訂班規時,以獎為主,以罰為輔。
2.要將勵志教育與實踐活動相結合
初中生正處于逆反期,多數學生難以管教,對傳統的勵志教育有一種本能的反感和抵觸。作為教育者,要轉變思路,策劃一些有趣的活動,把勵志主題滲透到活動中去,讓學生在活動中實行自我教育。比如到圍堤湖蔬菜基地挖土,學做剁辣椒,讓學生親身體驗勞動的艱辛和收獲的喜悅;到清水湖研學基地攀巖,直觀感受運動帶來的拼搏精神。
3.勵志教育中要合理看待明星崇拜
大多數初中生都是“追星族”,對此也不應全盤否定。作為教育者,我們可以利用學生的“追星”心理,加以正確的引導,告訴他們要理性追星,學習偶像的正能量,把明星變為勵志的載體。社會理應樹立更多道德楷模、行業模范,充實明星陣營、豐富明星群體,讓學生的“追星”更多元,讓學生的價值觀更完善。
4.要將勵志教育與信息技術相融合
信息技術以其快、新、廣的特點被廣泛用于課堂教學,包括圖文并茂的課件、內容豐富的音視頻、種類繁多的網絡教育平臺等。在開展勵志教育時,我們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發揮網絡資源的優勢。比如組織學生收看新聞周刊、節日慶典、專題報道等勵志節目,組織觀看如《五星紅旗迎風飄揚》《跨過鴨綠江》等勵志劇目。
在初中開展勵志教育研究具有重要意義。豐富勵志教育的內容和手段,可以增強勵志教育的有效性,從思想和行為各方面提高初中生為人處世的積極主動性,全面提高初中生的綜合素質。